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新”助“四动”激活“云体育竞赛”模式

2023-05-30刘周磊王鑫歆王超峰林绿洋

体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四新体育锻炼

刘周磊 王鑫歆 王超峰 林绿洋

摘  要:针对寒暑假期间家校联系少、体育作业难评价等问题,采取深入的“赛”是教学最佳评价手段。本文以体育功能理论为指导,完善体育竞赛模式,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将体育赛事进行优化升级,激活“云体育竞赛”模式。依托开展“云体育竞赛”促进学生、家长共同学习、锻炼,突破家庭体育重难点。笔者通过对“云体育竞赛”方案的实践与思考,坚定指导思想、创新比赛形式、丰富竞赛内容,让学生“意动”、“能动”和“乐动”,推进家校联动,让学生活力“涌动”。

关键词:体育锻炼;家庭体育;云体育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3-0016-03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校体育要有一定的竞赛,要让学生在班级的比赛中能够上场,要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中去,设计理念是“会用、会比赛”,以赛统领教学、检验教学、提高教学,在比赛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在后疫情时代,“云体育竞赛”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对校园体育有补充与支持作用,主要包括为监督与评价体育家庭作业,补充与丰富寒暑假期间在线竞赛体系,成为家庭、学校的枢纽,激活“云体育竞赛”。

一、依托“新”模式,让学生“意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得许多家长留在家中陪伴孩子,“云体育竞赛”“家庭亲子运动会”“远程学习健身课”等活动风靡一时,在线健身服务作为“智慧抗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1]。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促进心理健康,特殊时期具有独特功能。后疫情时代,教育部提出“新常态”要求,把“战时”措施转化为平时机制。可见增强青少年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重要工作。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仅是教育和体育的事情,而深化体教融合更应该发挥好教育和体育的力量,形成学校、家庭推进之合力,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系统锻炼意识,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需要引导居家锻炼常态化,重视线上线下衔接教育。

“云体育竞赛”是通过拍视频上传参赛运动项目或参加网络在线比赛的方式,以“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提高学生体质为目的[2]。能够符合上述要求,作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补充和强化,加强家校合作,也是对在家运动的合理评价和及时监督。在开展过程中,虽难度大、过程繁琐,但一定要让家长意识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及通过他们的行为影响孩子,做好孩子的健康引路人。

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加深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云体育竞赛”不但传递给家长、学生在学习之余要加强锻炼、重视健康的信号,更是让其意识到要进行系统锻炼,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锻炼体系,让家长“动起来”。

二、创造“新”竞赛,让学生“能动”

疫情期间,“云”平台让学生动起来,形成家校联动。后疫情时代,激活符合时代特色的“云体育竞赛”模式,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寓情于景,跨越时空界限和项目局限,在互联网上展示体育魅力。以激发运动兴趣为导向,以实际家庭环境为场景,细化年段目标与方案[3]。比赛形式的改变主要从参赛方法、项目标准、录取与奖励办法和竞赛办法的思考出发。

(一)参赛方法网络化

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参赛方法分为事先录制参赛视频网络播放和线上直播比赛。其中视频录制方法能有多次参赛机会,没有达到标准能重新录制,直到达标为止,能够调动学生练习、参赛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1.视频上传的参赛项目主要以短时间内完成运动项目为主,例如30秒双摇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20秒排球自垫球等。上传视频容易弄虚作假,要求视频内画面必须是单次、完整、连续的动作,防止重复录制剪辑视频。根据长期坚持锻炼原则,防止提前录制,要求在比赛截至前,录制视频开始时加入简单的运动口号,口号由组织人员视频录制时统一公布。

2.线上同时比赛的参赛项目主要以较长时间完成运动项目为主,例如平板支撑、靠墙静蹲、广播操、少年拳等。线上参赛组织难度较大,同时参赛人数不宜过多,按年级段、班级分别组织进行,又要考虑网络问题,提前做好调试工作。

(二)项目标准普及化

项目标准的制定对参赛者的积极性影响重大,标准太高,很难达到;标准太低,锻炼效果不佳。秉持“淡竞技、提兴趣、重参与”的宗旨,项目标准的制定要讓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并让体育学困生积极挑战自己的极限。所以项目标准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项目标准,一个项目设置两条标准线,一条为达标,另一条为提高。例如五年级30秒双摇跳绳标准达标线为35个,提高线为50个。结合学生勇于挑战、好胜心理,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锻炼水平。

(三)竞赛办法灵活化

轻松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把竞赛办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秉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竞赛项目的原则,在符合年龄阶段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参赛项目和项目数量,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评价体系多元化

评价是学生经过长期练习,学校教师给予练习的结果进行评判与分析,评价应从学生参与态度、学习能力等为出发点。“云体育竞赛”中录取与奖励办法是评价的体现,是体育竞赛的重要一环。评价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参与体验感,引导坚持体育锻炼。同时通过评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锻炼具体情况,改变学习策略,完善“云体育竞赛”方案。

1.参与态度可根据参赛项目的数量和每日锻炼“打卡”情况来确定,可设定全能奖、全勤奖。全能奖是根据达到参赛项目的标准线数量的比例来确定,例如五年级总共设置项目8项,完成4项,确定为全能奖,难易程度根据完成项目数量控制。每日锻炼“打卡”可设置全勤奖,例如截至比赛前连续每月“打卡”完成20次以上确定为全勤奖。班级层面上可设置优秀组织奖,根据各个班级学习态度类获奖人数来确定。

2.学习能力可根据各个项目的成绩来确定,由高到低录取年级段20名,依次分为一、二、三等奖。根据各个项目达到提高线标准数量可分发为“单项锻炼达人”“多项锻炼达人”“全能锻炼达人”称号。班级层面可参考各个班学习能力获奖人数和参与态度获奖人数之和设置团体奖年级段前三名。

通过创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新颖的竞赛形式,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运动和参加比赛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以此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起来”。

三、填充“新”内容,让学生“乐动”

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模式,扩大参与竞赛活动的广度,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竞赛项目的确定要有多方面考虑,开展主要以参与度较高、娱乐性较强、学生有兴趣的、能够单独练习的竞赛项目;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标准。为了督促学生掌握多种体能训练方法,笔者主要从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展示三方面进行设计。

(一)增添身体素质锻炼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身体素质项目的选择较多,选择器材简单、操作性强的竞赛项目。例如旋风跳、快速垫脚、情若手足、单摇跳绳、双摇跳绳、平板支撑、肘板支撑、靠墙静蹲、跨步登山、坐位体前驱、仰卧起坐。利用参与比赛的动机,长期坚持有效发展学生的耐力和居家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巩固运动技能强化

技术教学是体育课的重难点,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需要课中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课后再巩固练习,加强锻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监督作用。如若学校没有进行技术教学,直接让学生选择技能类项目,学生不易掌握,会挫伤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事倍功半。競赛项目的选择要根据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居家锻炼的条件、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来确定。例如广播操、少年拳、防疫时期的爱眼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家校联合互动,以赛促练,丰富课外活动的同时,可提高技能教学效率,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三)鼓励运动能力展示

能力展示是学校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面对体育特长生,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运动情况,学校对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参赛积极性。此类学生家长重视体育运动,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形成学校体育特色。能力展示包括技能类项目和体能类项目,例如花样跳绳、武术、跆拳道、轮滑、拳击、踢毽子、街舞,进一步丰富课外运动形式,引导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意识。

填充“新”内容,强化了校外“勤练”与“常赛”,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擅长,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但有效落实学校体育“2+1”目标,而且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深入了解一项或者多项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运动的海洋里快乐徜徉。

四、推进“新”联系,让学生“涌动”

“云体育竞赛”为家校联动搭建桥梁。通过家庭合作学习,学校多途径宣传的方式,弥补了学校体育课外工作的不足,体现体育运动的价值与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家校联系。以点带面,形成校内外锻炼、课内课外锻炼、线上线下锻炼的良好运动氛围,使学生活力“涌动”,人人参与运动、人人享受运动。

(一)家校多维度学习

结合互联网,完善线上线下学习模式设计,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例如开展家长、学生合作竞赛、合作游戏、互相监督“打卡”上传视频,学生家长共做广播操等形式开展亲子运动,并且教师对家庭体育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不仅能锻炼身体,促进情感交流,还能提高家长的健康意识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持。

(二)学校多途径宣传

在寒暑假举行体育竞赛,借助校园网、公众号、地区新闻媒体等平台,传播体育竞赛过程,报道比赛情况,宣传优秀运动学子的事迹与项目纪录,展示家庭体育运动,加大社会关注度来有效推进家校联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推进“新”联系,加强家长对学生的支持与鼓励,共同参与,形成家庭运动氛围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延伸兴趣的维度,那么青少年参与运动的热潮将不可阻挡。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校要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形成快乐体育课堂,在家也要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四新”助“四动”,激活“云体育竞赛”模式,让家庭成为学校体育“合伙人”,促进家长、学生共同学习与锻炼,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东峰,傅钢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健身服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04(02).

[2]王合霞,朱静,唐亮.基于阳光体育背景下构建校内体育竞赛新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3]陆佳.为非常时期的“宅动”提供适切支撑[J].体育教学,2020,40(02).

猜你喜欢

四新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的学生解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