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平面构成与中国画的创新

2023-06-03蒋华琼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平面构成中国画创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中国画结合平面构成理念产生新变革,阐释了构成艺术与中国画的联系与发展。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构成原理的应用,以及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对中国画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画的创新不能偏离传统文化的轨道或全盘否定传统中国画,而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相互交融,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平面构成;中国画;影响;创新;发展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中国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大众审美和西方绘画接轨,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其中就包括平面构成理念。平面构成在近现代中西绘画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对中国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传统中国画在长宽比例上多数是“失调”的,大多是长卷或是立轴,并不像西洋画那样重视比例关系,但也能够表达主题和情感。在构图方式上,西洋画大多采用焦点透视画法,而传统的中国画则采用散点透视法。点线面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元素,而线是中国画的造型特点,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笔力,也体现了画家技法水平。中国画的笔法讲究平、圆、留、重、变,还讲究骨法用笔,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光色变化的影响,是一种“表现”艺术。中国画内涵的表达是画家个人综合水平的展现,包含着画家的文化素养、个人修养、生平阅历及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认知。

二、平面构成对传统国画的影响

(一)中国画中点线面原理的发展应用

构成不是西方艺术独有的代名词,中国画也有自己的形式和元素。说起中国画中点的运用,就要追溯到传统山水画墨点的应用,以五代南方画家董源为代表,其作品《潇湘图》全卷以点线相互交织,画面主要用到披麻皴和点子皴,用密集的点塑造山峦的横脉和起伏的峰峦,墨点由浓化淡,以淡点代染,在画面中画出了烟云朦胧之感。近代陈师曾《山水》册页中也巧妙地应用了点元素,短促的皴点与绵长的中锋线条相结合,不仅构成了坡石之面,更增加了山体的厚重感,结合个人审美取向,整幅作品显示出一种古朴雅致的感觉。现在,中国绘画越来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墨点被用以表现形体和帮助造型,而现在中国山水画则追求浓烈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因此对点的应用发生了变化,点的含义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现代画家吴冠中的《江南水乡》(图1),巧妙地运用了点来进行创作,楼宇建筑、城墙瓦舍、自家江山、乌江老街,形态不一,色彩鲜艳的点构成了简约活泼的视觉特效。在画面空间中他的点具有很强的凝聚性,能够形成抢眼球的视觉焦点。平面构成中的点从其物理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规则的点和不规则的点两类。吴冠中的作品大多用到了不规则的点,依照点基本形态的大小、位置、虚实、色彩、质地等方面,对比效果强烈。这种构成形式看起来简单,但要创作出理想的作品难度很大,容易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在进行此类构成时,要使点的分布杂而不乱,乱中见隐,注意水平、垂直两个走向的秩序,把握其规律性,使点的分布有节奏。

从古至今,中国画是极其讲究用线之美的,线才是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同时也是我们文化精髓的形象化体现。如战国楚墓的《人物御龙图》用不同类型的线条去展现事物,用均匀细腻的线表现圆润的面部形态,用较粗的长线条画出长袍,用灵动的弧线画出迎风飘扬的飘带,用密集重叠的线以表达长袍的领子和衣纹的质感。看似简洁的画面实则线条丰富多变。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线条技法已经运用得相当熟练,线条作为中国绘画造型的主要语言,正在逐渐走向成熟。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线条细劲有力,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的线条与魏晋绘画的线条相比,少了几分随性,线条的内敛弱化了用笔的轻重缓急,提按变化都在细微之处。中国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变化性,可以将视觉形象的造型和空间感觉表现出来,也可以将形体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在视觉形体中,中国画中的線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线所表现的造型理念也是不同的。千百年来,历代画家都是运用这种既简单又富有千变万化的线去表现生活,去表现物象精神,去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他们各自的思想观念。自从西方艺术传入中国后,线条的表达方式开始脱离了原有的轨道,传统的线条很难再完成对客观物体和主观情感的描述,当代中国画更倾向于表现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受。中国艺术家学习了西方构成艺术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水鸟》《仕女图》多用自由曲线和弧线,加以直线衬托。这些曲线有自然的美感,有弹性且灵动感强,富有亲和力和人情味。林风眠深受马蒂斯的影响,喜用线条来表达自己对物象内在精神的把握。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不管是用流畅的线条描绘衣服轻柔的质感,还是用简洁的线条描绘禽鸟,都可以看出他深厚的功底。

面的形态多样,不同的形状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面可以使人产生许多联想。在中国画中,点可以成面,线也可以成面,我们在处理中国画的面时一定要注意点线的组合关系。贾又福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擅长用面来展现山的形态,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平面构成对中国画构图的影响

传统中国画中所讲的“章法”是一个统摄性较强的概念,在西方则是用“构图”这个词语,具体是指画面具体形象的位置安排以及相互之间的种种关系。传统中国画的构图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主要集中在长卷式的人物画上,大多呈现的是不同时空或不同区域场景中的内容。例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种“面面观”“步步看”的独特构图方式是中国画构图章法中最为常见的规则。第二种则主要是北宋时期郭熙提出山水画的取景构图法“三远法”,即“平远”“高远”“深远”。画家用这两种构图方式展现事物形态,注重的是形态本身的外在审美形式。作为设计艺术基础的平面构成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点、线、面等平面构成元素使中国画的构图形式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平面构成的范畴表现出了近十种形式,例如: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密集、对比、分割、肌理等,中国画家运用这些形式法则,强调画面的视觉表现力,将平面构成法则应用到画面之中,使画面的形式感不仅在造型上得到了提升,在多形态重组的结构中展现了新形态内在寓意及外在张力。正是这些对形式美的研究,使得中国画家在中国画创作中站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出发点,同时也使得中国画画家在继承传统美学观重视精神表达的同时更为积极主动地关注画面的构图和造型。艺术家韩潇的中国画作品《中国红》中,红白两个大色块将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红色用粗横线构成,白色部分用细竖线构成,画面中的斜线打破了两者死板的形状。人物和白色装饰共同构成点元素,分布在九宫格的交点左右,画面井然有序,表现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在当代与中国画关联的创新探索中,章法的变革与创新是最受关注的,对于传统章法的变革、创新、发展、完善成为当代中国画创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平面构成对中国画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中国画的创新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形势、新花样博取大众的眼球,而是需要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推陈出新。现如今平面构成对中国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笔人物画的空间表现上,构成艺术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中国画中构成画面的艺术空间维度愈趋复杂,画家有意识地将现实中的物象通过透视、色彩、线条、笔墨等造型手法进行表现,在平面上创作出二维或三维的虚拟空间。这种空间来源于自然空间又超越自然空间,是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维空间表现在题材的多样性、肌理组成以及色彩的丰富性上。平面构成还促使中国山水画用特殊的建构方式展现无限的空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贾又福将平面构成意识推广到山水画创作中,是山水画平面构成语言的开创者,也是集大成者。当代许多画家借鉴平面构成中的元素,将形式法则和审美原则融入自我意识,打破了传统构图的思维定式。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一个画种,其自身不断进步,汲取时代的精华和养分,展现出了中华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形成了特殊的语言,在当前的发展中,平面构成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四、中国画中如何正确应用平面构成

首先,中国画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我们在结合平面构成进行创作时,要把握尺度,维护中国画之根本,防止完全西化的现象。中国画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形式风格和绘画技法,经过不断的演变和进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既然传统中国画在绘画方法上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具有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模式,尝试新视觉表现手法,就像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将艺术的各种元素巧妙地运用与融合,构造出中国画的新面貌。吴冠中就把中国画与设计艺术结合得很好,把中国绘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绘画中的平面构成因素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的鲜明特点,因此,现代中国画家把平面构成系统科学地运用于中国画,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平面构成的应用,促使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中国绘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时代赋予了中国画更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艺术家们也迎来了自己创作的春天。

作者简介

蒋华琼,女,汉族,四川南充人,研究方向为美术国画。

参考文献

[1]戴光华.平面设计艺术学造型艺术与形式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2]范曾.中国画法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3]于晓婷.论林风眠绘画中线条的类型分析及审美特点[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4]王龙,李百鸣,计伟楠.当代中国画章法对平面构成的借鉴与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2):3-5.

[5]董美辰.論中国画中线条的历史特点及发展方向[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7.

猜你喜欢

平面构成中国画创新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新媒体环境下的平面构成教学研究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Excel图表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运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构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