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3-05-30邢增燕

新教育·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小学生

邢增燕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学生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学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措施改善睡眠问题,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充足的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等身心健康,提高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与效率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对人体危害很大,如慢性的睡眠障碍会导致神经认知缺欠和学习能力的损害,易引起不良情绪及行为的发生,还会引发其他疾病。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学龄儿童睡眠不足或有严重的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儿童各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如体质下降、记忆力衰退、身体肥胖、近视率急剧攀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中国国民心理儿童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中国超八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基于睡眠在生命早期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及中小学生睡眠障碍的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2021年9月1日教育部出台“睡眠管理”政策中也有明確规定:学校和家庭应该相互配合,保证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因此,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睡眠状况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并探讨及影响因素,我们课题小组于2022年1月对本校6~12岁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且不可缺的生理因素,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足对孩子的健康、身高、智力的正常发展都有严重的影响,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学生上课走神、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好的睡眠习惯,特别是养成固定时间睡眠的习惯,有很多的好处。如让学生养成固定时间睡眠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身体免疫系统抵御机制的形成,关于适合小学生固定睡眠的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睡眠的最佳时间应该固定在晚上9点到10点之间,建议小学生最好在9点之前上床睡觉。因为在“晚上10点至11点”人体的“生物钟将出现一次低潮,这时,人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处于一天的最低点。为了帮助孩子养成固定时间睡眠的好习惯,孙宏艳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做些如刷牙、洗脸、洗脚,铺床铺等睡觉的准备工作,来对孩子进行“该睡觉了”的心理暗示。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我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1733人参加填写了此次调查问卷。

2.调查方法

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自行设计《小学生睡眠情况调查问卷》,内容除了所在年级、学生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还包含睡眠时间,学习日和周末睡觉和起床时间,上学的车上、课堂上是否打盹,上课状态如何,入睡是否困难,会不会早醒,影响睡眠的因素等。调查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给家长,让各班班主任指导家长与学生一起采用匿名的方式真实地填写,系统自动统计分析提交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一般情况

回收的1733份调查问卷中,一年级学生239人(占13.79%),二年级学生289人(占16.68%),三年级学生172人(占9.92%),四年级学生371人(占21.41%),五年级学生414人(占23.89%),六年级学生248人(占14.31%)。其中男生986人(占56.9%),女生747人(占43.1%)。

2.本校学生睡眠情况

(1)学生睡眠不足相关因素。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睡眠障碍的占25.25%。常见的睡眠不足因素贪玩(包括玩手机、与朋友玩、玩篮球)占8.9%,看电视占3.17%,失眠占3%。

(2)本校学生入睡时间。在不同年级学生中,低年级学生晚上11点前入睡居多,高年级学生晚上12点后入睡居多。在男女生中,男生较多在晚上12点后睡觉。各个年级学生及不同性别学生睡眠时间及入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表2)。

3.分析

(1)学生睡眠质量。一到六年级中,一年级的学生睡眠质量最好,六年级最差。相比女生,男生睡眠质量差些。六个年级学生的入睡时间中,低年段的学生较少在晚上11点后入睡,晚上12点后入睡的学生几乎集中在高年段。睡眠不足8个小时及入睡困难的小学生中,高年段的学生居多,男生比女生多。周末各个年龄段都有晚上12点后入睡的学生,其中六年级学生最多,占8.06%,说明学生年龄越大越喜欢熬夜。经常在上学的车上打盹,男生占16.14%,女生占3.63%,利用上课时间补充睡眠的学生中男生占2.03%,女生占1.21%。从数据统计中获知本校6~12岁的学生中,部分学生睡眠不足,少部分学生存在睡眠障碍,高年级睡眠不足或入睡困难的人数占的比例大些。

(2)睡眠状况对学习生活的影响。1733名小学生中,770人(44.43%)觉得如果睡眠不足就会“上课犯困,精神无法集中”,289人(16.67%)会觉得“头晕,无法正常起床,不想上学”,193人(11.13%)会感到“身心疲惫,无法正常写作业”。学生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影响学生睡眠的因素。为保证中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睡眠,2021年7月份国家五部委出台“双减”政策,9月1日教育部实施“双减”政策。于是在学校里,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再安排家庭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学生语数英三科家庭书面作业总时间不超过60分钟。学校安排的作业已经减少,但从调查问卷来看,有部分家长课后给自家的孩子增加了一些书面作业。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家长作业问题”占比例不是很大,影响学生睡眠的因素主要还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贪玩、沉迷看电视、沉迷手机游戏,或周末家里人变多难以早睡等。睡眠环境、不良习惯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睡眠障碍的因素。各个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常见睡眠问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四、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填写调查问卷的1733名学生中,周一到周五晚上22点~24点入睡的男生占35.54%,女生占36.56%。周末晚上22点~24点入睡的男生占70.26%,女生占73.66%。这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晚上21点20分入睡的要求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周末晚上入睡的时间,22点前入睡的学生还达不到30%,24点后入睡的学生甚至达到121人(6.99%)。而影响学生睡眠障碍的因素有学生自身方面,如贪玩、沉迷看电视、沉迷使用电子产品忘记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还没有养成。也有家庭方面,如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玩耍时间的好习惯。影响学生睡眠障碍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如锻炼不足;人际关系紧张诱发的心理压力、失眠、噩梦等;睡前饮食过饱,饮用茶或咖啡等易使人兴奋的饮料;居住环境嘈杂等。

“睡眠管理”政策要求小学生睡眠达到10小时,但通过问卷调查,本校填写问卷的1733名学生中,学习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学生达到542人(31.37%),周末睡眠不足8小时的学生有264人(15.28%),说明有些孩子利用周末补觉,而有些孩子周一到周日的睡眠时间都不充足,主要原因有习惯早起,或父母早起也跟着早起,或家庭人多影响了睡眠。本次调查中还发现209人(12.14%)入睡困难,五六年级的学生入睡困难占的比例大一些,其中六年级的学生入睡困难占的比例达到10%。睡眠不足不仅会引起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及早衰现象,还会影响其体能和精力的恢复,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下降。

虽然导致学生睡眠状况不理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些影响小学生睡眠时间的长短或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是可以人为地控制或减少的。比如家长可以去了解关于健康睡眠的一些知识,帮助孩子提高睡眠质量;细心观察或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难于入睡的原因,如果是身体上的原因,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排除影响睡眠的因素,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

针对学生的睡眠现状和影响因素,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学生的睡眠状况。1.普及科学睡眠常识。利用班群、家长会、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通过PPT、告知家长的一封信、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大力普及科学睡眠常识,宣传加强睡眠管理政策要求,并对家长进行健康睡眠指导,指导家长科学监督学生睡眠,及时了解学生的睡眠动态。2.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睡眠主题班会,向学生普及科学睡眠常识。3.利用健康教育课。通过健康教育课等途径,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教授学生心理和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避免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造成心理波动过大影响睡眠。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可通过大課间活动、体育活动、家庭户外活动等途径,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缓解学生心理的压力,促进学生深度的睡眠。5.利用睡眠监测表。家校合力,通过睡眠监测表监督学生睡眠完成情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6.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因小学生自律能力不强,在良好习惯养成上需要父母督促的重要性。建议家长督促孩子做到早睡早起,或帮助孩子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尽早完成作业、洗漱等事务,保证孩子9点能按时上床睡觉,保证每天有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建议家长在孩子要睡觉时,不要让孩子躺在床上玩手机或电子产品,因为躺在床上玩手机或电子产品不仅会使孩子的视力下降,还会让孩子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使入睡时间延后。7.及时反馈。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肯定及鼓励;对停滞不前的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提出方法指导的意见,并让学生选择适合的睡眠自我管理的方法。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于出现严重睡眠障碍的学生,学校与家长可带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根本上解决睡眠的问题。

总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需要家校合力,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正确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帮助孩子养成适当并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督促孩子按时就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难于入睡,可以引导孩子听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来帮助睡眠。只有这样子,才能促使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参考文献】

[1]季红光.24小时睡眠剥夺对主观疲劳程度和心理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4).

[2]韩兵.北京市城区中小学睡眠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3).

[3]孙群英,钟斌.南充市6-12岁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信息,2008(11).

[4]刘随成,李玲.郑州市小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7).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五项管理”专项课题“‘五项管理’背景下小学生睡眠现状与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112049)

猜你喜欢

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我是小学生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