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

2023-05-30李宏亮周安然邱亚兰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贸易数字经济

李宏亮 周安然 邱亚兰

2022年12月3日,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202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召开,此次会议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由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承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共7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开幕式由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黎峰研究员主持。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教授,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研究员先后致辞。与会专家学者紧扣数字经济与世界经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研究、国际投资研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一、数字经济与世界经济

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教授作了题为《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世界经济》的报告。他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两种风险,一是伴随国际关系变局而产生的供应链、产业链重构风险,二是因能源短缺导致的通胀高企、汇率震荡等一系列变化带来的风险,这两种风险正在导致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失衡,极易引发经济衰退。面对未来经济发展因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中国应坚持开放、服务世界,发展经济、普惠民生,与欧洲及周边国家建立友好贸易伙伴关系,以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经管学院徐康宁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化与碎片化》的报告。他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日趋碎片化,这与全球市场的解构、国际分工体系的破坏、国家对竞争的主导和干预以及各国采取的产业政策有关;数字经济及其对市场产生的“长尾效应”会加剧碎片化,造成科技创新步伐延缓、技术传播受阻、消费者利益受损等多重危害。因此,碎片化时代更要倡导全球化,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善于利用国际资源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经济长足发展。

江蘇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紫金传媒智库首席专家刘惟蓝作了题为《新发展阶段与开发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对如何推进开发区高水平开放及其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三是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四是提升制度创新能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推动开发区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

数字贸易是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贸易形式,与会专家学者对数字贸易展开研讨交流。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理工大学尤宏兵教授作了题为《数字贸易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报告,他表示,新一轮数字技术浪潮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体系正在逐步展开,数字贸易已成为影响世界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为此,不仅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更要推进全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苏州大学商学院王青松博士分享了与王俊教授、曾婧芳同学合作的论文《RTA数字贸易规则如何影响数字贸易出口——基于RCEP成员的分析》,认为数字贸易规则深度显著增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成员国的数字贸易出口,应尽可能在贸易伙伴与其他国家签订数字贸易协定之后进行数字贸易规则的谈判,以发挥新条款的“后发优势”。

关于数字技术的经济效应,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杨丽丽副教授在《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了吗?——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指出,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能够通过提升生产率、增强创新能力间接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广度,为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江苏大学于雪莹分享了研究成果“Influence Research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iangsu Province”,文章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具有积极、直接的影响。从地区视角来看,除南通外,数字普惠金融均有利于江苏各地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

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研究

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研究员作了题为《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对新发展阶段下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推动合作方式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创新以及服务企业“走出去”方式创新;二是要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实现政策、法律和标准的联通;三是要开展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方面的合作,推动新能源行业“走出去”;四是要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五是要追求利益共享、经验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河海大学商学院田泽教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产能合作助力非洲能源互联网建设研究》一文中探究了当前中非产能合作在建设非洲能源互联网领域的趋势及事实特征,认为非洲国家能源互联网效率处于中下水平,建设非洲能源互联网仍面临财政、互联网安全、技术等多方面挑战。文章指出,要将中非产能合作作为建设非洲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抓手,通过促进绿色金融、开展示范区建设等路径,灵活推进非洲能源互联网建设。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卢晓菲博士分享了研究成果《全球价值链贸易视角下“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一般均衡效应分析》,文章基于179个国家1990—2015年的全球价值链贸易双边水平数据,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对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的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促进基础设施直接联通国家的全球价值链贸易增长和福利改进,也会通过全球价值链网络间接带动非沿线国家的增加值贸易增长和福利改进。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徐清博士分享了研究成果《“一带一路”投融资机制研究》,文章指出,投融资机制可以有效推动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基础设施联通和实体经贸合作,但当前仍存在投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大“一带一路”投资促进资金支持、完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建设、以多元化融资工具调动全球金融资源等对策建议,以促进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特点的融资模式创新。

三、国际投资研究

针对国际投资前沿问题,参会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国际投资的经济效应从不同视角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与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學院任芳容副教授等作了题为《制度环境、禀赋差异与中国对RCEP成员国OFDI效率》的研究成果分享,认为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OFDI效率较低,制度环境与禀赋差异均推动OFDI效率提升且禀赋差异作用更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规划投资区位布局、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等对策建议。

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张鑫教授分享了研究成果《高技术产品贸易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么——基于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认为高技术产品贸易能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且高技术产品贸易进出口对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可以通过研发投入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人力资本优化效应共同促进地区环境质量改善。

扬州大学商学院陈心怡作了题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的研究成果分享,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绿色发展绩效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环境规制水平能够有效调节中国外资引进质量,从而改善外商直接投资本身对绿色发展绩效的不利影响,而作用效果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同样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减轻其对绿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中部地区尤为显著。

河海大学商学院韩萌萌分享了与符磊副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RCEP框架下企业OFDI技术利益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认为中国对RCEP成员国直接投资有益于技术利益的实现,企业所有制、投资区位与投资广度等因素对技术利益实现产生不同影响。文章指出,RCEP的推广使全球利益格局重新调整,有力推动了中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魏俊杰作了题为《中国高端服务业竞争力动态演进、国际比较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分享,研究认为中国高端服务业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国内自身要素质量和技术的改善,随着产业间关联度提升,作为中间品的高端服务出口所创造的国内增加值占比的提升,表明中国贸易利得的质量正在改善,但高端服务业开放度依然较低,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和信息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国仍存在一定的比较劣势,由此提出加快高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高端服务业自主创新,加大高端服务业外资开放力度等政策建议。

江苏大学财政学院任苗苗作了题为《中国城市群创新韧性的时空演变及收敛性分析》的研究成果分享,认为在2004—2019年的考察期内,中国创新韧性有了较大提升,城市群创新韧性差距在逐步减小,中国创新韧性水平在短期内较为稳定,但长期来看,流动性会增强,由此提出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加强城市群内部要素流动、推动空间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以提升中国城市群的创新韧性。

各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聚焦国际贸易研究前沿,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从制度创新、技术升级、绿色发展等多个维度,从企业、城市群、省级、国家多个层面,对数字经济时代下全球经济碎片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深邃独到的见解,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责任编辑:蒋妍)

猜你喜欢

贸易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贸易统计
数字看G20
贸易统计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