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鹤 刻画众生相

2023-06-02民协

海峡姐妹 2023年5期
关键词:众生相喜感弥勒

文/民协

林鹤

多年以前,我采访过林鹤,那时候他的儒释道题材作品在寿山石雕行业早已声名鹊起,尤其是他的弥勒作品,让人见了心生欢喜。如今再次到访他的工作室,我发现案桌上的弥勒和过去大不相同。

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曾说过:“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林鹤的座右铭。他永远保持赤子之心,悄然成长。

他平时脸上总是笑嘻嘻,在谈及艺术创作时却会不经意收敛笑意,眼神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作品,语言表达变得流畅且真诚,不像一开始那么拘束。关于创作的话题存在于他的潜意识之中,他没有经过思考便可脱口而出。说完还不忘提醒我:“诶,我刚说的那句话可以写进去。”

我让他描述自己作品的风格特征,他从柜子里搬出了沉甸甸的新作,又匆匆上楼,双手环抱来一尊30余斤的弥勒,是他师父林东大师的作品。他让我自己看,自己感受其中的微妙区别。

我发现其作品相较几年前更有韵味了。寥寥数刀,线条简约且厚重饱满,整体余韵悠长。

林鹤的作品和他人很像,充满喜感,喜感中还有些幽默。他细节拿捏得十分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是这一点点的微妙细节成就了作品的气韵生动。我猜他做了许多功课,弥勒袈裟的质感、重量感以及胖乎乎的肉感这些细节暗藏着他所下的功夫。

林鹤一脸认真地说:“我不仅刻画喜乐,还有各种人间复杂的情愫。好的作品要传达心境,我希望人们见到作品能产生共鸣。”

格桑花开

满堂佳福

義之爱鹅

冰糖葫芦

他的作品有着写意之美,通过写意技法雕琢的人物富有国画气韵。写意讲求“气韵”,注重“意”的传达与表现,他不注重客观形态的如实描写,而是注重表现仙佛人物的内在气质,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我以前太注重局部了,总是想着怎么利用那一点巧色,而忘了兼顾整体的美感。如今我常常是大刀阔斧去掉弥勒旁边的‘配角’”。

删繁就简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几乎一两年,我在创作上似乎都会遇到瓶颈。”他说,遇到瓶颈时,就放下手中的刻刀,走出去,去各大博物馆、名胜古迹,去看更多的作品,吸收木雕、陶瓷、国画等姊妹艺术的养分,然后再回头来创作,如此反复。

“云冈石窟深深地震撼了我,古代工匠的虔诚和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说到喜欢的事物,他的语速变得更快了。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是许多人都懂得的道理,可是真正能够执行的人却不多,林鹤做到了。

人要向内求索,也要向外求索。不断走出去,看更多维度的世界,看芸芸众生,而后才能更好地刻画众生相。

“我们要往前看,不要总是往后看,前人的精华固然要吸收,但若是一味回望,就会固步自封。”他补充说到。

我问他,是否属于“悟性高”那一类艺术家,他摇摇头说:“笨鸟先飞,我是勤奋那一类的。”

量变产生质变,那些高度概况的线条,是千锤百炼的成果,也是不断学习的成果。苦练雕刻技艺多年后他到院校进修,与师长思想碰撞,启迪了他的创作。他对传统抱有敬畏和谦卑的态度,也敞开了胸怀借鉴现代思想与审美潮流,最终融会贯通。

稻盛和夫曾写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最后神明也会庇佑你。

许多人钟情于山水题材作品,当然也有人偏爱人物圆雕的一颦一笑。“做人难呀。”林鹤笑着说道,雕琢人物20余年,他感慨着其中的不易。

工作室四周有些昏暗,暖黄温柔的灯照在弥勒的大肚上,我不由自主地笑了。

猜你喜欢

众生相喜感弥勒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严肃探讨喜感问题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十大喜感新闻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可爱的动物天生喜感十足
众生相
众生相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