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发展

2023-05-30彭开美唐润芝

学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彭开美 唐润芝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阶段是基础性和衔接性相统一的关键时期,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实验教学策略的掌握是高质量实验课堂的基础,合理使用教学策略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又能为学生真正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奠定基础。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归纳与梳理,有利于教师掌握和应用相关教学策略,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同频共振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5-00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5.006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的速度呈爆炸性增长。实际教学中,学生学情差异明显,而教学内容却大同小异,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和知识表现形式必然会有所差异。如何采取适当的方法、运用合理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实验教学功能,提高学生化學学习的质量和兴趣,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针对这一现状,特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归纳与梳理,必会对教师掌握和应用相关教学策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出现,化学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上,对教学行为也有了新的要求。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发现1980至2021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已达到1883篇。

在这40多年间,1980至2005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报道很少,一年只有1-2篇的研究论文。进入2008年后,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几年的增长尤为明显,现年发表研究论文数已达到200多篇。这些数据表明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已从掌握基础知识向提升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化学教师对初中实验教学领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新课程提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要从化学的本质出发,实验教学则是学生进入化学这一殿堂去认识本质的“钥匙”。然而,在重理论轻实践及追求高分的牵制下,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与新课程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

美国著名化学家R.布里罗斯曾说,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其深刻地表达了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目前,我国教育界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地进行优化与完善,但是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多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具有实践性的实验法与理论性的讲授法的融合发展。因此,现状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节约课堂时间”“浓缩实验精华”的问题,使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轨,学生不仅对化学产生枯燥无味感,而且知识与技能也得不到提高,最终还会影响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理论课堂代替实验课堂

因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往往将教学工作局限于课堂,即用理论课堂来代替实验课堂。即使学校建有独立的实验楼且教学设施齐全的情况下,实验室仍然很少被使用,已有教学观念的思维惯性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拦路石,这就是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

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师转变观念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全新教育理念的提出,需要化学教师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转而关注学生“全人”发展。初中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个体,学生学情、教师教学风格与地区的差异等,都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尊重学生差异,发展个性,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和谐发展。只有用心挖掘且应用好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打破已有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式,进而改造化学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时代中学化学教师不应把“重复劳动”的教书匠观念奉为不能改变的“经典”,应大胆地拥抱实验教学的新方法与新思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硬件教学条件,发展出适合自身与本地区的理论与实验课堂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这一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1.注重课堂导入,培养学生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教学环节中的分量不可估量。化学史是一个个“神奇的传说”,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引发他们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动机,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设一个精彩的开端。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化学史知识——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巧设情境导入,勾起学生实验兴趣,教师顺势设计实验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即将进行的学习重点打下伏笔,还能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关注和思考。

2.正确认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的教学效果必然受教师对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情况的影响。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关于实验的栏目有5个,其分布为,65%(实验数量为39)的实验是学生观察活动。实验活动、探究活动、学生实验活动三个实验栏目所占比例相同且均为7%(实验数量为4个),学生实验探究则占总实验的14%(实验数量为8个)。

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材上设置的实验栏目分类变多,实验与知识精分系统化,说明化学教材对教师进行实验的开展形式已有相应的要求,其为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化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正确认识化学实验,能为建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明确化学教材的实验类型,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并说明实验的类型。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这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属于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实验需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探究方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对比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要在学生实验前非常明确地向他们说明本次实验的本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并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建桥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实验教学课程为实现“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场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系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多元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论》中有表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它指出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学习掌握及科学选择与运用是化学教师必须攀登的一座山峰。

1.剖析核心素养下的化学实验,加速实验革新。《教师赋》言:“科学教法,贵在勇立潮頭,独辟蹊径,开拓创新,因材施教,人本为先。”对实施者——化学教师而言,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艺术或特定的技巧。在教学中竭尽全力挖掘各个化学实验在初中阶段的不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有显著的效果。以发展学生为中心,结合实验和化学核心素养两大内容,整理出不同类型实验可发展的核心素养(见表1)。由此可看到,应根据实验的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与化学核心素养。

2.新形势下优化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演示实验,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最优的外部条件,使其在人机交互作用下,将声、图、文融于一体,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策略的实际操作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工具。演示实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将化学知识化繁为简,促进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如,在电解水实验教学中,宏观上,虽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能推理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在微观上,因无法看到对某些实验结论百思不得其解,阻碍了学生的知识内化进度。鉴于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Flash制作电解水实验动画视频,再现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水分子电解的动态效果,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实物依托,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但使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时,切不可轻重不分本末倒置,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保证其内容的正确科学性。教师要精选实验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求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分挖掘演示实验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

3.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实施化学实验,就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延伸到社会的渐进式过程。化学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对课外实验活动进行多样开发,对实验创新采取分层推进方式。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可满足学生好奇心,勾起学生求知欲,还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助推知识与技能、实验与素养同步提升。创新的课外实验活动,不但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还能升级其思维层次。为避免化学教学与生活脱节,可将化学实验定义扩展为综合利用身边的资源,尤其是生活中的简易材料、器具等进行改进或开发的一类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教学活动。教师把握时机,抓住课堂良好生成性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才能充分挖掘其隐含的教育教学价值。课外实验活动中如能凸显化学的实用性,有的放矢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学生才能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收获常规教学无法获得的体验及知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激活学生思维。家庭小实验是化学知识的延伸与升华,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深化。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切入口,要从实验入手,鼓励学生多做自主实验,培植学生自主探知习惯。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对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压缩,造成学生“纸上实验”,“懂”实验却不会“做”实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可合理设计生活化的实验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弥补错过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寻求真理。

(四)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实验室是化学实验的场所,是制约实验教学的关键因素。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加大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投资,提升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面对化学实验教学新要求,学校应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有条件的自主实验平台。要加大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教师更要深入研究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主动加强内修。教师要掌握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时刻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牢记于心。

四、结语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着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教学方法不合理与理论课堂代替实验课堂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教法的多元化与提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为抓手,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下功夫。运用现代化优质教育思想不断开辟科学、高效的新教法,不仅能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还能为学生系统化科学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凌娟.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 徐秀萍.关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和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

[3] 王国峥.立足学生差异的区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6(19).

[4] 吴秋煌,张贤金,杨晓聪.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9(10).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