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3-06-03高艳英赵素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商科课程体系岗位

高艳英 赵素娟

[摘           要]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贸服务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随着传统商业向数字商业的转型,传统商科也正向新商科转型,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也要做出及时应对,以跟上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但从现实来看,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普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难以培养出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商科人才。从培养匹配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出发,分析商科课程体系转变中存在的困难,重点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更先进的新商科专业课程体系,找到更为满足新时代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需要的最优路径。

[关    键   词]  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99-04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给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组织形态都带来了巨大变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都是在原有领域内创新发展而来的,新商科亦是如此。在社会经济变革、组织形态变化的同时,带来了产业的优化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一切都会推动着新业态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对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变化,进而对商科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商业向数字商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建设高水平新商科专业群,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商科人才,成为应对新商科所带来各种挑战的关键,也成为产业界和职业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培养定位

新商科是在数字商业发展背景下,融合多样化、开放性、创新性的商科建设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新技术、适应新经济、熟悉新业态的高素质商科人才。比较而言,传统商科由面向工业经济,围绕有形产品进行商业生产与服务的学科和专业群构成,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新商科专业群面向更多的是数字经济,不仅包括有形商品,更多的是进行数字化的产品服务,是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而来的新产物。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商业催生了商务数据分析师、新零售经理、智能客服、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颠覆了传统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往的培养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商业人才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商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建设新商科专业群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需研究经济数字化发展规律,研究新职业需求导向,对应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在原来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中融入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新思维、新意识的要求。二是对适应能力、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素质的要求。三是对数字技术应用各项专业能力的要求,即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企业各业务流程的处理能力,还要具有商务数据处理和解决的技巧和水平。特别是在数字化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数据实现共建共享,但由于存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大数据分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拉近了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距离,全供应链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通过网络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将整个供应链更加容易地联系到一起。总体而言,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既要懂得传统的商业管理知识,更要与时俱进,培养新的商业思维,懂得通过数字化的处理方式来应对商业规则的改变,培养创新型的新商科人才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三、当前高职院校的商科课程体系普遍面临的挑战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是通过课程的开展一步步实现的,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效果,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本身的定位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人才需求为目标。在新商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以当地的人才需求为基础,构建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经济在我国虽然有较快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领域的研究还不太成熟。在新商科专业群课程建设过程中,就存在着课程体系陈旧、核心课程地位不突出、专业特色不鲜明、数字化转型慢、教学资源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因此,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要重新准确定位,推动商科专业群课程适时改革,调整、优化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置滞后于数字经济的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本身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也不能偏离就业的实际需求。高职商科的学生在毕业后,其从事的对口工作岗位大多数是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如运维管理、商务营销等。在数字化时代,逐渐产生了商务数据分析师、新零售经理、智能客服、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新职业,这些职业与传统的商贸岗位有明显不同,其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商贸类专业课程中,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课程陈旧,没有从新经济、新商业模式加以重构,只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加上一两门的数字经济课程,远远跟不上新经济形势下的快速变化,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商科人才,其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就会很差,难以满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尚不清晰

新商科作为新兴专业群,因为尚没有可参考的真实案例,人才标准目前还处于不断建设阶段,没有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清晰、明确,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尚不清晰,课程的设置需要相应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师资水平,深入校企合作、配套教学管理和建设科技化环境等,这些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这些方面的滞后和缺位制约了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设计。虽然各个学校都在探索中求发展,但是目前看来,这种探索还要持续很长的时间,需要各高职院校之间加强交流,取长補短,共同开发出新商科课程体系构建的新思路,才能满足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课程体系转型升级难度大

由于我们现在采用的课程体系设计没有突破传统就业思路,当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会更适合传统的就业市场,而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让这些传统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更多的只能适应一些初级的岗位。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经成为第五生产要素,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很多商务岗位的核心能力,如果人才培养过程中不重视对商务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势必会减弱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和缩小职业发展空间,不能满足更高层次岗位的工作要求。而阻碍升级新商科数据分析类课程的原因,主要是此类课程开发需跨学科将计算机Phython等课程与商科课程整合,因此研发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等教学资源、培训课程师资,这些都是开荒的工作,施行难度之大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形成课改的现实阻力。

四、基于數字经济的数智化新商科课程体系构建

依据国家和河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新商科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着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我院正在建设新商科电子商务省级专业群。在探索新商科专业群数智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电商专业群以数字商业的产业集群为出发点,根据我校所处的区域优势,对接京津冀区域和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产业,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物流、营销等相近专业为支撑,并整合入会计、金融等其他学科,保证专业群内的不同专业都能与时俱进,互补互通,保证动态性的及时调整,从而初步形成了文理融合的数智化课程体系。

(一)“因岗设课、跨界融合”凸显课程体系的岗位适应性

就业岗位的要求是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数字经济背景的新商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以就业岗位的要求为基础,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培养满足数字化经济时代新就业岗位的人才。具体来说,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专业知识培养为重点,注重职业的发展,通过职业的发展规划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前文已述,新商科是培养从事数字化运营、营销和客服等全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选择专业技术型或职能管理型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通道多样化,因此课程体系应对接数字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递进的方法,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方向,既要培养学生的商贸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大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数字化工作思维,也就是“因岗设课、跨界融合”,保证在未来就业时,高职毕业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只能从事一些初级的岗位工作。总的来说,只有在职业教育学习阶段的课程体系有了岗位适应性,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才能够找到更为满意的工作岗位。

(二)构建三阶递进的分层课程体系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群里的几个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金融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既有相同点,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构建三阶递进的分层课程体系,即基础共享课程向岗位核心课程的递进课程体系、岗位核心课程向拓展互选课程的递进课程体系、拓展互选课程向顶岗实习的递进课程体系。这三层课程体系是按照学期按部就班建立的,贯穿于学生整个高职学习阶段,对学生新商科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

1.群内共享商科平台基础课程

专业群的平台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群各专业通用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及商科通用平台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不是传统意义上学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公共基础知识,而是更加重视全人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职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商科通用平台课程体现新商科专业素养与思维能力,体现了在公共基础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对新商科人才的更高要求,侧重于新商科领域不同专业的共同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技巧和方式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专业群的平台基础课程由专业群内统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资料,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专业群平台课资源利用最大化。

2.专业课程精准对接产业链,体现各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中间层级根据群内专业对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工作能力来设定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开设要更好地表现出与群内其他专业的不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国际化分工合作越来越紧密,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分工会越来越细,责任会越来越明确,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责任分工,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新商科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实现从宽口径大而全的职业培养向专业化、专门化人才培养的过渡,还需要保证岗位课程模块横向可拓展性。目前,我院的这几个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就面向京津冀区域经济和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两大市场开设了不同的岗位核心课程模块,既体现了不同专业的不同特色,又能够很好地满足更为细分的职业市场需求。

3.高层以职业需求为引向,提供别具匠心的选择

进入学习的后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专门化的课程设计,有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有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进修,还有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些学生的职业需求是不同的,而不同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选修课是专业拓展性的课程, 是对专业课程的必要补充,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需求,增加一至两个岗位模块的课程进行选修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充分体现岗位模块课程的横向可拓展性。依据对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样子,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别具匠心的选择,比如有的学生综合能力强,就要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有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就要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即学生各取所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分层学习。

选修课的开设也是依赖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来进行,通过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跨专业课程,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较快地迁移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三)技术赋能促进课程的数字化发展

技术赋能是指技术能够赋予更多更好的服务效能,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技术赋能其实质就是通过数字经济赋予课程的持续创新。数字化课程与传统课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学习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知识的更新更快,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传统专业课程需要通过综合应用多重数字技术不断迭代课程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向数字化的转变。这样对教师来说,可依赖的教学平台增多,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教学模式多样化,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更多条件,教学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而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平台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从而快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四)采取多种措施,共同促进课程建设成效

新商科专业群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应对就业市场和就业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及时、必要改变,对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效。其中最为根本的是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为新商科人才培养奠定思想基础;还需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专业师资团队,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要认清新商科课程体系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等种种问题,真正将课程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措施落到实处。此外,还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资金、政策、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还需要与企业一起,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共同努力提高,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紧跟市场前沿,让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始终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相连,共同促进课程建设出成效。

五、结语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高职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不仅课程设置滞后于数字经济的社会需求,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尚不清晰,课程体系转型升级还存在较大难度。基于数字经济的数智化新商科课程体系构建,不仅要“因岗设课、跨界融合”凸显课程体系的岗位适应性,更关键的是构建三阶递进的分层课程体系,通过技术赋能促进课程的数字化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提升课程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古婷骅,方舟,贺佐成.“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实践为例[J].职业技术,2022,21(3):14-19.

[2]易晨希.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21(8):23-29.

[3]史秀宏.基于商务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新商科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7-40.

[4]刘萍,莫少林.智能时代新商科高职通识课程重构路径研究与实践[J].大学,2021(47):113-115.

[5]刘雅婧.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共生模式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2(10):131-133.

[6]王昕,石偉平.数字经济时代高职新商科专业群建设:目标、挑战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1):11-16.

[7]王玉,杜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再看新商科的内涵、外延和特征[J].商业经济,2021(7):174-176.

[8]李霞.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电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商场现代化,2021(22):28-30.

[9]冯新广,郭庆志.面向职场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67-70.

[10]王娟,陈增明.“五型定位、五新路径”培养商科数字化人才[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26-30.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商科课程体系岗位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