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谈“元宇宙”:“元宇宙”肥皂泡破裂及我们对科技理性的认识

2023-05-30肖方晨

中国信息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元宇宙宇宙

肖方晨

前面的文章我们论述了“元宇宙”是一个伪概念,进而演化成伪科学,及其产生的危害的过程。它的破灭是早晚的事儿,是必然的。其破灭的原因已经充分讨论,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此前的系列专栏文章。最近由于ChatGPT突然火爆全球,“元宇宙”肥皂泡加速了破裂。

我对“元宇宙”鼓吹者把当今时代说成是“下一代人类社会”“未来人类的新纪元”等骇人听闻的宣传一直持坚定的反对立场和批判否定态度,而对以计算机科学和其发展出的一系列技术而构成的体系充满敬意和期待,这是因为我和“元宇宙”的鼓吹者的世界观完全不同。伪科学的失败是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对当今社会形态的认识与“元宇宙”鼓吹者完全不同,也不认可他们故意模糊当前社会形态的做法。他们只是含糊地说“下一代人类社会”;我们坚定地认为当今世界社会的主流形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的社会形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划分,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信息时代,可以简称为数字时代。这个时代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和产品大量快速的涌现,形成了高度相互关联的体系,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乃至生产方式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元宇宙”鼓吹者们也谈到电子计算机科学系统的相关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交互技术”“数字孪生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等。但是,他们把这些技术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伪概念 “元宇宙”。打个比方,当今这些技术好比是一些食材,它们是没有问题的,当“元宇宙”鼓吹者们用这些食材包成饺子呈现给我们的时候就变成了有毒的食品。原因是他们在调馅儿的时候加入了有害的调料,如“下一代人类社会”“在虚拟现实中享受第二人生”“人类的终极形态”等虚假说辞。而饺子皮儿里又添加了诱惑剂,如“80后最后一次财富增长的机会”“普通人逆袭的机会”等加以利诱。这样,“元宇宙”的鼓吹者们端上了一大盘有毒的饺子。尽管才一年多的时间,随着ChatGPT的火爆登场,“元宇宙”肥皂泡加快破灭,但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元宇宙大师”们出书,讲座,收割一茬韭菜而大赚一笔姑且不论,伪概念对中国语言文字及思想意识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一时很难消除。

我们一直强调,我们反对 “元宇宙”这个伪概念,同时对电子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技术和产品充满敬意和期待,这是对自然辩证法的敬畏和坚信。当今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的“明星产品”问世引起巨大反响,说明电子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的处理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话题与批判“元宇宙”相关,我们不妨谈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以及ChatGPT引起的各种反响。

人类的文明史的重要部分是对科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在科学规律和科学原理的指引下,不断进行技术发明和创新,制造出各种工具以增强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是人的智慧和智能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体现。把“智慧”和“智能”同时提出来是因为我们认为“智慧”和“智能”在中文里虽然是同义词,但内涵还是有区别的,“智慧”更多地是对人而言,更具主观能动性,有感知、认识、推理、判断、灵感、顿悟等等意思,而“智能”更多地体现在“智慧”驱使下的能力。当年“人工智能(AI)”先驱们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经两个多月的讨论共同命名的“人工智能(AI)”是科学严谨的,因为在英语里智慧是wisdom,聪明是smart,智能是intellect,而artificial是人工的、人造的、假装的、模拟的。因此人工智能用Artificial Intellect非常准确且没有疑义。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遵循自然辩论法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上世纪4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人类智慧和智能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是各门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各学科相互交融的集大成的产物。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已经成熟并且功能强大,但本质仍然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工具。其工具本质与远古时期的石器、木棍杠杆是一样的。16世纪以来,人类科技不断进步,到20世纪初进入了人工智能的酝酿时期。

可能令人想不到,首先开启人工智能设想的是20世纪初的数学家们,是他们用数学方程式,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其中的領军人物有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标志性的事件则是190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大会上,德高望重的大卫·希尔伯特向全世界的数学家公布了23个未解决的难题。这23道难题道道都是精华,其中第二个问题和第十个问题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并最终促成了计算机的发明。

希尔伯特第二个问题是:证明数学系统中应同时具备一致性(数学真理不存在矛盾)和完备性(任意真理都可以被描述为数学定理)。第十个问题的表述是:“是否存在着判定任一个丢番图方程有解的机械化运算过程”。希尔伯特宣布的23个没有解决的难题激励着每一位年轻的数学家,其中有一名年轻的捷克人库尔特·哥德尔(Kurt Codel)。哥德尔决心攻克第二问题,经过刻苦的钻研,哥德尔证明第二问题的结论是:任何足够强大的数学公理系统都存在瑕疵;一致性和完备性不能同时具备。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在1931年提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定理。哥德尔是希尔伯特的忠实信徒,用现在的网络语言就是铁杆粉丝,但哥德尔通过独立论证推翻希尔伯特的结论,真正体现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格。

1931年电子计算机还没有发明出来,人工智能学科也没有建立,但是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提出了人工智能可能的内禀缺陷:以数学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注定是不完备的;数学无法证明数学本身的正确性,人工智能也无法仅凭自身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存在着人类可以求解但机器却不能解的问题,也就是说总体上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过人类。

另一位被希尔伯特第十个问题吸引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计算机之父,年青的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希尔伯特第十个问题等同于能否用“机械化运算过程求不定方程的解”,即找到一个算法,用机器解不定方程。于是图灵设想出一种机器——图灵机。这就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原型。

希尔伯特的问题除吸引了哥德尔和图灵之外,还吸引了一大批世界上有名的年轻数学家投身其中。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他确立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架构和工作条理,也被称为计算机之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他提出了“控制论”,出版了《控制论》一书。在控制论中,维纳深入探讨了机器与人的统一性——人或机器都是通过反馈完成某种目的的实现,因此他指出了机器模拟人的可能性,这为人工智能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维纳也是最早注意到心理学、脑科学和工程学相互交叉的人之一,这促进了后来认知科学的发展。还有数学家、密码专家、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Claud Elwood Shaunon)等一批星光璀璨科学家。近代科学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积累终于在20世纪初又一次引发的科技的大繁荣,使社会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时代。

对于“人工智能”这一学科,20世纪初的数学大师们完善了理论基础,然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攻克技术和制造工艺的难关,让电子计算机在1946年诞生,从而迎来了人工智能研究的黄金时期。电子计算机诞生10年后,1956年8月,美国汉诺斯小镇达特茅斯学院集聚了一批最顶尖的科学家,有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计算机语言专家约翰·麦卡锡(John·Mc Carthy),人工智能与认识学专家马文·闵斯基(Marvin Minsky),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haude Shannon),计算机科学家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sert Simon)……他们共同讨论一个主题: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智能,会议足足开了两个多月。虽然大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却为会议研讨的内容起了一个名字:人工智能。由此,1956年被确认为人工智能元年。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真正的大师级人物的科学精神和求真的态度,近一年多来鼓吹“元宇宙”的伪大师们简直不能与之同日而语。

达特茅斯会议之后,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入了繁荣的“春秋时期”,继而转入学派林立的“战国时代”。人工智能从诞生后,波浪似地曲折发展,一时繁荣,一时萧条。这主要是因为AI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底层基础逻辑的变换所致。1956~1974年AI研究基础是用数理逻辑进行表达与推理。但这种方式在当时遇到挫折,1974~1980年进入低谷。在2000前后,AI的发展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2000~2012年,AI的研究应用基础转变到概率、模型、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从而形成了AI领域的新学科。这些学科是自动定理证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自动程序设计……至此又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当前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及刚刚发布的GPT-4说明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ChatGPT的问世令人惊艳震撼,它开启了广大用户使用人工智能产品的时代。1900年巴黎世界数学家大会开启人工智能的梦想距今已经120多年,如从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算起,距今也已经67年,可谓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了百年未有的科技大变局。

回顾人工智能这一段百年的历史过程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我国在计算机发展上有惨痛的教训,20年前,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的留美博士陈进造假“汉芯1号”芯片事件,不仅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暴露了中国科技精英中的一些人的诚信问题。那么多鉴定委员会的院士、专家是被骗了呢?还是由于个人利益而同流合污?還是根本不懂而滥竽充数呢?去年以来,一些院士专家为“元宇宙”站台,还有大学要设立“元宇宙学院”,这种中国科技界的骨干力量跟着“元宇宙”伪大师起舞,究竟算是怎样的“风景”呢?

ChatGPT 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工具,能对话聊天,能撰写论文、文案,翻译,写程序代码,写作业,还能根据文字描述绘画……。它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在中国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反响:有人工智能将毁灭人类说,有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说,有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工作造成失业潮说,也有很多人问“GPT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不能首先在中国出现”。但是很少看见这样的讨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况,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战略方向和策略,来解决我们发展中在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这才是我们应该首先关注的问题。

通过我们对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的简单梳理不难发现,搞科学研究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品格,求真务实,才能有所造就;科技本身没有善恶,没有国界,但科技工作者有祖国,有信仰。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图灵和诺依曼等人都在二战时期参与过破译德国军队密码的工作。他们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有在正义驱使下的使命感。我国的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们更是具有爱国情怀,毕生追求崇高的理想,开创了伟大的事业。

面对美国OpenAI公司的ChatGPT产品问世,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聊天机器人技术上是落后于美国的。但是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只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中人工智能分支的一个应用方向。对这个方向我们当然要关注,学习,追赶。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在我们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不能把我们的科研力量和主要精力、物力、财力集中到这个方向上,而是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加强电子计算机系统技术和仿真集成能力,针对在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组织系统性的有梯队层次的攻关;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处理大数据深度学习方面的超强能力和快速迭代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系统仿真对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最佳技术路线进行虚拟化验证,攻克卡脖子的问题的难关,形成我们独特的优势。这就是非对称性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战略目标不是和GPT在写论文、写代码、绘画、代考试上去对抗,而是瞄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上关于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甚至会产生自我意识而消灭人类的说法也颇有市场。在中国说这些言论的往往是互联网领域的相关公司的知名人物。他们说此话的目的不是真的害怕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而是制造噱头,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产生网红明星效应。一转身他们就会宣布他们的公司已经进军了人工智能领域,在股市上造势,同时伸手向政府要优惠政策。也有一些活跃在网上的所谓专家,也会趁机制造耸人听闻的话题,这些言论不听也罢。

可以肯定的是,自从人类能制造工具以来,工具一定是超越人的某方面能力,否则发明工具干什么呢?铁锹挖土一定超过徒手挖土。计算机在计算速度,数理逻辑推理速度一定大大超越人类。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挖掘尤其在逻辑运算方面一定超越人类。但是,人有智慧,是人制造了计算机,而不是计算机制造人。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真的产生了意识(我认为不可能,以后再论述)要消灭人类,也是一部分人要消灭一部分人的人为行为,一定会有与之抗衡的力量,制造出用来保护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还有一些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舆论的看法,我们以后会结合仿真集成技术再谈。我们重申,我们的看法只是抛砖引玉,不一定正确,与大家共同讨论。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观点。)

猜你喜欢

电子计算机元宇宙宇宙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宇宙第一群
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通信协议设计和应用
电码化执行单元在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中的工程应用
这宇宙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信号控制模块设计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