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的专本贯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2023-05-30尚福鲁滕翠翠荣华

高教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尚福鲁 滕翠翠 荣华

摘  要:专本贯通人才正逐步成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解决培养方案简单叠加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课程体系重构研究是应然需求。基于产出导向人才培养要求,开展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探索出构建原则和路径。另外,本着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以情景化教学为准则,提出“成果激励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以工程实践成果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将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改善“盲教”和“盲学”的现状。

关键词:专本贯通;课程体系;产出导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092-05

Abstract: The talents of integrated cultivation mode of junior college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re becoming the important part of application talen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simple superposi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output-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olving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paths were explored. In addition,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e "achievement incentive" teaching mode is proposed. This mode advocates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results and combines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closely, which improves the status of "blind teaching" and "blind learning".

Keywords: integrated cultivation mode of junior college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utput-oriented practice;teaching model; talent training

山东省是全国职业教育大省,为了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2013年开始试点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贯通培养项目,截至2020年共有48所高职院校衔接28所本科院校,共计招生4 880人。专本贯通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的先驱和重要渠道,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理应深刻总结,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加强内涵建设。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3+2)专业自2014年和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至今,已经向社会输送了两届毕业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本文以此为例,探索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一  复杂工程问题理念的建立

(一)  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传统的专本贯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两学校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两学校专业负责人共同拟定形成初稿并征求各方意见得出。此方式制定的培养方案存在较大弊端,一是未充分考虑两阶段人才培养递进关系;二是本科阶段偏重设计类课程,缺少实践类课程;三是课程体系框架不清晰,难以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满足毕业要求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如何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对毕业要求的具体化。一方面,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构建的课程体系具有明确的知识传输着力点,教师清楚教学目的、学生清楚学习目的,依据典型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创新的意识,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另一方面,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可以使得复杂的教学活动简单化、体系化,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联合企业梳理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编制形成教学手册,使得企业融入教学不再仅是参与培养方案讨论、问卷调查等较为表面、不深入的形式,而是通过参与编制复杂工程问题手册、提供典型案例教学资源找到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载体,真正实现“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  专本贯通适用的复杂工程问题模型的建立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是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同时具備下述特征2)—7)的部分或全部。

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

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

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工程实践的标准和规范中。

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

7)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该定义未根据学校综合实力、学生水平做任何区别,显然,青岛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尤其是专本贯通的学生属于应用型人才,不能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型人才一个尺度衡量,所以应结合培养目标和专本贯通学生实际情况,对复杂工程问题定义进行适当修正:必须具备特征1),同时满足2)—4)中其一或者其二。

1)必须运用所学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能得到解决。

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3)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4)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

(三)  提取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编制手册

以青岛理工大学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专本贯通毕业的学生为例,20.4%的学生考取研究生、2.3%的学生考取事业单位、77.3%的学生进入施工企业工作,经过对普通本科考取研究生学生的追踪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参加工作。因此,可以按照毕业流向分为设计、施工2个主要方向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提取,经企业与专业建设委员会达成共识后编制形成手册。编制的手册除了包含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外,还应明确解决该复杂工程问题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并对应至课程,以便于专业负责人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师备课参考。表1给出了适用于土木工程专本贯通专业教学的部分复杂工程问题举例。

二  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  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依据

美国教育家泰勒认为课程目标依据3个方面的信息:①对学生的研究;②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③对学科(专业)的研究[1]。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课程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即是这一课程目标。工作过程是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运用的过程,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具有系统化思维[2]。

1)产出导向理念的深入贯彻。根据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编制复杂工程问题手册,是企业对人才现实需求的直接反映,该手册是“产教融合”的结晶,充分贯彻了产出导向理念。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依据梳理课程,形成目标任务明确、衔接递进的课程框架,将企业真实需求贯彻到每一门课程中。

2)利于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可以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复杂工程问题手册进行修订,将企业的需求及时更新至手册中,再以手册为根本调整课程体系,持续改进机制是保证课程体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的基础,也是课程体系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石。

3)两阶段人才培养的应然需求。专本贯通仍然存在两合作院校仅在合作之初有着密切联系,一旦正式招收学生则仅剩“表面寒暄”,难以逃避表面贯通实则依然是“两张皮”的事实。复杂工程问题手册的编制成为融合两学校及企业的关键,在手册的指导下构建课程体系可以明确两阶段人才培养的分工、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等问题。

(二)  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路径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都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与技能培养层次要分明,紧跟行业发展[3]。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在专业课程方面寻找平衡衔接点确保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又要在公共类课程方面明確划分职责做到任务明晰。一方面,充分发挥2个办学主体的优势,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主线,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梳理出来,高职阶段主要配置知识类、技能类课程,本科阶段主要配置理论和能力提升类课程;另一方面,按照课程性质划分课程平台,构建公共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和拓展平台4大平台,考虑衔接、递进关系按平台设置两阶段课程;最后,还要考虑与国家正在推行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课程的设置。

土木工程(贯通培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分为力学、设计和施工3大类,其中力学是基础,这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类和施工类2大方向基本吻合。本着产出导向的原则,从企业需求出发,将需求转化成复杂工程问题手册,依据手册再将需求内化为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对于公共课程平台,遵循“充分前设、必要分设、需要后设”的构建路径。将课程分为3类,一类是只在高职阶段开设,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政治类课程等;第二类是两阶段均开设,如体育课程、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第三类是只在本科阶段开设,如就业指导课程。对于理论课程平台,遵循“前易后难、递进展开”的构建路径。核心课程在两阶段形成一一对应关系,高职阶段开设工程力学、地基与基础、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以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目的;本科阶段在此基础上开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与软件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本科阶段的课程大纲要充分考虑高职阶段的课程大纲,以理论和能力提升为目的、避免重复,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学时。

对于实践课程平台,遵循“步步深入、求真务实”的构建路径。打造“一体两翼”实践课程体系(图2),“一体”是将5年作为一个整体配置实践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两翼”是两学校分别根据自身特色设置的具体实践课程,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将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做深做实。另外,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进“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应考虑“书证融通”及证书衔接,高职阶段配置对应中级证书的实践课程,本科阶段配置对应高级证书的实践课程。

对于拓展课程平台,遵循“特色鲜明”的构建路径。拓展课程作为专业知识的补充,结合学生考研需求、教师的科研方向、学校对外工程服务和行业热点等在本科阶段开设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选择。

(三)  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前述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依据、原则及路径,两学校寻找满足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的平衡点,围绕公共课程平台、理论课程平台、实践课程平台和拓展课程平台设置相应课程,见表2。在整合课程教学安排上,充分发挥本科高校理论教学基础与经验丰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充足,企业实践资源丰富的优势,分段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4]。

三  “成果激励式”教学模式构建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双向调研发现,一部分教师和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的教、学处于“盲教”和“盲学”的状态,即教师未明确该课程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学生学完后在哪些技术环节使用、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工程问题;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学习成果,处于被动学、无目的学的状态。这种教学现状导致的问题:一是后续课程任课教师需补学先行课程的知识;二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完整,不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应用型人才教育应当更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简单传递,“成果激励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构有助于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规范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探寻新的教学思想,激发“教”的活力和“学”的动力。

(一)  构建“学习成果”平台

现代课程观主张在课程内容的筛选与结构上要超越对学科知识系统化与完整性的追求,在课程教学取向上以科学思维的训练替代知识传授[5]。教师采取措施将所学知识情景化至关重要,情景化的知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成果平台便是知识情景化的载体。所谓学习成果平台,是指行业各项实践工作,特别是复杂工程问题对应的成果文件的大集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包含各类规范、勘察报告、方案论证文件、施工图纸、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文件和专项方案等工程实践成果。构建成果平台,建立专业课教师协同关系,从教学内容入手打造“知识链条”,实现课程串联。

“学习成果”平台的构建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学校与知名企业建立联系,共同选取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列出成果目录,按照目录搜集相关资料。第二,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骨干教师整理成果资料,按照与课程相对应的原则,明确成果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建立成果调取参照表,以便于任课教师使用。第三,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对成果资料再加工,进行两步拆分,一是从与课程对应的成果资料中拆分出课程大成果(即课程目标),二是从课程大成果中再拆分出章节小成果(即阶段目标)。第四,任课教师整理行业现行规范、标准,建立与课程对应关系,注重教学过程中相关条文的引入。

(二)  构建“成果激励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关系[6]。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经过大量实践而得出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对认识→实践→认识全过程的深入贯彻。“成果激励式”教学模式分为3个阶段(图3):其一,成果激励,认知阶段。课程负责人从成果平台中抽提课程成果,任课教师有效利用成果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学完该课程后可以从事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建立对课程的感性认识。任课教师划分阶段成果、进行知识结构剖析,让学生明确阶段学习目标。其二,主动求学,实践阶段。教师根据阶段任务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思路,选择翻转课堂等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学习。这种以“自我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创造性思维[7]。另外,通过拓展训练强化知识接受向能力提升转变,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其三,能力提升,再认知阶段。该阶段重点利用工程实例引导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成效,通过对工程案例的讨论和分析突破思维瓶颈,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将能力具体化,引导学生从繁杂的知识中跳出来重新认识课程成果,并结合工程案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建立联系,以培养学生更加成熟的专业能力和更加复杂的职业能力[8],实现升华。

四  实践认知与启示

高职本科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创新,然而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之后,“两张皮”问题逐步凸显,为了切实改善这一问题,保持专本贯通模式的竞争力,对课程体系开展重构研究是基础和前提。在实践中认识课程,让课程回归实践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初心和使命,只有认清每门课程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和贡献度,才能真正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智慧的教学模式。

1)在实践中认識课程。基于产出导向理念,按照5年规划剖析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将课程与实践能力一一对应,用实践的眼光看待每一门课程,赋予其开设的目的和意义。课程体系既要充分考虑两合作学校各尽其能,又要保证逻辑合理、层次递进。

2)在实践中打磨课程。课程源于实践,教学内容理应归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情景化有利于将知识与实践建立密切联系,克服“盲教”和“盲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成果激励式”教学模式正是基于情景化理念提出的,其将工程实践成果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以此构建平台,便于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另外,工科类专业具有相通性,本文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但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和“成果激励式”教学模式在其他专业也具有可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29.

[2] 吴婷琳.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20(5):119-124.

[3] 蒋恒蔚,董海华.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3):43-46.

[4] 张谦明,江永南.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28-32.

[5] 肖凤翔,肖艳婷,雷姗姗.基于课程论视角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31):55-59.

[6] 吴文华,朱冰洁,施镇江,等.构建“B+X”实验教学体系多维度促进材料类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6):24-28,33.

[7] 韩雪冰,徐文,冯伟东.5G时代下应用型本科“课程超市”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20,36(9):63-70.

[8] 李闽.构建“三维”课程体系框架: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应然路径[J].职教论坛,2020(4):66-69.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建类专业‘3+2对口贯通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21156);青岛理工大学2020年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土建类专业‘3+2对口贯通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F2020-036)

第一作者简介:尚福鲁(1986-),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副教授,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方向科学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产出导向为基础,构建微课+翻转视听说课堂模式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产出导向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视角下对电影《面对巨人》的信念诠释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产出导向:指向未来的数学核心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