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块5”的养老

2023-05-30唐艺馨

大学生 2023年3期
关键词:黄菊长护险普陀区

唐艺馨

编者按: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新闻采访”和“新闻采访和写作”课上,陈红梅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一篇篇文章显示了未来记者们的热情、才华和动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养老问题得到关注,由此,2016年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一天被呼唤9次的“阿姨”

“高压146,低压76,阿婆寿命长哦,活得和张学良一样长。”黄菊芬是一名养老护理员,她边说着略带苏腔的沪语,边摘下听诊器。

清晨6点53分,上海市普陀区长风二村163号408室的门被敲响,87岁的刘云珍阿婆扶着墙,一步一顿地来开门。开了门,阿婆坐到躺椅上,泛白的洗脸毛巾披在肩上,黄菊芬站在椅后用牛角梳轻柔地帮老太按摩头皮。

8点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叫号。黄菊芬拉开外套,从内袋里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和老人的社保卡,递给家庭医生:“老太硝苯地平片吃光了,再配两盒氨溴索片。”不到5分钟,黄菊芬拿到了药。在长风社区连轴转了4家,黄菊芬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往芝巷小区。7分钟的车程,刚好够她吃完刚买来的葱油饼。

像黄菊芬一样,一天奔走八九家的护理员不在少数。“做多了就习惯了”,王琴是普陀区养涵老年服务中心的年度劳模,周一至周五每天9家,周末每天8家,6年来她几乎无休。

一天下午4点半,王琴把烧好的热水缓慢地倒入泡脚桶,再放入李德发老人女儿嘱咐的生姜、醋和桂皮,兑了点凉水,伸手试了试水温。扶老人坐下后,她掏出特意买的斜口修甲刀,这种刀最适合修理老人易发甲沟炎的趾甲。

徐凤英要接送孙子上下学,白天的工作时间是9点到15点,回家烧好晚饭后,18点出门再护理一两家老人。不久前她突发腱鞘炎,只好先护理6家,每周休息1天。

上海市普陀区金玉苑小区的马正国老人瘫痪在床3年多,女儿来看望时尝试了多种换床单方式,还是收拾不利索。傍晚,徐凤英一进屋,先用免洗消毒凝胶擦了擦手,翻被子、换尿不湿、卷被垫一气呵成,老人不用下床,床单便换好。接着她用温水打湿毛巾,卧室到洗手间来回跑了4次,擦身也宣告完成。最后,她帮老人套好睡衣,让老人睡觉休息。

《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老人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到1亿人。

走访了上海市普陀区、长宁区与黄浦区的多家养老院发现,公办福利院每月价格在4~6千元,但许多家属表示,起码要排一年半才能轮到。民营养老院或养老社区月均1.5万元,2022年上海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为4668元,这使得“居家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首选。

上海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首批试点城市,无论是居民医保或是职工医保,凡是年满60周岁,完成缴纳或办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参保人员,都可以申请。服务费按照每小时65元的标准,国家社保承担90%,个人仅需承担6.5元。

被誉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护险,规定了护理员每次上门服务时长为1小时/人,如果家中有两位失能老人,则时长为2个小时,以此类推。目前,沪上登记在册的护理员总数达6.7万,其中5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占比达六成以上,长护险为许多退休而有余力的人提供了再就業的机会。

失能评级显规范

住在上海市普陀区申汉小区的李德发老人今年82岁,他年轻时当过木工、铁工、泥工,落下了严重的腰痛,离了助行器几乎无法挪动。2022年9月底,大儿子带着文件袋来到居委会,袋里老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社保卡、病历本等一应俱全。居委会在登记表上写好评价建议,统一上报到社区,再由社区联系评级机构来定级。10月18日,护理员正式上门,从申请到享受上服务不到3周。

目前,“上海医保”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会实时更新养老服务机构的名单,居民可以随时检索附近的护理站点。

长护险共分5个评级,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3个一等指标,进食、穿衣等17个二等指标,划分为“2~6级失能”。不同的失能等级对应不同的照护频率,2~3级一周3天上门护理,4级一周5天,5~6级每天都会有护理服务。

虽然评级标准中的等级划分指标已十分详尽,但视听力、记忆力、智力认知等还是难客观判断。很多家庭都希望老人能有较高的评级,获得更多照护,子女会为老人设计一套“装病”攻略。评估工作在不断完善优化,目前规定至少有两名评估人员上门,全程影像记录,拍照留存老人的起居环境、拐杖轮椅以及护理药品等。熟悉老人的家庭医生给出的评估意见,也将纳入参考。

在资源配置得精细化、规范化的同时,也要兼顾人性化、合理化的一面。家住上海静安区星河花苑的孙秀芬老人有不少基础疾病,一天吃过晚饭在小区遛弯时,不小心被路边堆放的装修垃圾绊了一跤。老人儿女都不在身边,所幸临汾街道“民情日志”大数据掌握着辖区内老人的基本情况,居委会主动联系老人及其子女,告知长护政策。像孙秀芬这样高龄不慎跌倒的,或是90周岁以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重度残疾的老人,可以“即申即享”,24小时内便有护理员上门,先按照2级标准护理,其他材料之后补上即可。

截至2022年6月底,长护险试点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累计服务178万人。

养老照护有法依

在护理岗位要求中,规定护理员需持有“老年护理证”,证件分为初、中、高三级,至少考取初级后才有资格上岗。

“努力学习,总有回报。”年过半百的张慧芳在“美如家政”培训了2个月,每天大约两三个小时。培训分理论知识和实操,理论知识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护理基础等,实操部分由老师亲自示范轮椅折叠、居室整理、健康监测等9大类29小项的具体操作,手把手纠正动作。“其中体温测量的题最难,很多人抽到就放弃了”,如今已通过初级的张慧芳正在备考中级。

长护险的服务范围为42项,具体分为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但明确规定做家务不属于护理范围。但是,虚假打卡、冒用资质服务家人、挪用医保卡“挂空单”等都是潜在的违规,甚至是违法行为。为此,2020年6月1日起,《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违反长护险相关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阿婆,这里签字哦。”每次护理结束时,需要老人或子女在服务确认报告单上签字,并在“太照护app”上签退打卡。签退流程就像现在年轻人的上班打卡制度,若是不小心走出单元楼才想起来,则还需返回,否则就会因定位偏移而核验失败。

张慧芳已经3年没回老家过年,今年她提早1个多月和老人沟通,好在只有两家表示还需要服务,这样请同事临时代班就能解决。长护险护理员没有年假和绩效,薪资按工时计算。“请假一天就要和九家人打招呼,还得麻烦好几个同事顶班。”非特殊原因,长护服务配对的老人和护理员不会变更,这使得在节假日,也能为老人们提供不断档的服务。

责任编辑:张琦

猜你喜欢

黄菊长护险普陀区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综述
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四(7)小精灵中队
夏夜喜脱贫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I CAN DO A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I CAN DO I JUST DO——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少先队活动掠影
孝文化对长护险推广的影响因素探析
上海市长护险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长护险亟待激发创新活力
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公共服务可达性研究
——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