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PP模式的课程思政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023-05-30薛红梅倪健李志华

中国信息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教学效果思政

薛红梅 倪健 李志华

一、概述

目前我国各高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政策为依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为保障和评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课题组于2021年6月对河北工程大学2087名学生展开关于课程思政效果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半以上教师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不够紧密、思政元素应用不够恰当和思政教学效果无法充分体现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解决的焦点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影响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不断持续改进从而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评价需要立足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就是在“三全育人”中体现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因此课程思政的评价不仅局限于学生知识获取的维度,需要更多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评价,本研究借鉴 CIPP 模式,对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希望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指标体系,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本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理论框架,从教育环境、资源配置、实施环节和实施效果四个部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使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访谈等多种方法,分离出政治环境、课程资源、教学方案、教学效果等二级指标,同时以因子分析过程中所產生的因子得分系数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从而完成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既关注了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过程性与覆盖面,也注意引导评价者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二、研究内容

借鉴CIPP模式,建立“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课程思政系统分析框架,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框架如图1所示。尝试从教育环境、资源配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一)访谈与指标框架建立

课题组首先对教务处、学院的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等共计45人进行访谈,同时提取相关政策文件中的核心语句,借鉴CIPP模式,以“背景、输入、过程、结果”为理论基础,分析梳理出关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综合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整理影响因素并确定为初步评价指标内容,分类整理出初步评价指标内容共计43项。

(二)评价指标检验

以初步评价指标内容作为观测指标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随机发放问卷。调研对象选取重点为教务处的教学和评估管理人员、学院负责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领导、任课教师、学工部门辅导员、助教以及教辅人员。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43项初级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分析检验,并评价指标的区分度,经SPSS统计软件的检验,其中有34个指标均有较好的区分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34个三级评价指标归类到10个不同二级指标中,10个二级指标通过分类分析法归类到“背景、输入、过程、结果”4个一级评价指标中。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研究结果及应用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研究构建的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按五级等级计分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计分,具体划分为:优、良、中、合格、较差、差5个等级进行评价。

(二)指标体系使用方法说明

高校课程思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背景评价可以使用调查研究、文献法和访谈法,对学校层面开展课程思政的内部个性环境进行评价;输入评价可以使用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投入的教学资源、经费等条件进行评价;过程评价通过现场观察、随堂听课、教师教学数据跟踪监测、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结果评价通过资料检查法、访谈法、调查法和观察法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及影响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计算方法是:首先利用评价对象对三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乘以指标系数求和计算得到二级指标的得分,再根据二级指标系数进行求和计算一级指标得分,最终计算得到整体评价的总分。课程思政评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和部分评价。

1、整体评价

整体评价即对全校或二级学院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学校层面、学院和专业层面、教师、学生,同时采用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2、部分评价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也可以使用部分评价,例如:如果对学校和学院的课程思政支持程度进行评价,可以使用输入评价和背景评价;如果只对教师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可使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四、小结

本研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政策为依据,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理论框架,通过研究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情况,发现课程思政评价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课程思政教育环境、课程思政资源配置、课程思政实施环节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四个部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应用确定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教学效果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