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高校知识产权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3-05-30张园古田曲金丽

高教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混合式产学研知识产权

张园 古田 曲金丽

摘  要:产学研融合,是教育、科研和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资源优势与功能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耦合与对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高校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阵地,强力推进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对此,该文以石河子大学知识产权基础课程为例,提出加强高校知识产权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链良性循环模式,对促进高校师生科研创新发展和培育社会所需的实务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高校;知识产权;混合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140-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s the synergy and integration of function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of different social divisions of labo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and production, and the docking and coupling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advocate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reation, pro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s the position of implemen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general edu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undamentals in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propos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ing to better build a virtuous cycle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ecological chain,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compound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Keywords: production-education-research; colleg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hybrid; the teaching reform

黨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9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等部委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项目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调动好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可见,大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程度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2017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制定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石河子大学“双一流”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石河子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依托石河子大学图书馆和兵团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于2018年正式挂牌。石河子大学于2020年5月获批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入选的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石河子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聚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面向大学师生、兵团企业、科研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助力。当前业务范围包括专利法律状态查询、知识产权宣传、专利导航、专利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培训和大学专利统计与分析等工作,同时开展院系学科专利态势分析,并针对兵团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具有一支知识产权服务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及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心目前已配备中外专利数据库平台、专题数据库平台、在线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如智慧芽、壹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和石河子大学高校专利数据库等。

一  产学研为背景的高校知识产权课程培养(改革)的重要性

产学研融合,是教育、科研和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资源优势与功能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耦合与对接。产学研近年来在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得到广泛推广。近年来,由于部分高校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给许多高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阻碍了高校科研创新发展,同时也为高校敲响了一记知识产权的警钟。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之后,高校的知识产权得到合理的保护,增加了高校师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率,大幅度提高了高校经济水平,从而有更多的教育科研经费供学校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高校的发展[1]。将产学研融入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学生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多维度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率有重要意义。

解决相应领域制约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突出教学资源、合作模式、组织形式、育人成效和成果转化的改革与创新。深化产学研融合与合作、协同育人,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改革。由此可见,对产学研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实践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  以产学研为基础展开知识产权教学改革——以石河子大学知识产权基础课程为例

(一)  合理组配课程内容

传统的知识产权法一般在高校是法学专业中非常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其法条内容多且复杂,内容抽象且学习难度大,若要在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展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中心教学团队将这门课程名称改为知识产权基础,旨在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理论,提高师生知识产权素养,培养大学生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素养和技能,使其具备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中心教师团队也是综合吴汉东的《知识产权法学》、王迁的《知识产权法教程》、支苏平的《知识产权法律概论》、刘春田的《知识产权法》和王莲峰的《商标法学》等众多学者的经典教材,重新根据不同专业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合理组配,最终汇成适合于各学院专业学生的教学课程内容。

(二)  优化知识产权教学方法

1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为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基础选修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团队制定计划,撰写课程大纲,确定录课内容,细化每一章节标题内容,制作各章节PPT,并撰写录课脚本,顺利录完长达369分钟、包括32个知识点的知识产权基础通识课程视频,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导论和地理标志等基础知识,在为本科生开设课程中,一半的课程时间让学生们在线上学习知识点,参与线上问题、答疑和讨论等,一半时间线下授课,嵌入具体案例并结合学生专业,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的更加透彻,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且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得以运用,利用知识产权法来解决实际面对问题的能力。

在为部分学院研究生开设知识产权基础课程时,因仅16个课时,有时因为疫情原因,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返校,所以开展线下线上同时授课,也会让同学们有课余时间,观看线上视频,这样便于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结合线下的混合式授课模式也是目前效果最佳的学习方式。

2  嵌入案例教学、模拟实践教学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雾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不断融入工作及学习生活,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倍感厌倦,且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开辟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传统教学中嵌入案例分析、模拟实践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典型案例,并依托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还可通过模拟实践,真正进行田野调研等方法,以引导学生对法律概念和知识的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专业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专利法基础知识中引入屠呦呦老师发现“青蒿素”的案例,讓学生认识到科研创新中申请专利及专利布局的重要性;在商标法基础知识中引入陕西“潼关肉夹馍”及冬奥会“冰墩墩”的商标案例等最新热点案例;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中结合教师实践调研兵团潜在地理标志产品挖掘案例;在著作权基础中为学生带来路遥《平凡的世界》案例,引发学生对于保护原创作品的思考;不仅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还可依托案例分析、模拟实践操作,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运用。由此可见,嵌入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方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依托具体项目,切实开展实践教学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知识产权本体不单单是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具有排他性的权利,不仅是一项法律制度,其客体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以传统法学为主导的重视培养学生法学思维逻辑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产学研的根本要求。因此,高校应当与时俱进,革新课程教学方案,积极改变教学理念,结合实际,以具体参与的项目课题来带动学生融入课题调研工作,切实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并在教授知识产权知识时引入必要的经管类、市场运作等相关课程,由此切实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2]。

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可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推动合作向着范围更广、目标更高和成果更集中的方向发展,打造项目合作“示范区”和“创新港”,集中优势力量产出高质量项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并突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空间和机会[3]。

(三)  因“才”施教,重视创新发展

针对理工科学生,在线下课程中嵌入专利申请与撰写实务,结合专业案例讲述申请专利的流程,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说明书等内容。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注意事项非常实用,其在科研创新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针对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嵌入商标实务及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有可能进行田野调研实践活动,让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为实现品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针对文学艺术学院的学生,在线下课程中为其定制商标及著作权侵权实务案例分析,在艺术的道路插上腾飞的翅膀。针对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的学生,引导其在科研过程中善于利用客观条件有针对性地面对市场主体进行研发,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链良性循环模式。

(四)  以“兵团精神”为根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石河子大学秉承“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兵团精神育人”课程育人特色鲜明,以扎实有效的思政工作为学校发展铸“魂”。学校全面推动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兵团精神育人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建设”,按照“知识认知—情感熏染—理论升华—实践养成”的思路,形成了“课程+讲座+实践”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同向同行的教育模式。

首先,在知识产权导论教学内容中,在教学导论设计中用华为遭遇的“技术断供”为案例,培养学生崇尚创自主新的知识产权意识。如讲授专利制度和专利的特性时,向学生呈现我国专利法的发展变革。在讲述《商标法》基础知识时,引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的讲话,要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商标知识推进品牌强国。其次,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以“兵团地理标志的现状与挖掘”“石河子凉皮现状与品牌推进”“兵团名特优产品挖掘”等兵团知识产权工作中出现的亟待解决问题设置课程自选项目,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认识省情、师情和团情[4],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扎根兵团的家国情怀。

(五)  实施考试模式改革,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考试模式改革,把结果考核变为过程评价考核。包括平时课堂行为评价(缺勤、迟到和早退等)、表现性评价(课堂的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研讨式评价(研讨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等都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这部分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通过多方面的考查,督促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5]。最终的考核成績按照过程学习所占比例和结课小论文所占比例等综合进行评价。

2018年之前,针对专硕研究生的知识产权基础课程主要是闭卷形式考试,从2019年开始,进行考试模式改革,主要以分组汇报+讨论+小组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在汇报讨论中形成自主学习、思考,结合专业进行探索创新模式,在小组论文中,尝试让理工科的学生写技术交底书、专利申请书等实务性强的内容;让文科学生进行原创,尝试模拟对版权予以登记;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尝试设计LOGO,模拟申请商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实践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开展知识产权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六)  取得的效果

目前知识产权基础这门课程已经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运行状况良好。为做好研究生知识产权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心组建课程小组,定期进行集中备课,研究探讨最新知识产权案例,规范授课内容,并进行章节试讲,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夯实基础。

目前,中心教学团队自2015—2021年连续7年为化学化工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1 200多名研究生开设知识产权基础课程,2021年开始为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基础选修课,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三  产学研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一)  产学研融合联动不足

尽管教师团队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做到将知识产权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专业中,但是各院系科研团队在具体科研管理中,往往还是会忽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归根结底,还是内因能动力和外因的推动力不足,产学研联动力缺失,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科研团队为了结题而申请的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在结题之后并不会维持太长时间,进而也造成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转化。因此,要从思想层面上提高高校科研团队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这样能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给高校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促进高校新发展格局,真正形成对高校产学研生态链良性循环模式。

(二)  利用政策引导,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

要想真正做到实施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离不开政策引导、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在课程中进行实务教学及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只有学校领导层重视提高师生知识产权素养,才能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经费支撑政策制度,让知识产权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落实到位。

(三)  缺乏知识产权专业及复合型人才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融入到各个不同的专业,高校要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教学改革,实践起来确实有相当的难度,缺乏既具有理工科背景又具有知识产权法知识跨学科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理论型教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这使得知识产权教育空洞抽象,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本质[6]。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应该引进具备技术经理人、知识产权师和专利代理师等资格的理工科复合型人才,这样,实施开展知识产权教学改革才能游刃有余。

因校制宜,针对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引进相关人才的空缺时间段里,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走出去,请进来,建议高校领导实施人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利用假期、平时时间学习专利代理师科目、知识产权课程等,考取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师和技术经理人等证书,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

(四)  产学研多方合作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俗话说学以致用,学习的根本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高校的主要职责是育才,企事业单位纳才,并进行市场的拓展和企业的创新发展。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相辅相成。在教学改革实践拓展实施实训基地的这一环节中,应积极与兵团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例如兵团知识产权局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学生实习实训,提升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养质量[7]。

如果本地实习资源不足,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去其他区域的企业或者团场开展实践学习,并且可以在学生实践的同时,结合实际生产工作,反向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路,切实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良性闭环生态链循环模式。并且还可以突破空间的屏障,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由其他地方专家远程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产权实践实习工作。利用教学系统软件,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使学生熟悉具体知识产权实务项目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7]。

四  结束语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把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提升到创新驱动发展和强国战略高度上,中国未来的竞争模式一定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课题。在高校中,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能够更好地为知识产权服务[8]。

总之,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已经深入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实践改革势在必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高校的师生就像知识产权强国的火种,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工作者必须要彻底革新思想观念,加强对产学研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教学中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全面重视知识产权素养的推进,践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才能切实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为今后科研創新提供有效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9],形成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新优势,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素梅.基于产学研的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5-6.

[2] 何霁虹.产学研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实践改革研究[J].法制博览,2019(9):52.

[3] 杨异,吕春静.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实践性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72-73.

[4] 陈娟,张自伟.“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皖西学院知识产权法课程实践为例[J].法制与经济,2020(10):164-166.

[5] 胡松.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高教学刊,2018(4):26-28,31.

[6] 林红珍.“双创教育”下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51-54.

[7] 裘晖,朱晓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J].中国高校科技,2021(4):83-87.

[8] 王冠凌,孙新柱,杨骏.基于产学研的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11-112.

[9] 王莹.基于产学研的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改革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9(29):193-194.

基金项目:2022年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基于‘科研周期全流程管理的《知识产权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无编号);2021年石河子大学校级社科项目“石河子大学《知识产权基础》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TXKY2020-42);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服务模式向南发展实践研究”(19YB21)

第一作者简介:张园(1982-),女,汉族,安徽宿县人,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情报学。

*通信作者:古田(1968-),女,汉族,广东五华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学。

猜你喜欢

混合式产学研知识产权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