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05-30李天玲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教学教育

李天玲

[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生命文化教育[ 项目名称]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此同时,优质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使得社会环境愈加复杂。教育领域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生理、心理状态相比之前更加成熟,但因长期受应试型教育的影响,学生对生命文化教育有所缺失,因此极易产生心理、生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引发后续各种各样的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使得学生自杀、自伤及犯罪行为低龄化。生命是一个深奥且宏大的主题,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不仅具备具象化思维意识,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意识,但由于其抽象思维意识尚未良好形成,而说教式的生命教育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晦涩难懂,因此采用学科渗透式的生命文化教育,更切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将生命文化教育着眼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时开展生命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生命的意义,减少后续出现内外化问题的可能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将生命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也契合了教育部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学会珍爱生命的相关政策。因此,探讨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文化教育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生命文化教育概述

生命文化教育即学校或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不该停滞于珍爱生命的口号,更不应该止步于暑假前期的防溺水班会,应当从教材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深入引发学生思考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长久以来,一切向分数看齐的应试型教育阻碍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相应的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自2018 年教育部提出“三全育人”以来,有关教育部门便要求学校要重视全方位育人,并将生命文化教育作为重要教育环节对学生实施教育,以培养其成为高道德、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文化教育极具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生命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教學方式单一,难以渗透生命文化教育

目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化、缺乏创新性问题。教师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许多教师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然而过于枯燥的知识传授会降低学生学习动机,出现课堂反馈不积极、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不显著,进而教师制定的生命文化教育目标也难以达到,甚至还可能在学科教学与生命文化教育之间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

(二)教师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能力偏低

大部分小学教师未受过生命文化教育培训,且对生命文化教育的认识不全面。生命分为广义的生命和狭义的生命,广义的生命是指对个体及他人发展历程的全方位思考与探究,而狭义的生命局限于对生命本质的关注。一些教师对生命文化教育认识不全面,只关注生命本身,局限地将班会课强调生命安全的部分视为生命文化教育的全部,没有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本质,阻碍了生命文化驾驭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的步伐。

(三)教师渗透意识弱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忽视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导致生命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可量化的学业成绩,出现“重教书,轻育人”的普遍现象。对课本中知识的讲解停留在课本本身,对教材中可以进行生命文化教育的部分一笔带过,很少深入讲解与探讨。然而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发展并不完善,因此浅显的“轻描淡写”式的生命文化教育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生命文化教育的需求。

三、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生命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素材,结合学科教学进行生命文化教育

教师深入挖掘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等学科中有关生命文化的内容,将学科教学与生命文化教育结合,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个方面增强了生命文化教育的效果。让学生的课堂中感悟生命的意义,给学科教学中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例如教学《匆匆》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带入情境地品读文章。在这一篇课文里面,讲述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作者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通过这篇散文的学习,学生体验了韶光易逝的感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可以适度地进行延伸。例如,以这一篇课文中时间转瞬而逝为出发点,引发学生对生命是短暂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珍惜事件、珍爱生命的意识。通过这种延伸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且是短暂而不复返的,我们要学会充实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拓展生命的宽度。挖掘生命文化教育素材,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使用信息化教学,丰富渗透形式

传统的教授式教学削弱了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难以促使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中,同时也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要、自由与个性。而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互联网及各类教学媒体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小学课堂采用信息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生命文化教育,需要教师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源与学科内容进行融合后,以视频、绘本或文字的形式将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其教学过程一举两得,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与资源,改变了教学形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过程,还可以达到生命文化教育的目的。此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的奥秘,也能实现拉近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因此,教师可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科学《消失了的恐龙》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央视纪录片《动物传奇》之《远古奥秘》,动画片形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恐龙的灭绝过程来引进生命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到恐龙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灭绝过程的同时,有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学会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

(三)激发学生情感,提升渗透效果

小学高年级阶段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情绪、行为、意识等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剧烈波动。而激发学生的正向情绪情感,可以对生命文化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部分融入情绪情感内容,在完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高学科教学中生命文化教育的渗透效果。具体而言,要求教师从课本出发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内心真情实感,展现出课堂的人文色彩,然后将生命文化教育引入课堂,由于学生情绪的高昂可以有效提升渗透效果。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语文《白杨》一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文字作者通过借物喻人的方法表达文章主旨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有何启示。通过讲解课文中具有白杨树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坚韧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感染学生的内心情感,此时学生的情绪状态较为高涨,进行生命文化教育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以课文中心主旨“奉献精神”引入对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生命文化意识等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认知

根据埃利斯的情绪ABC 理论,引发人们后续情绪和行为C 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激发事件A,产生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其实是个体的认知和信念B。因此,学生信念和认知在生命文化教育中可以起到增强渗透效果的作用。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对生命文化教育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本质,保证生命文化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想保证小学高年级阶段生命文化教育的效果,必须从小学低段、中段开始就重視对生命文化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思考生命、探索生命。在此基础上,高年级教师再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提升自我生命价值。

(五)合理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和体验法,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惊奇、疑问等情绪,提高课堂的积极性,进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高年级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感与参与感,能有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此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生命文化教育,结合课本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生命教育的情景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个体生命的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与价值。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语文《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文中对“我们”和父亲吃花生的、议花生的过程描写得很充分,旨在以对话的形式告诉学生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一家人的谈话过程,结束后分享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体悟与感受,谈谈作者是怎样从谈论花生到谈人生历程过渡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对话进行思考与感悟。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花生的品质出发,落脚于做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可以有效达到生命文化教育的目的。

(六)教学内容结合当下时事,深化理解

小学各科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但考量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大部分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当下时事内容来开展生命教育,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数学《营养含量》这一章内容时,充分利用黄豆的营养成分这一情景,首先让学生完成习题计算黄豆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占黄豆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能力,然后可以先借助2019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生命文化教育教育。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黄豆的营养成分出发,告诉学生平时饮食营养搭配要均衡,不可以挑食,锻炼好身体才可以享受健康的生活,追求有价值的生活;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播放动画片形式的科普内容,讲述新冠病毒对身体的危害过程及对人体器官功能的损伤,最终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过程。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展示及贴近生活的例子,一方面丰富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渗透式生命文化教育,引发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思考。最后,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搭配,同时做好个人呢防护工作,进而形成爱护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文化教育是关乎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学生拥有健全人格的基础条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基本的身心健康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而对生命价值、自我实现的追求又属于高层次需要,因此生命文化教育应当是人生的终身教育。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可进行生命文化教育的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将生命文化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教会学生充分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契合了新课标背景下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