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书法家的母亲

2023-06-02南村

海峡姐妹 2023年5期
关键词:程氏苏洵颜真卿

文/南村

颜真卿母亲殷氏

我们看颜真卿写过的碑,知其祖先荣耀。他自己也官场如意,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但我们很少了解的是,颜真卿是苦孩子出身。

颜真卿出生时,他父亲已经40岁,三年后,父亲病故。母亲殷氏只好带他去投奔舅舅殷践猷。舅舅虽然官不大,但还算安稳。

颜真卿和母亲在舅舅家生活了十年。13岁那年,舅舅去世,娘俩又失去了依靠,只好寄居到苏州外公家里去了。

母亲知书达理,颜真卿也懂事,因此娘俩在外公家习书学文,日子过得比较太平。在此期间,有个传说是,颜真卿家贫买不起墨、纸,就用笔蘸黄泥浆在墙上练字。

这个传说其实有可信的部分,因为如果想让黄泥浆在墙壁上留下痕迹,就必须很浓,浓的话写起来就要用力提按——写颜体楷书的朋友,一定都体会过“用力”的感觉吧?

颜真卿30岁时,母亲去世,这时他已经高中进士,在长安任校书郎,算是成才了。

寄人篱下20余年,颜真卿居然顺风顺水,这与母亲殷氏的悉心照料密不可分——假如她疏于培养,那么一个天才,也许就毁掉了。

苏东坡母亲程氏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他一发奋,对儿子们也就照顾不周了。于是,培养两个儿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夫人程氏的身上。

苏家兄弟天资是极高的。有一天王安石跟苏洵吹牛,说自己的儿子特别聪明,过目不忘。结果苏洵回了一句:谁家的孩子背书还看两遍啊?

程氏不仅聪慧,而且贤惠,苏洵出门游学赶考,她就在家里,亲自教两个孩子读书。

在苏东坡的传记以及苏辙为母亲写的碑文里,都提到程氏教他们读《后汉书》的情形。在读到《范滂传》,听到这个英勇正直的青年慷慨赴死,而范滂的母亲称他“死得光荣”时,年幼的苏东坡问妈妈:“如果我长大后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妈妈立刻回答:“如果你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这个故事,初看平平,越想越让人感动。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教育,看似不经意,但一问一答间,已经融入人间大义。

黄庭坚母亲李氏

黄庭坚也是个苦命孩子。

他13岁那年,父亲死在地方官任上,一家人顿时陷入窘境。他家兄妹十个,加上其余人口,足有40多人。母亲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带上这么多人去投奔亲戚。

于是13岁的黄庭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贩卖草药,养家糊口;要么专心学业,远走他乡。

我们知道,黄庭坚后来没有进入医药界。因为母亲为他请来了舅舅李常。

舅舅有才有官职,还是苏东坡的好朋友。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二年,李常前去看望,苏东坡的《新岁展庆帖》,说的就是这件事。黄庭坚后来拜师苏东坡,也是舅舅的关系。

把黄庭坚送到外地求学,是李氏的决定。她是位大家闺秀,识文断字,能诗善词。她不想让儿子毁于家庭琐事,便忍痛将年幼的黄庭坚推向了远方。

据记载,母子临别时,李氏将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黄庭坚的行囊。那词写得美极了:“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猜你喜欢

程氏苏洵颜真卿
苏东坡的母亲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
《豫》卦释义
劝学诗
《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