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金海:环卫工人中的“爱迪生”

2023-05-30吕高排

中关村 2023年3期
关键词:公厕爱迪生山东省

吕高排

“我深切体会到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城市道路越来越整洁,蓝天越来越多,湿地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里安了家。”

在两会代表驻地见到张金海,最令记者好奇的是行李箱里半尺多厚的一撂图纸。“我研究的垃圾分类收集智能投放装备2015年就已经成型了,总觉得离广大群众的需要还有距离,我要彻底改变常规化的分类模式,让每一袋垃圾都有属于自己的追溯码。谁投的?什么时间投的?在什么地点投的?什么垃圾?自动生成,可以溯源。这样,垃圾分类实现绿色环保、一口多桶、一机多能、多位一体和无人值守,自然而然就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即便在参政议政的紧张日程安排中,山东省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一刻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发明创造。“我想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集中攻关,将这个成果尽快完美呈现给环卫领域,造福人类。”

抉择

54岁的张金海脸黑,理着和当兵时一样普通的短发。他一说话就笑,笑得法令纹又深又长。

张金海自嘲“给山东人丢脸”。1.74米的个头,56公斤的体重,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确实不像山东大汉。可是要看看他的不凡经历,看看他研发的110多项技术,再看看那一串串耀眼的光环,谁都会为这个山东汉子点赞。

1987年11月,18岁的张金海投笔从戎,成为万岁军的一名士兵。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的他,在部队学会了修内燃机、发电、定向爆破等技术。

“北京的电还有我的功劳呢!80年代末,为给北京输电,在宣化南阳山架高压线,‘轰的一声‘炸啦,那个爆破器就是我按的,CCTV还进行了报道。”

由于表现好,张金海被送到石家庄陆军学院教导大队学放映技术,自学了无线电知识。部队离城市较远,设备坏了维修不方便,张金海就主动凑上来,修喇叭,修扩音机、修电影放映机、修发电机……为团里节约了大批资金,同时还搞起了小发明和小创造,经常受到部队领导表扬,很快就入了党。正是这段经历打下的良好基础,成就了今天环卫战线上的“爱迪生”。

1993年退役回到东营,张金海选择了一份别人最瞧不上眼的职业:环卫工人。他每天扛着扫把,提着水桶,开始扫大街,掏厕所,管理垃圾场。

原本就在部队风吹日晒的他,每天天不亮就出现在大街小巷上,在尘土飞扬中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在一座座刺鼻的公厕里,他拿着抹布和冲水管,一遍遍冲刷清理。于是,这座城市在他的美化装扮下,一天天变美变靓。而张金海的脸,也愈发黝黑。

发明

张金海第一次发明,是因为一个事故。东营虽地处黄河入海口,但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1997年,东营市政府要创建节水城市,可一个公厕日耗水量50吨,巨大的经济压力,张金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购回当时较先进的节水设备,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城市正处于大建设中,厕所时常停电,需要反反复复地开关水阀门。管理公厕的保洁员踩着凳子去开关,不慎摔下来,造成骨折,单位支付了治疗费和赔偿金2.7万元。

残酷的现实倒逼张金海自力更生。他到济南买来零器件,画好图,把自己埋在电子元件里,拆拆装装。经过十几次反复试验,他做出的新节水感应装置,用水量减了一半。他又经过多次改进,发展到如今的第四代公厕节水感应器,用水量已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东营全市公厕大面积推广使用。

2004年,张金海又发明了分体式红外感应便池冲洗器。这个节水器的优点是:一不怕冷,把厕所所有感应器的冲水电磁阀安装在一起,放在容易保温的工具房、管理间或洗手台下面,进行简单的保温处理就不会冻堵;二是便于施工,避免凿墙破洞,破坏承重墙体,三是方便维修人员的保养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四是节水,普通厕所的冲水阀门或者电磁阀坏了会出现长流水现象,这个可以关闭电磁阀上的阀门解决问题。现在这个技术成果已在省内外广泛使用。

张金海泛舟在发明创新的大海中流连忘返,心里始终燃烧着一把火。他研制的分体式红外线感应便池冲洗器被授予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研制的公厕智能节水多介质循环冲洗装置获得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研发的全自动红外感应便池冲洗装置在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银奖”。他突破国家原公厕建设标准和传统冲水工艺,先后建设改造30多座国家一类冲水式公厕,掀起东营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公厕革命”,被载入我国新一类公厕建设史册,为我国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中探索制定了新标准新模式。

参加工作36年,张金海研发大大小小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110多项,节约资金和创效近亿元。

建言

“我这次不仅带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议,还带来了‘加强物业管理和‘消防力量建设的建议。”已经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金海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他一直马不停蹄,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走进社区、工厂、农村,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意见建议,汇报给国家。“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他把宗旨时刻铭记在心,主动拓展联系点覆盖范围,还通过微信群、电话公开等多种方式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社会、镇区居民用心办好每一件事。

“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一共提出建议41件,群众关心的诸多热点、焦点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张金海一脸自豪地说,为推动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他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实地调研,潜心研究“归属地生态链”垃圾处理模式,建议分类收集垃圾要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苹果皮、剩菜剩饭,来源于土地便回归土地;工业合成的垃圾要回归城市工业进行处理;白色垃圾可以焚烧发电,能再生地提炼柴油;有毒垃圾如电池、灯管、油漆等,有条件地进行分级处理,没条件的暂存,根据已分类收集的各类垃圾的自身属性、结构和成分,进行精细分类的生态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份《关于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意见)》提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后,得到高度重视并采纳,并积极参与制定规范性法规和办法,推动山东省在垃圾分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虽然只是一名基层环卫工人,张金海的眼光却深远辽阔,思考问题颇具战略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对沿线湿地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张金海的“自选动作”变成了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黄河入海千顷绿。生态优先,换来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黄三角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如今的24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在自然保护区迁徙、越冬、繁殖。

“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工人,能为国家战略做出微薄贡献,我感到非常光荣。”张金海说:“我深切体会到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现在城市道路越来越整洁,蓝天越来越多,湿地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里安了家。”

从义务兵到环卫工人,从普通技工到正高级工程师,从首席技师到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发明家,从山东省最美劳动者到全国劳动模范再到为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全国人大代表……张金海一步步登上人生巅峰,书写出一名新时代环卫工人的辉煌篇章。

链接:

张金海,法学学士,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曾获齐鲁工匠、山东省职工十大发明家、齐鲁最美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公厕爱迪生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城市公厕的人性化设计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