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鲁的笔墨价值及其在当代创作中的意义

2023-06-03王烨如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石鲁

摘要:石鲁作为中国画史上一位“形神兼备”的奇才,他把自己的理论思想,从生活、造型、笔墨三个方面全方位地诠释了出来。本文浅析了石鲁的笔墨价值及其在当代创作中的意义,着重分析了他的几种重要绘画思想理论以及能反映理论思想的创作,主要带着何为中国画的基础与本源、山水画与人是怎样的关系、传统与生活在中国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师古人应该师其“技”还是师其“意”以及意与笔的先后次序这几大问题来思考研究,深入剖析石鲁想要传达给世人的笔墨精神。

关键词:笔墨价值;绘画思想;石鲁

石鲁,原名冯亚珩,在种种困难压迫下,坚持自我、努力与命运抗争,因对清初画家石涛在艺术与思想上的推崇,加之对于文学家鲁迅勇于斗争的爱国精神的崇拜,在20岁时改名为“石鲁”。最初学习笔墨时他接触到石涛,不仅学习到了技法,更学习到其对于理论和实践二者的结合。他几乎是本能地将石涛的“反叛”与他所处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同时,鲁迅的文字同样在精神上引导着石鲁挣脱枷锁,吸引他去接触更多新兴文学及受西方影响的思潮。

一、结合石鲁的创作浅谈其几个重要画论思想

(一)“中国画以书法为基础,其他的都叫条件”

在陕西人民医院病床上,石鲁与他的儿子谈道:“中国画必须是以书法,以中国特有的笔法来表现的,這是它的根据。素描对我们而言只能说是一个条件。为什么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条件?这一定要严格区分,中国画以书法作为基础,就决定了笔墨问题,决定了章法问题和布局问题,以至于各种各样的结构造型都要随之而变异。它不仅是具备素描或只能把东西画像,而是要把东西画神。”从石鲁的言语中不仅能够得知书法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还反映了另一个“以形写神”的重要思想。与当时社会中其他艺术家的秀雅文风不同,石鲁的书法表现出颇为刚硬的一面,追求金石瓦当的金石味与残缺感,十分讲究残章断简。石鲁强调如果把素描当作基础,就必然要有更多的东西跟着它跑。“继承的只是素描加水墨”这个问题也是十分费脑筋的,如果只是简单地依照形体,在上面描上水墨,画面便会显得空洞无味。他的画作如他的书法一般,追求笔力,不论是大画作还是小速写都十分具有张力,痛快沉着,有着独特的意味。

石鲁的山水作品《嘉陵春秋》布局非常讲究,采用一河两岸式构图。近处的木房子错落有致,其搭建结构像极了书法的构架,别有韵味。小景作品《树大成荫》则采用一角式构图,大树如同被“写”出来一般,用笔犀利、遒劲有力,书法的笔力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物作品《赶车人》中对老人的衣纹、皮肤的纹理、背景的描绘等,无不透露出书法的韵味,用笔大胆、小心收拾。细看画面,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书法笔画铺张开来。他的一些行书作品更像是刻在岩石上一般,奇倔飞白、凝练老辣。“石鲁的书法是一种心灵的呐喊。”的确,书法抒发了他的胸中逸气。

(二)山水画与人的关系

石鲁认为:“人亦山水,山水即人。”他的作品《转战陕北》是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极具代表性。画面中的毛泽东尽管只是以背面示人,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伟人的不凡气魄。画面中的人与山水融为一体,描绘了无边无际、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坡,黄河奔腾而去,在大气磅礴的空间之中,主人公站在画面最突出的视觉中心点,旁边是几名战士,人物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般地重回这历史情境之中。此画也使山水画与人物画不再有清晰的边界。

石鲁将山水当作人的品格,像表现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那样,使山水的含义得到了升华。他所画的山水惊心动魄,使人看了高亢激昂。作品《华山峪口》《黄河急流》中黄河的雄浑与华山的险峻在他笔下被表现得恰到好处。画面体现了千军万马藏匿于大山大壑之间的恢宏气势。

石鲁说:“你们都画山水,都爱山水。山水画跟人的关系是怎么回事呢?你要把它当作人来画:有的是高大,有的是坚强,有的是优美;要把它当成个大人来画。山水画就是人物画。如果只把山水画当成山水,‘你就不见了,对象也只是那个样子。山水画要画得有气魄。什么气魄呢?人的气魄。预感着,表演着,或是象征着人的精神,所有的这些你都不要去管它,人家总会感觉着的。你的人伟大,你的人坚韧,你的人雄浑,你的人沉浮,它都必然注入山水画里面。”这种将山水拟人化的方式,让山水不再是看见的那个表象,而是带有画家审美意识的再创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便是如此,他们的思想在一动一静之间深藏于山水之中。

(三)“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石鲁先生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成了“长安画派”的重要指导思想。“伸向传统”谈的是继承问题,而“伸向生活”谈的是发展的问题与师自然造化的问题。画家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也要从生活中发现新意。这也与他写的打油诗:“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相互印证。人绝不能忘了传统,也不能不扎根于生活。树若没有扎根于泥土,又怎么能茁壮生长。艺术家若没有吸取前人的精髓,没有深入生活,便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石鲁说:“作品的产生,是长期的生活在我脑中发酵的结果,使生活印象的涟漪在我脑际激荡……”由于石鲁特殊的经历,他的坚守与突破,在现在看来就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他用无比奇巧的构图、大胆的色彩以及独特的笔墨风格创造了如《背矿》《东渡》《南泥湾途中》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石鲁在《学画录》“生活章”中写道:“生活不仅供养艺术之原料,创作之源泉,思想之燃料,更当是陶冶我之熔炉。画者不经过生活之锤炼,岂能去锤炼艺术。”这样的境界,令人叹服。

(四)“师古当观其变,师其创造之心可也”

石鲁虽十分崇拜石涛,但他的画作中却没有仿石涛之意,可见他不只停留在“师古人技”的浅薄层面上。他十分重视创新,期望后人借鉴前人的经验,重新塑造各个地方的山水,而不是墨守成规。石鲁认为如果这样贯彻下去,全国各地不同的山水风貌将会孕育不同的流派,各种皴法、点法、染法都会层出不穷,而中国画也必将会吸收更多新的血脉与力量。

石鲁曾说:“师古当观其变,师其创造之心可也。至于陈法当识之为具,至于技术,则古、今、中、外,各家各派无所不师。”前句道出了学习古人应当看得懂其中的变化,学习前人创作的“意”。后句则体现了石鲁眼光之广大,倡导学习各家长处,兼顾古今中外几种门类,用开阔的眼光去看待艺术。与石涛的“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有相同的含义。他不屑成法,力求创新,以学习古人来“化古为新”。从他喜好画印就能看出他不拘成法,其作品既有印章的样貌又增加了趣味。陈传席在《画坛点将录》中说道:“没有人画黄土高原,而他画了,全是黄土,无树无草,但他表现得很好,填补了画史上的一个空白。”石鲁的创造之心并不是有意为之的,而是在潜移默化间,在他对生活的感悟中一步步践行出来的。

(五)以意命笔

在《学画录》中石鲁曾多次强调“以意命笔”,讲求“意在笔先,因意而成象,以象而达意。”他在作画前常常苦于构思,喜欢在半夜静谧时作画,他在与友人闲谈的时候,依然在构思,一旦灵感迸发便会如有神助般开始作画。石鲁在《学画录》中谈到画家作画时,“看似劈头劈脑几笔,若高山崩石,半空杀纸,非故作狂态,哗众取宠也。乃意明情足而成风,定体悉质而成势。”这些描述同样也解释了石鲁的作品为何如此高亢激昂。石鲁的“意”,总是让人赞叹,他结合了抒情、象征、叙事的表现手法,激烈地抒发他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石鲁作品中的黄土高原,他的笔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粗笔大线、概括凝练,既表现了黄土高原应有的宏大壮阔,又表现了黄土文化中淳朴细腻的一面,豪放中不乏稳健,用笔用墨形神兼备,既表达其“意”,又尽在掌控之中。而在石鲁创作的写意作品《雨露花为鲜》中,可以看到作者既狂放又内敛的两面性,落墨胸有成竹,笔墨间的意象趣味十足,让观者可以切实感受雨后鲜花盛开的景象。纸面上书法落款墨气淋漓,运用北碑碑刻的刀砍斧凿,主方笔行笔,让观者感觉凝滞坎坷、铿锵有力,画与字之间相得益彰。石鲁的写意作品有很多,皆体现了其“以意命笔”的理论。

二、石鲁笔墨价值对当代创作的启示

(一)现实与浪漫、技巧与意境的结合

美术史上如席勒、柯罗都曾被人认为同时具有浪漫主義与现实主义色彩。美学家朱光潜也曾专门写文章谈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应做过分区分,两者本就是相应相生的,如司汤达和巴尔扎克这两位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却也被文学史家归类到浪漫派中。事实就是,没有任何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是完全的现实主义者,也没有哪一位是完全的浪漫主义者。作家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中也曾谈到“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

石鲁画作中笔墨技巧与意境同在,将浪漫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结合,令人赞不绝口。如《东方欲晓》仅用窗子和枣树两个简单意象就将画面静谧的氛围衬托出来。

(二)针对当代创作中缺少“真性情”谈石鲁精神

石鲁精神是热烈恳切的,他将悲喜、愁思、恐惧、欢闹等情绪凝聚于笔墨间,用毛笔肆意挥洒。艺术创作不论以何种形式,能将真实的思想和情绪表达出来,便能给予人触动。不论在任何时代,缺乏“真性情”的作品必定缺少能够打动人的内在,随着时间流逝,枯燥与乏味就会显现出来。

三、小结

石鲁作为20世纪杰出的中国画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个性鲜明,他的性格中始终存在着不甘平庸的特点。他的绘画理论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有人说石鲁癫狂,有人说他反叛,殊不知他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正派”。对于他笔墨价值的开拓与发展,对当今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画论抓住了水墨精神的要义,为后人学习中国画铺垫了道路。

作者简介

王烨如,女,湖南怀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墨人物创作。

参考文献

[1]石强.石鲁谈中国画问题[J].美术通讯,1979(1):7.

[2]石丹.中国名画家全集—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7.

[3]北京画院.风神兼彩—石鲁的创作与写生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7):42.

[4]令狐彪.石鲁学画录[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7-53.

[5](俄)高尔基.论文学[M].孟昌,曹葆华,宝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63.

猜你喜欢

石鲁
市场应该对石鲁进行再认识
百年石鲁
石鲁年表
石鲁疯了
石鲁笔墨之变
石鲁同志谈国画
石鲁的“腔”及其他
石鲁的画——随笔欣赏
石鲁用意之道
《群英会》——石鲁“以形写神”的早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