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岛敦改编小说与原著比较研究

2023-05-31陆璐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陆璐

【摘要】《山月记》作为中国唐传奇小说《人虎传》的翻版,是日本近代天才作家中岛敦首部公开发表的小说,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中岛敦的作品”。二者都讲述了主人公李征变虎的故事。本文先介绍中岛敦的创作背景,通过对故事情节内容、主题、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的对比来分析二者的异同,通过文本细读,透视作者人生价值观及创作风格,对中日比较文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岛敦;《山月记》;《人虎传》;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12-001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03

一、引言

作为出生在汉学大家庭中的中岛敦,在汉学的浓厚氛围中成长,因此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令他对很多中国古典汉籍非常熟悉,并为其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他的很多文章都充满着中国古代文学气息。可惜的是,中岛敦因为哮喘去世时年仅34岁,他在生前发表的作品甚少,《弟子》《李陵》等大多数作品都是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出版(王雅麟,陈婷婷:206-211)。随着更多作品的见世,他渐渐地受到日本本国的文学研究者以及中国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站在文学的角度上进行评价,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增渊恒吉,他在《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问题——关于〈山月记〉的处理方式》中谈论到了中岛敦笔下的文学形象问题;松村明敏在《中岛敦的〈山月记〉》中针对李征的内心矛盾进行了重点分析(王雅麟,陈婷婷:206-211);还有一些文章对中岛敦文章中的虚无主义、怀疑主义进行了探讨(郭勇)。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岛敦这颗被掩藏起来的明珠越来越被中日两国文学研究者关注。中岛敦作品中出现的大量汉学元素及其对于中国相对公正的评价,吸引了我国研究者对其加以关注,但由于这些文章只是对中岛敦的单篇文章进行研究,因此研究成果比较分散。

中島敦比较擅长写与中国古籍相关的“翻案小说”,在他的笔下,每一个角色仿佛都被赐予了鲜活的生命,都有着比较鲜明的性格。他最擅长写的就是文人形象,如《山月记》中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变虎后还不忘写诗的李征;《弟子》中对弟子循循善诱、奔走于各国游说儒学的伟大思想家孔子;又比如《李陵》中被匈奴囚禁的宁死不屈情愿流亡北海牧羊19年也不投降的苏武,以及为李陵辩护而遭宫刑后仍坚持编撰史书的司马迁,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既有中岛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独到洞见,也是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反射。

二、翻案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中日文化交流

上文说到的中岛敦的小说是中国唐代传奇的翻版,其中大量引用中国史实,而这种在创作中大量引用中国文化的创作方法的情况在日本也是很常见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中日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中国在对日本进行贸易往来时,优秀的中华文化也被潜移默化地传入到日本,因此不难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文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天皇曾派大量的使者、僧人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这些使者又将中国的汉文书籍、器物带回了本国,于是日本文人阶层开始出现仿作中国古诗的风气。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将学习的对象转向了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理念。到了大正时期,由于欧美国家自然主义的影响,在日本出现了古典浪漫主义的新潮,于是日本文人开始重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甚至开始吹捧中国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翻案小说”由此而出现。“翻案小说”是指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等一些日本文坛的大文豪以中国传统文学为依据,将中国古代的一些话本进行翻译改编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平安时代,由于汉学的影响,“翻案小说”开始兴盛。“翻案小说”对作者的汉学水平、文学功底有很高的要求,而上文又谈过,中岛敦正是在浓厚的汉学氛围下成长的,再加上他学识过人,因此他的作品十分贴合中国作品的风格。

三、《山月记》的取材

《山月记》取材自唐传奇《人虎传》,创作于1941年,发表在1942年2月号的《文学界》上,战后被选入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

虽然《山月记》取材于中国古代传奇小说《人虎传》,但《人虎传》不止一个版本,很少会有人关注中岛敦笔下的《山月记》究竟取材于哪种版本(马英萍:68-75)。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人虎传》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志怪传奇小说集《宣室志》,作者张读。其后《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就记载了唐代文人李徵化虎的故事,但并未记载作者的名字, 标明了出自“宣室志”字样。而后,《古今说海》也记载了此故事,同样未标明撰者。至清代,《唐代丛书》卷二十中收录《人虎传》一文,并标明了作者为唐代李景亮,从文本内容上看, 《太平广记》与《唐代丛书》所记载的大致内容相同,少处有所出入。如《太平广记》中李徵进士及第的时间为“天宝十载”,而《唐代丛书》所记载的是“天宝十五载”。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无论从行文内容、文中七言律诗的引用,还是中岛与友人冰上英广通信内容等文献资料来判断,《唐代丛书》本《人虎传》应该是中岛敦《山月记》的范本(郭玲玲:126-132)。所以,笔者认为中岛敦的《山月记》是取材于《唐代丛书》本《人虎传》。

四、《山月记》与《人虎传》对比研究

《山月记》取材于《唐代丛书》本《人虎传》,但是它并不是直接进行中日翻译而形成的日本小说,而是在基于故事原型进行再加工而形成的独特创作。中岛敦以原著中的故事为框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特别是对小说中的主人公李征进行了更细腻的描写。以下将从故事情节、主题、艺术表现手法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原著与再加工小说《山月记》的异同点。

(一)《山月记》与《人虎传》的故事情节对比

中岛敦的《山月记》采用了《人虎传》中李征变虎、后偶遇老友袁傪并展开一系列对话的故事,现分别介绍一下作品的故事情节。

《人虎传》故事情节:陇西皇族之子李征博才俊才,天宝十载考进进士,几年后被调任江南尉。李征为人恃才傲物,不满官吏之间的很多作为,便辞职归里,后发狂变虎。次年,李征的好友袁傪路过岭南,在山林间与李征偶遇,于是李征向好友说明了自己变虎的原因和经过,之后李征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好友,并让袁傪帮忙记录自己创作的诗篇以传给后人。

《山月记》的故事情节:

陇西的读书人李征博学多识,天宝末季就考入进士,然而他为人清高,不甘心卑躬屈膝于他人,于是便辞官还乡,杜绝与他人之往来,潜心于诗作。然而还未到扬名之时,生活上的重担已经压垮了他。于是为了生存,贫困潦倒的李征不得已再次做官,然而他的同侪早已身居高位,成为他不得不仰视的上司,这让自尊心强的他备受伤害,整日闷闷不乐,终于一年后在汝水边上发狂成虎,从此音讯全无。一年之后他在山林偶遇出使岭南的好友袁傪,便向他讲述了自己变虎的原因和经过,请他记录下自己的诗作,最后交代他帮忙照顾自己的妻儿。

对比上述两则可以发现故事发生的年代、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人虎之间的对话内容都大致相同。很多地方作者都是直接将原著作为素材。

如两篇文章开头对李征年纪轻轻考中进士,后担任官职的介绍基本都一致:

陇西李征,微少博学,善属文。天宝十载春于尚书右丞杨没榜下登进士第。后数年,调补江南尉。(《人虎传》)

李徵,陇西人士,博学俊才。天宝末季以弱冠之年名登虎榜,旋即补任江南尉。(《山月记》)

但在故事情节上,《山月记》与《人虎传》也有一些出入。

1.文章开头介绍的出身背景不同

在《人虎传》中开头说道李征出生于皇族,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对人的身份地位是按照“士农工商”来排序的,就连皇族后代的李征也依然对考取功名有一定的向往。而在《山月记》中作者将李征的身份改写为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这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变化和前途的发展。《人虎传》后文李征对袁傪说过“向者见君,有二吏驱而前”这样一句话,由此可见,李征對好友的身份是十分羡慕的,这更加突出了他对仕途的渴望。而《山月记》却省去了这样的描述,只侧重表现出李征恃才傲物的自傲与变虎后只能捕食野兽而自卑的心理矛盾和内心苦闷,这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心境有关系的:日本昭和年代,在军国主义的高压统治下,中岛敦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对现实严重不满,因此这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反映。由此可见,原著和翻案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不同是受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影响的。

2.李征变虎的原因不同

在《山月记》和《人虎传》中,李征变虎的原因是不同的。

在《人虎传》中,李征向袁傪解释道:“于南阳郊外,尝私一孀妇……吾因乘风纵火,一家数人,尽焚杀之而去。”李征曾与寡妇私通被其家人发现,于是纵火烧了他们全家,于是后面之所以李征变成虎是因为这是上天给他的惩罚,犯下大错必须要受到惩罚,这就中国的“因果报应论”。在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三纲五常为文人士大夫们所重视,谁要是触犯了封建道德制度,就会为整个社会所不容,会遭报应。

而在《山月记》中李征的变虎原因,中岛敦是这样写的:“当明白这绝非梦境之时,我便惊恐万分,茫然不知所措。怎么会有这等事?我不明白,事实上我们原本就是一无所知的,不知情由地逆来顺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便是生灵之宿命。”(中岛敦,2018:8)“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生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中岛敦,2018:11)“可比起冻馁之中的妻儿,我竟让更念念不忘自己的诗作。唉,或许正由于我是如此之人,才落到身为野兽的下场吧。”(中岛敦,2018:13)

由此可见,李征之所以会变虎有三个原因:第一可以用“宿命论”来解释,李征在知道自己变虎这件事不是梦境之后只能用“宿命”来强迫自己接受“在宇宙和命运面前自我存在是极其渺小的一件事”这个道理,在小说的最后李征回归山林的结局也可以显示出中岛敦“宿命论”的思想。这就和当时中岛敦创作时所处的背景有关,除了受战争压抑的氛围笼罩之外,中岛敦从幼年到成年后不断经历亲人的死亡,再加上受西方怀疑主义的思想影响,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怀疑和不确定感。因此李征内心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是作者在怀疑主义支配下所做的自我反思。第二个原因可以用“性格论”来解释。从上述引文可以知道,李征变虎是因为自己自大的羞耻心和胆小的自尊心,这两种矛盾的心理让他终日郁郁寡欢,他认为自己有才,不肯与官吏为伍,更不肯屈身于他们;他渴望成才,又因为害怕他人的嘲笑而不思进取,不愿投师访友,与之相互切磋进步。第三个原因是非人类性,他一心追求艺术而不考虑受饥寒交迫的妻儿,实在是不能被人所理解。

中岛敦将原故事中因为一己私欲而犯下大错最终遭受变虎的惩罚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深刻。小说中,他多次反省自己化虎后丧失人性袭击行人的罪过,并饱含悔意地承认了自己强烈自尊后的怯懦、清高处世下的自卑,认为自己浪费了原有的才能。再结合中岛敦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状况我们可以得知,小说中的李征就是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化身。

3.故事结尾的先后顺序和情节不同

在《人虎传》的最后部分,李征是这样对好友说的:“吾于人世且无资业,有子尚稚……我有旧文数十篇,未行于代,君为我传录……然亦贵传于子孙也。”在这里李征是先请求袁傪帮忙照顾妻儿,然后再让好友帮自己记录诗稿以传给后代;而在《山月记》的最后部分,作者是先让好友帮忙记录自己的诗稿,目的是将自己的诗稿传给世人,流芳百世,最后再将一家老小托付给好友。以此看来,在《山月记》中,中岛敦笔下的李征这个对诗业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诗人形象更加突出,也侧面反映了他变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种只关注诗稿而不管家人的死活的非人性行为。

(二)《山月記》与《人虎传》的主题对比

根据上文我们已经探讨了两篇文章中李征分别变虎的原因,我们可以推测《人虎传》的主题应该是围绕着“因果报应”来说的。小说中李征虽有才华,但是孤傲清高,并且与妇人有染被发现后放火杀人,这种行为违背了封建礼教,所以最终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山月记》的主题应该是围绕着“人性”来说的,正是因为李征这种高傲又自卑的性格让他融入不了这种官场黑暗的社会,最后丧失自我化虎归林。

(三)《山月记》与《人虎传》的不同艺术特色

《人虎传》中作者用大量的篇章来记录李袁二人的对话,主要的艺术手法为对话描写。而在《山月记》中,作者除了依照原版花大量笔墨来进行李征和好友袁傪的对话描写,还利用原著进行再创作,主要体现在李征游离于虎性和人性的心理描写。在心理描写上,作者善于运用独白来体现主人公心里的悲愤和不满。

唉,对于终将忘记曾经是人,我是多么地惶恐、悲切和沉痛啊。如此心情,是无人能懂的,无人能懂。(《山月记》)

这段独白就体现了主人公对红尘的深深眷恋和对化虎的无可奈何之情。

此外,文中还出现了多处对山林的景物描写,如“残月”“白霜”“林间寒风”等,营造出一副凄凉的意境,这些景色既烘托了主人公当时的处境,又完美地与主人公哀愁、悲愤的心境相融合,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功底十分深厚。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随后,那虎仰首对着银光散尽的残月,咆哮了两三声,复又跃入草从,再也不见了踪影。”(中岛敦,2018:13)在这里可以看出残月这个意象象征着李征的命运,残月散尽也就暗示着李征再也回不到变成人的日子了,再也无法与身边的亲人、好友相见了。小说中对“月”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李征命运的悲哀和凄凉。

五、结论

总而言之,《山月记》虽然取材于《人虎传》,但从故事的内容、主题、艺术表现手法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说《人虎传》是一部宣扬因果报应的中国古典古代小说,而《山月记》是一部反映人性和展现作者痛苦无助的近代小说。他将《山月记》中的李征塑造成“痴迷于诗业的创作而忽视对家人的关心”的诗人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岛敦痴迷于文学创作的影子。

此外,中岛敦通过人变虎的故事体现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在此环境下的绝望和无助,开始不断怀疑自己,反省人生,于是这种对命运的认识和自我的怀疑成为他独特的风格,对读者无疑起到了引人深思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雅麟,陈婷婷.中岛敦作品中的中国古代文人形象——以《山月记》《弟子》《李陵》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2021,(2).

[2]郭勇.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马英萍.论日本战时体制下中岛敦的文学者姿态——再读《山月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2).

[4]郭玲玲.论中岛敦《山月记》对范本《李徵》《人虎传》主题思想的继承与拓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6,

(4).

[5](日)中岛敦.山月记[M].俆建雄译.西安:三泰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拉威尔与德彪西《空求》的演奏与美学特色比较研究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