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中国旅游业的变化趋势

2023-05-30

科学大观园 2023年2期
关键词:康养文旅旅游业

中国旅游需要变革,中国旅游的核心主体景区需要提升,这已经是政界和学界、投资方与运营方、甲方与乙方的共识。

中国旅游现在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因为疫情,但疫情只是导火索,这与国内外千年大变局有关,与碳汇地和碳源地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以及经济双循环与转型发展形势有关,更与中国旅游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不适配有关。从根本上说,是由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行过渡、生活体验与生命质量兼容以及旅游消费生力军Z世代的成长与新消费不断迭代升级决定的。

一场疫情,让中国文旅业遭遇“生死劫”。旅游业下一步怎么走,文旅企业如何抗御、自强自救,成为时刻牵引甚至“拷问”文旅人的痛点命题。让“寒冬”变“逆袭”,让风险变机遇,旅游业如何重振、重启,旅游业路在何方?

本地游、周边游快速崛起

可以预见,疫情后,利用周末1~2天的本地游和周边游将快速崛起。这类景区因为路程近、时间可控,消费过程轻松便捷,将成为疫情过后最先恢复、回暖的地方。

此类景区应开拓视野,开发新业态,瞄准新业务,实现多种经营,不断创新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内涵价值;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同时加强网上营销传播力度,为疫情后新的反弹性报复式的消费增长提前“备好功课”。

旅游消费格局生变

自然类观光游率先回暖,文化类、娱乐类、场馆类的观光游和研学游恢复缓慢;乡村度假游、康养旅游将持续性增长。其中,以乡村民俗旅游为代表的业态,恢复增长较快。此外,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武汉为中心的500公里城市圈及长三角地区旅游恢复缓慢。同时,团队旅游、长线旅游包车、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恢复较慢,以家庭组团为主的自驾散客游恢复较快。

疫情还会改变人们对文旅产品的选择,人们会更多地选择有体验性、有参与度的“真正的度假”,而不是来回穿梭、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以老中青(少)三代为单位的出游组合比例将大幅提升。

大型文旅企业加速转型

疫情之后,国内将出现综合型文旅企业,一批“文旅航母”将应运而生。大型文旅企业将有系列动作,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壮大企业。实力型的文旅企业在疫情过后会积极采取行动,不断丰富产业链,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困局,同时强化运营体系和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此外,一批“小块头”的文旅企业面临“断炊”之痛,部分小规模企业直接面临倒闭、关停,大型文旅企业将“慧眼识珠”,兼并或重组一些优质旅游资源。

文旅业将现更多“独角兽”

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加剧,一大波在线旅游创业项目突然死亡。而在另一个层面,随着市场细分,众多“独角兽”分布在旅游行业,借旅游消费增量市场快速生長。

旅行社将现倒闭、并购潮

文旅企业遭遇最寒冷的“冬季”,眼前也将是最煎熬的时期。大量旅行社的压力不仅来自春节退团的损失,更来自停业期如何自保能坚持到疫情过去。

会有一些旅行社因为房租、工资等付不起而裁员,也会有旅行社因为负担重、没有营收支撑而倒闭。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旅行社,将重组并购那些有潜在优质客户群和良好合作渠道而经营上却又举步维艰的旅行社。处于“歇业”状态的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须提早布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供需失衡的问题凸显

旅游产品结构失衡、旅游供给和需求“错配”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随着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旅游需求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和康养旅居度假等需求转变。

一些旅游景区缺少实质性内容,在“吃住行、游购娱、险奇情”等方面缺乏好的内容体验。下一个发展阶段,重点是打破“观光旅游产品多、休闲体验游产品少;硬产品多、软产品少;美景多、文化内涵缺失”的瓶颈,优化供需结构,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旅游市场将细分“赛道”

一个时期以来,不同的选手“挤在”一个拥挤的“赛道上”,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疫情后,旅游市场将“细分赛道”,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分工更为明显。近几年来,一边是大景区摘牌、大型酒店摘星转型突围,一边是亲子游、研学游、乡村度假旅游、康养旅游日趋火爆,传递出了旅游市场在细分、细化的趋势和信号。当前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热门旅游景点、线路行程都大同小异,随着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在变强烈,主题游、定制游将持续增长,内容为王、体验为王,细分市场会成为新的蓝海。

旅游业下一步怎么走,文旅企业如何抗御、自强自救,成为时刻牵引甚至“拷问”文旅人的痛点命题。让“寒冬”变“逆袭”,让风险变机遇,旅游业如何重振、重启,旅游业路在何方?

康养旅游成发展方向

一场疫情,人们对健康更关注,康养旅游势必迎来井喷式增长。以乡村旅游、度假、康养旅居为代表的康养旅游将成为发展方向。

伴随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加上国家全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美好生活”建设,康养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

当前已进入养生养心养老的大众旅游时代,人们愈加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康养旅居度假作为新时期人们的一种旅居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休闲生活主流,康养旅居度假也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成为新时期经济突破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夜间旅游市场将兴起

红红火火的“西安年”、惊艳四方的故宫“上元之夜”,一系列夜游产品引爆市场,标志着“夜经济”消费兴起。繁华的夜间经济,既是城市活力的象征,也顺应着市民的期盼。夜间旅游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游客国内旅游的平均时长在3天左右,人均停留时间为2.03晚,随着旅游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夜游开始逐步释放颇为“可观”的市场潜力和能量。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夜间旅游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

智慧旅游助推文旅升级

5G时代,将催生旅游行业无限的想象力,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的消费模式将带动在线旅游行业实现新一轮高速增长。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数字科技正在全面融入旅游产业。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旅游供给和旅游消费方式,促进了旅游商业模式的改变。

现在,多元、跨界发展成为各个业态的主旋律和风向标,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新阶段,未来旅游业线上线下融合生变、OTA与传统企业竞争加剧。此外,借助于大数据,行业管理部门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了解游客需求,整合旅游资源,从而有效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专业托管运营“造福”景区

旅游业怎样顺应时代发展,其未来的出路何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景区产品从同质化到特色化升级、单一的门票经济到收益模式多元化、单独景区运营到多景区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趋势下,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综合价值、效益,引进专业企业做景区托管经营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景区托管方式将成为未来景区运营的趋势。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景区托管是提高景区资本运作质量的最佳途径。

景区托管不仅具有合作成本低、回报效益高、作用见效快、合作风险小等优点,合作过程中,受托方还能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丰富的營销资源和科学质量的管理机制。景区在托管之后,市场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快速沉淀,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这一点是景区托管最大的财富积累。

跨界融合发展成新趋势

旅游产业的多元和跨界融合,能够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通过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消费的“马车”拉动效应,有利于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用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魅力包装 、释放旅游,用特色、大众化的产品丰富拓宽旅游,通过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就可以弥补旅游业的短板,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多业态的支撑,全域旅游就是空中楼阁。

未来就是要通过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教育、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通过“旅游+”做好全域旅游文章。

◎ 来源|  创艺园官微

猜你喜欢

康养文旅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文旅照明的兴起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