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辽宁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2023-05-30许咏志刘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许咏志 刘颖

【摘 要】辽宁方言是辽宁地区生动的地域文化载体,是辽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增强辽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辽宁方言的概况与生存现状出发,概述了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意义和价值,并探析了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实现辽宁方言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辽宁方言;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偏南的地方,经纬度位置大致处于北纬38°43′至43°26′,东经118°53′至125°46′之间,其西南接壤于河北省且与山东省隔海相望,西北毗连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与吉林省为邻。辽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与异彩纷呈的民俗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辽宁方言属于中国七大方言区里的北方方言,是普通话的来源方言之一,為辽宁境内各民族居民所使用的汉语方言。[1]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以使用人数和地区面积为衡量标准,辽宁境内主要包括三种官话方言,分别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分布于辽北和辽西部分地区,胶辽官话主要分布于辽南和辽东地区,北京官话仅分布于辽西朝阳市和建平县。[2]

辽宁方言分布区域较广,使用人数众多,是辽宁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辽宁历史沿革的生动展示,辽宁方言以活体的形式保留了辽宁各历史时期文化的精髓,见证了辽宁的发展变迁,为研究辽宁地区的语言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优质资源。[3]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逐渐推广普及和人口的不断流动,辽宁方言的生态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出现了使用空间趋于萎缩,使用人数减少,代际传承减弱,地方特征弱化和文化功能削弱等问题,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从辽宁方言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从而尝试为辽宁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育辽宁文化自信

辽宁方言是辽宁地区历史与文化发展脉络的见证者,是辽宁地区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并以其深远的传播力反映着辽宁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情感认同。辽宁方言独特的交际性与记录性使其拓展了自身的文化属性,成为记录与传承辽宁文化的有力工具。辽宁方言承载了辽宁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传承了宝贵的辽宁文化遗产。[4]例如激情活泼的“东北二人转”,雄浑有力的“渔家号子”,神秘隽永的“海神信仰”等。这些引人入胜的传统地方文化用辽宁方言表现出来,打上辽宁地区的标签,深深地烙印于辽宁人民的心中,烘托出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感。辽宁方言与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培育辽宁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也是培育辽宁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在不断挖掘辽宁方言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外延的基础上建构完善的保护和传承体系,对辽宁方言本身来说,能够使其保持活力不断延续,对于辽宁方言的使用者来说,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形成自身的文化认知。

(二)有利于保持辽宁地域文化多元多样

方言往往以社会符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方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复现,这些语言符号在不断的碰撞、摩擦中融合,产生了一系列地区方言的变体,构筑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辽宁方言主要由三种官话方言构成,不同的官话方言产生和发源于不同地区,代表着所属地区独特的文化样貌,组成了地区族群的特有属性,从而形成了多元交织的辽宁方言文化形态。辽宁方言在历史进程中记录着社会演变、人口流动、民族融合,从侧面反映着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等,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辽宁方言具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这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保护和传承辽宁方言正是在尊重和珍惜前人的智慧,跨越时空重温过去的岁月记忆,唤起心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有利于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

方言是普通话的地域分支,也是普通话的载体,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中国主要的语言形态。推广普通话不应脱离方言,应建立在保护和传承方言的基础上,从而实现普通话的科学合理普及。方言在诸多领域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利用方言创作的文学和文艺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折射出地域特有的文化感染力,反映出地方人民的精神气质。这类作品欣赏起来更加丰满,欣赏者得以获得更佳的文化体验。方言是地方人民生活交往的交际工具,且方言洋溢着的乡土气息潜移默化地拉进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对于地方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方言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符合地域特色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普通话在与方言的融合中产生,采纳了一定的方言词汇和语音样貌,是在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语言表现形式。[5]因此,保护方言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不仅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助力普通话的推广,我们应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加强对于方言保护的关注,形成推普与方言保护双向并驱的局面。

二、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面对的现实挑战

(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冲击了辽宁方言的影响力

随着国家对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以及普通话的广泛普及,普通话被置于国家任务重中之重的地位。普通话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实现更加便利的沟通交流,人们更多地选择普通话作为沟通语进行交际,这一现象使得普通话的使用人数增加,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展,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方言的发展。相对来说,在普通话的冲击之下,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了限制,方言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的影响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辽宁方言是活跃于东北方言的分支之一,具有亲切幽默、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普通话的普及之下,辽宁方言的交际功能被逐渐削弱,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使用地位已日渐式微,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人们使用辽宁方言的次数越来越少,辽宁方言更多地出现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中,这一现象不仅限制了辽宁方言的功能分布,还减弱了辽宁方言的使用价值,从而导致辽宁方言的使用成本不断增高,在此条件下,普通话成为更加符合人们使用需求的语言,辽宁方言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6]

(二)公众对于辽宁方言的认知程度不足

现阶段,人们更多地将辽宁方言作为单一的语言交际工具,人们对于辽宁方言的认知更多地停留于方言词汇的熟悉,方言语句的运用等,而未深入到辽宁方言背后承载的地域文化,并未形成深厚的地域文化认同感。人们很少认识到辽宁方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联结功能,辽宁方言并未实际扎根于人们的内心,这导致了辽宁方言的易替代性,也影响了辽宁方言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一方面,为了实现沟通的便利,人们不约而同地使用彼此熟悉的普通话,辽宁方言承担的交际功能被日渐削弱。另一方面,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辽宁地区呈现多种方言并存的局面,方言间的融合碰撞导致了辽宁方言的不稳定发展,这也使辽宁方言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三)新媒体在辽宁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影响力不充分

在方言与方言文化的传播方面,媒体平台的媒介推广作用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日益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实现创新性融合,形成综合多元的媒体传播形式,这些媒体以其传播范围广,受众人群数量大,传播效率高等优势一直得到用户的喜爱。但在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媒体平台的助力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辽宁官方媒体对于辽宁方言的传承与保护的关注度较低,对于辽宁方言的宣传与介绍较少,并未形成专题性、多样性的辽宁方言传播。其次,公众对于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意识较弱,以自媒体形式发布的微信推文和短视频数量少,流传度不够高。这也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受阻,难以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另一方面,未形成融媒体矩阵,未能发挥群体的力量。

三、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对于方言的传承和保护,首先要在观念上厘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为两者划分合理的范围曲度。方言与普通话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保护方言不是放弃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不是摒弃方言,方言和普通话是不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语言形式,本质上二者都是交际沟通的工具,都具备社交功能,只是二者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有所区别,普通话是人们趋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正是普通话带来的人们之间无障碍沟通,实现了人口流通带来的社会宏利,先进知识、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正是百花齐放的方言,构成了国家灿烂的乡土文明。综上所述,推广普通话是为了便于跨区域、跨方言交流,保护方言是为了保留和传承地方文化,二者不可偏废。加大方言的宣传,弘扬地方文化,找准方向,才能更好地保护方言和传承地方文化,做到方言与普通话相互交融,促进语言文化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共贏。

(二)在学校范围开设方言课程,实现辽宁方言进课堂

想要从根本上传承与保护方言,首先要从教育入手,让方言教育扎根孩子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言使用频率减少这一现象增加了人们对于方言的陌生感,尤其体现了代际差异上,年轻人和青少年降低了对于方言的关注度,这不利于方言的继承发展。因此,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应该发挥自身作用,在低年级学习阶段开设方言类拓展课程,重拾孩子们对于辽宁方言的乐趣,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方言,增强方言自信。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方言知识与文化的选修课,利用多种授课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辽宁方言的积极性,构建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浓厚氛围。[7]教研人员和学校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活动课程,利用地方方言资源创设学习环境,学生可身临其境,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发挥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提升公众对于辽宁方言的认知程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思维的进步,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得到了创新型的发展,媒体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和受众人群多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近年来,信息化时代的热潮带来了新媒体、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的爆火为方言的传播提供了优质媒介。辽宁地方媒体可以制作方言类专题栏目,系统、全面地介绍辽宁方言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提升公众对于辽宁方言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渠道建立多媒体矩阵,为辽宁方言的传承与保护打下坚实后盾。同时,也可以为有意愿加入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团队的民间群众提供文章推送和视频制作等优质课程,帮助他们打造出高质量内容与高颜值兼具的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辽宁方言。

四、结语

用方言谱写文化繁荣,用方言激荡文化力量。辽宁方言的生存现状提醒着我们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任重道远。在现代化信息时代,辽宁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与更多的支持。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发挥教育和媒体在方言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角色,不断提升公众对于辽宁方言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形成全方位、多方式的保护与传承模式,共同营造辽宁方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侯海霞.辽宁方言词缀研究[D].大連: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张明辉,孙聪.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3]郑清颖.福州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21(6).

[4]李亚宏,李燕凌.文化自信视域下河北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播[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5]徐海涛.浅谈方言保护的现实意义[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4).

[6]邱莉芹,闫安阳.基于语言生态视域下的连云港方言传承与保护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

[7]王静文.通过SWOT分析法浅谈汉语方言的保护与传承[J].今古文创,2022(17).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210165017)。

作者简介:许咏志(2002—),河北昌黎人,本科,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方言与文化;刘颖(1987—),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