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角认识雷锋精神的形成与实践

2023-05-30李逢秋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

[摘  要]雷锋精神是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角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构成了雷锋精神的现实根基,科学的理论、各级党组织、英模的实践活动构成了雷锋精神永恒的活力。与此同时,雷锋精神本身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格典范、改革开放时期的道德引领、新征程所彰显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精神谱系;雷锋精神;现实根基;精神活力;道德魅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1-003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抚顺,在参观抚顺雷锋纪念馆时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傳承下去。”[2]从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重要论述,中国60年全民学雷锋活动的实践表明,雷锋精神具备恒久长远的价值魅力,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精神力量。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出发,通过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所需要的具体精神形态进行研究,尝试对雷锋精神形成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予以学理性考察。

一、雷锋精神产生的现实根基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精神作为具有极大能动性的人的意识活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每一个具体精神形态的产生,都必然是其所处具体时代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上的反映,雷锋精神也是如此。

(一)人民企盼已久的新社会是培育雷锋精神的基础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人民正是在国家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深刻领悟到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可贵与重要。在长夜难明、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中国人民对新社会的企盼之情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如此强烈过。雷锋正是生在这样的旧中国,尽管当时他还处于童年阶段,可是他在黎明前的黑暗笼罩下已饱尝了阶级压迫、家破人亡的刻骨铭心的苦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掀开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踏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新征程的新篇章。雷锋同亿万中国人民一道站了起来,前途和命运得到天翻地覆的改变。新中国的成立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到重生般的喜悦和幸福,中华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爱国主义和革命热情也由此空前高涨。正是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新社会风尚的形成,为培育雷锋精神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雷锋在其家乡解放时虽然只有9岁,但他的新旧社会两重天经历,使他感到在新社会的阳光照耀下格外温暖和幸福。雷锋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因此他由衷地热爱党、热爱新中国,从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报答党的恩情的种子。显而易见,雷锋对新中国新社会充满希望,无疑是激发他最终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主要原动力之一,也是雷锋精神能够孕育形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因素。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造就雷锋精神的必需条件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确立,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初步建立。至此,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经济发展迅速平稳,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树立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风尚,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已成为人民和时代的呼唤。同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是艰辛与曲折的,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这就更需要具备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勤俭建国、无私奉献等强大精神力量,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去夺取新的胜利。这个阶段,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而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发表,使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社会风尚的一个标志,永久镌刻在中国的大地上,融汇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新中国建设的火热生活是形成雷锋精神的内在动力

雷锋主要成长在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先后回村当计工员,到乡政府当通讯员,到县委当公务员,到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到鞍钢当推土机手,最后到部队参军成为军人,丰富的工作阅历使雷锋深受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洗礼与锤炼。在回乡务农期间,雷锋直接体验到农民的勤劳和质朴,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人而迸发出的劳动热情,这使雷锋更加热爱劳动,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到团山湖农场后,他积极投身农业建设,并为购买拖拉机捐款,成为全县第一个拖拉机手,为家乡农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望城县委机关工作时,他从县委书记张兴玉为代表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身上,体会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受感染和教育,并以实际行动学习和践行。这个时期也正是雷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样良好的特定环境熏陶中,他最初的朴素阶级感情开始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品格的高度升华。到鞍钢工作之后,雷锋从产业工人队伍中直接感受到工人阶级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与先进性,尤其是作为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总是放弃个人利益,毅然决然地服从党和国家利益。这些都彰显了他在特定环境和特定考验面前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实践。特别是在参军的两年多时间里,“五好战士”的标准在雷锋身上得到全面展现,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他最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二、雷锋精神的形成展示了党红色文化的不竭源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雷锋精神与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自它诞生那天起就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汲取了红色文化的丰富营养。

(一)雷锋精神体现着科学的思想理论的引领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雷锋把毛泽东思想比喻为“粮食”“武器”和“方向盘”,成为所在部队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先进。从本质上说,正是科学思想理论的引领才使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得以永恒。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绝不是简单地背诵一两条词句,也不是走形式、做样子,而是真正地学习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在掌握阶级立场、思想观点、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并自觉地用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雷锋在日记中深有体会地写道:“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3]63科学理论引導人,革命建设实践塑造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理论推动了雷锋从实践向理论升华、理论向实践转化,使他在思想上实现质的飞跃,使他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并将他的思想与实践最终升华为影响深远的伟大精神。

(二)雷锋精神体现着党的培养的关键作用

雷锋的成长和进步是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雷锋人生的每一步无不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培养。雷锋曾说:“我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党像母亲一样扶着我,领着我,教会我走路。我每成长一分,前进一步,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苦心栽培。”[3]52也正是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雷锋逐渐懂得了他在旧社会所受的苦不仅是他个人的苦难,更是整个阶级和民族的苦难。这让他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革命、怎样去革命,从而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雷锋参军到部队后,工作积极、思想过硬,很快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重点关注和培养。理性贵在升华,重在启发。正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教育进一步激活了他的主体性,使雷锋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不断升华。

(三)雷锋精神体现着英模的榜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4]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雷锋也正是通过学习榜样而最终成为榜样。革命先辈的功绩让人精神震撼,先进典型的事迹给人精神力量。纵观雷锋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不难发现,雷锋身边的革命先辈、先进典型及英雄模范人物是雷锋精神形成不可或缺的红色营养源泉。雷锋接触到的领导张兴玉、赵阳城、余新元、韩万金、王良太等,大多都是经过革命战争年代洗礼的革命先辈——他们身上红色的印迹极其鲜明。雷锋正是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雷锋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共产党员——韩英同志那种坚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力量……我决心永远向韩英学习,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我永不变心”[3]67,“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中,我想起了黄继光,浑身就有了力量,信心百倍,意志更坚强。我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或在最复杂的环境中,就想起了邱少云,就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很好地遵守纪律”[3]67。毫无疑问,英雄模范的榜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雷锋的精神世界,为雷锋精神的形成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营养精华。

三、雷锋精神的传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道德魅力

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因为它拥有崇高的道德魅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雷锋身上具有“大爱的胸怀”。学雷锋活动在中国大地上持续了60年而经久不衰,回眸60年的学雷锋活动历程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内在固有的道德魅力就是这种精神能够薪火相传的原动力。

(一)雷锋精神树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格典范

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推动了大规模群众性的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这一时期的学雷锋活动比较客观、真实,让人感到雷锋这一榜样可信、可学,出现了人人赞誉雷锋、人人学习雷锋的浓厚氛围,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雷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事迹感染了全国人民。雷锋精神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识,成为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的象征。随着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雷锋的崇高人格境界和雷锋精神始终推动着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雷锋精神提供了改革开放的道德引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日见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代替旧的计划经济体制。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学雷锋”。党中央领导人倡导学雷锋和人们对雷锋精神的重新认识,使学雷锋活动高潮再起,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继续倡导学习、宣传雷锋活动,并于2010年8月作出了“郭明义同志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的重要批示。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雷锋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常态化项目以及如何具体组织实施。同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5]党中央作出上述一系列重大部署表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仍然需要雷锋精神的道德引领,并强调学习宣传雷锋活动要步入常态化的轨道。

(三)雷锋精神彰显了新征程中所必需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统筹推进。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党中央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創造活力。这也是进入新时代对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出的新要求、新高度和新任务。

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信息渠道、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必然使学雷锋活动的开展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党中央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国务院公布《志愿服务条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开展“当代雷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这些不懈努力,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也推动了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进一步回答了雷锋精神“是什么”,向雷锋“学什么”“怎么学”等重要问题,为新时代深化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对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创新学雷锋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比如,关于学雷锋“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6]5的论述,是学雷锋活动的基础工程,是雷锋精神世代传承的起点、重要时段,也是实施“幼有所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关于“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7]3的论述,号召要在新时代努力争当雷锋精神的传人,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广袤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于“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7]3的论述,揭示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特别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雷锋精神高度契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入心入脑,并转化为全民践行的实际行动,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好雷锋精神。“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7]2,进一步推动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相结合,这是新时代加强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有效路径,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大力开展全民学雷锋活动,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精神追求。唱响新时代雷锋精神主旋律,就要从国家、民族精神支撑的高度赋予雷锋精神新的使命与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角来看,雷锋精神无疑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在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个新的伟大创造。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精神的一脉相承、接力发展,才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精神谱系。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角入手来认识雷锋精神的构建与实践,有利于更深刻把握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永恒价值,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人民日报,2018-09-29(1).

[3]永恒的丰碑——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4]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N].人民日报,2013-03-07(1).

[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2).

[6]新时代雷锋精神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新时代怎样学雷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责任编辑  丛  伟

[收稿日期]2022-12-01

[作者简介]李逢秋(1976— ),男,山东莱芜人,抚顺雷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