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贵州浓浓湿意 奏响生态保护恋曲

2023-05-30

大众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阿哈云贵沼泽

贵州是喀斯特分布很集中的区域,湿地资源珍稀且脆弱,保护修复任务紧迫而艰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贵州先后投入资金40.80亿元用于湿地保护和修复。

贵州已建成湿地公园53个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被市民们称为“家门口的湿地”。眼下初春,市民常在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里漫步驻足,拍照打卡,十分惬意。2014年12月,阿哈湖湿地公园正式成为贵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湿地的典型代表,在喀斯特地区水库湿地保护与生态友好型综合利用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其公园总面积1024.71公顷,湿地面积437.93公顷,有河流、沼泽、人工湿地等三大湿地类型,公园内有碧溪云霞、落樱飞雪等20余处主要景点。

每年9月初,北方的鸳鸯种群陆续飞到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次年4月初又陆续北归度夏,也有部分鸳鸯对环境产生了适应性,在此世代繁衍生息。鸳鸯湖水体质量优,水环境质量高,是龙川河(石阡河)上游水源地生态保护的屏障,为湿地公园周边区域及石阡县城居民提供优良的水质水源。

在纳雍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里,可以看见静静地生长着一株株水生蕨类植物。这种植物极为罕见,它们是中国特有濒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贵水韭。大坪箐湿地公园是云贵高原中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山顶上的沼泽湿地有着强大的蓄水能力,持续地为河流供给水源,被誉为“乌江上游的隐形水库和碳库”,也为云贵水韭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使这里成为云贵水韭的重要栖息地。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造就了贵州湿地鲜明的地域特色,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省湿地和公益林中心主任邓伯龙介绍,“贵州湿地鲜明的地域特色,湿地类型多样,但湿地斑块较小;在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下喀斯特溶洞湿地多,极具科研和开发价值;湖泊、沼泽湿地少,但生态功能突出。”

贵州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湿地小生境,为众多的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的“家园”。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湿地植物1454种,云贵水韭、贵州水车前、桫椤等10种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湿地脊椎动物618种,东方白鹳、黑颈鹤、中华秋沙鸭等52种鸟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截至目前,贵州已建成湿地公园53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45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市级湿地公园4个。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梯田风光、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峡谷景观、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十里长廊荷花……贵州湿地美景广受中外游客喜爱,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致。

保护湿地,贵州步履铿锵

近年,陆续出台了《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贵州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贵州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

为保护湿地,贵州积极探索分级管理机制,根据《贵州省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开展地方湿地名录的编制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73处,指导6个市(州)发布一般濕地名录5143处。

2012年,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贵州湿地调查总面积20.9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9%。

2013年,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我省首家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6年,贵州发布《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

2018年,贵州省首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发布,13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通过数量全国第一。

2020年,启动省重要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

目前,贵州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初成规模,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1年,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55.13%。同时,为强化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成立了省湿地保护专家库,并陆续开展了全省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湿地植物补充调查、省重要湿地动态监测等工作。

猜你喜欢

阿哈云贵沼泽
你的喜欢,我会记得
弯腰也是一种成功
没钱
帮女儿走出“嫉妒沼泽”
阿哈的早餐
阿哈的早餐
沼泽时代
潘云贵:在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阿哈的早餐
Passage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