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06-03卢剑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商科商学院实训

卢剑忧

[摘           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学校商学院以培养具有“新思维”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调整了专业设置,改革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但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跨界”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弱、所学知识未能与岗位匹配等问题。以“产业学院”为核心,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形成产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助力培养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关    键   词]  数字经济;新商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50-04

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无论是新生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都把具备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新商科人才视为组织的重要人才资源加以培养。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始了从传统商科向新商科转型的实践和探索。但总的来说,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以“双高”计划高职院校S学校商学院的新商科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对策建议。

一、新商科发展历程

18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成立,可以被视为大学商科教育的开端。传统商科教育是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商科课程按照工具型人才需求设置培养标准,强调学科的分类和独立。自商科教育诞生以来,始终跟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变化。

进入21世纪,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数字经济不断颠覆和重构传统行业,生产技术、组织形态和结构、商业业态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商科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鼓励高校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新商科概念应运而生。2017年5月,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指委在常州召开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会上首次提出了高职层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倡议。2019年4月,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度第一次会议,首次对新商科的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2019年6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在全国掀起一股新商科专业建设浪潮。截至2020年底,累计超过50家院校入选新商科项目试点。

二、新商科和新商科人才的概念和内涵

回顾新商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商科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改造传统商科而产生的交叉性、融合性学科。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人工智能与变革管理研究院院长齐佳音等认为,新商科相对于传统商科是范式转换式变革,是从根本假设开始的基本理论改革。新商科需要反映新技术、新思维和新商科理论(包括新经济学、新管理学、新金融学及新法学等),培养具有“商科思维+设计思维+计算思维+伦理思维+美学思维”的创新型、復合型商科人才[1]。

张庆亮等认为新商科的“新”体现在新环境、新变革、新思维、新理论和新方法,是将商科与工科、理科、医科等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融合式商科教育[2]。

从上述学者对新商科内涵的讨论可以看出,新商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新商科是“新环境”的产物。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等变革,催生了传统商科向新商科调整的需求。

新商科培养是具有“新思维”的人才。新商科人才应拥有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哲学思维、伦理思维和美学思维,这些思维的交叉融合,是商业创新的动力之源。

新商科培养的人才是跨界、复合型人才。传统商科学科相互独立、彼此封闭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下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新商科不仅需要有经济学、管理学等传统商科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能够理解和应用传播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以满足新岗位跨界和融合的需求。

三、S学校商学院新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S学校位于珠三角地区,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之一。2019年,S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B档建设单位。同年,S学校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商学院”,启动了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出变革。

(一) 专业设置调整

数字经济推动了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的变化,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以销售业务为例,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只负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通常把产品销售交给销售代理,把市场营销交给广告公司。但直播平台的出现使得传统制造企业可以直接与消费者沟通,传统制造企业纷纷试水网络直播带货。这些商业模式的变化,创造了新媒体运营、网络直播等新的就业岗位,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此,S学校商学院对原有专业进行了调整,并增设了新的专业,如表1所示。从S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可以看到,新商科背景下商学院的专业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原有的商科专业边界,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兴数字技术全方面渗透原有的商科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信息技术在商科专业上的运用;二是针对新商业场景所创造出来的新岗位而设置的新专业。

另外,S学校商学院也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针对新商科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实现经济管理学科内部融合,以及经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通识课程中着重增加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方法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python编程等,以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数据素养水平。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方面,一方面是将数字经济时代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创新及时补充到课程中。例如,在金融服务专业,增设互联网金融和区块链金融等课程;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使之拥有更多学科基础知识。

(二)教育教学改革

早在前数字经济时代,教育行业已经有意识地在教学和教研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线下授课与线上学习的混合式教学。作为“双高”计划学校,S学校商学院早就开始了移动课堂、网上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目前,S学校商学院已有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3门,省级网络精品课13门,校级网络精品课多门。

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S学校商学院自2016年起开始建设“商科实训中心”,下设VR虚拟物流实训中心、电商营销综合实训基地、金融综合实训基地、大数据会计实训基地、企业数字化管理实训基地和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顺商文化体验与创業实训基地等9个校内实训基地(平台)。这些实训基地引入了行业领先的企业,铺设了行业通用软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三)学生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与本科层次不同,高职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学生的能力训练要与未来岗位需求对接。

S学校商学院从行业需求出发,整合地方企业人才需求意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具体来说,将岗位技能需求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采取任务化、过程式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在岗位技能教育以外,着重培养商科学生的三种重要能力: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表达能力是商科人才的一项重要基本能力,S学校商学院通过商务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以及各种校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仪态仪表能力。通过实训课程、跨专业综合实训和课程思政等,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四、S学校商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不同商业场景中的运用成为常态,企业对新商科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本文通过邮件、微信和电话等途径,调查访问了34家来自数字化转型制造企业、互联网及互联网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管,并对168名毕业生进行调研。其调查结果可以揭示出目前S学校商学院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跨界”能力不足

S学校商学院已经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工业时代,其专业培养目标仍以能够胜任某一特定行业某类特定岗位为目的。在培养内容上,仍然以经济和管理类商科专业知识为主,数据分析等内容仅以平台课形式出现,课时有限,更谈不上对其他学科课程外延拓展。

目前,商学院学生这种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跨界”能力不强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查显示(见文末图1),企业目前所关注的职业能力方面,最重视的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比84.85%、84.85%和75.76%。这些都是职场所需的基础能力,反映出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仍然十分重视。同时,企业对员工的数字化相关的能力的关注程度也快速提升。企业认为员工应该具有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48.48%)、数字化运营能力(48.48%)和数字化沟通能力(48.48%),并将其重要程度与传统的经营管理能力(48.48%)看齐。

(二)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弱

目前,S学校商学院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已经达到了1∶1左右,但在实际教学课程中,多数实践课程主要在实训中心完成。实训中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职场真实环境,但真实职场中的团队沟通和协作、部门协同、顾客交流、合同谈判等活动难以在实训室中进行模拟,学生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81.82%的受访企业认为学生要加强“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78.79%的受访企业认为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75.76%的企业认为要加强“服务意识”。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三年学习中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但目前S学校商学院主要依赖实训中心进行模拟实践,仅在大三阶段进行集中的16周顶岗实习,显然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三)课程内容设置未能与岗位需求匹配

S学校商学院近年来不断优化完成课程体系,但其课程内容设置仍然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匹配。调查数据显示, 49.4%毕业生认为目前课程理论太多,实践程度不够。特别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63.64%)、管理咨询岗位(60.00%)、新兴其他岗位(53.06%)的毕业生认为课程安排的理论太多,实践程度不够。

从课程认可程度来看,企业最认可的三门课程分别是数字化工具应用、数字营销实习和数字企业管理。因此,有必要在新的专业教学标准中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从单一的专业课程转向专业模块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工学结合,才能实现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

五、以“产业学院”为核心,培养新商科人才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具有“跨界思维”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培养成为“刚需”。新商科人才不但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应该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在此种背景下,建立“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可以打破产教资源界限,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和利益共生的战略性举措。

(一)发挥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跨界”能力

现代产业学院能够集中和调配相关专业群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跨组织的技术管理服務团队和项目运作团队,能够突破传统高职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桎梏。例如,现在大型制造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工厂和行业平台等行业基座,部署ERP管理系统。从ERP管理系统出发,能够贯穿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实现“新商科”人才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部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从特定岗位技能需求出发,将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分析科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以满足培养“跨界”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的需求。

(二)形成产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打造现代产业学院,能够形成产学深度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由学校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仿真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由企业主导,通过建立生产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不断锻炼职业技能,让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学院成为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通过开展联系企业、协调校企、推进项目、服务地方等方面的工作,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将教学推向市场,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环境的天然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

(三)制订校企合作培养计划,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实时匹配

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学生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数字化转型企业急需的营销、数据分析、运营和客户服务人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立能够解决传统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校企不关注彼此发展、实践教学不深入等问题。通过零距离的行业调研及企业直接参与,能够构建更合理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制订更精准的职业人才能力标准,设计更真实的学习任务,不至于让学生学习一些过时的或者面临淘汰的知识或技能。

参考文献:

[1]齐佳音,张国锋,吴联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9(7):58-62.

[2]张庆亮,杨莲娜.高等教育变革中的高校新商科发展思考[J].山东高等教育,2020(2):7-12.

[3]张为付,张晓磊,姚飞.“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5-9.

猜你喜欢

商科商学院实训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八十二
“互联网+”与商学院教育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