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财税人才培养研究

2023-06-03王云赵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税法财税思政

王云 赵红

[摘           要]  随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财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结合本土化、现代化、国际化研究现状,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针对财税专业课程特色,基于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进行财税人才培养研究并给出具体方案:融合“课程思政”,体现创新性;结合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性;探索线上教学,凸显前瞻性;以赛促学促教,反映科学性,进而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财税人才,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财税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推动财税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54-04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ITFIN)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消费模式,互联网金融愈来愈多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日益成为网络消费和网络借贷重要的参与群体。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进行财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2022年5月,吴岩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从2012年到2021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30%提高至57.8%,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高层次财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财税知识的渴求更加迫切,也对财税人才培养和财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税法,既是税收机关征收税收的法律依据,也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法律准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分析我国税制导向,探索财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税法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既有助于改进传统财税课程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加强财税人才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更有助于财税人员提高财税风险防范意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了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由于包括多种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例如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及一系列相应政策措施;2018年10月10日,《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出台并公布,为规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指明方向;2021年12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21》指出,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态势正在加速形成;2022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2022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网上银行服务基本要求》《网上银行服务桌面端产品设计要求》等团体标准,对规范网上银行服务作出了进一步规定。

(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等多种发展模式使得原有经济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为政府财税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也对财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以数据收集为例,除了传统的数据资料实地收集方法,互联网金融下,可以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其他数据库进行数据调用,或利用专业网站、社交网络、第三方数据等进行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和整合海量用户数据。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既有利于国家财税管理系统更为全面地掌握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数据,也便于其进行更加精准的监管。

另一方面,企业在得到便利的税收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不足带来的税收风险,因此也对各类财税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首先,互联网金融下,面对日益增加和完善的专业财税软件开发和相关智能财税平台建设,财税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牢固掌握财税理论知识。其次,熟练掌握实训平台的使用,以消费税为例,互联网金融下,不仅要通过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还应通过税务软件操作和税收实训平台操作,正向激励学生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同时加强对非必要消费和过度消费的反向约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行消费税税制导向。这对核心课程教学尤其是税法课程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再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财税人员的培养需建立科学可行的核心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最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财税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财税人才,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财税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还要帮助财税人员实现提升财税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等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财税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聯网金融背景下财税人才培养研究

(一)财税人才培养背景——基于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财税人才培养基于税法课程教学改革角度,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改革特征,具体可分为本土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等。

1.本土化

主要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教学改革实践,较具代表性的如:陈林[1]结合法国教学改革中对“质量”和“公平”的基本诉求,探究当代法国教学改革政策及其趋势;晏柳清[2](2021)基于对英国渗透式教学方法社会背景与理念的研究,讨论其对我国医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启示;马琳琳[3](2022)以“互联网+”为视角,结合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导入日本文学课程的意义,从线上预习、线下授课和课后作业及巩固三个阶段详细剖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导入日本文学课程的具体方法及教学过程。

2.现代化

主要通过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促进我国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较具代表性的有:张学新[4](2014)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对分课堂”模式;严双艳[5](2017)以营销与策划课程为例,探讨融入企业家精神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吴双双[6](2018)基于微课的有效应用,探索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庞宏[7](2022)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三个方面充分论述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

3.国际化

主要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较具代表性的有:纪雪聪[8](2021)以浙江开放大学2014—2020年教学改革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等,提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围绕理论和教学应用两条主线,强调从“追求创新”到“寻求合适”;王瑞、黄诗乔[9](2022)基于国内外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科研素养提高等,探讨推进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模式;刘碧玉、杨隆浩、杨海东[10](2022)主要基于对39所“双一流”高校课程教学的调研,阐述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全球化、国际化采购和人才国际性流动的背景下,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二)财税人才培养思路——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

1.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特点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财税专业核心课程特点鲜明,以税法课程为例:首先,我国税法不同税类的各个税种知识点多、政策变动快,在与国际接轨的探索中逐步实现国际化。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学生能够见微知著,窥斑见豹。其次,税法内容丰富,且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教书走向育人,由单一线下教学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再次,在实训教学中,在高质量应用型财税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将与技能大赛相关的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融入实训教学中,构建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课程实训效果。最后,以各类财税技能竞赛为契机,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把握教学改革着力点

基于税法课程,其教学改革的着力点集中于以下几点:

其一,教学内容方面。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的价值观、消费观受到巨大冲击,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思政元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倡导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正向激励消费者健康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向约束消费者的非必要消费和过度消费。在税法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通过税法知识点的学习,掌握税法知识,明确税制导向。

其二,教学案例方面。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海外代购等新的销售方式促使购销渠道日益多样化,在税法课程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法比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典型案例,通过结合案例教学,加强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比重。

其三,教学手段方面。互联网金融为企业形成了特有的资金链、供应链、合作商等,形成了大数据资源平台。线下教学传道授业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平台,更好地进行税法课程线上教学探索。

其四,教学质量方面。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相关创新创业大赛、财税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赛项,以赛促学促教,以各类竞赛检验教学成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税法课程教学质量。

(三)财税人才培养方案

1.融合“课程思政”,体现创新性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作为“思政”的载体,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者融合的有效途径。当前高等教育已步入全面建设课程思政的新时期,通过融合“课程思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财税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税法课程的专业面与应用范围均非常广泛,而且与社会发展、生产实践、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極为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优秀载体。课程思政作为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税法课程在深入讲解税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影响,研究我国税制改革的原因与方向,明确我国税制导向,结合“思政”元素,对鼓励学生形成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行税收政策对消费观念的引导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性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税法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入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引导财税人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因此,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财税人员消费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深入融合“课程思政”,进行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了财税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性。

2.结合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性

在税法课程教学中,通过适当引入现实案例,基于税法理论,寻找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税收筹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对比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法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进行税收筹划并进行筹划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深入探索财税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财税案例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真正内化和高度整合化获得的知识;也可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引入专业财税实训教学软件,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互联网金融下,课程教学更需注重实战性。目前国内多家高技术企业正积极开发专业税务教学软件,并加强智能财税实训平台建设与推广。财税人才培养过程要切实加强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通过积极参与相关税法课程专业题库开发等方式,根据具体税务案例,开发税务实际操作案例相关题库,完成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相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等多项税收申报表填报工作,以及流转税类、所得税类等多个税类不同税种的具体税务处理工作和税收专项处理业务。

此外,应用型财税人才的培养,需要熟练掌握实训操作。通过合理引入智能财税实训平台,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企业管理数据为例,其中包括对企业各项管理数据,包括文本、视频以及图像等基于内容的数据;研究组织内外部关系基于关系的数据,以及研究用户点击、浏览、时长等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等。互联网金融下,通过实训平台的财务共享,可以加强数字营销工作;通过税务处理智能化服务,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实现云报税等,能够加强财税监管工作;通过数据服务和云计算工作,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绩效。

因此,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和财税工作的影响,适当引入专业教学软件和智能化财税实训平台,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具体数据分类和计算等处理,进行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财税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3.探索线上教学,凸显前瞻性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通过线上进行的销售、订单、配送、结算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为企业提供重要参考数据的同时,也形成了便捷的大数据平台,为企业判断供需趋势,提前进行企业经营筹划提供了数据依据。同时,大数据平台还为企业及时掌握宏观调控政策,严格遵循国家计划安排,了解客户需求,拓展客户渠道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结合税法线下课程,依托网络平台,通过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课堂等方式展开线上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国家税收、财政、税法、税收筹划等经济法规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具体税种的税务处理和基本技能。线下课堂教学结合线上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程作业、综合训练、习题库与试题库等,构建线上教学资源库,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并运用网络平台检测学生的学习量及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进行检测。

税法课程线上教学方式的探索,不仅可以促进网络教学平台與线下学习之间的互动互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可以为会计技能大赛、财税技能大赛、财税人员深造、会计继续教育及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提供助力。因此,基于互联网金融形成的大数据平台,结合线上教学方式,实施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凸显财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4.以赛促学促教,反映科学性

在高质量财税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比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技能比赛越来越多地融合了互联网金融知识,因此,通过专业教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智能财税与大数据、纳税申报与纳税筹划等多个赛项,通过校赛、省赛乃至国赛的层层选拔,不仅有利于提升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有利于增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财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检验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可更好地进行税法课程教学改革。

各类财税比赛检验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水平,丰富了工学结合的内容,既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仅促进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也反映了财税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造成巨大冲击,面对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财税人才的培养,需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增强案例教学、探索线上教学、以赛促学促教,既有助于财税人员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下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也有助于根据社会需要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基于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及时调整,与时俱进,增强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适应度,提高社会、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还有助于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税法等财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林.当代法国教学改革政策及其趋势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8(4):65-75.

[2]晏柳清.英国渗透式教学法对我国医学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160-161.

[3]马琳琳.“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日本文学课程模式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27-128,131.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5]严双艳.融入企业家精神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营销与策划》课程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3):70-72,78.

[6]吴双双.基于微课应用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127.

[7]庞宏.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128-130.

[8]纪雪聪.开放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浙江开放大学2014—2020年教学改革项目立项[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1,34(1):20-24.

[9]王瑞,黄诗乔.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析:基于教育国际化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J].大学教育,2022(5):79-81,112.

[10]刘碧玉,杨隆浩,杨海东.面向国际化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2(4):37-42.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税法财税思政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