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活态化视角下浅析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

2023-05-30王鹏翔

收藏与投资 2023年3期
关键词:装饰艺术文化传承

摘要:大理剑川沙溪古镇作为茶马古道上幸存的历史名胜,保存了完整的村落格局和一批修建于明清的民居建筑。这些保留下来的民居建筑为我们研究沙溪白族木雕装饰图案提供了依据。白族木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白族特有的审美与文化。在非遗活态化视角下,我们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沙溪白族木雕装饰图案上,而要结合当下的语境去探索与发掘符合其进一步发展与传播的新路径,使白族木雕走进千家万户,不能仅局限于成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文化化石。

关键词:非遗活态化;文化传承;装饰艺术

大理剑川木雕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其中,沙溪白族建筑木雕装饰图案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对沙溪白族民居建筑的木雕装饰图案进行研究,我们能了解当地白族的民俗风情及图案审美。近年来,当地政府与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对沙溪的古建筑进行了系统性抢救修复与保护,连接这些新旧建筑的“文化基因”正是白族木雕图案。大理剑川木雕蕴含着白族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是沙溪白族文化发展历史的活字典。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不只是单纯的装饰图案,还具备实用性与功能性,功能性使其成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白族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体现社会风貌的同时也承载着白族历史。

一、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概述

沙溪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木雕装饰图案。图案内容包含不同时期宗教信仰的特点,无论是在“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阶段、“万物有鬼”的原始崇拜阶段,还是儒、释、道文化融合阶段,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都体现了沙溪白族文化兼收并蓄、相互融合的特点。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大部分采用的是象征表现手法,通过图案背后的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根据题材进行划分,可以将这些图案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花鸟类、几何图形类和人物故事类。

(一)花鸟类

在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中,花鸟类图案是最常见的图案种类,每一种图案元素的运用,都不只是丰富图案内容,还体现了白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吉祥的寓意。

花鸟类题材的图案,通常会选用带有美好寓意的植物。例如雍容华贵的牡丹纹、极具动感的卷草纹、代表清静纯洁的莲花纹、寓意为品格高尚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寓意多福多子的水果图案等。

花鸟类图案(图1)大多通过动物的形象或名称谐音来表达驱邪祈福的思想。谐音为“福”的蝙蝠装饰图案最为常见,多和寿桃进行组合,寓意“多福多寿”。代表智慧的祥瑞之兽麒麟常被使用,寓意祥瑞富贵和祈求子嗣延续;有相同寓意的还有狮子图案,除了寄寓子孙满堂的愿望,还包含官运亨通的仕途愿望。鹿鹤图案是长寿的象征,同时也是地位的象征,寄托了富贵长寿的寓意,同时表达了人们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

(二)几何图形类

几何图形类的图案被用于格子门窗上,除了装饰目的以外还有透光防尘等实用功能。呈现的图案多为实物图案进行变形再创造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这种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反映了人们对平衡感的心理诉求,同时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几何图形种类繁多(图2),每一种都具有特殊的寓意。马蹄纹的使用体现了人们对马的喜爱,表达了对马的情感寄托。“回回锦”与“步步锦”两种图案分别象征着福寿吉祥与官运亨通。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中,将万字纹向四周延伸,可以演变出不同样式的锦纹,寓意“万福万寿不断头”。

(三)人物故事类

人物故事类图案来源于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人们通过这些图案来达到教化作用,启迪人追求美好品德。

《二十四孝圖》(图3)主要用于公共建筑,也见于部分民居建筑。“丁兰刻木”“卧冰求鲤”等故事被刻画在木雕图案上,目的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对白族人民起到了教化作用。

八仙图题材多用暗八仙的表现形式,即以八仙法器为装饰图案,表现了道家对于白族的影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现了八仙的神通广大和人们祈求法器庇护的思想。

二、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一)木雕装饰图案的实用性与功能性

木雕装饰图案依附于建筑构件,决定了装饰图案要符合木雕的稳固程度和作为门窗等构件的透气性要求。因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要先满足居住者的使用需求,才能考虑作为装饰的审美需求。多层穿插镂空的图案多用于格扇门上,这种图案设计既能保证采光的需求,又有一定的牢固性,同时又具有让人愉悦的美感。窗的装饰图案设计较为单薄,功能上尽可能透气透光,形式多以几何图形结合,用较为轻盈的植物图案装饰,避免厚重感,能透过窗与窗外的环境相呼应,让人心情愉悦。木雕装饰图案的运用会根据实用性需求而改变,也因此决定了装饰图案的复杂程度。

(二)木雕装饰图案的文化性与传承性

木雕装饰图案具有特别的文化内涵,花鸟类图形、几何类图形、人物故事类图形都被人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沙溪白族民居建筑中多元的木雕装饰图案融合了本土文化、民间世俗文化、儒释道三家文化。儒家文化对于沙溪木雕装饰图案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礼”“仁”“孝”等思想的融合,体现在不同题材中对于儒家思想的追随。佛教中的密宗和禅宗对于沙溪白族建筑木雕装饰图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沙溪白族建筑木雕装饰图案中大量采用了佛教莲花纹、卷草纹、万字纹等图案,不仅体现了浓郁的宗教色彩,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精神追求。同样,道教思想也有体现,木雕装饰图案里的暗八仙图案、瓦当中的八卦双鱼图案都是道教文化融入的证明。

沙溪白族建筑木雕装饰图案包含着传承性,这一特性体现在民俗生活中。木雕装饰图案的传承性表现了图案所包含的观念和内涵,图案能将民俗文化传递下去。

三、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传承与保护

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与当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千百年来构成的文化图谱,是沙溪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产生于民俗生活的民族共识,是支撑木雕装饰图案传承下去的动力源泉,使其在不同时代得以不断发展。

(一)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发展现状

由于当地政府与国际性组织进行抢救性修复,沙溪较好地保存了一批传统建筑,同时建筑木雕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修复。随着经济发展与文化同质化的影响,沙溪古镇的木雕艺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木雕引进了机雕工艺,提高了木雕雕刻的效率,同时缩短了学习的时间。木雕工匠因处于打坯的流水线,失去了创新和发挥的空间。

沙溪木雕艺术向纯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木雕要依附于建筑,需要注重实用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木雕向工艺品方向发展。木雕工坊的分散,造成木雕从业者大部分以小型团队进行。

(二)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的保护条件分析

沙溪木雕作为剑川木雕的分支,在思想层面,具备较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白族民间文化氛围在当地仍较为浓厚。因师徒间的传承,如今还能看到明清时期的木雕装饰图案。但是不利的一面是,纯手工木雕的受众群体较小,木雕艺人的培养也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

四、沙溪木雕图案非遗活态化的建议

(一)数字技术保护与传承

对沙溪木雕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木雕图案电子库,对木雕技艺进行数字化记录。

(二)构建非遗宣传队伍

转变文化表达方式,将“非遗传承人”打造为“文化传播网红”。新媒体进行持续性文化传播,将木雕文化打造为文化产品,最终形成文化品牌,形成文化电商产业。

(三)产学研平台建设

与高校进行合作,打造木雕艺术文化和木雕技术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创意研發中心,使高校的研究成果与木雕艺术结合,制作社会需要的木雕图案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五、结语

沙溪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广大群众熟知。无论是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背后的文化价值还是其独特的审美趣味,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二者都有助于挖掘木雕艺术的艺术价值,使木雕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沙溪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值得我们思考。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有利于白族民居建筑木雕装饰图案的活态化传承、建立木雕图案数字化档案库的建立,对于木雕技艺进行数字化记录,可以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对木雕艺术进行深挖掘,打造文化产品,形成文化品牌,缔造文化产业,有助于探索一条活态传承新路径,弘扬传播沙溪白族木雕图案。

作者简介

王鹏翔,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晓.人类学视野中的剑川白族民居[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2]陈永发.白族木雕图案[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5.

[3]孟娴.云南剑川木雕装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装饰艺术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探析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