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路径与创新方法

2023-05-30徐国琴林文弢陈晓彬孟艳元宇周蓉晖黄丽英翁锡全

高教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实践路径教学改革

徐国琴 林文弢 陈晓彬 孟艳 元宇 周蓉晖 黄丽英 翁锡全

摘  要:教学团队是有机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百年党史经验,该文总结出在百年党史引领下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团队师生信念、团队科学发展格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团队运行机制、团队建设的特色与创新等方面,探索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方法,这对学党史、悟思想,如何在党史学习引领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百年党史;教学团队;实践路径;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006-05

Abstract: Teaching team is an effective form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Comparing with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peech and the experience of centennial CPC Histor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uilding a sports biochemistry teaching team under the guidance of centennial CPC Hist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s and innova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team buil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entennial CPC History in terms of methods,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eam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eam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in learning leadership has good reference value and reference effect.

Keywords: centennial CPC History; teaching team; practice path;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教学团队是由数名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聚集体力量来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共同解决教学与科研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提出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并明确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办法与要求。近年来,运动生物化学(以下简称“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在团队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教材建設、课堂改革和科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两名省级教学名师等,这些都与伟大的建党精神分不开。学党史、悟思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史为鉴,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我们能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3]。本研究从百年党史视域角度总结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建设中伟大建党精神指引的实践路径和创新策略,以期为党史学习引领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参考思路与借鉴。

一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核心与格局创新

(一)  坚守师者初心,践行育人使命,打造教学团队核心和凝聚力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4],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必须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本着教书育人就是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植根于三尺讲台,耕耘于一方教室,从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教材建设、课堂改革和科教融合等多角度用知识和爱心去浇灌那片承载未来的沃土。“欲事立,须是心立”,治事先治心[5]。正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确立为初心使命一样,只有守住教师的初心,我们才能深深明白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工作中才能紧密结合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及个性特点,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拓宽教学渠道,开展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创新,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自己的路,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

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是团队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6]。在团队发展过程中,有挫折,有瓶颈期,此时有效构建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甚为关键。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走自己的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7],教学团队的发展也是如此。在改革经济浪潮前端的广东,在很多老师思索如何赚取经济利益的时候,运动生化教学团队老师不为经济所动,全心布局和发展团队,紧紧围绕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汲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中信仰的力量, 厘清处理公私关系的四重境界,明确“小我—大我—忘我—无我”人格成长路径[8],以治心为治事赋能,以治心引领治事,全身心投入教学团队建设,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全面贯彻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在省教育厅、学院领导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精神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并将依托广东省高校教学重点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平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掘自身优势,积极构建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师培养模式,确立知识、能力及人格和谐统一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培养规格,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走自己的路,构建教学团队高质量发展格局。在教师总量逐步增加的同时,学院将注意“量”与“质”的关系,增加优质课教师的数量,培养更多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教师,打造更多的教学名师;培养各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二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创新

作为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问题。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决定了学生获取的知识与技能[9];而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决定了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容易度。以生为本,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10]。作为教师,应該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百年党史经验所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7],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总结体育学各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生为本,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开拓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和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教学团队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1]。推行产学研合作生态化教育新理念,实现全时空、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一)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论述的最好阐述[12],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国家重要政策文件《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导下,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特点,遵从健康第一、奥运争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3]。在课程教学中育德、教学方法中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全面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着实提升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13]。

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改革创新研究中,从思政设计主题、教学内容组织和实验技术处理三个维度探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具体运用策略;设置多种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如教材建设中融入思政,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团队结合奥运精神和国家健康政策,在教材内容设置安排、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方面都融入了奥运精神和服务于健康的观念;在线课程及课程学习网站建设中融入思政,在课程网络案例资源库、教学视频库、运动生物化学图片影像库、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库和试题库中均设置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余时间推送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拓展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教学团队还根据体育院校学生个人特点,深入探究新形势下思政进课堂的新方法与新路径,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团结战斗、勇攀高峰的合作创新能力。

(二)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如何以生为本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教师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14]。运动生化教学团队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差异化教学内容体系。由于既往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存在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同质化问题,因此团队从培养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创新人才及适应我国运动训练、健身科学化发展出发,结合当今体育运动发展特别是健康中国背景下运动促进健康对运动科学人才的需要, 构建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内容体系[15]。

此外,运动生化教学团队结合体育院校学生实际,以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知识模块,为“理论与实验融合”模块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实施方案。依据不同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安排、方法选择一体化同步考虑,采用逻辑归类整合划分知识模块,设计实施理论与实验(实践)融合方法与案例,将学生对运动生化理论的抽象思维模式转换为针对解决一般问题和特定问题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习、解决运动生化习题有方法、有章法;同时,采用运动场景不同角色(教练员或教师、健身教练、科研人员、运动员或健身者等)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具体,强化了学生运动生化实验基本技能和运动实践创新能力。

(三)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正如百年党史经验,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教书的根本宗旨。运动生化教学团队遵从以本为本、科研转化、教科融合相互协同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科研能力。团队根据体育院校研究发展趋势和本科生的特点与兴趣,构建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创新系统,增加讲座、研讨型课程,结合教授的科研,强化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与设计实验,把学生科创能力提升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涵。同时以生为本,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型教学,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前沿研究成果融入日常课程教学,因而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展。以生为本,加强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改善实验条件的基础上,教学分组增加、每组实验课人数减少,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成立课外科技活动站,在教师、研究生主导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科技站的实践活动,培养其综合技能、科研思维及动手能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为本科生组织学术报告会,聘请校内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教研室也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

(四)  从百年党史经验视角开展教学资源改革与创新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学习质量的保障[16]。团队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教学需要,将教学理念用于资源建设,不断推进教材建设,编写针对不同专业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系列教材《运动训练生物化学》《运动健康生物化学》和适用于体教专业的《运动生物化学》,体现不同专业运动生化的差异化特点,为不同专业量身打造相应的运动生化理论和技能培养内容。

运动生化教学团队不断开发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改革,以运动生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网站和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建设为依托,针对运动生物化学模块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实施引入了线下实验场地及线上网络等教学资源。在网络课程内容设置和版权安排上,有效推进奥运精神和服务于健康的观念。学生可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而且答疑、练习与复习等都通过网络进行,有效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和师生互动。同时在案例资源库、教学视频库、运动生物化学图片影像库、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库和试题库中均设置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实现资源共享。

三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團队建设的运行机制创新

(一)  打铁必须自身硬,增强教学团队教学能力和自我创造、创新能力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17],渊博的知识是教师立足的根本,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才能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基本情况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走向成功,与党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分不开。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在知识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中站稳讲台,做到立德树人,也必须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断增强自我学习创造、创新能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团队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不断完善和优化团队运行机制,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推动团队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学团队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着实推进“四个回归”,推动教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围绕学生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以师德师风作为团队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8]。教学团队加强对教师开展思政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团队教师的自身研究优势,在运动训练监控、营养与机能恢复、运动与健康、运动与慢病康复、低氧训练与健身和运动与环境等方面购置仪器设备,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实验平台,创造出更多更高的教学科研成果,形成自身研究特色,共同合作,并协助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交流,鼓励教师在国外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不断提升教师和团队的国际知名度;积极吸纳优秀企事业单位到教学团队,产学研有机结合,为团队教师教学科研提供良好平台。

(二)  居安思危,教学促科研、科研促教学,推进教学团队师生共发展

身为高校教师,始终要有忧患意识,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与学生共同进步发展。正如百年党史经验所示,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与提高。运动生化教学团队教师也深知只有与学生共进步共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通过教学促进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始终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共同进步发展。团队在实施国家级、省部级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方面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科研实践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选题、可行性论证及科研实验的实施过程,从而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产学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生在跟随课题实验过程中学到了科研实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增强了科研素养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运动生化教学团队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促进了课程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科教融合。团队教师在服务国家队和省队过程中所获得的科研数据还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与应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高。研究课题《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已转化为任意选修课程运动负荷生化评定,团队所开展的运动环境与健康系列课题已经开发转化为运动环境与健康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程,建设成为了教学团队的特色课程。

(三)  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教学团队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相统一

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思政效率的关键[19],因此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让每个老师和团队共同发展,在团队发展的同时也照顾到每个教师的个人利益才能保持团队的持续发展。百年党史经验表明,只有加强和坚持广泛的团结与联合,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寻求最大公约数,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运动生化教学团队正是在这种共识引领下,非常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名师引领下发扬“传、帮、带”的作用,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建设团队,让团队中每位老师都能得到最大发展,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积极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团队,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团队教师相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集体备课、集体授课;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的进修培训,增新、扩展和加深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有计划地选送年轻骨干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促进团队教师知识更新,视野开阔。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并对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能脱颖而出。教学团队中有多人培养成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还有多名老师获得学校“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四  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的特色创新

特色和创新是教学团队整体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团队不断壮大发展的重要保障[20]。百年党史经验表明,正是我党始终遵循守正创新之道,才不断开创历史,实现历史性的巨大跨越。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创新教学理念,提出并实践了“以本为本,体育科教融合,重构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创新系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突出体育院校本科生的兴趣与特点,通过课程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科研平台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卓越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并贯穿于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培养环节彼此分割、未能有效贯通融合等问题,形成了运动生化教学团队在百年党史学习领悟下的特色创新。

(一)  “团队协作-立德树人-师生科创”相互衔接,改革课程系统和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根据30多年的教学情况,总结和提炼体育院校本科教学中的特点和实施方法,以本为本,突出体育科研转化,师生科创能力培养。注重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教师立德树人的培养,教书育人,师生协同,课堂教学既传授知识,又拓展和延伸体育科研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发现及解决运动健康与竞技体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服务国家、省市队的科研实例和数据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分享,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信、服务国家战略意识及爱国敬业精神。

(二)  “以本为本-科研转化-教科融合”相互协同,完善学生理论学习和科创等环节

通过理论讲学、实验操作、科研活动、研讨课和名师讲座等,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运动生物化学的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科创实践,开辟第二课堂,有效实施个性化培养。通过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效推进奥运精神和服务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和奥运精神。成立课外科技活动站,开展学习心得汇报和创新实验交流报告会,邀请本科生参加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

(三)  “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实验创新”相互支撑,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构建和开发以国家统编教材、慕课和网络资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开放广东省和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率先在全国体育院校设计和建立了智能优课室系统,实现教学中基于网络资源小组协作学习,能进行同步录播和远程教学,为开展微课、慕课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通过“三位一体”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以本为本,立德树人,更新教学观念,建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实验平台,优化教学内容,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学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科教融合,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成熟的适应高等体育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  结束语

学史明理,实质是树立正确历史观,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在新时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21],坚定团队创新发展方向,坚守师者初心,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特点与专业特色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凝练新时代体育院校教学团队的特色与创新机制,从而在教学团队建设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乾.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26-27.

[2]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1/31/content_513448.htm.

[3] 编写组.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8):11.

[4] 张晓淑.传道授业解惑师道观的内涵释义、实践偏离与重新定位[J].文教资料,2019(27):106-108.

[5] 刘学智.欲事立,须是心立[N].光明日报,2018-02-22.

[6] 欧阳波仪,易启明,汪炎珍,等.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88-92.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8] 蔡建军.“小我”“大我”与“无我”[J].中国机关后勤,2019(6):54.

[9] 李素霞.专业化学基本教学内容探讨——评《化学教学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7(8):147.

[10] 朱梅芳.基于高校教师视角谈立德树人质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7):108-110.

[11] 孙喜杰.传媒专业课堂教学与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2018(28):169-170.

[12] 杨波.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55.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国电力教育,2019(8):6.

[14] 刘美丽.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核心素养[J].教育界,2020(18):57-58.

[15] 翁锡全,蓝道忠,林文弢,等.我国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内容体系特点分析与重构设想[J].生命的化学,2017,37(6):1100-1106.

[16] 严伟祥,孟德锋.人工智能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4):55-56.

[17] 王坎,岳小乔.习近平眼中的“大先生”[N].人民日报,2019-09-09.

[18] 晏维龙.新时代中国本科教育的审思与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7):10-12.

[19] 胡春华.党建引領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J].上海教育,2021(15):56-57.

[20] 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8):31-33.

[21] 中共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N].人民日报,2021-08-27.

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运动生物化学”(教高函〔2020〕8号);2020年广东省教改课题“体育院校线上教学课程中融入健康理念的途径及实践研究”(7210180334);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粤教高函〔2021〕4号);广州体育学院校管科研课题“百年党史视域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路径与创新”(XGSZ202205)

第一作者简介:徐国琴(1975-),男,汉族,湖北浠水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与科研。

*通信作者:翁锡全(1965-),男,汉族,广东潮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生化人体科学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实践路径教学改革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