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逃生自救最全篇

2023-06-01

科学大观园 2023年11期
关键词:楼梯物体建筑物

自救

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避免死亡,临场该如何去做呢?

一、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

如果地震时你在楼房中,应该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尽量不要躲在木质桌子底下,或者床底下,而应该躲在坚固家具的旁边,衣柜墙角边是比较安全的。当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这些物体,使得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作“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照此方法做建筑物内的伤亡率,可以由百分之九十,遽降为百分之二。以往地震中只是简单地“蹲下和掩护”的人都被压死了,而那些躲逃到物体,如桌子或汽车下躲避的人也总是受到些伤害。最好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过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如果是在晚上生发了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简单地滚下床。在床的周围会形成一个安全的空间。如果要做得更好一点,可以顺手拿起枕头来保护头部。

平房和楼房相比地震时安全系数比较高,所以当在平房中遭遇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下、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注意保护要害部位。用衣物捂住口鼻,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然后迅速躲避。

二、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户外,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

三、要离开车辆

发生大地震时,大地的晃动会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此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躲在车内避难的人会因路边坠落的物体砸伤,被压垮的车辆旁边都有一个3 英尺高的空间,所以在地震时要离开车辆,靠近车辆坐下,或躺在车边,不要钻到车底下,垂直落下的巨大物体会压扁车体导致丧生;如果你正在公交车上,车体可能会有晃动,千万不要惊慌,等司机停稳车后大家再各自逃生。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四、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躲藏

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躲藏,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切忌乱逃生。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教室里正上课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教学楼及附近高大建筑物;切记不要马上回到教室去。

五、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运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六、不要惊慌失措地往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当大楼倒塌时,很多人在门口死亡了。怎么回事?如果你站在门框下,当门框向前或向后倒下时,你会被头顶上的屋顶砸伤。如果门框向侧面倒下,你会被压在当中,所以,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致命伤害!

七、千万不要走楼梯

楼梯与建筑物摇晃的频率不同(它们和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分别晃动)。楼梯和大楼的结构物发生不斷碰撞,直到楼梯发生构造问题。人在楼梯上时,会被楼梯的台阶割断,这是很恐怖的毁伤!就算楼梯没有倒塌,也要远离楼梯。楼梯就像大楼一样会被损坏。哪怕不是因为地震而倒,也会因为承受过多的人群而坍塌。所以,我们应该始终首先检查楼梯的安全,甚至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并没有被损坏。

八、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掌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在瞬间冷静地作出避险的抉择。

还有两个应该知道的常识:

(1)猫、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自然地蜷缩起身体。地震时,如果你不能从门或窗口逃生,你也应该这么做。这是一种安全的本能,而且你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就可以做到。靠近一个物体,一个沙发,或一个大件,它仅受到了略微的挤压,但在靠着它旁边的地方留下了一个空间。

(2)在地震中,木质建筑物安全系数最高。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小。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砖块会造成人员受伤,但是,被砖块压伤的人数远比被水泥压伤的人数少得多。

次生灾害常常伴随地震而来,如果遇到火灾、燃气或毒气泄漏时可按照以下方式避险。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被埋压怎么办 ?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这需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灰尘、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砖块、木棍等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擊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一般情况下,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无力脱险时,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获救的可能性大。寻找食物和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此刻,地震就是一面镜子,请亮出你的心态!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我们一要保持理智和清醒 ;二要正确判断,果断决策;三要坚持忍痛自救;四要随时保持强烈的求生欲望。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才能有更大概率的生存机会。

救人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1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救活生命的。

一、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扩大救护队伍。

二、救人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采取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

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

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果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

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互救

(1)注意听、找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器物的声音;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和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5)救援须讲究方法,首先应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6)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食品和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7)对颈椎、腰椎受伤人员,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扯,要慢慢暴露其全身,然后慢慢移出,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院;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并迅速送往医疗点或医院。

救助技术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其暴露头部和胸腹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

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做简单包扎。在黑暗处待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地震灾害现场的救助是一项专门学问,为了有效达到救助生命的目的,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救助知识。

◎ 来源|新华网

猜你喜欢

楼梯物体建筑物
邻近既有建筑物全套管回转钻机拔桩技术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逃跑的楼梯
扫楼梯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
火柴游戏
原来楼梯还可以是这样的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