APP下载

以“小先生制”支持大班区域游戏的策略

2023-06-04赵鑫

江西教育C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区域游戏

赵鑫

摘   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大班区域游戏存在“材料玩法相对固定、无法记录游戏过程、知识点零散无系统”的现象。对此,本文采取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组织形式进行实践,以“流程卡”的留白带来游戏无限“创生”的可能性,通过“记录单”“书写纸”记录游戏过程,取得了区域游戏中教学主体、游戏材料、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区域游戏   “小先生制”   游戏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应把儿童自主的“学”作为出发点,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找到与生活的联系点,进而发现潜在的生活经验、自然现象和科学理论。

一、自我审视:区域游戏的现状

(一)材料玩法相对固定

案例一:在进行区域游戏时,笔者准备好“色彩攀登”的材料,先在一个个小盒子中加水、加颜料,调配好各种颜色,经过比较与实验后又在材料盒中放上一种吸水不容易破的纸巾。彤彤走过来,拿出这份材料,把纸巾的一角浸到黄色颜料中,很快纸巾的一角就染上了黄色。“哇,纸巾变成黄色的了。”彤彤感到惊叹。接着,彤彤又把纸巾的另一角放到蓝色颜料中。“纸巾把蓝色也吸上去了,纸巾真的会吸水呢。”说完,彤彤把材料收拾好,拿着纸巾离开了。

针对这个案例,笔者在投放区域材料时“绞尽脑汁”,帮助儿童预设好与当前研究内容相关的游戏,使游戏材料与教学目标一致,使儿童通过一个游戏直接获得“纸具有吸水性”这一知识点。因为笔者“贴心”的准备,儿童进行游戏时非常顺利,仅一次就获得了成功。但也因为笔者提前准备好材料,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被限制了,只是机械地重复笔者设置好的游戏步骤。

(二)无法记录游戏过程

案例二:在一次区域游戏的分享中,宇宇说:“我今天在小舞台上当了小演员,表演了很多节目,有京剧脸谱、‘纸伞秀,还有‘纸扇秀。韬韬说我表演的京剧脸谱特别好看,动作跟视频里的专业演员一样。”韬韬说:“是的,他表演得特别精彩。”对此,其他儿童都表现得非常好奇,但笔者并没有拍摄到宇宇的表演视频,于是说:“我们都没有看到你的精彩表演,你能现在再给我们表演一下吗?”宇宇在表演了几个动作后说:“我有点忘记后面还做了什么动作。”其他儿童都显得非常遗憾。

针对这个案例,在日常的区域游戏活动中,笔者是很难记录到每个瞬间的,在分享时只能凭借儿童的讲述或者作品展示,听者也只能通过自己过往的经验去脑补画面。这不仅让儿童听得“云里雾里”,还让游戏变得“无据可依”。

(三)知识点零散无系统

案例三:在一次主题活动“好玩的纸”中,笔者在科学区中设计了几个游戏,其中有“纸莲开花”,用不同种类的纸张折成莲花造型,放到水中观察“莲花开放”的速度;有“色彩攀登”,把纸巾一端放到颜料中,观察纸巾逐渐吸满颜色的过程;有“有趣的静电”,把报纸撕成小块,用梳子在头发上反复摩擦后利用静电吸起碎纸。

针对这个案例,笔者通过精心的准备与设计,为儿童创设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游戏。各个游戏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游戏与游戏之间仅主题或主要材料相同,导致知识点有些零散。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学前教育引申出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儿童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强调儿童的参与和体验,强调儿童对活动的多维度解释,强调儿童的互动合作与建构。

二、实践探索:“小先生制”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就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先发现、先掌握的儿童可以是“小先生”,由他们帮助后来的儿童掌握游戏方法,以“先生”带“后生”的方式开展游戏。但是,当“先生”不在时,“后生”就无法开展游戏吗?对此,教师可以把“流程卡”“记录单”“书写纸”渗透到日常区域游戏中,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比如,“小先生”可以是“流程卡”,“流程卡”是儿童在游戏操作中的步骤或活动流程,如科学区中的实验操作流程图、美工区或生活区中的制作步骤图、益智区中的玩法示意图;“小先生”可以是“记录单”,“记录单”是各游戏区中儿童对游戏过程进行记录的材料,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小先生”可以是“書写纸”,“书写纸”是各游戏区供儿童随时用于表达自己想法、感受或记录游戏过程的书写材料。对于这些在区域游戏中承载着儿童游戏经验的“流程卡”“记录单”“书写纸”,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纸先生”。

(一)“小先生制”能够带来无限“创生”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小先生制”的诞生让儿童的创造力得以解放,使得儿童在教育中发出耀眼的光芒。那么,在区域游戏中该如何进一步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呢?比如,在主题“好玩的纸”的科学区中,笔者投放了纸类材料(如锡纸、纸铅丝、报纸、硬纸板等),也投放了生活类材料(如光盘、勺子、泡沫球等)。一开始,儿童只拿相对熟悉的锡纸,用折叠、捏、搓、拧等方式,把锡纸变成一根根长条。然后,把长条与长条相互组合,变成一个个造型。有的儿童说:“这是一位运动员。”有的儿童说:“这是一只恐龙。”有的儿童说:“这是一艘飞船。”儿童又找出“泡沫球”,先把锡纸包裹在“泡沫球”上,再给“泡沫球”添上“手”和“脚”,有的儿童说:“现在它有点像一个外星人了。”……科学区的游戏逐渐丰富起来,甚至形成了一个关于“太空里的秘密”小主题。对这个游戏过程,儿童是这样记录的:在第一张纸上画了一些锡纸拧成的长条;在第二张纸上画了一张锡纸覆盖在“泡沫球”上;在第三张纸上画了一个外星人在开飞船。于是一张外星人“流程卡”就这样完成了,如果你想做一个外星人,只需要这三步。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只准备材料,不对材料进行组合,由儿童决定材料怎么组合,再把游戏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游戏“流程卡”留在游戏区里。

(二)“小先生制”能够助力合作学习

“以集体生活之不断地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使儿童团结起来做即知即传的小先生。”陶行知的这句话暗示我们,“小先生制”的成功离不开合作和团结。比如,在每个区域中,笔者都放上“记录单”和“书写纸”,供儿童随时记录。儿童既可以选择有明确的主题、图片、符号提示的“全标识记录单”;也可以选择在主题、内容上不完全呈现,有适当留白的“半标识记录单”;还可以选择完全空白的“书写纸”。比如,在音乐区游戏中,“小演员”可以在“演出记录单”上画上自己想表演的节目,“主持人”根据“小演员”想要表演的内容,在“主持记录单”上画好自己的“主持词”,根据这份“主持词”就能知道下一个是哪位小演员以及表演什么节目。有了“记录单”和“书写纸”的帮助,儿童可以在游戏结束后,找到关于这次游戏的所有内容。在游戏分享中,“小演员”可以拿着自己的“记录单”分享游戏的过程,避免“我忘了”这样的情况发生。

(三)“小先生制”能够实现经验的组块与整合

在游戏区中,教师会把不同儿童的想法以一个关键经验为核心,将相关内容的游戏“流程卡”按体系整合到一起,变成一张类似于思维导图的“放射结构流程卡”。在这个“放射结构流程卡”中,就不再有五大领域的划分,有的只是一个个游戏,每个儿童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个性化地选择游戏。这样的设置实现了经验的组块与整合,因为每个游戏“流程卡”都是由儿童自主完成的。比如,在“好玩的纸”的主题生活区中,笔者就投放了一张关于“传统工艺”的“放射结构流程卡”,内容包括“印刷术流程卡”(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吹塑纸印刷)、“青花瓷流程卡”(青花瓷瓶、青花瓷绘画、青花瓷秀)、“造纸术流程卡”(花草纸、书写纸、纸玩具)、“年画流程卡”(画福娃、画窗花),等等。

三、价值成效:区域游戏中多方位的转变

(一)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向儿童

陶行知先生说:“你只须承认小孩有教你的能力,你不久就会发现小孩能教你的事情多着咧;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在实行“小先生制”后,笔者看到儿童既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有互相教学的能力。慢慢地,笔者开始“放手”,期待儿童在区域游戏中能记录下新的秘密,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创造出新的玩法。每次分享游戏时,笔者也跟儿童一样,坐在他们中间,把最前面的位置留给分享的儿童,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学生。

(二)游戏材料:由高结构材料转向低结构材料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儿童越来越喜欢使用低结构材料。這是因为,高结构材料往往具有更强的指向性,越高的结构越指向某个单一的知识点,导致材料本身有较强的限制性。在游戏的过程中,高结构材料不能让儿童自由发挥(让儿童获得的经验比较单一);而低结构材料恰恰相反(如鹅卵石、树叶、树枝、泡沫、卷纸芯、矿泉水瓶等),它们更加开放,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造或组合。

(三)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向教学相长

“纸先生”是儿童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儿童可以即学即用的经验。“纸先生”是一种公共资源的载体,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的热情,能够将学习的结果转化为帮助他人的能力,支持儿童在学习中、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儿童更大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生态圈。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身体如此,道德上的经验又何尝不然。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有自己解决的机会。所以遇了一个问题,自己能够想法解决它,就长进了一层判断的经验。问题自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若是别人代我解决问题,纵然暂时结束,经验却也被旁人拿去了。”

“流程卡”“记录单”“书写纸”创新了“小先生制”的组织形式,让区域游戏充满了活力,解决了传统游戏区中存在的问题,也让区域游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自主。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创造的儿童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11):46-48.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儿童科学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4):46-48.

[3]吴凡.张弛有度做智慧教师——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J].亚太教育,2016(33):41.

[4]王素芬.《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J].知识文库,2017(3):28.

[5]郑永平.品读教育经典,点亮智慧人生——初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J].山东教育,2014(Z4):25-26.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区域游戏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综合主题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童话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同步跟进策略探研
语言艺术化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