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探究

2023-06-03邢秋迪杨方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学辅导

邢秋迪 杨方贝

[摘           要]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心智形成、观念发展、能力培养与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使其符合社会发展与自我实现的相应需要,并解决成长中的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特点出发,深入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并基于分析论断得出立足课堂开展活动、整合资源培养智慧、开展活动强化体验与营造环境优化感受等强化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实践的开展与推进提供信息指导。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视角;团体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74-04

学生时期囊括了人类个体发展的诸多阶段,因其对社会的认识较为初级、对生活的态度较为模糊、对社交活动的把握较为粗糙,故极易因各类型差异化因素导致产生具有趋同性的心理问题。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帮助学生认知自身、自查自检,继而营造合适的氛围、创设正确的情境,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相帮助,不仅能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更能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对于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职业院校相关工作者关注并研究的课题。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特点

高等职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是我国新时代新形势下蓬勃、稳健发展的基石之一[2]。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认知结构、思维模式、具体心智逐渐趋于稳定,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认知自我,将精力投入学习科研活动中。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对学生完善自我、保持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价值。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心理状态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近年来重视前沿理论的引入与实际应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便是基于这种形势被广泛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心理辅导活动中。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中美好、温柔的一面,重视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挖掘自身内在的美;而团体心理辅导则关注参与者之间结识、沟通并信任这一过程对心理环境的净化能力,二者结合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强化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3]。基于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现阶段我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重视情境的导入与活动的设置

在实际的辅导活动中,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通常会采用团体性质的小组活动快速消除陌生学生之间的隔阂,因而重视情境的导入与活动的设置。心理辅导人员通常会通过类似“连连看”“丢手绢”等活动让学生认清团体目标,并初步了解彼此性格,形成认识。

(二)关注自评自检的积极效果

积极心理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因此,在完成情境导入、开展活动并初步认识后,通常会采取各类型的自评自检互动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自我、剖析自我。单独对自我开展剖析可能较为困难,而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相关活动的开展因心理因素变得较为轻松。这一环节常通过“自画像”(描述自己的特征)、“优缺点大逆转”(发言人提出缺点,其他人挖掘优点)的形式帮助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迅速建立较为健全的人际关系,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参与者在完成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知自我,并在他人鼓励中实现自我优化,强调自评自检的积极效果。

(三)强调能力与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参与者各方面能力与品质的培养,在完成自评自检后心理辅导活动常会选择“传话筒”(传递一段随意信息,参与者可随意更改)等活动培养学生倾听、沟通、拒绝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或是在特定日期通过主题教育、故事讲述等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培养某一特定品质,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四)总结、反思环节具有差异性

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常根据实际需要对总结、反思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一方面,参与心理辅导活动的学生往往在性格特点、成长环境上存在差异性,过度普适化的总结、反思活动无法满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调整总结、反思活动的具体模式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身、了解自身、挖掘自身,是对自我分析活动的二次补充[4]。在实际应用中,若活动开展顺利则常开展友好辩论、礼物交换等活动;若活动氛围较为低沉则会开展收获分享、互相鼓励等活动。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析

根据笔者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工作经验与针对相关调查研究开展的分析工作,总结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度,使其更愿意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主观幸福度是衡量一个人主观感受的重要标准[4]。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访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的独特优点,强化高兴、愉悦等正面情绪的反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并乐于打破与他人的隔阂,有信心与勇气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学生均认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自己认清了社交活动的真实样貌,不再恐惧、逃避社交,而是逐渐享受社交活动带来的积极情绪。

(二)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品质,助力其能力提升

通过开展基于各类型专题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定向、高效地强化学生的某一特定人际关系品质,通过品质的养成促进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整、道德品质更加高尚、整体情绪更加积极,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需要[5]。根据学生反馈的结果,在母亲节感恩品质的辅导活动后,学生均与父母进行了沟通,并在后续的强化辅导活动中表示了自身学习、提升与发展的决心,并表示通过与父母的交谈明白了倾听、沟通的重要性,以上信息均证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人际关系品质有强化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社交智慧,形成完整的社交模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社交智慧,帮助学生认清人际交往活动的结构,抓住人际交往活動的重点,从而构成完整的社交模式[6]。一方面,社交智慧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投身社交活动中,通过不同情境、不同层级的社交培养自身能力。另一方面,社交智慧的培养也能帮助学生结构性地建立对社交这一行的认知,进而在合适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手段,形成完整的社交模式。

(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补充社交经验

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人这一个体在社会这一媒介上的心理联动影响[7]。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对部分问题的认识处于较为理想、初级的阶段,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够帮助其丰富自身的社交经验,强化自身社交技巧的培养,通过思绪的交流碰撞磨砺自身的思绪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提升的根基与动力。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结合能够有效矫正、加速并催化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打通心与心之间的墙壁,使其乐于分享疑惑、交流快乐、融入集体、提升自我[8]。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立足心理课堂,培养人际关系品质

能力的培养与品质的养成往往密不可分,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心理工作者应立足心理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相应品质,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9]。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在学生个体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科研活动中,必定会在各类事件中存在或良性或恶性的交际。心理工作者应从这个角度入手开展培养策略的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主题的选定与划分,一方面选择学生普遍共鸣、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品质为话题,如感恩、分享、乐于倾听等进行课堂话题的切入与具体情境的创设,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以这一话题为基础进行发言与良性辩论,帮助学生在思绪与意见的碰撞中认清自我、熟悉他人,对人际关系品质有进一步的认识,继而符合其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需要,实现内在自我的优化、蜕变与跃迁,从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如在母亲节临近的日期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心理工作者可提前布置学生设计宣讲文稿与演示文档,按照分组针对“我对母亲与母亲对我”这一话题进行发言,并在学生完成发言后引导学生对发言人的作品进行短评和打分,完成评价后再针对感恩这一品质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一过程中心理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过于诱导性的发言,而是通过话题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质观念与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认清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从而完成感恩的内化,使其成为学生人际交往品质的一分子,助力于相关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内在推动力,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整合课程资源,培养社交智慧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我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广泛应用的心理辅助手段,因此,相关活动应用的具体模式、课程实际的数字资源等,均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所以,心理工作者在开展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前,应基于心理辅导活动的实际需要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具体限制,进行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分析,再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学生更为复杂,而因地区环境与具体条件的差异,心理问题往往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心理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收集、整合课程资源后选取合适的内容依照自身教学目标与教学环境进行全面的本地化调整,使其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与心理具体状态,强化课程辅导的整体效果[10]。

在上述基础上,心理工作者还应意识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因此,心理工作者应着眼于对学生社交智慧的培养,使其形成一套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自我提升需求、符合社会品质需求的社交方法,简言之便是帮助其学会倾听、能够沟通、懂得拒绝,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时能够做到不逃避、不躲避,不丢掉必要的品质原则,真正在心理层面成为符合时代建设需要的人才。在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心理工作者可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社交智慧的培养。如,通过心有千千结(通过身体活动解开握手形成的锁扣)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心理工作者可通过在旁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交流的正确方法,从而完成社交智慧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强化交际体验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强化除去品质的培养与智慧的内化,更为重要的便是学生这一个体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分子对实际交际活动的真实体验[11]。良好的交际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快速打开心扉,审视自我,积极投入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而恶劣的交际体验则会导致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难以融入集体,无法对他人产生信任,自我封闭,进而使辅导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心理工作者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应关注活动设计对交际体验的实际影响,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重视内容选择,注意控制学生情绪。在开展辅导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说教类、理论类内容的出现,减轻学生的厌烦感。心理工作者应关注辅导过程中的语言设计,避免灌输、讲授等模式对辅导活动的恶性影响。

2.教师从旁引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辅导活动的推进应让学生自行完成,一方面,心理工作者可安排心理专业的其他学生负责活动的主持,通过降低主持人选的年龄层级使交流活动不过于拘束,优化学生的社交体验。另一方面,心理工作者可在活动后安排学生自行推举一名主持人,进一步活跃活动气氛,帮助学生切身参与到辅导活动中。这一策略的目的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均应处于引导的位置,避免过度干涉对能力培养的消极影响。

3.关注活动设计,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要确保以下三点:其一,简单便捷,具有易用性。其二,高速有效,具有普适性。其三,健康向上,具有积极性[12]。因此,心理工作者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时,应基于以上三点进行活动的设计,通过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自检自评,互相交流,自然而然地完成心理辅导的相关目标。

在实际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中,心理工作者可将整个活动划分为初识、自评自检、构建信任、架起桥梁与分享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初识多采用较为激烈的团队协作对抗活动,帮助学生迅速破除因陌生产生的隔阂;自评自检则通过具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简要了解他人;构建信任与架起桥梁则是通过进一步的团队协作对抗活动构筑完整的社交关系与社交体验来培养社交相关品质,这一环节的分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打乱;分享总结则关注对学生各自成长的分享,是活动收尾的环节。心理工作者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可根据辅导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环节的拆分与组合,从而强化学生的交际体验。

(四)创建良好的交际环境

作为影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重要因素,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交际环境是极为重要的。舒适、温和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社交状态,认识到人际交往活动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交际体验;而阴沉、不适的环境会导致学生难以进入社交状态,对活动的参与漫不经心,社交体验劣化[13]。影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交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实际环境与社交环境。实际环境指代活动开展区域的物理环境,其具体因素包括采光、颜色、装饰与设施等。活动开展区域的物理环境应确保采光充足,若在夜间开展则应辅助明亮而温和的灯光,从而确保整体环境明亮、开阔,活动环境墙壁整体色调应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舒适、温暖的感受。同时开展各项辅导活动的硬件设备应满足活动实际开展的需要,并不应占据活动环境内的大部分空间;社交环境指代活动开展后,人际交往活动的整体氛围,其受学生个人素质、教师辅导能力等主观因素影响,也受活动开展时间、具体环境限制等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心理工作者在开展团队辅导活动时,可适当通过言语活跃气氛,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辅导活动中积极参与、和谐相处,从而实现既定的辅导目标。

交际环境的创设需要心理工作者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设计,根据实际条件的不同,相关设计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是我国目前高学业压力、高发展压力下防治学生心理问题、强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职业院校心理从业者应认清该模式下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认清内在的自我、完成人际的信任、架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交际方式与周围环境的适应、优化与蜕变,提高学生自身的交际信心,克服交际焦虑,从而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易玲钦,马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14):19-21,38.

[2]李玲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2):65-67,70.

[3]唐嵩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与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2):61-63.

[4]孟雅雯.新媒体时代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现状与展望[J].记者观察,2019(18):116-117.

[5]田诺祎,李岩冰,周梦瑶.人才培养视域下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8):143-144.

[6]程宝珏.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1(47):208-209.

[7]陳晖,杨艳晖,黄高贵.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研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4):231-233.

[8]王怡,杨绍清.大专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2020(25):137-138.

[9]余萍.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际适应的关系:情绪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10]李娜.团队辅导在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分析[J].理论观察,2017(6):130-132.

[11]梁小燕,陈珩,叶育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真人密室逃脱”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7(5):145.

[12]吴文君,向小平.大学生同伴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4):585-591.

[13]卢广华,刘华霞.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高中资优生积极人格养成[J].上海教育科研,2017(9):58-61.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学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