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价值及路径探微

2023-05-30钟丽娟

成才之路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

钟丽娟

摘要: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形成了十分珍贵、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财富。高校应充分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新内涵、新功能,把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民族情感融合相结合、与新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文章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关系,阐述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融合的价值,指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1-0013-04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立项项目:《声乐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文化精华,民族音乐文化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族音乐文化凝聚着各民族的文化精髓,肩负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和文化底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文化,各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音乐文化,具有多元与开放的特征。如蒙古民歌依托草原而起,舒缓绵长、嘹亮悠扬;壮族民歌寓乐于歌,寓教于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陕北民歌自由豪放,体现了苦难中的乐观、艰难中的抗争。在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吸纳国外优秀文化,洋为中用,而且更应该继承创新我国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古为今用。高校音乐教育是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文化必须深度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不断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现实影响力,提升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价值与路径。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关系

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二者有着共存、共生、共榮的关系。高校具有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肩负着民族音乐文化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的社会职责和使命担当。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土壤,不断吸取民族音乐文化的养料,彰显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建立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纽带和桥梁,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持续“造血”,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力量,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持续、稳定、长久发展。同时,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生动教材,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和创造性转化,让大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因,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塑造正确的文化观念和民族观念,吸收丰富的民族文化情感,内化为情操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应对新时期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与挑战,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艺术修养,焕发高校音乐教育的活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价值

1.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的主渠道是应有之义,能够挽救一些濒临失传的民族音乐遗产,充实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西方不良文化的入侵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前,西方的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和价值观对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部分青年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对缺失,有的年轻人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盲目崇外,对本国文化一知半解,缺乏民族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也便失掉了生命。高校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和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年轻一代全面了解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必须承担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任,吸取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另外,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和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也有助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创新和转化、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民族文化和民族身份认同

音乐教育体裁丰富多样,内容充实,具有形象鲜明突出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程度的不断加深,西方音乐文化一度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范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体现本民族的特征和定位,为人类文化多元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当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充分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年轻一代树立良好的民族身份认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殊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必然会融入到音乐教育之中,从而实现民族身份的认同以及民族意识的建构。尤其是在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要能够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立足、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学科门类之间的关系。高校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有义务将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深度融合。而音乐作为大学生较为喜欢的表达方式,无疑可以引导大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浸润滋养下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思想文化,挖掘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中蕴含的高尚道德品质,讲好民族故事,凝聚民族力量,激扬时代旋律,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从民族音乐文化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三、制约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因素

1.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底蕴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些高校音乐教师有欧美留学经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以西方理论体系为主,在曲式教学方面主要以西方的曲式学为授课标准,在音乐史的教学方面也以西方音乐史为主。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没有强化民族音乐文化基因,缺少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诠释和正确解读,导致部分学生对民族文化缺乏正向关注和深度的理解认知。另外,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功利思想的影响,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导致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领域传承和发展的缺失。由此可见,要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和高校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改变当前的教育理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人文传承活动,和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整合,彰显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进行持续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并融入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特色。但是,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缺乏“文化融入”的理念,内容缺乏民族性特征,没能充分实现民族文化和音乐教育的有机融合,无法满足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求。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在教材中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不丰富的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难以实现和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度融合,也难以发挥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3.音乐教材亟待更新

一方面,现行的高校音乐教材所涉及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元素相对较少,不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改造、创新、传承音乐经典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的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因此,在实现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本土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工作还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完善特色校本课程,构建民族音乐文化体系,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四、民族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情意”融合的独特特征,注重情感的抒发和音乐意境的营造,语言质朴、格调优美、题材广泛,音乐风格多彩多姿,旋律魅力独树一帜,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是民族情感价值的独特载体,承载着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基因,在世界音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浩如烟海,高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挖掘和创新,既要坚持尊重原生态的本质,又要兼顾时代性和多元性,让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与高校音乐教学有效融合,为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主旋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时代语境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如录制音乐教育微课程、制作多媒体影像、开发微电影、微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及自媒体平台推送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能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形式,掌握民族音乐文化话语体系的解释能力、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把学生带到民族音乐的历史时代背景、真实历史环境中去感知和体会,激发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同频共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激励大学生为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既要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又要充分融入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要求,以更立体、生动的方式展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魅力,使民族音乐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高校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主题和本质,中西结合,古为今用,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高品质民族音乐文化课程。还应积极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符号,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切实提高音乐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在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应不断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为高校音乐教育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高校音乐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涵盖面较广,而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形式与民族音乐文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厚植民族文化底蕴,还应具有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高校音乐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对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和创新转化能力,能够在当代语境中解析民族曲目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发挥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认知、体验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经典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高校音乐教师必须要转變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整合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向学生介绍其中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并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鸣。教师还可以适当联系传统美术或文学作品,让学生理解和把控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艺术风格,分析其与当时的历史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此外,为了满足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民族传统音乐的比重,适当补充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从而积极推进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空间,丰富音乐课堂的文化内涵,发挥民族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的独特作用。

3.编写校本教材,积极进行音乐教材创新

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教材的编写和完善工作。高校在进行音乐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着力选择积极乐观、曲调优美的经典作品,取材经典,还原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音乐文化审美能力,有效推动学生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要使大学生通过音乐教材的学习,不失本源不忘初心,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扎根民族音乐文化,兼顾融合世界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为音乐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

实现以音乐教育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对现有的音乐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科学整合,构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体系。本土音乐教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高校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开发高质量的本土音乐校本教材。当然,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高校必须要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音乐文化内容,实现传统和时代的紧密结合,以增强大学生的亲切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本土音乐文化的生成背景和特质,从而使民族音乐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贡献力量。

4.開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高校音乐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音乐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乐感。为此,教师往往将音乐课的重点放在音乐能力的培育和优秀作品的赏析方面,而部分学生却不能深刻体会这些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因素。因此,高校开展音乐教育,要利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一是注重“学校小课堂”的教育形式。在校园教育活动中要营造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学生不断用文化引导行动,让行动深化思想,创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方式,使教学形式不断变化、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资源不断扩充。二是注重“社会大课堂”实践。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功能,利用节假日开展民间音乐采风活动,通过田园考察、实地采风、乡土文献资料的查阅、拜访民间艺人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与观摩原生态的民族艺术,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全貌,感受民族音乐独具一格的风情、韵味和魅力,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五、结语

总之,经典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可以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条件。高校必须肩负起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培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肥沃土壤和生态环境,让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深度整合,助推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使学生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滋养下实现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提高,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1]仇博,孙娟.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04).

[2]王怡涵.广西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五所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韩彦婷,尹爱青.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4]倪璐.民族文化在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分析[J].陕西教育,2020(06).

[5]候婉琪.文化认同视域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探究[J].当代音乐,2021(10).

[6]周楼胜,余鹏.当代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音乐教育交流初探[J].歌海,2018(03).

[7]罗彬彬.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消亡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6(07).

[8]熊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01).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Zhong Lijuan

(School of Arts,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Chinas 5000 year civilization has formed a very precious and uniqu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which is the eternal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explore the new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s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combine music education with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emotions,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expounds the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music cultur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and national music culture.

Key words: nationalmusicculture;collegemusiceducation;inheritanceand development;value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