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2023-05-30崔波

北方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蒙俄

崔波

摘  要:中蒙俄经济走廊自2014年启动建设以来,三国经贸往来密切,对外贸易总额逐年上升,合作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满洲里、二连浩特在保障贸易畅通、人文交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如何积极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区位优势,从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完善设施联通、深化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探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蒙俄     经济走廊     试验区建设     贸易畅通

当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重新认识俄、蒙及中国毗邻边境地区的重要性,评估三边跨境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依托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简称试验区)等载体,强化贸易人文交流合作,是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试验区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之一,是以重要城市为“点”连成“线”和“片”的跨境次区域合作。主要线路自天津、大连经二连浩特、满洲里,通过蒙古、俄罗斯抵达欧洲,主要节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及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叶卡捷琳堡、圣彼得堡等,重点园区有满洲里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蒙古塞音山达工业园区、俄罗斯喀山经济特区等。满洲里、二连浩特处于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对于扩大与蒙古国、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共同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发展之路)倡议三大战略的对接和合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详见表1)。

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分别是中俄和中蒙两国最大口岸城市,处在中欧班列的交通枢纽,在我国向北开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满洲里作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具备铁路、公路、航空口岸为一体的疏运体系,有东亚之窗、欧亚门户的称号,滨州铁路出境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通,国道301线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公路相连,是我国通往俄罗斯及欧洲最重要、最便捷和最经济的陆海联运大通道,具有空港、公路、铁路与俄蒙诸多口岸相连接的交通优势。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北线重要节点城市,中欧班列中线通道的唯一出入境口岸。

二、试验区建设情况分析

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批复建设以来,在提升口岸通道能力、通关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合作,取得一定进展。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

满洲里国际新货场投入运营,完成滨洲线电气化改造。满洲里率先在全国开通了跨国飞行的国内航线,实施8座以下小客车赴俄便利通关举措,满洲里至后贝加尔斯克口岸被中俄两国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中俄间甩挂运输试点口岸。二连浩特国际航空口岸正式获批,国际航站楼建成投用。锡二线铁路通车运营,集二线扩能改造项目完成。公路口岸货运通道智能卡口和旅检通道自助通关系统投入使用,矿产品专用通道启动建设。二满线公路建成通车,国道331线二连段全线贯通,二广高速二连至赛汉段单幅通车。

(二)经贸合作水平逐年提高

满洲里率先在全国沿边口岸建设“单一窗口”,推进“三个一”试点工作,启动移动查验单兵作业系统,建设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成功实施通关无纸化改革。开展卢布现钞使用试点。二连浩特市开展“三互”大通关改革,营造对外贸易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通关环境,启用“智慧口岸”快速核放系统,旅检通道具备自助通关能力。加强与蒙方扎门乌德口岸通关合作,实行联合查验、联合监管、结果互认,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2010-2019年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客运量、交通工具整体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口果蔬13.2万吨,货值8.1亿元;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完成10.6亿元,增长53.2%,有效保障了俄、蒙方生活物资需求。

(三)合作领域逐步拓展

满洲里、二连浩特作为中欧班列通道枢纽,发挥中欧班列运距短、费用低、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通过俄蒙市场积极对接欧洲经济圈,构建背靠腹地、面向欧洲的开放新格局。2021年,满洲里口岸跨境中欧班列共有进出境线路57条,其中入境21条,出境36条。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运行线路43条,辐射国内中欧班列大部分首发城市。2021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班列4235 列,二连浩特进出境班列 2739 列。承担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中蒙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95%。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市与俄罗斯、蒙古国多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合作初具规模,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中蒙俄三方存在口岸建设不对等、通关效率不高、经贸合作水平低等问题,满洲里、二连浩特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重点节点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与自身地缘、人文优势不匹配。

(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

满洲里口岸境内段滨洲线,境外段后贝加尔铁路均为单线电气化,满洲里铁路口岸站换装作业场区点多线长、布局分散、主体多元,基础配套设施老化严重,信息化、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俄方铁路口岸站台长度、龙门吊配装备、作业人员等换装能力与中方不匹配,无法满足贸易往来不断增长的需求。二连浩特口岸境内段集二线、境外段乌兰乌德至扎门乌德均为单线,且蒙古国铁路采用宽轨,进出境需要换装,增加了货物贸易的运输成本和时间。在当前形势下,已有建设标准规定的旅客卫生检疫用房、物品检验检疫用房规模标准明显偏低,难以满足防控要求,业务技术人员闭環管理所需要的生活设施亟需完善。

(二)经贸合作层次偏低

从商品结构看,满洲里口岸自俄罗斯进口以大宗资源型商品为主,主要包括矿产品、煤炭、木材和肥料;商品贸易规模不大,贸易种类单一,三国产业合作水平较低,不利于经贸发展。从海关环境、政府政策、金融及电子商务等方面,内蒙古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较高且逐年提升,明显优于俄罗斯和蒙古国;俄罗斯对中国的开放程度优于蒙古国,而蒙古国由于政策不稳定性和海关管理政策不统一等情况,贸易便利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三方开展国际贸易①(详见表2)。

(三)开放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从发展程度看,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经济总量较小,缺乏辐射带动能力,与其相邻地区经济融合不充分,泛口岸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作为边境口岸,与腹地协同发展不够,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对接合作仍处于初步阶段,进出口落地加工处于产业链条下端,未实现从“过道经济”到“落地经济”的转变。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6年来,三国毗邻地区在“五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要素禀赋、贸易政策等因素制约,还存在很多合作障碍。随着中蒙俄三国政治互信显著提高,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终将能够化解矛盾,形成更深层次的经济融合。

(一)寻找新的合作点

当前,乌克兰战争危机逐渐转向长期外交博弈,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一定风险,也面临宝贵的时间窗口期。满洲里、二连浩特要立足实际,秉承国际化的视野,认真研究蒙方扎门乌德口岸和俄方外贝加尔斯克口岸的发展定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密切战略对接,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顺畅贸易往来。发挥产能合作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调整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和文化贸易,寻找投资合作契合点。推动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合作,实现产业分工重组,提升区域产业链、价值链。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提升通关速度,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二)完善基础设施

按照“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提高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过货能力、通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口岸承载服务能力。加强口岸装载场地和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中欧班列集疏运中心、检验检疫、信息联通等能级提升项目,推进完成铁路站场集装箱场扩能改造项目,建设专业化的煤炭、矿粉、粮食、食用油铁路专业货场,协同发展铁、公、空多式联运,全面提升综合换装能力。推动中蒙、中俄跨境运输通道基础设施互聯互通,充分释放运输便捷的欧亚大陆桥的运输潜能。

(三)优化平台建设

推动满洲里、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统筹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建设。加快推动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投运,复制推广“一次备案、多次使用”“委内加工监管”“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力求在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园区建设、资源整合等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以满洲里、二连浩特为片区,对接中蒙俄三国间具体贸易政策措施,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实现检验检疫标准一致性,为设立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奠定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四)加强机制建设

加强与蒙古国、俄罗斯的对外工作沟通,就贸易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进和完善。健全定期会晤互访机制,不断深化与俄蒙毗邻地区务实合作。创新交流合作方式,积极开展“云外事”“云对话”“线上友城交流”活动,实现交流合作正常化、经常化。坚持内联外开,按照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要求,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依托中欧班列等载体,加强与东北地区、京津冀经济圈和其他内陆省份合作,形成立足中蒙俄经济走廊、连接亚欧大陆和我国广大腹地双向辐射的开放格局。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中蒙俄
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