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研究

2023-05-30董优

国际公关 2023年3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文化育人文化自信

摘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除了要加强专业教学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外,还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开展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联系文化自信与文化育人的内涵,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与分析,并尝试从加强思想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内容体系、拓展育人阵地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育人;工作策略

新时代高校做好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不仅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还是传承创新文化的现实需要。然而受到外界环境复杂多变、文化育人思想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等因素影响,导致新时代文化育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展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文化育人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等,严重制约了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也不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需要采用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使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展开。[1]

一、文化自信与文化育人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这一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并不是一句口号和一个理论名词,而是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伟大革命实践的继承发展,正因如此,奠定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和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于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影响人、从精神上塑造人和塑造有灵魂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将文化育人融入到通识教育的全过程中,在文史哲、经管法、科学教育等学科通识教育中,都可以积极发挥出文化育人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學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2]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新人成长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人的标配,而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离不开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实践中高校通过积极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学习,在这过程中孕育大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责任,最终在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中,使其能够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二)是传承创新文化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是连接中华文化过去与未来的中坚桥梁,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开展中注重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的认同与肯定,明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发展现实文化,进而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向新而行中,担当起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创造崭新辉煌的中华文化。[3]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要求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主力军,要想永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求高校在文化育人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在深刻理解何为文化自信以后,坚定不移地朝着文化强国建设道路迈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成为大学生的向往与追求。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性以后,才能在文化育人工作行动中体现出来。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对文化自信培养认识还不够到位,具体表现为对文化自信内涵宣传不足、未将文化自信培育纳入到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当中、文化自信培育缺乏顶层设计等,这都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也无法顺利达成。[4]

(二)工作机制不完善

在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引导下,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才能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发现,高校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机制构建还不够系统完善,具体表现为缺乏系统组织筹划、工作队伍建设不足、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等,使得实际文化育人工作开展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实际工作成效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三)内容体系不够健全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学生思政教育、传统文化学习、学科育人协同等,需要高校根据新时代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实际要求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选择、整合和执行,以更好支持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然而结合实际我们发现,大学生文化育人内容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选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利用地方文化和校史资源、将学习延伸到生活方方面面等方面,还要进行综合考量,对文化育人工作内容体系进行优化完善。

(四)实践体验较为欠缺

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不只是向学生传递我国优秀的文化内容,还要有效引导学生对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进行主动践行,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能够肩负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不过从实际来看,大学生获得文化实践体验的机会比较少,特别是在举办知识竞赛、学习先进人物、文化节表演等方面,无法加深大学生的文化体悟,无法使大学生对其进行继承、弘扬和发展。[5]

(五)育人阵地较为狭窄

现阶段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依然将育人阵地落在课堂教学上,对校园文化、家庭教育、校外实践、网络平台等阵地开发建立不足,无法为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高效高质开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文化育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还需联系实际进行优化完善。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思想引领

高校在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之前,要先做好文化自信和文化育人思想引领工作,以推动该项工作更好展开。相关举措包括:第一,开展工作会议。高校可以围绕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举办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开展路径的会议,让高校全体教职工都参与进来,通过在会议上细致阐述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围绕文化自信培育这一主题让参会教职工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为后续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6];第二,加大宣传力度。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文化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媒体手段,对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进行广泛宣传。执行时高校可以采用图文、音视频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将之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帮助高校更加深刻领会文化育人的实质内涵,进而使其积极踊跃参与到文化育人活动当中。

(二)健全工作机制

要使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展开,还要注意对健全完善的文化育人工作机制进行有效建立。相关内容包含:第一,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实际、专业设置、学生层次等,对切实可行的文化育人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有效设计,内容应该包括相关课程的开设、文化活动开展计划、工作考核合理规定等。有了这些顶层设计内容的支持,实际工作开展才能避免无序化和零散化;第二,建设工作队伍。新时代大學生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还要有一支先进的工作队伍从旁提供保障。实践中,高校文化育人可以由党宣干部领头,以思政课教师、人文课教师为主导,以辅导员、团员干部等为辅助,构成专业的工作队伍,紧密围绕文化育人的各环节开展工作,使文化育人质量得到提升[7];第三,健全工作制度。围绕文化育人各环节工作的开展要求,对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做到各司其职和统筹配合,切实保证文化育人工作在高校育人体系中能够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行。

(三)完善内容体系

通过文化育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还需要系统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从旁提供支持,相关措施包括:第一,开发文史课程。操作中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将体现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与人友善、勤学敬业的内容纳入到文史课程当中,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辟红色文化课程,让大学生通过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增强其对红色文化的切身感知,实现对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效培养;第二,渗透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高校文化育人中的重点内容,在内容选择上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最好能通过渗透思政教育,让新时代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对我们始终遵循的有价值的文化内容保持高度的认同与支持[8];第三,挖掘现实网络资源。为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动态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完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时,也要对可用的现实和网络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如地方文化资源、学校历史资源、网络先进事例等,将这些能够展现人文精神的资源纳入到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当中,带给大学生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四)强化实践体验

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是挂在口头上,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产生一种文化责任与担当感,在贯彻执行中继承弘扬,具体措施包含:第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日、民俗习俗、文化传承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活动,如诗词大会比赛、国庆节表演、文化展板创作等,让大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性参与,在深刻领会中华文化魅力中加深对文化自信的体悟;第二,学习先进人物。为使文化育人能够得到更好践行,高校还可以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先进人物,组织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解和学习,然后围绕这些先进人物组织召开文章写作评选、先进人物模仿、学生先锋评比等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继承和弘扬这些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精神,以此推动大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第三,外出参观学习。强化大学生文化实践体验,不只有举办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条路,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依托这些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实践体验活动,如参观省立博物馆、红色革命基地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感知文化与现实的距离是如此的贴近,以此来丰富和延伸文化育人的内涵。

(五)拓展育人阵地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路径,除了高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渗透以外,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对新的文化育人阵地进行开发建立,使之形成崭新的文化育人工作格局,促进文化育人目标更快更好达成,具体内容包含:第一,建设好传统课堂阵地。执行时最好能够将思政理论课和专项人文教育课结合起来,尽可能扩大文化育人的知识覆盖面,让大学生在文化育人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国学经典、传统美德和优秀精神;第二,构建网络学习阵地。依托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网络文化育人平台进行打造。执行时可以借助各种新兴媒体对文化育人内容进行宣传推广,支持大学生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相应的文化课程资源。甚至还可以与同学、老师就学习的文化内容进行沟通讨论。另外还可以联合外部资源组织开展文化创新创造活动,既能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又能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中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第三,加强校企政家合作。将政府、企业和家庭引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育人工作当中,可以进一步壮大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力量,将其推向崭新的高度。实际操作中要促进学校、政府、企业和家庭展开紧密的合作与联系,围绕实际文化育人工作内容,充分挖掘和调动各自具备的优势教育资源,如政府部门建造文化广场、文化展览走廊等文化场所;家长陪同学生一起了解时事政治和开展传统美德践行活动;企业为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等。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持,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实效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总结

新时期背景下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将文化自信培育纳入到现有的育人工作体系当中,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认同,在继承弘扬和主动践行中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具体实践中,要想取得这一理想的育人效果,除了要深化对文化自信与文化育人内涵的理解外,还要深化落实好文化育人统筹协调、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举办丰富实践活动、构建网络学习阵地等工作,使文化育人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郑伟旭.高校文化育人现状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

[2] 卿绍锋.习近平关于文化育人重要论述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2.

[3] 张文.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育人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9.

[4] 李博.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途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14-15.

[5] 冯淑玲.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育人的实践策略研究[N].中国文化报,2022-07-26(003).

[6] 周袁宏.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策略探析[J].教师,2021,(21):9-10.

[7] 李丹.分析高校文化育人中文化自信的培育及其工作机制的构建[J].智库时代,2020,(11):111-112.

[8] 孙敏,任巧娇.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新路径[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4):146-147.

作者简介: 董优,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文化育人文化自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技术文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