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23-05-31玲玲

求学·理科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口译员需求方口译

从业者:玲玲

从业年限:四年

从业地点:视具体口译项目的工作地点而定

一句话感受:“译”路勇往直前

对口专业:相应的外语专业

从业门槛:水平较高者从大三、大四开始即可从事简单的口译工作,如展会口译,但要想成为比较专业的口译员,至少需要经过四五年的磨炼

能力要求:外语和母语基础坚实(没错,母语基础也必须非常好),口头表达流畅,善于沟通,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吃苦耐劳,遇事沉着冷静,勇于接受挑战,有快速高效的自学能力

晋升路径:非通用语种口译员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一般作为兼职,不涉及职位晋升,但有水平高低、资历深浅的区分

薪资水平:视具体口译项目及译员级别而定,最低水平约1000元/天(8小时)

传说很久以前,地上的人们都说着同一种语言,他们曾想齐心协力建造一座城和一座能通天的塔,上帝看到了,心想:这样下去,人类将无所不能。于是他打乱了人们的语言,让人们不能知晓彼此的意思,将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城和塔最终都未能建成,它们的名字叫巴别。——据说这便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起源。

今天,口译员通过对不同语言的专业学习和反复操练,在大大小小的场合中帮助语言互不相通的人们跨越鸿沟,理解彼此,凭一己之力为人们顺畅交流搭建起一座座桥梁,实现古人未竟的“巴别之梦”。或许正是受到口译这份职业的特殊使命感的召唤,选择了波兰语专业的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口译的漫漫长路。

相信大家在新闻播报中对“两会”等政府会议上的中英同传(同声传译)、交传(交互式传译)“大能”都已经不陌生了,但非通用语口译因其自带的非通用性,需求量非常小,与英语、法语等使用很广泛的语言相比,我们能大展身手的机会可谓凤毛麟角。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往来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非通用语口译员的需求量正在增加,因此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稳扎稳打,筑牢语言基础

与其他外语口译员一样,非通用语口译员必须要有坚实的语言基础。这里不仅指外语基础,母语基础也非常重要。假如一名口译员的母语表达能力不强,那他怎么能把外国人的话清晰准确又迅速地转达给本国同胞呢?非通用语本身的学习难度并不小,比如我所学的波兰语就被称作“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要想熟练地掌握它,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此外,尽管国内的英语、法语等较通用语种的口译教学体系已经很成熟了,但非通用语口译教学体系尚处在建设与发展之中。因此,非通用语口译在实践中常常要“摸着石头过河”,而且需要向较通用语种口译“取经”。

口译是一份实操性极强的工作,要想成长为一名“大能”,就必须大胆地参与实战。获得实战机会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通过微信或QQ上的翻译群、老师推荐、朋友介绍等,这要看缘分,也要看自己能否及时把握住机会。需求方或许是翻译公司(也就是一种中介),或许直接是客户。

与需求方建立联系后,口译员首先需要大致地了解口译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类型。接下来,口译员会根据口译类型及工作时长等进行报价,并与需求方协商清楚差旅、税务和资料保密等问题。等这些事项谈妥、双方签完合同后,口译员就要开始做准备工作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是对口译工作的真实写照。口译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假如前期准备得足够充分,口译员临场发挥时自然会胸有成竹;即便没有太多时间做准备,如果平日里坚持学习与积累,临场发挥时也能比别人多几分把握。因此,口译的“前期准备”实际上不仅是口译项目发生前的那几天或几周,而是贯穿于口译员的整个职业生涯。

确认项目后,口译员一定要积极与需求方沟通,尽早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以做好相关词汇及专业知识的储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不了解口译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口译员的譯前准备工作就无从下手,现场口译时也就难免会出错。然而,有时我们不得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曾几次碰到提前一天才开始找口译员的客户,从确认合作到口译正式开始,除去必要的睡眠时间,我只有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有时出于项目资料的机密性,客户只能在最后一刻向口译员公开资料。还有不少客户对口译这份工作存在深深的误解,他们以为口译员就像一台翻译机器,只要听到一个句子,无论对方说的是什么,立刻就能翻译出来,无须提前准备。这类客户往往对口译员提前索要资料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会不耐烦。这时就需要口译员有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去说服客户,实现双向理解。

登台“表演”,时刻集中注意力

前期准备完成后,口译员就要登台“表演”了。首先,口译员务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落落大方,干净利索。其次,口译员一定要提前到达工作地点——注意,是提前,不是准时,以便从容应对包括堵车在内的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也为了熟悉工作环境,提前进入状态。我一般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场,在某些大型项目中甚至提前三个小时到达现场。迟到是绝对不容许的。

“正式演出”开始后,口译员一定要保持镇定与自信,集中注意力,全心全意投入口译工作当中。容易紧张慌乱的人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的。

口译还是个“体力活”。首先,口译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必须要有充沛的体力来支撑。其次,口译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口译员几乎没有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即便项目中包含陪同客户就餐这样的环节,餐桌上的口译也不能间断。我曾经连续口译数小时,中途没有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粮。客户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交流,不会在意口译员的刚需。有经验的口译员会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包包里准备一些小零食和一小瓶水,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口译项目中“见机行事”地补充一点体能——这也是口译员需要练就的本领。

后记

读至此,你或许已经感受到口译这份职业巨大的挑战性。若你真的热爱外语、热爱口译,我希望你不要知难而退。

口译工作很辛苦,因此更能磨炼人、锻炼人,让人获得更多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眼界大开,对这个世界有更加多元的了解。过去两年里,我曾十分有幸两度成为波兰前总统科莫罗夫斯基来我国参加民间教育和商业活动期间的随行口译员,也曾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真人秀节目录制现场担任同声传译。我深知,这些弥足珍贵的经历仅仅是我口译职业道路的开端,它们将鼓舞我“译”路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口译员需求方口译
基于谈话“参与框架”的法庭口译员角色研究
面向软件外包平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浅谈口译译员的知识基础
论口译员必备的素质
实时竞价中的佣金率问题研究
待在“箱子”里的口译员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