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环保人才培养国际化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3-05-30姜晶程媛媛钱飞跃任云高李勇

大学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全英文国际化学院

姜晶 程媛媛 钱飞跃 任云高 李勇

[摘 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国际交流合作是新形势下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有益探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人才培养国际化目标的确立、保障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实施等方面着手,构建了以“展国际视野、晓国际规则、跨文化交流、践国际实务”为培养目标,以“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强化、专业内涵提升、国际合作加强、奖助渠道拓宽”为保障内容,实施综合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151”体系,并进行了积极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文章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化;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环保人才;“151”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1-0097-04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国际化大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大趋势,是指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纬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1]。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亟须大量国际化人才,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国际化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3]。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对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出了更明确和更高的要求[4]。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环保产业成为排头兵,国务院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这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5]。国务院又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6]。目前,环保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对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出了更加明确和迫切的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立足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苏州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确立“特色鲜明、品质卓越”办学定位的同时,明确了“高素质有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认定国际化是高素质的重要内涵。因此,为地方输送环保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我校环境类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紧迫需求。

基于国家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发展三方面的驱动,我校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亟须解决的问题:(1)如何确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满足绿色经济转型升级期环保产业人才需求的国际化培养目标?(2)如何构建与该目标相适应的、保障目标实现的、完善的人才培养新体系?(3)如何探索与人才培养体系相切合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围绕上述问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13年起以开放办学思路为指引,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以学院现有的学科专业优势及国际教育资源为依托,持续深入开展了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以“一个培养目标、五大保障模块、一个评价体系”为主体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151”体系,如图1所示。

一、“151”体系构建与实践

(一) “一个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国际化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而环境保护是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树立国际声誉、彰显国际地位的重要领域。借鉴国内外高校改革实践,并结合我校“立足江苏、服务行业、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定位、“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办学定位、“高素质有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确立了“展国际视野、晓国际规则、跨文化交流、践国际实务”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我校从理论知识层面,要求学生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全方位拓展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从实践能力层面,既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英文交流能力,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实务践行能力。

(二) “五大保障模块”

1. 优化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培养国际化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目标要求,学院经过广泛调研、多輪论证、师生座谈等方式,最终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以下优化途径:(1)根据学生的不同毕业出口方向(出国深造、国内读研和就业创业),确立差异化培养目标及方式;(2)进一步提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英文授课比例,确保前5个学期中的每个学期都有一门全英文教学课程;(3)借助国际留学生全英文培养体系的优势,将国际留学生的任选课向本科生开放,拓宽本科生对采取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的选择范围;(4)通过项目立项、课程对接论证会,增设与国外高校学分互认模块,并对学位项目、课程项目采取课程打包对接方式,保障学生阶段性学习模块的完整性,简化学生的课程对接程序。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

对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学院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方式全力打造了一支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特聘教授在内的、具有海外背景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及地方需求,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以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研究应用领域,提高其指导学生的质量。

此外,学院还通过政策导向,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保障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师资实力。

3. 提升专业内涵,打造优质教研平台

以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优势学科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依托,以学位质量标准、创新创业训练以及全英文教材、精品课程和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学院所获批的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优势学科等学科专业平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平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与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加强国际合作,丰富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上关于专业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方法,快速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为此,学院以开展环境保护领域合作为契机,分层次实施中外师生互访、在校生学分互认和学历联合培养等项目,搭建了能够适应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特点与要求的特色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截至2021年8月,学院共与4个不同国家的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包含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这其中既有为期2~4周不等的寒暑期交流项目,又有为期1~2学期的课程项目,还有“3+1”的本科学位项目、“3+1+1”的本硕学位项目以及“1+1+1”的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5. 拓展奖助渠道,多方位资助学生出国

以学校优惠政策、学科发展优势和专业历史积淀为支撑,通过整合学校、学科和社会资源,学院构建了以“全方位覆盖、全公开评审、支持优秀生、关注贫困生”为核心的奖助体系,为鼓励在校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财政保障。为此,我校专门出台了《苏州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苏科大〔2016〕12号)文件,学院也召开了人才培养国际化补贴办法的论证会,对国际化专项经费和补贴进行细化分配管理。

(三) “一个评价体系”

培养质量评价既是总结前期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必要举措,也是确保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学院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有机结合中方与外方评教、全程融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核、充分体现成果导向与参与体验、重点强调学习成长目标与个人职业规划”的综合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力保障了培养目标的全面达成。

二、改革成果成效

(一)完成全英文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资、课程、教材建设提升

基于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总体目标,对培养方案实施系统优化,旨在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准,培养学生践行国际实务的综合素质。优化后的培养方案保证环境类本科生前5个学期中的每个学期都有一门全英文课程。借助国际留学生全英文培养体系的优势,学院将国际留学生的任选课向本科生开放,拓宽本科生全英文专业课的选择范围。为配合全英文教学,学院还对师资队伍、课程、教材等进行了积极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服务“一带一路”学历硕士培养与援外培训班为抓手,全力打造了一支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特聘教授在内的,可全英文授课、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54.2%,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6.1%。近几年,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

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获批江苏省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项——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省级“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全英文)2部。

借助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学科专业和科研优质平台资源,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诸多教育教学成果。截至2021年8月,学院获教育教学成果奖省部级9项,市厅级、校级9项;编制全英文教材5部,其中2部为江苏省重点教材、3部为规划教材;共获批教研教改项目省级2项、市厅级3项;教师基于优质平台资源,积极总结探索,共发表与人才培养相关的论文18篇。

(二)国际合作交流持续加强,派出学生日益增多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学院秉承“走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的方针,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另一方面也积极把国际有名的专家学者“请进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学生方面,学院与学校教务处、国际处共同制定了国际学分互认办法,具体如下:(1)针对暑期项目,学生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接选修课(科技与专业外语);(2)针对课程项目,学生按照境外合作高校的学分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后,对接我校相应专业的整学期课程包(实践环节和专业必修课除外);(3)针对学位项目,学生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及指定的联合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通过后获得双方学位。通过以上方法,参加留学项目的学生中,已有96%以上的学生完成了学分互认。2015—2018年,学院共有142名学生参加了瑞典哈爾姆斯塔德大学暑期项目;2016—2018年,学院共有12名学生入选了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大学“1+1+1”硕士联合培养项目;2018年,学院有9名学生参加了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暑期项目。

教师方面,学院规定每名教师都必须到国外的大学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合作研究,为短期来访的外国专家提供资助。学院近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到学院做学术报告,共34人次;学院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20余人次。

(三)多层次奖助体系完善,资助学生参加国际项目

根据《苏州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苏科大〔2016〕12号)文件,我校向不同国别和时间的留学项目分别给予补贴5000~10000元不等(针对贫困生,学校还增设了贫困生奖学金,补贴金额为20000元/人)。根据人才培养国际化补贴办法的论证会结果,学院设立了国际留学一、二等奖学金,评选办法依次参照留学项目的基本类别(学位项目>课程项目>暑期项目)、学生的平均绩点(由高至低)、科研学术活动的成果进行奖励。该奖学金经费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重点专业建设经费以及企业留学奖学金等多个渠道,具体的项目资金补助比例见图2。

据统计,2015—2017年间,校、院两级对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的累计投入超过了225万元。2018年,学院校友企业或环保企业又设立了企业留学奖学金,专门资助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出国学习交流,鼓励优秀本科生参与国际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学院与4家环保企业签署了企业国际奖学金的协议,累计金额达到155万元。

(四)建成完善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

1.获得国际工程认证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于2006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江苏省优势学科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2获批年江苏省教育厅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重点专业建设点;2017年获批通过教育部基于《华盛顿协议》[7]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充分显示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并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与肯定。

2.学生的学习、就业、深造情况良好

学院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进行硕博深造,一部分进入环保公司、地方环保局等,还有一部分从事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企业管理咨询等工作。通过跟踪调查及与用人单位访谈了解到,参加过国际留学项目的本科生英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问题解决思路等多方面都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毕业后的发展更多元化和国际化。他们有的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读研,有的到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或外企就职,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和设计、研发工作,并陆续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3.获得国际国内高校的认可与借鉴

本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在我校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如系统化的国际合作模式已被电子学院、商学院等学院借鉴和采用。此外,本体系在国内院校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17年商务部举办的国际援外培训会议上,我校就相关经验在会议上做了专题交流发言。2015—2018年间,华中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20余所国内高校来学院就人才培养国际化进行了调研交流。学院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国际化水平也得到了海外合作院校的充分认可,如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大学对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院学生免英文水平测试,首批进入实验项目的2018届学生共有28人,其中有10名学生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攻读研究生学位。

三、思考与建议

(一)進一步提升全英文教学质量

学院于2017年修订了2018年本科生培养方案,其中关键点之一就是配合学校和学院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目标,在原有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开了一系列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程,并对2018级环境类本科生开始实践。在学期初段和中期,学院针对全英文教学课程召开了多次师生见面会,及时听取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从思想上鼓励学生,消除部分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内容学习上给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全英文学习;从教学技能上,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适合全英文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上举措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两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全英文教学的质量。

(二)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

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关键。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使“走出去”“请进来”都更加简易通畅,从而提升国际化的效率和水平。目前,学院已经与澳大利亚、瑞典、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渠道,为双方师生的交流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总结其中的良好经验,继续与国际上的知名高校展开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国际化平台,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我们搭建的平台“走出去”。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出国资助水平

经费是许多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地方高校学生普遍难以获得政府的出国学习交流奖学金,经费资助来源较为缺乏。目前,已经有4家环保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用以资助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资助效果显著。下一步,学院将与更多的环保企业展开合作,争取在奖学金种类和金额上均有所增加,拓展资助的渠道和受资助面,让更多有意愿的优秀学生能够出国交流学习。

四、结语

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是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践行教育国际化重要使命的重要途径,应当根据高校的自身定位和综合实力稳步推进。在具体举措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并积极借鉴已有成功经验,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学生培养、师资建设、内涵提升、国际交流、奖助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和实践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新路子。

[ 参 考 文 献 ]

[1] 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s, rationales and approaches[J]. Journal for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0(1): 5-31.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Z].2016.

[4]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1-07-20].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0/c1053-30286253.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Z]. 20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Z]. 2016.

[7] 王孙禺,孔钢城,雷环. 《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全英文国际化学院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初等教育学院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学院掠影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全英文教学体会
留学生外科手术学实习课全英文教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