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策略分析

2023-05-31刘倩倩

学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信息化

刘倩倩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不断优化,通过在课程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特以信息化发展为背景,阐述了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8-0012-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04

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深刻传达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也阐述了当前教育改革工作的主体方向。以思政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当前很多高校利用5G技术的发展,积极推动超星、慕课等平台的使用,有效促进了思政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在高校思政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生动的思政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优秀政治素养的养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思政实践教学是新时代下我国课程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课程改革的关键一环。信息化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能够促进学校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优势,为学生阐述思政的理念,并将理念融入信息化教学之中,从而使课程的三全育人精神得以实现。同时有效推动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未来的建设提供有志向的后备人才。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信息化教学与思政实践的融合,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有效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获取教学内容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也能寻找到优秀的教学素材。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丰富理论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在毛概教材中,教师巧妙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使用配音软件给党史节目进行配音,然后伴随党史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对于党史知识的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同时在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内容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进行实践课程探究。在课上引导学生运用配音软件,对觉醒年代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进行配音,进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促进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深化。

(二)全面丰富理论教学的素材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为理论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教学思路。并且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为理论教学创造生活素材,更好地贴近学生日常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充分将信息化手段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推进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为理论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经验指导,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例如,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将VR技术融入党史学习教学中,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毛主席讲课的场景,百团大战壮观的激战场面以及五四运动中昂扬激情的青年群体。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巧妙将课本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显著提升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依据

(一)融合教学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目标的實现。教师通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的表现来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变化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而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当前学生思想意识提升的重点。以信息化教学为依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双提升。并且融合教学理念的推进也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思政教育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融合教学需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思政教学是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实现了重心的转移,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建构知识,提高思想意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提倡教师与学生要以朋友的关系共同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说教者,而是成为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辅导者、引导者。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乐于与教师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上的难题,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将思想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利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

(三)融合教学与国家政策相吻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强调了教育工作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创优工作中,教育部门多次提到:“高校要以专职建设为基础,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思政教师队伍,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开展教学研讨,创新课堂授课模式,尽快研究出主题突出、形式多元的思政示范课。”从这段话中可以发现国家对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关注力度不断增强,学校建立一支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刻不容缓。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深入研讨国家教育部门对思政教学发展的要求与方向,从而掌握思政实践课程的主体方向。只有把握了核心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思政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团队还需要满足几个特点:一是具有高水准的思政课程教材;二是优秀的教师资源;三是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四是良好的工作机制。总之,在推进思政实践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学校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通过优化师资、优化教材、改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思政实践课程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思政实践课程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能够优化现阶段学校的课程体系,在教师与学生之中建立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在高校教学中深入推进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展,能够明确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政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均提到了教育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以及加快思政课程的建设。在教育中良好地融入思政实践课程,能够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以及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能够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为二十大后国家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有待提高

在现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虽然信息技术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创新的基础,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充分,同时对思政课教育模式创新领会不够深刻,以至于课程开展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的提高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高校中,教师思政实践教学中素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当前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且在教学工具的使用上,只是简单地使用PPT、WPS等基础性工具,而缺乏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观念,以至于课程学习期间学生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导致整体的学习效果不佳。二是在高校的发展中,高校管理层也缺乏对于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以至于很多思政课教师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现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而缺乏对于思政课实践创新的意识。三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综合素养与能力较为欠缺,并且高校缺乏对于教师综合素养的培训,使得很多教师缺少职业发展的机遇,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的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

(二)思政实践课程教授手段较为落后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新颖的实践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政实践课程授课中,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手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同时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当前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思政实践课程融合过程中,缺乏对于教学目标的创新,很多教学活动并没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改革,导致在思政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缺乏一定的重构思想与优化意识,使得现代化信息技术无法在思政实践课程授课中凸显现实价值。二是很多教师存在对于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方面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只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政实践课中,便能够有效提高课程的质量,但是却忽视了课程重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理论知识在教授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无法对学生做到正向的引导与教育,甚至会对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展形成一定的障碍。在高校思政实践课程中,很多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经常会出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关注不到位的现象,以至于课程的设计与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吻合,无法有效将信息技术与思政实践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凸显出来,影响了当前高校思政课程的全面发展。

(三)思政课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现代化高校思政实践活动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将信息技术良好地融入思政实践课程之中,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将大量时间放在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实践的结合上,却缺乏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至于出现学生兴趣不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程中实践的现实优势,也阻碍了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学习主动意识。此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课堂上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虽然目前很多教师能够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机软件等信息工具推动思政课程的创新,但是却没有处理好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将大量的精力停留在课件的制作、课程的讲解上,但是学生在课堂上倾听者的身份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思政知识的认知与主动探索之中,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进而疏远了学生与思政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師在教学设计环节,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优势。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们虽然意识到了学生主体性优势的作用,但是在备课阶段缺乏将各知识重点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意识,使得课程教授缺乏方向性,难以利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深层次探讨。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四、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化对策

(一)以“体系完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技术以及高校教师发展体系对于思政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开展,搭建良好的教师个人发展体系平台,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探索以及教学创新,进而促进当前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深入推进。

首先,高校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教师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使思政教师能够在学校教学体系发展的整体框架下,开展教学工作的创新与研讨,进而推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要积极组织激励性活动,开展专业化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充分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日常校园管理工作中,高校政教部门可以结合思政课教师的课程设置情况,开展以周、月、季度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同时,要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为教师讲解信息技术在课程运用中的一些应用以及现代化的一些信息技术软件,进而使更多的思政课教师能够充分在了解信息化技术以及相关工具的基础上,将思政课程的实践部分与信息技术做到充分融合,更好地创新课程思路,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校方也要结合培训的情况,及时开展相应的考试。利用考核、奖励的方式,激发思政教师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热情,进而实现教师综合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双提升。

(二)以“课程创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在高校思政实践课程中,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与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实践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学生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成果作为教学素材,掌握课堂的授课节奏,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提高课堂的鲜活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出改善。

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往优秀的实践教学成果搜集起来,形成素材库,进而在后续的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中,可以将以往的教学成果微视频循环播放,提升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其次,教师要对以往实践教学的成果进行分类。在教授不同章节内容时,要结合不同种类的实践教学成果,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播放与教导,进而推动思政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例如,高校在组织《信仰的味道》实践会演中,学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扮演陈望道的学生通过反复的排练,必然会从剧本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到角色自身的内涵,理解剧本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从而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在此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活动的现实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作品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同时通过微视频等方式进行评比,这样可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通过直播扩大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感染更多的观众在观看会演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三)以“情境创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课堂角色的转变,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整体能力。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现有的信息技术,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入手,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发挥的平台,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作为思政课教育活动开展的重点,并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角色扮演、实地参观以及即兴演讲等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情境创设方面明确现代化的师生关系,将课程目标的设计具体化,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高校思政教师也要立足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趋势,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利用图文并茂、视频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问题的探索之中,构建轻松、愉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境。

例如,在教授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思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登录3D漫游网上展览馆,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实现沉浸式的漫游体验,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化学习形式,让学生切身感受“首次习特会”案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等。从而从这些具体的学习之中,感受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观。

在现代高校思政实践课程改革中,教师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学工作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政治素养的提升。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融合,高校也要不断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推动现有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进而实现思政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本文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信息化教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同时结合现阶段思政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息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化对策,为当前高校思政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也能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李东坡,李晓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J].蘭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2] 冯刚,陈梦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9).

[3] 白双翎.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1(9).

[4] 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

[5] 冯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9).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信息化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