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战略分析

2023-05-31王文丽

中国市场 2023年14期
关键词:SWOT分析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供热行业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市场整合的关键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而言,明显缺乏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战略分析制定出可行的公司战略势在必行。文章以L公司为例,使用PEST模型对该公司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进行归纳分析,运用SWOT工具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组合分析,得出其应选择 WO 战略(弥补劣势,抓住机会)的结论,并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战略目标及相关实施路径,为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探索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宏观环境分析;SWOT分析;WO战略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4-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4.000

“十四五”时期,供热行业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市场整合等巨变。与大型供热企业相比,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虽然具有较为稳定的管理权,但供暖面积偏小,缺乏明显规模优势,研发方面更是缺乏大额资金支持,因此竞争力较弱,生存变得更为艰难。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中小型供暖企业约占30%,通过对其进行战略分析制定出可行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国有中小型供热企业特点

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具有较为稳定的供热管理权;2.供暖面积偏小,缺乏明显规模优势;3.公司对研发不够重视,缺乏足够资金和人才支持;4.散小锅炉房较多,热效率较低。

以L公司为例,其由X集团有限公司于1993年出资组建,有30年的光荣供热历史。供暖面积260余万平,不及同行龙头企业的1%。所辖锅炉房28处,其中散小锅炉房约占1/3。此外,公司无专门研发人员对核心技术进行研究,无任何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差。

L公司由于业务较为单一,故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公司实施董事长负责制,下设供暖分公司和各职能部室,其中供暖分公司由副总经理负责,下设收费大厅,供暖运行队、供暖工程部和仓储中心四个部门。其组织结构图具体如图1所示。

2  宏观环境分析

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与大型企业面临着相同的宏观环境,本章节使用PEST模型对该公司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进行归纳分析。

2.1  政治环境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后的多个重大国际场合,习近平反复重申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并强调要坚决落实。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后稳中有降,扎实推进碳中和,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北京示范。供热行业体量庞大,具有较大的节能减碳的空间,这对供热行业在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2.2  经济环境

在节能减碳已成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作为以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供暖行业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切实转变城市能源发展方式,推进光伏、 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供热企业开始逐步选用热泵,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供热、积极推动“多能互补”等方式优化自身能源结构。

2.3社会环境

随着低碳生活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加,绿色智慧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社会广泛自觉。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享受温度适宜、清洁低碳的生活环境成为新需求,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智慧供热方式势在必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智能供热系统建设,建设清洁低碳城乡供热体系”“大力推广居民室内水、电、气、热智能化监测和调节,推广智能缴费,推广智慧服务惠民”。

2.4技术环境

目前供热行业中所用技术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热源运用技术。主要是推进既有供热锅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替代,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面积占比预计达到10%左右。

第二,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包括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平衡调节、气候补偿、自动监测控制和热计量等节能技术,用以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2]。“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进燃气锅炉房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全市将新增余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

第三,智慧供热技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仿真系统及物联网和GIS定位等技术,推进构建智能供热感知体系,提升供热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供热不仅涉及城市居民冬季采暖基本保障,而且是城市能源規划、环境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供暖行业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未来面临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智慧管网构建及市场的重新整合。

3  SWOT分析

基于国有中小型供暖自身的特点,结合宏观环境分析,运用SWOT工具对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组合分析。

3.1  优势(S)

3.1.1  丰富的供热管理经验

L公司具有长达30年的供热运行管理经验,经历了燃煤、燃油到最后全部为燃气锅炉房的清洁供热之旅,管理锅炉的吨位从最小不到一吨锅炉到几十吨燃气热水锅炉。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北京市供热管理规范,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内部的运行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供热操作规范,并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供热应急抢修经验和供热运行管理经验的队伍。这是其它供热企业短期内无法具备的优势。

3.1.2  优质的客户服务及稳定的客户资源

公司通过升级现有供热管理系统,实现了远程缴费、网上报修及电子发票开具功能,大大提升了住户体验,公司具有较高的客户满意度。此外,公司组建的呼叫中心为住户提供 24 小时人工客服服务,用户提出的报修,调试等需求会得到及时响应,具有较低的投诉率。自供热以来,公司供热面积虽未有明显扩张,亦未出现住户要求停供、改供等现象,住户数量稳中有增。

3.1.3  较强的低能耗优势

在供热生产运行管理方面,公司投入约900万元对大型锅炉房进行智慧供热项目改造,实现了对供热系统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解决了水力失衡造成的住户端冷热不均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节能优势,燃气单耗低于行业平均9%。此外,智慧供热提高了住户的居住舒适度,投诉率大幅度下降,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3.2  劣势(T)

3.2.1  人员臃肿,缺乏科学激励机制

L公司供暖面积260余万平,员工数量高达163人,人均供热面积1.6万平,而行业标杆HT的人均供暖面积为3.5万平,是L公司的2倍有余。由此可见,L公司的运行管理人员过于臃肿,这是造成公司亏损的关键因素。

此外,L公司的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不科学,无法调动公司上下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方面,L公司对管理人员的职称过度重视,同一职称的员工即便岗位有较大差距,也有着大致相同的奖金。如财务人员,只要具有中级职称,出纳、制单、报税及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人员有着大致相同的薪资,未考虑各岗位人员所承担工作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而财务经理与普通制单人员年度薪资差额仅在2万左右,这造成部门经理等中层领导工作积极性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关键管理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对一般维修工人的管理,因为工种相同、级别相当,相互之间的薪资差异不大,其维修量大小及维修质量的好坏不会对工资薪金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维修队伍懒散,工作效果下降。

3.2.2  无技术研发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

L公司人员臃肿,人才结构不合理,无技术研发人员,目前公司所用智慧供热技术、收费软件升级改造等均需外部技术服务商提供,而目前锅炉房维保工作也外包给有资质的第三方,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无任何自主知识产权,这导致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此外,在与技术类服务商谈判中因缺乏技术专长导致议价能力较弱。

3.2.3  供热区域集中,业务单一,对政府补助过度依赖

L公司供热区域集中在西城区,主营业务仅为热力生产及供应,营业成本主要为天然气、水、电及人工费,其盈利水平除受企業的管理水平、技术条件外,更受到天气因素及供暖政策的影响。如2021-2022供暖季因天气因素外加疫情影响,市管委要求提前加延长供热共计16天,导致公司多消耗燃气370余万元。

此外,供热作为民生行业,实行政府定价,供暖企业的经营状况受政府补助影响较大。政府补助提供的现金流量占公司整体经营现金流量的15%-20%,若政府补助取消,公司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3.3  机会(O)

3.3.1  当地政府支持,管理权较为稳定

供热行业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政府根据能源价格的波动给予居民供暖项目7-9元不等的燃料补贴,有助于供热企业的稳定运行。此外,国有企业供热厂由区政府投资建设,在区政府支持下,拥有较为稳定的运行管理权[3]。

此外,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为优化供热结构,燃气供热方式比例有所下降,但2025年占比仍高达58%,是最主要的供热形式,热电联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近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预计不会完全取代燃气供热。

3.3.2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税务总局连续多年发文“对供热企业向居民供热取得的采暖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对向居民供热收取采暖费的供热企业,为居民供热所使用的厂房及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此外,2022年,国家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给供热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税费优惠红包,对缓解供热企业资金压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供暖企业所实施的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政策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3.3  智能供热技术助力节能挖潜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指出,制定既有民用建筑智能供热改造相关标准及工作方案,实施由热源到楼栋热力入口的智能供热改造,用户安装室温采集装置,既有公共建筑同步实施供热计量改造。2022年底前完成2000万平方米试点示范,2023—2025年完成1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智能供热技术的推广,必使供热企业的节能潜力被充分挖掘,为其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3.4  威胁(T)

3.4.1  能源供应形势严峻,营运成本不断攀升

北京作为能源资源高度依靠外部的超大型城市,受国际天然气、原油市场波动及气候变化影响显著,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给供热安全保障带来严峻挑战。受此因素影响,近几年天然气价格逐年上扬,从2019年-2021年燃气价格从2.72元上涨至到2.82元/立方,涨幅约为4% 。而燃气成本是供热企业的第一大成本,其占比高达60%,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严重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外,政府加大对环保政策的倾斜,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在热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热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3.4.2  燃气锅炉供热市场无新增需求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相关内容显示,北京市城镇地区燃气供热方式的面积保持61474万平米不变,其中核心区不再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新增15479万平米供热面积主要以热电联产供热方式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为主。这对纯燃气供热企业拓展市场构成威胁。详见表1。

3.4.3  若经营不善,面临被大企业兼并或管理权被接管的风险。

供热行业是国家民生保障事业,国有中小型供热企业虽然目前拥有较为稳定的管理权,但若出现供热效率低下、投诉量剧增、企业持续亏损、国有资产流失等经营不善的状况,其管理权很有可能被优秀国有供热企业接管或被其他大型企业兼并,规模化、集约化是供热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某大型供热企业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响应“整合京内供热资源”的号召,不断扩大供热市场规模,截止2022年7月份,其供暖面积约占全市供热面积的40%。按照该集团“十四五”总体规划,2025年底京内供热占比将超过50%。这对国有中小型供热企业而言构成巨大威胁。详见表2。

4  战略选择

通过上述PEST 分析和SWOT 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L公司应选择 WO 战略,即弥补劣势、利用机会的转型战略。具体实施如下。

其一,短期目標及路径。近五年内主要致力于降本增效,使公司转亏为盈。路径:一是“精兵简政”,通过绩效改革实现优胜劣汰,减少人工支出;二是“技术降本”,通过智慧供热、烟气余热回收和整合散小锅炉房等技术手段降低能耗;三是“服务增值”,依靠良好客户关系拓展增值服务如销售暖气片等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二,中长期目标及路径  转变供热方式,由燃气供热转变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路径:一是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优化人员结构;二是加大研发投入,研究燃气供热锅炉房绿色转型技术路径;三是收购节能公司,延伸产业链。

5  结论

文章以L公司为例,通过对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结合公司现状,最后选出适合于L公司的经营战略—WO战略,并制定了短期及中长期战略目标及相关实施路径。这对其他国有中小型供暖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道路上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水洋,房京辉,田金风,等.做中国供热行业引领者的战略布局与实施[J].国企管理,2021(3):28-39.

[2]付雨鑫.HT热力公司相关多元化战略研究(案例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32-33.

[3]蒋辉博.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闽江学院,2018:45-46.

[作者简介]王文丽(1989—),女,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燕郊人,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供职于北京宣房楼宇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成本管理、财务分析。

猜你喜欢

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