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建设研究

2023-06-03刘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课程

刘徽

[摘           要]  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仅依靠政府、高校、慈善组织等单一组织来实现,“老年教育”的自身机制则不具有活力和持续性。由高等院校作为主体,协助政府筛选、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融入社区老年教育,具有较高可行性,但不同组织间的合作应构建老年教育联盟组织。运用老年教育、市场营销学的渠道联盟等学科理论,提出将高校和社会资源纳入老年教育体系,构建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组织,分析高校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的必要性,从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实践实训、师资培养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的路径设计,为实现社区老年教育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从老年群体学习特点视角,保障老年人利益,以社区(或村)基层政府和高校两种类型组织为主,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推广渠道,实施社区老年教育推广计划和高校老年教育推广计划。

[关    键   词]  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18-04

一、高校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年事业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政府在“老年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核心作用,但是由于政府在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局限性,老年教育如果长期、单一地依赖政府提供资源来实现,那老年教育的自身机制便将不具有活力和持续性。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仅依靠政府、高校、慈善组织等单一组织来实现,呈现“点、散、随机”等特征,其不具有可持续性、系统性和自身活力,相关利益群体和组织间的合作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应将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纳入老年教育体系中,构建组织间合作的、持久性的老年教育协同管理模式。

老年教育本质上属于教育类型之一,政府在教育方面并不擅长,高等院校拥有多年专业、系统的教育资源,由高等院校作为主体,协助政府筛选、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融入社区老年教育,具有较高可行性。政府、高校、社会资源等属于“老年教育产品”的供应方,老年人相当于“老年教育产品”的“消费者”;老年教育系统庞杂,若单一组织“单打独斗”,难以实现老年教育的全覆盖,组织间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提供教育产品服务于老年人;不同组织间的合作会产生合作组织成员的成本,为减少成员每次合作的成本,应构建老年教育联盟组织;教育产品供应方需要构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以满足老年群体获取老年教育产品的渠道要求,老年教育渠道联盟有利于老年教育持续、有序地运行。

二、高校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城市老年教育渠道联盟路径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

积极老龄化倡导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老年群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各项活动。而实现积极老龄化,需要通过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课程教学、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资源,提升老年人的知识、技能、能力,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老年人需要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现需求五个层次,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收入和住房保障、身心愉悦、社会交往、老年价值实现等具有相关性。根据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理论[1],老年教育应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逆向推导,从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三个维度设计老年教育课程体系。

1.生理维度方面的课程设计:老年营养与膳食服务、老年中医养生保健、慢病健康管理、老年护理技术、老年用药基本知识、养生中药学、老年健身气功、家庭用药安全、中医调理与养生、药品基本知识与说明书等营养、保健、康养身体健康相关课程。

2.心理维度方面的课程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党史、老年心理、智慧健康养老、老年生命教育等课程。

3.社会维度方面的课程设计:药用植物栽培、中国传统文化、齐白石非遗项目、银铃法律护航、烙画艺术、刺绣艺术、社交礼仪、面塑、老年人玩转智能出行、用手机拍出好照片、老年生活“微”起来、老年人学电脑、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乐器学习等课程。

通过三个维度的课程体系设计,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帮助老年人掌握科学用药、智慧康养的基本知识,改善健康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科学素养、自主意识、生活品质。

老年学习者可以通过老年教育课程的学习,将学习结果存入“学分银行”[3],按照老年相关专业“1+X证书”的申请标准,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是否系统完成老年教育相关学历和技能鉴定证书的学习。

(二)教学组织设计

由高校为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在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组织框架下,以教育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组织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考核方案、教学管理等方面。

1.教学目标。老年教育教学目标根据老年人的学习目标,分为两个层面:非学历教学和学历教学,非学历教学使老年人可以获得休闲闲暇类课程[4]和医养保健类课程,学历教学使老年人可以获得“1+X证书”申请资格[5]。高校应从教育专业视角[6],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建设符合老年人学习特征和就近学习要求的课程,这些课程应适合老年人周边的社会培训机构、药房、诊所等社会资源参与,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老有所学”“学有所乐”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非学历教学和学历教学两方面提取,非学历教学依据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需求设计;学历教育教学依据大专、本科等学历申请标准,以及用人单位岗位职业要求、职业标准设计。

3.教学条件。老年教育教学条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设,硬件条件包括教学场所、教学多媒体设施、教学教具、实训设备等;软件条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软件、学习软件、学习公众号、学习小程序,以及音频、视频、图片、习题库等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等。

4.教学实施。老年教育运用教学设施,根据教学内容和老年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建议进行以下设计:教学时间上午讲授核心、重点课程,下午讲授娱乐、养生等轻松课程;教学课时设计为每节课的前半程20分钟讲授核心内容,后半程练习、问答和实操技能;教学形式采取线上线下教学、课后交流活动、企业技能实践实训、闲暇“游学”教学等;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型教学,学员现场操练、试用、体验教学用具,课上课下问答、自主学习、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团队协作、老年学习团队等方式。

5.考核方案。根据老年教育特点,考核分为教学资源学习、课堂提问、课下课业、团队任务等过程性考核,以及结课考试、学分选修等结业考核,老年学员修完学分,可以通过系统存入“学分银行”,以方便后续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申请。

6.教学管理。老年教育具有公益属性本质,归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7-9],是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但是老年教育并没有在各地系统形成组织协调的共享平台和机制,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在老年教育方面,政府应发挥主体责任方和服务供给方的作用,主导、统筹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社区老年教育可以聘请高校教师作为老年学员的“辅导员老师”,从学员入学到后续的“1+X证书”申请,全程提供咨询、教学管理、建档和协调;聘请社区(或村)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与高校老年教育“辅导员老师”协同管理,方便老年学员就近咨询、就近学习,形成老年教育社区化;聘请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员、技术能手、行业专家等,作为专业、学科、课程方面的教师,从行业、岗位视角,在职业技能水平要求下,增强老年学员的实践、实操等岗位职业能力;聘请行业协会等专家,提供专家讲座、“游学”研学咨询等服务。

(三)实践实训设计

由于受场地、实训条件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限制,实践实训是制约老年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仅依靠政府一方实施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无法实现全民普及,亟须高校、社会资源等其他组织协同协作。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实训设计可以采取“高校设计实训项目并全程参与—政府(或高校、企业)组织社区居民—企业提供公益资源—政府全程监管”的模式。

具体以某医药类高校与社会合作企事业单位(例如药房)的联盟合作为例,联盟组织成员根据“校企共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合作项目融合协同小组,制订具体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定期交流互访等。企业授权高校作为企业方的“会员体验中心”,开展“会员健康监测”项目,对高校开放“健康信息采集中心”的使用权限,每月设有1次(或几次)免费使用机会,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委托高校派选教师和学生团队,进行患者药学服务、专业解答、检测参数讲解、患者健康指导、患者教育等;高校派教师长期、定期地作为企业方的特约讲师,同时为企业方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特约单位;企业方选择派遣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担任高校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的客座讲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其成果产权归联盟双方共同所有;企业方作为高校的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能服务、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等;企业方可以作为“老年大学(或老年教育课程)授课单位”,成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项目的社会授课平台之一,以及公益讲课传播渠道;企业方所有涉及“高校老年大学”“高校老年教育”课程的相关传播,其课程内容、教授时间、教授讲师、传播方式、传播平台等内容,均提前以文字形式与高校沟通,并在获得高校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同时企业方应允许高校进行全过程、全内容、全方面的管理,其中企业方仅可以进行“老年大学”“老年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可以开展除课程教学、老年教育实训内容以外的其他商业活动;高校授权企业方,参与高校其他类型的健康公益类社会活动,此类公益活动仅限于高校(或政府、高校双主体)组织或参与的情况下,高校的授权有效,联盟企业成员可以作为首选参与企业;企业方拥有连锁社区门店,有条件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项目无偿提供门店场地,方便社区内老年学习者,同时也可以承担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学员的召集、档案登记、用药指导、健康回访等工作;企业方“健康便利店”门店可作為高校老年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例如制作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和对外宣传资料使用。

(四)师资培养体系设计

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与发展一直受老年教育师资短缺的制约[10],老年教育教师培养亟须突破瓶颈,寻求新的模式与体系。社区老年教育可以构建“导生制”老年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从老年群体教育需求视角[11],探索老年教育教师培养的有效性、高效性,既可以切实满足社区老年教育需求,又可以快速、有针对性地培养师资人才,师资力量培养效率显著提升。

“导生制”是由贝尔和兰卡斯特联合创建的一种快捷、方便且高效率的相互教学模式[12],即教师从学生中(视作“导生”)选拔成绩优秀的,让他们吸收并消耗教学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并由他们传达或转教给其他学习者。“导生”们自己加入学习队伍的同时,又可以作为“学习者媒介”吸引其他同学们加入学习,是同伴学习的引路人。“导生制”中,老年学习者承担学习的主体角色,“导生”们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学习,老年“导生”们既是学习者,又是老年教育课堂和学校的管理者。受限于老年学习者学习缓慢、学习能力下降等因素,老年教育的小班授课、讲解详细、因材施教等需求特征明显。“导生制”师资培养体系的构建可以“引领”更多学习者加入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数量不足的压力,在制度、体制上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解决机制。

三、高校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激励推广计划

老年教育渠道联盟激励机制管理的设计,应根据联盟成员核心关注的利益诉求。政府需要将老年教育事业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承担并完成社会公共责任;高校在发展评估中,有“社会服务能力”的考评项和量化考评指标,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参与责任;社会相关机构在企业运营中,有增长利润、扩展市场业务、提升品牌价值、优化企业形象、加强公共关系等企业长久利益诉求;行业协会等其他联盟组织成员,需要促进组织的良序运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社区老年教育渠道联盟成员,政府、高校、社会相关机构、行业协会等各类型组织,均拥有“老年事业情怀”,参与老年教育联盟的“初衷”以社会服务、公益事业、公共关系等视角为主。上述联盟各方关注的利益诉求与老年教育项目的推广效果均具有较高相关性,老年教育渠道联盟组织,根据老年事业和老年人学习过程的特征,为保障老年学习者获取老年教育信息渠道的准确性,以社区(或村)基层政府、高校两种类型组织为主,设计老年教育项目的推广方案。

(一)老年教育社区(或村)基层政府推广计划

1.老年教育社区(或村)基层政府线下推广计划。线下社区推广以“政府—高校”双主体、“政府全程监督—高校全程参与”的模式,协调协同各高校,各高校分工协作,高校教师和学生无偿(或有偿)参与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政府整合融合当地的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与高校老年教育资源和老年教育计划对接,各社区辖区内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重要的老年教育产品供应方,长期、全天候、不定时地有偿为老年群体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全过程、全环节监管。

2.老年教育社区(或村)基层政府线上推广计划。线上社区推广通过有线电视线上课程[13-14]、短视频传播平台、线上公众号[15]、社区(或村委会)活动室课程播放等方式开展[16],线下通过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课程[17]、线上课程设备试用体验、线上老年教育课程播放、线上线下投放公益广告等方式,提升老年教育线上平台的普及率。

(二)老年教育的高校推广计划

1.高校线下推广计划。高校校内组织老年教育活动,开设以“1+X证书”为最终目标的课程体系,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建设实践实训的软、硬件设施,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系统的教育产品。

2.高校线上推广计划。线上课程由电视台专业制作,通过有线电视的形式推送给老年群体。各高校协同,共同建设线上课程资源,通过有线电视推送给老年群体[18],同时尝试使用短视频平台等其他推广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增蔚,季孝琛,胡斌武.积极老龄化视阈下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转型探究[J].职教论坛,2021(4):123-128.

[2]孙百亮.老龄社会背景下老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90-91.

[3]陈春勉.老年教育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2):15-17.

[4]任彦媛.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的价值及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120-123.

[5]高秋萍,韩振燕,曹永.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的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20(8):29-34.

[6]王新春,杨承惠.应用型高校服务社区老年IT普及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125-127.

[7]程仙平.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逻辑与图景: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95-100.

[8]谢宇.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1):84-92.

[9]丁红玲,宋谱.老年教育公益性及实现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7):98-102.

[10]徐敏华,梅兵,裴建华.终身教育视域下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与策略:基于对上海市老年教育机构的调研[J].成人教育,2020(11):34-42.

[11]朱素芬.社区老年教育教师角色特征与角色行為研究:基于Nvivo软件的分析[J].成人教育,2017(3):57-62.

[12]张伟君.贝尔兰卡斯特制:缓解我国老年教育师资困境的新探索[J].成人教育,2021(1):41-44.

[13]王同军,孙海鹏,邢斐.天津市远程教育服务老年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41-44.

[14]曹海涛,刘晔菲,黄香琴.移动教育:社区老年教育新视野[J].成人教育,2019(9):32-37.

[15]刘倩.自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J].青年记者,2019(8):26-27.

[16]石晋阳.老年人的数字融入困境与媒介教育出路:基于数字鸿沟的视角[J].青年记者,2020(25):14-15.

[17]柳华盛.老年教育中新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自带设备”(BYOD)教学的应用分析与“教与学”的变革[J].职教论坛,2017(3):72-76.

[18]徐小明.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探究:媒体开办老年教育:以华商晨报“幸福老年学堂”为例[J].成人教育,2016(11):5-8.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课程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社区大作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3D打印社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