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5-30孙学瑾

学周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乡村振兴战略初中教育

孙学瑾

摘 要: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是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是否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主要举措,而现阶段的农村初中德育管理还存在德育理念落后、德育管理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对此,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以建设师资队伍、优化德育课程、创设德育环境、构建教育合力等为主要对策,着力解决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农村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初中教育;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7-003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11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只有在培养人才的工作上花费精力和时间,才能真正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途径。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势在必行,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学校存在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德育管理问题,并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对策,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德育管理过程,为初中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让他们在德育思想的影响下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到客观资源条件和主观认知等方面有缺陷和不足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重视德育管理的程度不足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部分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都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文化课教学实效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管理工作,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德育的形式,未能全面优化德育管理的内容,所以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出现了形式主义的现象[1]。同时,德育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德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都是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现阶段的工作效果,也不利于农村初中教育长期发展。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致力于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建构科学、创新和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对策

(一)建设师资队伍,增强德育管理人员的能力

古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思维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会被无限放大,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德师风,他们才能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提升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学校应该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着力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以此增强德育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1.组织集体培训活动,扭转教育理念。重视德育工作的程度低成了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归根结底,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因为教师缺乏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对此,为了扭转教师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集体培训活动的方式,向教师传达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德育工作任务,让他们从根本上了解立德树人的理念、明确德育对于农村初中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反向案例了解德育管理不善造成的消极影响。如此教师不仅可以学习基础的教育知识、积累德育管理经验,他们也能逐渐扭转自身的传统教育理念,成为具备深厚知识基础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德育管理者。另外,要指导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培训活动互相分享德育经历,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叙说农村德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应该采取的解决对策,通过经验之间的互通、思维之间的碰撞,让学生获得全新的感悟,发掘德育工作的新切口,这样既有助于扭转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能提升农村初中德育的实效性。

2.开展常规考核活动,加强师风建设。北宋哲学家曾提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的理论,足以见得兼具德行和专业能力的人方能担任教师的职责,这也说明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是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学校应该开展常规化的考核活动,以教师在课堂上输出德育内容的数量、课堂教学与德育理念的融合情况、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和素材,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师风师德情况,以数据化的方式明确教师是否具备美好的品质和良好的德行,并针对教师群体存在的师风问题采取对应的解决对策,给予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以严格的标准约束自身。同时,为了推动师风建设进程,在教师之间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学校也应该建设内部评价展示机制,以周、月、学期和学年为基本单位着重观察教师不同阶段的成长历程,并指导教师设计自我成长规划表,将师风建设与教师的自我成长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2]。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师风建設的主题活动,以渗透传统文化、涵养精神品质等为主要目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环境,让他们能够真正通过师风建设活动健全品格、增强综合素质。

3.引进教师交流活动,提高专业素养。交流与互动是信息时代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必要举措,只有促进信息交流和经验互享,才能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学习德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依照这一关系,农村初中可以引进教师交流活动,与优秀农村初中示范点、城市重点初中等建立点对点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教师交流活动,让校内教师前往其他学校参与实地考察、公开试讲、讲座会谈等类型的活动,与他校的优秀教师展开双向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成功的德育案例,确定德育管理工作在课程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能学习基础知识,也能积累丰富的成功经验,他们极易获得德育工作的灵感,如此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自然会不断提高。在同一时间段内,针对交流和分享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感悟等,本校教师应该及时展开校内交流和分享活动,结合本校的德育实情和学生的成长情况,教师如实表达自身的见解,将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融入本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创建新型、贴切的德育管理计划,以此达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二)优化德育课程,提高德育管理的实际效果

1.设置校本德育课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德育课程是学生获取道德思想、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来源和渠道,如果农村学校具备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那么德育管理的实际效果自然也会不断提高。针对这一逻辑关系,农村初中应该优化德育课程,设置校本化的德育课程,以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为导向、以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成长状况为基础,通过设计校本化的德育教材、开设校本化的德育活动等不同的方式将德育管理工作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学生在了解学校发展历史、本土化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家国情懷、民族精神和科学探索的意识,以此契合本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如此德育管理效果有所提高,学校内部的课程体系也能愈加完善和优化。在校本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选用本校和本土化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德育课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熟悉的人物、地点等要素的加持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受到积极、正向影响,进而健全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品质、丰富其精神世界。

2.实施课程思政计划。除了设置校本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农村初中也要实施课程思政计划,将德育管理工作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德育氛围的影响,挖掘学科知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元素、坚定的理想信念等,促使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基础知识、道德素养和意志品质等同步发展的目标[3]。为了提升课程思政计划的完成率,教师也要精心规划和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形式等,在教学准备期间寻找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内容,并将其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点,让学生通过完善和优化的课程思政模式了解语文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数学教学内容中涵盖的理性素养以及英语学科中包含的人文精神等,促使他们在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解析德育思想的内涵和本质,这样便可以加强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软实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深厚的道德素养。

(三)创设德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正向的影响,基于氛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德育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进而将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推动学生认知发展与成长。

1.创设物质文化环境。外在的环境会受到学生广泛关注,地面是否卫生、标语是否恰当等,都是影响德育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营造良好德育文化氛围的工作来说,教师应该全力创设物质文化环境,将后勤保障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内容与德育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卫生、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张贴传统的文化标语、加强种植绿植等方式和举措为学生营造适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在整洁、干净、卫生的物理环境和文化标语的影响下产生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主观感受,从而通过物质文化环境带给学生正向影响。而且教师也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环境创设工作,以种植活动、卫生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进而增强劳动意识,如此物质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便会逐渐加深。

2.创设制度文化环境。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进程中起着良好的作用。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德育工作发展,教师可以创设制度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制度的影响下更清醒地认知自身的行为和在集体中的定位。对此,教师要注重优化和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把主题班会、文化宣讲会、班干部轮换机制等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将自身视为集体的重要一员,加强自身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当学生的集体意识和文化素养逐渐增强时,教师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以校园文化节等为主要途径,促使学生通过显性的制度文化增强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四)构建教育合力,提升德育管理综合水平

1.关注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教育方式,将家长作为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主要资源之一,与家长之间加强联络和互动,了解学生在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明确他们在思维认知、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班主任教师也要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给家长传递德育理念,让他们与孩子建立民主、和谐、友爱的亲子关系,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渗透德育思想和理念。此外,教师也可以采取不定期家访的形式,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家庭访问为途径及时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指导原则,采取针对性家校联合教育对策,以此体现家庭教育对初中生成长与发展的积极影响[4]。

2.关注社会教育的作用。农村初中德育管理是一项长期、体系化的工程,其依托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背景,如果社会趋势发生变化,德育管理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学校要担当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体系中桥梁的职责,关注社会教育的作用,积极利用社会的自媒体平台、官方新闻、报刊以及社会宣传部门等做好德育宣传工作,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积极正向影响。而后从细化的角度来说,教师也可以依托于村部资源,与村部共同举办宣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开展与传统节日、敬老爱老等主题相关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家庭、学校和村部三点一线的生活深入品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想信念等要素,从而将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融入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模式中。

三、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初中以建设师资队伍、优化德育课程、创设德育环境、构建教育合力等为基本对策,解决德育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等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管理体系,这不仅可以优化和完善本校的课程体系,还能够提升德育管理者的实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影响和引导下自主约束自身的言语和行为,逐步成长为具备学习能力、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人,以此推动农村初中生实现综合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肖开涛,叶露,吴继承.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探微[J].新课程研究,2021(24):131.

[2] 孙建斌.基于立德树人的农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施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88):148.

[3] 陈新.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1):52.

[4] 黄龙贵.谈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20(3):80.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乡村振兴战略初中教育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