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赣南客家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2023-05-30刘灵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人工智能

刘灵

【关键词】赣南客家文化;人工智能;传播方式

赣南客家文化作为客家人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是客家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拓宽了对外传播文化的渠道,改变了传播方式,为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更多选择,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传播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未来趋势。目前,传统文化所遭受的压力不只是文化本身的危机,传播模式固定化、单一化也是构成困境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将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与赣南客家文化相结合,为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播提供新思路。

一、当前地方传统文化传播政策多层级重视

麦克卢汉(McLuhan)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文字时代/部落时代、古登堡时代、电子时代。从电报等电子发明出现之后,人类逐渐由纸质媒介朝网络媒介转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媒介所展现的便捷性、交互性、传播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呈多样化与扩散化发展,人们对于地方文化的了解与保护意识也呈上升趋势。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地方文化与数字化相互融合,下文从国家级与省部级两个层级来概述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及发展政策概况。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2011年原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文化,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2013年09月《文化部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从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搭建服务平台、产品研发三个方面提高文化信息供给能力。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创新。

其次是省部级层面。202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各地利用VR产业优势,开发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AI旅游,发展VR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产品。推动文化大数据体系和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升文化核心领域发展水平。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政策要求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培育壮大数字演艺、数字艺术、电子竞技、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以上数据证明,推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赣南客家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播方式正在向传统与网络多維协同化传播方式的转型。如今,各类移动端与智能应用程序日益完善,网络等新兴媒体已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人工智能在高新科技的支持下被广泛应用,为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选择。从基于拉斯韦尔(Lasswell)对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分析提出的“5W”理论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三个角度解析当下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播。

(一)传播主体力量失衡

传播主体是传播行为中的引发者。过去,对于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依靠政府文化事业单位的扶持,其他非官方传播主体力量势单力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方式得到增加。传播主体不再局限于官方政府机构或相关研究专家,普通客家文化爱好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赣南客家文化。目前对于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播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首先以官方文化机构或团体为主;其次是赣南客家文化研究人员、从事客家文创的设计人员;最后是对赣南客家文化的爱好者。但与官方组织相比,民间组织和个人爱好者存在宣传内容单一、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对赣南客家文化内涵的深刻诠释还不够。在传播赣南客家文化过程中力量较弱,对理解和宣传客家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有限。目前传播主体整体呈现官方组织依旧为宣传的主力,其余传播主体力量较弱的局面。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扶持扩大非官方组织传播主体力量成为目前传播赣南客家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传播内容数字化路径漫长

赣南客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面临资料不全面、数据不统一、形式单一化、数据之间缺少交互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客家文化传播内容格式化的风险,使观众对赣南客家文化的理解出现偏差。赣南客家文化作为汉文化的分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无法脱离当地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环境。因此加强对数字文化内容的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的专业渠道,对深入研究客家文化推动数字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贾菁也提到,目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更多地停留在“记录一利用”分离型、阶段式的管理方式。对于数字技术大多地区只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记录、展示的工具,在涉及收集整体赣南客家文化的资料和情景等核心内容的数字化过程中,文化与数字技术双方还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由于对数字传播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加上对客家文化认识不够深入,不能形成完整的客家文化生态圈,使得部分具有深刻内涵的民俗文化表现呆板未能深刻传递其本质。传播内容如何与数字技术完美融合,成为赣南客家文化传播发展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传播媒介囿于传统方式

据调查目前部分地区的赣南客家文化传播通常采用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形式较为刻板传统、创新点不足,难以展现文化的丰富性,导致传播效率较低,逐渐丧失受众关注力。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播手段异常丰富,甚至在一个程序内,包含图文、视频、游戏、社区交流等多元化的传播手段。鉴于人们对传播内容的新兴社交平台与智能媒体具有对信息保真度与传播自由度关系的平衡功能,越来越多的任务需要协同处理多种传播形式,只有对这些多种传播模式进行融合分析,才能得到完整的信息。相对比起传统媒介,人工智能多为跨媒体智能,具有极高的互动性、主动性、个性化的特征,表现为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复杂媒体对象混合并存,在不同行业的文化产品输出上都有亮眼的表现。

虽然目前一小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赣南客家文化相结合,利用VR、投影等高新技术将客家文化内容展示于观众。但由于设备的稀缺性,普通民众缺少日常接触高新设备的机会,使得数字化传播的效果未能达到最大化。加上数字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普通民众参与度较低,不利于信息的推广。如何把握新兴技术突破传播媒介的思维定势,是当下赣南客家文化广泛传播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贛南客家文化创新新方式

(一)通过人工智能加强传播内容构建化

首先,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赣南客家文化以往的文献史料、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并建立起赣南客家文化数据库。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高端科技,具有高效的储存、运算的能力,对于信息存储及分类整合具有天然优势。例如利用图像识别对海量图片进行分类,或是利用关键字将文本类资料快速筛选,极大提高了数据整合效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能针对非文本类型的赣南客家文化数据内容方面进行优化。将部分通过口述、演述的信息整合加以转化为对赣南客家文化知识、内涵、逻辑相关联的活性情景模式,将赣南文化联动成一个整体。通过建立数据库,还可以对衍生出的文创产品、游戏引擎等提供数据支持,形成可共享的文化数据资源。从而使传统客家民居文化数字化资源管理从简单的优化建档手段向数据管理智能化跃进。

其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针对用户喜好进行内容精准投放,有效提高信息接收者的信息读取率。在投放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技术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当代性、广泛性,减少不实内容的传播。赣南客家文化经历百年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其中如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宗族文化、饮食文化在不同地区都具有各自不同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必须确保传播内容真实、全面地反映赣南客家的历史文化和结构特点。当下社会正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获取信息途径和内容越来越多,赣南客家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必须丰富自身内容才能提升传播效率。在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上,结合当代价值观对传统赣南客家文化进行二次创作,使人们更易于提取信息内容,拓宽了文化交流的广度。

(二)基于人工智能构建传播渠道多样化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为实现新的人工智能的万物互联提供了支持。在开发和传播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播策略上,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互联互通用科技推动文化溯源和创新,结合线下和线上两种传播并行。在线下采取将采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转化,再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或者特色展厅利用VR技术、交互感知、环境复原等技术手段为受众者提供“虚拟场景”,使人由视觉感官转变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的体验。

线上相比较线下具有更广泛的渠道,首先是建立智慧旅游小程序,将建筑数据导入小程序形成可交互的虚拟地图。例如赣南龙南围屋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电子导航,除地图外也有录制的视频讲解。以及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当地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按图索“迹”西安文旅地图》纸质地图和线上“西安文旅智慧导览”小程序,手机扫描地图便会在手机上出现立体的动画。其次,还可通过创作相关音乐、动画、短视频、游戏以及文创产品等多种渠道来扩大接触受众,例如《大鱼海棠》、故宫文创产品等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最后还可通过微博、小红书、哗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平台;抖音、快手等移动短视频平台;喜马拉雅、猫耳FM等移动端听书软件合作推出一系列高品质赣南客家文化相关内容。人工智能的空间再现技术应用于赣南客家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身体有缺陷和没有时间外出的人去了解客家文化,让受众体验和接触到跨越地域的“无界”式的传统文化传播,从而打破消除了赣南客家文化传播障碍。

(三)引入人工智能促进传播受众广泛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提升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人类也扩大了信息接收范围,破除了地域屏障。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文化爱好者数据调研,获取数据背后的用户真实显性兴趣和隐性用户需求。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在游戏、动漫、音乐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线上匿名调查问卷的方法提取用户文化需求和喜好,通过数据分析将文化内容与客户需求有效结合极大提高了用户点击率。在当下,收集信息接收者的真实需要同创作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令受众满意的作品,构建出个性化数字技术和传统媒介相互补充的综合传播空间,促使赣南客家文化受众的广泛化发展。

四、结语

赣南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信息媒体技术、虚拟仿真、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丰富了方式文化交流,拓宽了文化交流的渠道,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助推器。将客家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赣南,使客家文化传承无穷。同时,赣南客家文化数字化传播模式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数字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延伸。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现代木刻与中国艺术传播方式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