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全球气温或将再创新高

2023-06-01祝叶华

科学大观园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冰盖厄尔尼诺拉尼

祝叶华

全球氣候变化不是未来的问题,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对环境产生了广泛影响:冰川和冰盖正在缩小,河流和湖泊的冰层正在提前破裂,动植物的地理范围正在发生变化,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海平面加速上升,时间更长、更强烈的热浪频发。2022年,创纪录的气温和令人震惊的洪水、干旱和风暴摧毁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这种情况在2023年是否还会延续?

海冰加速融化

进入2023年,全球海冰仍在继续融化。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数据,南极洲的海冰范围可能已经达到了2023年的最低程度,这进一步证实了研究人员的预期,即持续融化将以创纪录的速度发生。

根据该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21日,在该地区夏季的高峰期,南极海冰达到了179万平方千米的年度最小面积,这是有记录以来连续第二年的最低海冰面积。海冰范围的缩小意味着海浪将更加猛烈地撞击巨大冰盖的海岸,将进一步减少南极周围的冰架。而位于南极洲东部内陆深处的沃斯托克站达到了相对温和的-17.7℃,这是其65年历史上测量到的最温暖的温度。在南半球的夏季,南极海冰达到了44年来卫星记录中最小的范围。

在地球的另一端,格陵兰岛的冰盖也在加速融化。

格陵兰冰盖在北极覆盖了170万平方千米。如果它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7米,不过科学家们目前还不确定冰盖融化的速度有多快。

2023年3月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利用模拟的方式确定了格陵兰冰盖的两个临界点。研究显示,格陵兰冰盖已经在融化,从2003年到2016年,它每年损失约2550亿吨的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融化都发生在冰盖的南部。空气、水温、洋流、降水和其他因素都影响着冰盖融化的速度和失去冰的具体位点。之前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1℃到3℃是格陵兰冰盖不可逆转融化的阈值,一旦越过这个门槛,它将不可避免地继续融化,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到工业化前的水平,也不足以阻止冰盖继续融化。

不仅如此,另外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南极洲周围形成的深海环流可能会崩溃,并对未来几个世纪的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这项2023年2月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研究显示,在南极洲附近靠冷水下沉驱动的南极深海环流正在面临崩溃的趋势。这一环流是横跨世界海洋的洋流网络,是地球上最长、最强的洋流,它自西向东环绕南极大陆,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端,与其他所有洋流都有关联。它不仅是南大洋海气相互作用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还在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模型显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那么在未来30年里,南极深海环流的翻转速度将减缓40%以上,而且似乎朝着崩溃的方向发展。冰盖的融化对调节地球气候的翻转环流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海洋热量、淡水、氧气、碳和营养物质的深刻变化,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对南极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造成深远的影响。

多国已见端倪

2022年是有记录以来第五热的年份,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拉尼娜年。尽管拉尼娜事件产生了强大的短期冷却效应,但2022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旧比之前几年的平均气温高得多。欧洲部分地区、南亚、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以及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都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比平均温度低的地区仅限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从区域来看,2022年,欧洲和亚洲经历了仅次于2020年的第二温暖年,是非洲最热的第10个年份,也是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最热的前20个年份。

今年的气候状况已在多国展露端倪。仅2023年第一周,欧洲许多国家就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1月,2月份南极洋冰层覆盖面积已缩小至历史最低水平,支撑南极地面冰盖的较厚冰架暴露在海浪和更高的温度下。欧盟气候监测机构也对外发布,自2020年以来,尽管拉尼娜天气模式的影响让全球气温上升有减缓的趋势,但过去8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哥白尼气候变化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的平均气温是自19世纪有记录以来第五热的一年,而气候变化使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变得更频发也更致命。

在过去30年里,欧洲的气温上升幅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多,该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各大洲中最高的。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2023年1月表示,2022年西班牙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并补充说,西班牙北部几个城市在2023年元旦也异常温暖。

2023年3月,在热浪和干旱的袭击下,阿根廷北部科连特斯省的火灾在短短几天内吞噬了约6000公顷的森林。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年初以来,阿根廷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大火已经烧毁了科连特斯省超过10万公顷的土地;2月,阿根廷在几个气温接近40℃的省份发布了健康警告。虽然偶尔出现热浪是正常的,但气候变化使它们更持久、更强烈。

冰盖的融化对调节地球气候的翻转环流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海洋热量、淡水、氧气、碳和营养物质的深刻变化,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对南极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造成深远的影响。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2023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季度更新报告中称,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今年到来,在异常顽固和持久的拉尼娜现象持续了3年之后,厄尔尼诺现象很有可能在6月至8月间发生。

这表明2023年将比2022年更热,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除非发生重大火山爆发等不可预见的事件,否则2014年至2023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究竟有何区别?首先,我们要知道海面的温度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变化。按照现行的标准,当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现象就称为拉尼娜;而当海水表层温度超过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现象则称为厄尔尼诺,因此拉尼娜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

那么海水表层温度高0.5℃或低0.5℃能带来多大影响呢?海水比热容很大,会直接作用于海水表面的空气,导致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量)的变化,进而造成全球的气候异常,加剧世界不同地区的干旱和洪水。因此说0.5℃的波动对全球气候而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也不为过。

之前的3年,拉尼娜的降温效应暂时遏制了全球气温的快速上升,但过去的8年仍被记录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所以厄尔尼诺的到来,很可能会让全球气温再次快速飙升。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会使全球变得更热,危及关键的气候阈值。

世界气象组织也表示,尽管拉尼娜现象即将结束,但由于其持续时间长,潜在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它对降雨的一些影响可能会持续下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属于自然现象,但它们发生的背景却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季节性降雨模式,使全球天气更加极端。

英国雷丁大学发布的消息显示,在经历了1901年以来最热的2月后,2023年印度气象部门发布了早期热浪预警,并预测3月至5月的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提示,全球气候每升高1℃,未来热浪出现的频率会更高,强度也会更大。2023年厄尔尼诺的回归,将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随着赤道太平洋地区海面持续变暖,厄尔尼诺将给印度带来更多的干旱和更严重的热浪。

目前尚不清楚2023年印度热浪的严重程度,但警告信号已经出现。这些热浪缩短了春季作物的生长时间,如果农作物产量下降,利润空间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更少的人在田里工作。热浪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非常严重,印度更是受热浪影响最严重的国家。鉴于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生产国之一,热浪也会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额外的压力。

第六次评估报告

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更多的极端气候,并在地球上产生广泛的破坏性影响。然而,这些未来的影响取决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总量,从这一角度看,人类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减缓气候变化。

2023年3月13日至19日,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举行的第58届会议上完成了《第六次评估综合报告》(Synthesis report of Sixth Assessment)。这份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达到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对我们的生活、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比IPCC在上一份报告中展示的情况更加严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人类需要做的努力其实已经众所周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家庭和建筑供电,从而使我们的能源系统脱碳;尽可能实现电气化,包括车辆、供暖系统、电器和机器;改善公共交通,限制生产水泥、塑料和钢铁等材料时产生的工业规模排放;转向更可持续的粮食系统;保护和恢复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

对人类而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是选择低排放的交通工具: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开车的话则选择电动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对气候更加友好的出行方式具有相当大的减少碳足迹的潜力。同时,采用更健康、更可持续的饮食方式和减少食物浪费也可以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肉类、糖和包装加工食品,减少不必要的食物浪费。另外,当建造或改造房屋或建筑物时,使用节能材料、电器和技术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不过,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想被广泛接受还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可能因人而异,或实际操作起来还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持,那该如何选择更清洁的交通方式呢?如果市面上没有更高效的家用电器,何谈选择性购买呢?

除此之外,为了让普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这种低碳的生活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这些转变,就需要交通运输、建筑和食品制造等行业的专业人士和决策者从源头上把这些产品作為优先考虑的事项。“燃烧的烈火”很难快速扑灭,但是如果不再继续“添柴”,熊熊之火也许最终就不会燎原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同样的道理。

◎ 来源|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冰盖厄尔尼诺拉尼
格陵兰岛的冰盖悄悄融化
拉尼娜来了,这个“小女孩”不简单
厄尔尼诺现象横行中国
梅拉尼娅:世界上最受欺凌的人是我
长距离输水工程的冰期冰盖数值模拟研究
最小的一个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南极洲冰盖不减反增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