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强者的金光

2023-05-30李长顺

时代报告 2023年3期
关键词:四毛残疾人母亲

李长顺

王二岗村四毛的生活之路,像村里村外的岗坡地一样高高低低坎坷不平,更像岗坡地连接的太行山沟壑纵横、崎岖难行。

一、出学

四毛与母亲,展开了一场“战争”。

母亲这边,一听打的就是“热战”,语言与情感热烈似火,苦口婆心,情深理长。

四毛这边,似乎打的是“冷战”,闭口无语,冷鼻子冷眼,不吃不喝,不达目的不罢休。

九岁的四毛要上学,家人一个也不同意,爹与母亲,哥和姐。

四毛是个不服输的人。虽然,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但他幼小的心里,和所有孩子一样,也有个五彩缤纷的学生梦,不上学咋行?

当母亲的,咋能不愿意儿子上学?可四毛他行动不便,身体有毛病,腿脚不利索,他是个残疾儿童呀!

倔强的四毛,以绝食向全家人抗议。他同命运以性命相搏。

四毛没有别的办法。他知道父母心疼自己,哥姐担心自己,他们都是骨肉相连的亲人。

四毛原来不是这样的。三岁以前,四毛还活蹦乱跳的,跑得比邻家孩子还快。谁知道四毛得了连医生也叫不出名字的怪病,时不时地发高烧,烧起来头和胳膊腿一起伸向后背。这一病就是整整五年。

四毛八岁了,谢天谢地,病终于稳定了些。

可是,这时的四毛,由于长期得病,腿、脚、手的肌肉萎缩,连走路也走不了,端碗拿筷子也干不了。

八岁的四毛,像一岁多的小孩那样,趔趔趄趄学走路,哆哆嗦嗦学吃饭。

整整一年时间,四毛才学会了走路,虽然他走得很慢,而且容易摔跤。四毛又學会了自己吃饭,虽然筷子掉了无数回,碗摔了好多次,饭菜撒了许多遍。好在母亲给他买了个木碗。

这样子的四毛要上学,叫母亲咋能不操心?叫哥姐咋能放心?

刚开始,母亲见四毛不吃饭不说话,吓人的呦,以为四毛又病了,赶紧把村医请来。

医生仔细看了看,这也没发烧啊,也看不出来有啥毛病啊!医生对四毛母亲说,赶紧的,想法子让孩子吃饭。这样滴水不进的,肯定会旧病复发。

母亲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母亲说:“孩子,上学是好事。可四毛呀,你知不知道你有毛病,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和以前也不一样?”

四毛不开口,不说话,只是点点头。

母亲说:“想上学也行,我说三件事,看你能做到不?”

四毛小鸡啄米一样点头。

“这头一桩,上学是学东西,不是去玩,不是混天儿。你得做到,学啥会啥。能做到不?”

四毛小脸绷紧,痛快地点头。

“次一桩,上学不能迟到,更不能旷课。不管夏天雨多大,冬天雪多厚,路多滑多难走。”

四毛郑重其事地点头。

“最后一桩,天气不好时,路不好走时,没人接没人送时,也得一个人去。”

四毛的头,点了又点。

与母亲的约法三章,四毛点头答应了,也决心做到。可是,点头容易,做起来难。对别的孩子容易,对四毛难。

小学就在本村,只有几里地。可这几里地,别的孩子,蹦着跳着跑着,一小会儿就到。四毛却要走一大阵子,用的时间比别人翻上两番。特别是雨雪天,四毛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往往走一半路,人就成了个泥猴。哥哥姐姐送过几次,四毛坚决不让。后来,如果哥或姐要送,执拗的四毛就不走。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能连累哥姐,他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谁也替不了谁。

这最重要的一件事,好好学习,四毛同样说到做到,做得也不赖。他听课认真,做作业认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不仅仅语文、数学不错,副科也好。因为他答应过母亲学啥会啥,更因为他上学后,知识多了,心里的梦想大了,一个金色的大学梦,一个玫瑰色的诗人梦,开始长出翠绿的芽芽。

但是,有一天,四毛的梦想像飘在空气中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泡,不仅被无情的现实击个粉碎,而且尸骨无存。

这天,四毛去老师办公室交语文作业。来到办公室门外,无意间听到老师们在议论自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一个老师说,四毛这孩子,行动不灵活,脑子可够灵活的,有些运算题,解题方法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这分明是数学老师。

另一个老师接着说,这个学生有灵气,日记写得好,有时还写诗。这是班主任语文老师。

又一个熟悉的声音接过话头,这孩子可惜了。学习再好有啥用?大学不收残疾人,学了也白学。

四毛等老师们停止了交谈,才打报告进去,放下作业,扭头就走。

老师说的是实在话,当时的大学招生,不收残疾人。可是老师万万没想到,一句无意中的大实话,深深刺痛了一个残疾人少年的心,竟然扭转了四毛的人生走向。

下学回家后,四毛心里憋得慌,好些日子不舒服。想啊想,四毛想出一个整治这老师的办法:我不学你的课,拉你的总分,让校长“整”你。

四毛开始与这个老师较劲。一上这门课,四毛一句也不听,看语文书,看数学书,甚至看小说或者小人书。

十多岁的四毛,哪能真正明白下坡容易上坡难的道理!

四毛用半年的时间“报复”了老师,也在这半年里学会了偷懒。渐渐地,上别的课四毛也看小说看小人书,甚至睡觉。有时夜里看小说看到凌晨一点,凌晨五点就得一拐一拐赶到四里远的学校上课,更少不了课堂上打瞌睡。有时四毛也想喊醒自己,不能这样下去。可转过头又一想,学了也白学,还学它干吗?

不久,又一场偶然的事件,给了四毛的学业更沉重的一击。

这是四毛刚进入初中二年级。四毛的班主任老师外出学习,另一位老师临时代理班主任。这时要交学费和书费,代理班主任让同学们三天交齐。

第三天上学前母亲说:“给老师说说,请老师再缓一天吧,昨天小米没卖完,今天再卖点就凑够了。学费书本费,加起来要七八十块呢!这马上秋耕施肥也要花钱。不过还是要先紧着你交书费学费。”

到了学校,代理班主任听四毛说钱还不够,非要四毛回家让母亲借钱。这事如果班主任老师在,不仅会答应推迟一两天,就是一时有学生暂时交不上,班主任先用自己的钱垫上,也是常有的事。

四毛一听代理班主任老师的话,当下就急了。他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背上书包,提起自家的凳子要走。

四毛拦住向代理班主任求情的同学们,对大家说:“谢谢!谢谢!真的谢谢了!我中途退场,不能和大家奋战到底,这是天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的。我学了也白学,这钱交了也白交。这一走,可就再也没有和大家日夜坚守的机会了。”

四毛不自觉地走上讲台,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一躬:“这些年风风雨雨,每一次跌倒都是大家把我扶起来,每次头破血流都是大家跑前跑后为我找医生,这份情义我四毛这辈子永远不会忘。”

很多同学当场流下眼泪。可四毛却不知道,自己用什么方法控制住了泪水。

同学们替四毛背起书包扛起凳子,陪四毛走完了最后一次从学校回家的路。

四毛与个别老师的这场“暗战”,结局以双输告终。

就这样,四毛的校园梦与大学梦,灰飞烟灭,彻底结束。

十几年后,当逐渐成熟的四毛听到,国家规定大学不能以任何理由拒招残疾人考生时;当若干年以后,四毛又听到国家一律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住宿费,还发给贫困生生活补助费时,他的眼里流下了泪水。他为自己伤心难过,也为现在的学生高兴。国家富裕了。以后的农村生,以后的残疾生,再也不会有自己的遭遇。

二、惊羊

全家人和四毛和羊的又一场“友谊战”“拉锯战”開场,悲剧中场,转喜剧落幕。

点燃“导火索”的仍然是四毛。

四毛要养羊,要自食其力。

全家人一个态度,不同意,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圈养投资大,家里没这钱。

放养,每天至少要走四十里地,还要爬沟上岸。上学走四里平地还得将近一小时,还时不时地摔跤,这四十里地还不摔个半死?想想都害怕。

四毛养羊,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一气之下结束自己学生生涯的四毛,像瞎子出门一样,两眼一抹黑,看不清自己今后的路,一点儿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一个要好的同学来家探望,看到四毛憔悴的模样说:“这还不到半月,你就成了这个样,这咋行。”

同学送来两只兔子,让四毛有点事做,好转移注意力。可是没几天,兔子就瘦了许多,兔毛的光洁度也消失不见。

四毛心里着急,去找村医想办法。村医说:“我是给人看病的,不是给动物看病的。”

四毛脑子快,兔子是动物,人也是动物,不过是高级动物。

村医笑笑说:“你这孩子,会讲点歪理。你老师就教你一个高级动物低级动物啊?教没教你认字、教没教你查字典啊?想学,总会有办法的。”

想学总会有办法。这句话像一只有力的手,把四毛从梦中拍醒。

四毛不再纠结于过去,不再想学校、老师和同学。他开始琢磨自己能干啥。

四毛相中了养羊。从同学家借来的养殖书上,他得知羊抗病性强,发病率低,好养;养羊经济周期长,又易于经济囤积;王二岗属丘陵地带,草多草好,养羊的多。

四毛想好了路子,不成想全家人统一战线,一致坚决反对。

家人态度强硬,四毛的心更坚定了。

母亲看看拗不过四毛,叹了口气,爱养养吧。不过,家里可拿不出买羊羔的钱。

不出就不出。四毛本来就没指望家里出,家里也出不起这笔钱。

接下来的四毛,实践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四毛花费了半年时间,用一颗诚实的心,使卖羊的破除了“一概不赊不欠”的百年老规矩。四毛得到了两只新疆小绵羊。又过了半年,四毛用长大的两只新疆绵羊换了四只本地小绵羊。

换完羊,还欠人家80元。大姐和姐夫看见四毛不是说说玩玩而已,而是真的能吃苦能把羊养大,就拿出节衣缩食攒下的钱,替四毛还了欠款。

在放羊的前前后后五六年里,四毛吃的苦数不胜数。在冬日刺骨的寒风中,在夏天火煎似的烈日下,在突如其来的冰雹下,在积久不化的冰雪上,羊追着草跑,四毛跟着羊跑,常常一跤接着一跤,一个跟头连着一个跟头,鼻青脸肿那叫家常便饭。有一次,四毛后脑勺摔破,等到把羊弄回家,四毛的后背和裤子,已经全部被鲜血浸透。就这个样子,四毛也没有放弃。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得走下去。直到第五年年底。

明天就是元旦,四毛决定不再跑几十里地去放羊,而是在家边村后转转。

已经是“羊司令”的四毛,指挥的羊发展到十多只。以前他老同别人一起放羊,是因为羊发育成熟就会发情,母羊发情只有公羊才能及时发现,有公羊母羊才能怀小羊,而四毛的羊群小,没公羊。

他今天之所以不跟着别的羊倌合伙跑远,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他有母羊待产,就在元旦前后分娩。跑得远了,万一自己的母羊生产,自己走路都走不好,就得请别人帮忙背小羊羔。一般放羊的中午都回不了家,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一天下来连累带饿都不容易,哪里还好意思让人家替自己背羊羔。

于是,这天四毛决定不走远,有事也好及时赶回家,就是喊人帮忙也好找人。

这天吃完早饭,四毛揣上一本书,赶上一群羊,来到了村边。大路两旁有高高的沟岸,沟岸上有玉米秸秆。羊低头在沟岸上,秸秆里,翻找食物。四毛低头在路边看书。四毛早已养成了放羊时学习的习惯,养殖书,文学书,医学书……啥书都看。

公路上跑来一辆拖拉机,离羊几米远,拖拉机鸣了一声笛。其实,四毛已经注意到了“突突突”驶来的拖拉机。只是四毛觉得,羊在高高的岸上,而拖拉机又跑得慢,不会惊到羊。可是拖拉机突然鸣笛,这笛声不仅突兀声大,而且听起来相当古怪。四毛知道大事不好,扔掉书就往沟岸上爬。等他连滚带爬上了沟岸,脑子里一片空白,羊群没了,一只也不见了。找呀找呀,从上午九点左右,一直找到下午四点,一根羊毛也没有找着。当四毛奋力爬上最后一个小山丘时,心彻底凉了。从小山丘上向四面八方一览无余,有羊没羊清清楚楚。

四毛躺在一个无主的坟包上,仰面朝天,泪水直流,汗水直流,泪汗交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四毛虽然自知身体有残疾,却自认是个男子汉。四毛的泪,不是心疼自己那十几只羊值多少钱,也不是为了自己五年的血汗付之东流,而是自己又一次输了,输得这么快这么惨这么彻底。自己每次都不顾父母家人的再三劝阻一意孤行,每次都坚信自己赤手空拳能打出一片天下,可是结果呢?

该来的,都已经来了。该走的,终归要走。一切都该结束了。这世上,还有啥可留恋?只有母亲,他不愿让母亲伤透了心。

四毛现在真正领会了自生自灭这句话。既然老天爷让自己自生自灭,又何必在家门口在父母跟前灭呢?又何必那么残忍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到了自灭的份上了,至少最后一次给父母留一个念想,至少不让父母看着自己的尸体痛苦不堪,至少不给世人留下太大的笑柄,让别人的嘲笑不是那么难听。

想到这里,四毛擦擦眼泪和汗水,告诉自己:走吧。

路过一个村庄,突然发现一个烧饼摊,四毛才想起来自己一天水米没沾牙。翻遍口袋,只有一个五分硬币。顺势看了一下手表,差几分五点。四毛想,我这将死之人要表何用?从手腕上取下表往前一递:“大爷,这块表能不能换俩烧饼?”大爷打量四毛两眼回答:“我不要表,我可以送你俩烧饼。”

四毛一听这话,转身就走。大爷连连喊他,他说:“我不是叫花子,我饿死也不当叫花子。”

大爷紧走两步追上四毛,把俩烧饼硬塞到四毛手里。大爷说:“你不是叫花子。这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记住,有命才能有一切。”

四毛想说:“我有命,但我不仅没有一切,而且我不会再有一切。”可四毛懒得回答,只是笑笑表达谢意,然后直奔汤阴火车站。

四毛活了二十多岁,一次没坐过火车,这样走了,多亏呀!再说了,坐上火车,可以跑得远远的,就是死了,家人也不容易找到自己。自己兜里又没买车票的钱,安阳车站大,不容易混上车,汤阴车站小,好混。

赶到汤阴车站时,天已经下雪,纷纷扬扬。四毛看了看人们排队的售票口,又看了看铁路人员认真检票的进站口,坐在椅子上休息片刻,站起来走出大厅。

顺路向南不远,靠铁路一侧有两扇铁大门,上前一推,虚掩着。四毛悄悄进去,发现铁路就在眼前。往回走,来到火车站台,片刻后一列北来火车停下。四毛看大家开始自由上车,没人管没人问,就跟着挤上这趟车。

四毛是被列车员“请”下火车的。列车员说,再不下车,就会回到出发地。

站在灯光如昼的站台上,四毛看见写着“郑州站”的站牌,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虽然知道身在何处,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该去何处,更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最终一站。

没票,不能从出站口出。沿着长长的铁轨一路继续南下,四毛才找到了自认为最佳的人生终点站。

四毛在郑州整整流浪了七天。这七天,是一言难尽的七天,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七天。

七天后,在好心的南阳一家人帮助下,四毛又回到了安阳,回到了温暖的家。南阳大姐,帮四毛买了郑州到安阳的火车票,又为了护送四毛,把一家三张快车票换成了与四毛一趟车的慢车票。南阳大姐的弟弟,又专门把四毛护送到家。这姐弟俩还有他们的母亲,都是只做善事不留姓名的大好人。

四毛回到家,失散的十几只羊也早已被找回。四毛和亲爱的家人,和朝夕相处的羊群,欣喜大团圆。

三、流浪

七天,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

四毛流浪的七天,是四毛终生难忘的七天,是四毛与自己激烈“战斗”的七天,“战场”始终在郑州。

随火车到达郑州时,已经深夜。刚开始四毛不知道怎么走,跟在出站人流的后面,进入地下道。

太累了。四毛一屁股坐下來,坐了好久,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又好像有人喊他。

喊四毛的大妈说:“孩子,这里不能睡。在这里睡觉,会冻坏的。”

大妈哪里知道,四毛根本就无法入睡,只是累极了,累得连眼皮都懒得睁开。

四毛用力想站起来,使了几次劲,眼前发黑,心里发慌,咋也站不起来。

大妈问:“可怜的孩子,你这是饿的,几天没吃东西了?一会儿餐车来了,大妈给你买几个包子。”

四毛这才想起烧饼。谢过大妈后,四毛咬了两口硬邦邦的烧饼,虽然难以下咽,但感觉好多了,身上也来了力气。

俩烧饼是找到自来水管后,才一口冻硬的烧饼一口冰牙的凉水吃完的。然后四毛照好心大妈的指点,走了好远,顺利离开了铁路,走上了公路。

四毛的身影,出现在一座桥上。身后是呼啸而过的火车,脚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车。

虽然桥有栏杆,但栏杆是防止人出现意外的,完全阻拦不了蓄意结束生命的人。只要头往下一扎,什么失意,什么痛苦,都不会再存在。

四毛告诉自己,跳吧。只要跳下去,就结束一切。

就在四毛双手一背双眼一闭那一刻,他的耳边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叫声很大很近。

四毛以为,自己跳下去,没死成,还把人给砸了。

可四毛睁开眼睛一看,自己毫发无损,还好好的,站在桥上。

尖叫声又起。四毛转身循声看去,几步之近,一个老者坐在地上,嘴巴里直喊疼。

善良的四毛一时顾不上自己的事,赶快上前问老人家怎么了,并想拉老人家坐得高一点舒服点。

老人家示意四毛坐下说:“小伙子,我崴了一下脚,你陪我说说话就行。”

老人家反问四毛刚才想干啥。

四毛回答,想让老人家坐得舒服点。

老人家摆摆手:“不是这个。我想知道,你刚才手一背眼一闭时想啥?”

四毛稍加犹豫便脱口而出,天堂。

老人家笑笑,天堂?天堂有啥好玩的?进天堂的人,不能有梦想,不能有思想,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只能做一件事,洗澡。

四毛问为啥。

老人家一本正经回答,洗涤灵魂。

看到足有70多岁的老人家这么有趣,紧绷着脸的四毛笑了。他说:“老人家,您的理解,真够创新的。”

老人家说,反正天堂统治者的目的就一个,有思想有梦想,就不会无条件服从他。

老人家接着说,上天堂,不如在人间。

四毛说:“我一个残疾人,留在人间,苦太多,难太多。”

老人家说:“世间的苦,不是你一个人有,不是残疾人才有。你有你的苦处,他有他的苦处。残疾人有残疾人的苦恼,正常人有正常人的苦恼。反过来,各人也有各人的好处。人间比天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让你有梦想有希望。如果一个人没了希望没了梦想,到了天堂你觉得有一点意思吗?”

老人家与四毛聊了很多。

老人家说,他自己与家人都不是残疾人,但是他十分理解残疾人的难处,理解残疾人的长期挣扎和无奈。

老人家的隔壁家,有个残疾儿子。残疾儿子的父亲,长年有病不能劳累,家里很穷困。父母生养了三胎,老大14岁病死,老二5岁时也一病而亡,老三4岁时又病。父亲的病根,就是为老三千里寻医落下的。可是老三最后也只治好了半条命,成了残疾人。老三18岁了,觉得自己大了该承担一切。老三奋斗了三四年,结果失败了。身体好好的人,失败了可以东山再起。可残疾人老三失败了,已经拼尽全力,心里一凉,就上了天堂。22岁的三儿又没了,母亲一下就疯了。没几天父亲就抱着老伴,喝下老伴剩下的半瓶毒药。

老人家告诉四毛,中国人有句老话,儿女是父母的骨血,父母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尚在,儿女无权结束自己的生命。百善孝为先,就是为了父母,也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最大的感恩。

老人家回家走了。

老人家一番苦口婆心,虽然没有完全说服四毛,但也动摇了四毛马上去天堂的决心。

以后的三天,四毛半饥半饱地活着。

在见过桥上老人家的第二天,四毛在汽车站候车室,以七块钱的低价把手表卖掉了。人家只给这么多。几乎没人要四毛的表,有的嫌旧,放羊时摔跤磕磕碰碰;有的怀疑偷的。

七块钱,就地花去五毛,焦渴难耐的四毛买了一杯白开水。两块钱,转身给了一个行乞的残疾人老婆婆。余下的四块五毛钱,在三天时间里,又买了两杯水八个馍。

第五天,弹尽粮绝的四毛,又想到了天堂。为了能够有尊严地离开人世,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原路返回。

当四毛经过那天与老人家聊天的天桥,想返回只属于自己的最后的站台时,当初自己迈出的铁路大门口,门卫告诉四毛“工作重地闲人免进”。

当四毛终于从一个铁路无人值守路口进入铁路区域,沿着铁轨边上向站台一脚高一脚低艰难迈进时,看见了石飞,正趴在一堆废旧铁轨下的水泥块上画信的石飞。

好心又好奇的四毛停下脚步问:“大哥你在想啥?画啥?”

石飞回答,给妈妈写信,不识字,只能画,一时又想不出咋画。

四毛替石飞写信:“儿子我吃得饱睡得香,妈您别为儿子担心。”又写:“儿子原来住的房子因旧城改造被拆,以后别给那里寄信了。”

四毛等了好长时间,石飞不再说话。

四毛问:“咋不告诉你妈妈新的寄信地址?”

石飞一指旁边的涵洞说:“总不能对七十多的老人讲,我在这地儿住吧!”

流浪经验丰富的石飞,一眼就看出四毛才离家出走。

四毛一看,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就一五一十,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全抖搂干净。

石飞恳切地说:“兄弟你可比我强得太多。我出生在一个土豆样小的小山村,现在亲人还有妈妈、哥嫂和姐。小时候也随爸放过羊,后来病成了殘疾人。爸病死后大嫂当了家,一老一残的妈和我,成了嫂子的眼中钉肉中刺。妈为了护我常常受大嫂的气,甚至挨大嫂的打。早已出嫁的姐姐,先接妈住院治病,又把妈和我接到她家。虽然姐姐姐夫都没嫌弃我们,可我也不能白吃白喝姐的,姐家伺候供养一个妈就够辛苦的。”

石飞说,住进城里姐家半年,自己就学会了捡垃圾。为了不让姐姐姐夫看见觉得丢脸,每天他都跑很远很远去捡。妈出院到姐家的第五天,自己就给姐姐姐夫留下一盘私底下录制的感谢告别磁带,一个人跑出来谋生。

石飞心中一度点燃的那盏灯,是先拾垃圾,慢慢攒钱开个小超市。为这个梦想石飞在郑州奋斗了十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前石飞因肺病住院近俩月,积蓄花光,主治医师的副院长自愿垫上零头才够治疗费用。

当晚四毛也在涵洞内留宿。两人谈到了死。

四毛直言相告,如果没有天桥上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恐怕自己已经安睡于天堂了。

石飞说,死,自己也想过。

石飞反问四毛:“你想过我们的妈吗?”

四毛回答:“就算我们苟且偷生,又能给父母啥回报?除了拖累还是拖累。这也叫孝?”

石飞说他不知道。但他肯定,死不是孝。

石飞说,他在老家时有家邻居,有个比他俩残疾还重的儿子,不但不能动,就连吃饭都要他妈一口口喂。后来这个残疾儿子死了,可他妈却病了,一病不起俩月,好在慢慢好了。他妈说,没有一个母亲的儿子是大风刮来的,再残疾也是自己的儿子。有儿子心里就有念想,没了儿子啥都没了。

石飞对四毛说,如果不是自己亲耳听到这样的话,自己十年前也就死了。

石飞语重心长地说:“亏你还是个读过书的人。你不去为我们这些残疾人谋出路也就罢了,还为自己的一时解脱,丝毫不想妈能不能承受。”

两人躺在涵洞里一直说到天亮。石飞把仅有的三根油条一瓶水,给了四毛,又把四毛送到车站附近。

四毛在郑州火车站遇到了好心的南阳一家人……

郑州没着没落的七天,用四毛的话说,既是他身体游荡的七天,更是他精神流浪的七天。七天结束后,四毛的精神,四毛的孝念,完成了涅槃,得到了升华。

四、金光

四毛陷入了与文字的激烈“战争”。

流浪归来的四毛,先是重操羊鞭,继续当了一年的羊司令。后来在母亲的提议下,把羊全部卖掉。在三哥娶媳妇时,四毛硬塞给哥一千块钱,替父母分担了一点,也给这个穷困而温暖的家庭出了点力。

这时的四毛,不敢说是脱胎换骨,也像是换了一个人。四毛不再和家人怄气,不管遇见什么事。四毛更不会同母亲打别,而是对母亲百依百顺。

就在四毛苦苦思索,以后自己能干啥时,母亲说话了。母亲提醒四毛:“你上学时不是爱写?你不是写过诗受过老师表扬?你腿脚不好,可不妨碍你用脑子,也不妨碍你写呀!”

对呀!妈说得对。就写作。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把好心人对自己的帮助写出来,把自己对事物对社会的感受写出来,不也是对残疾人朋友的一种启发?不也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呀!

就在四毛摩拳擦掌精心构思要大写一场时,他又病了。

这以前,四毛腿脚走路不灵便,可双手锻炼得还行。他能骑自行车,两只手能稳当地指挥车把;他能帮母亲切切菜,做做饭;过春节,村邻们盖房,他还来者不拒地帮助人家写红对子,写上梁帖。

可这次他的病,一年比一年沉重。他的手,也一年比一年失去功能。最后,他的左手五指,完全不听自己的指挥。右手五指,也只剩下一根手指头服从命令。

不能握笔写字,干脆就不用这个落后的工具。早已进入电脑时代,谁还用笔呀。

于是,四毛像一个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无畏战士,指挥自己仅仅管用的右手食指,整天整日地练起了绝世文功一指禅。

坐在椅子上打字,一指禅使不上劲,四毛就练站功,站着也要写。正常人一分钟打几十字上百字,四毛一分钟只能打几个字,速度慢也要写。白天来聊天的人多,安静不下来,夜深人静时大写特写。

于是,四毛成了坐镇中军帐的大将军,电脑成了他排兵布阵的沙场,一个个字符成了听从他号令的过河卒子。而一指禅,则同他灵活的大脑,同他的电脑键盘连接成一体,成了他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点将台。

从四毛的一指禅下,一首首催人奋进的诗歌,一篇篇发人深思的小说、散文,像埋藏地底深处许久的泉水,一旦冲破土石与黑暗的镣铐,就喷涌而出。

“星光灿烂的夜晚/我用自己的灵魂去期待/一生不停的脚步/在今夜徘徊/满桌的纸上/全是你的名字和图像/就这样看着/把自己淹没”

这是2002年,四毛用自己的辛苦钱,卖羊剩下的钱,自费报名参加人民文学杂志社的文学青年创作辅导班时写的诗《期待》,发表在《人民文学》(副刊)2002年第四期。

2003年,四毛又自掏腰包,参加了鲁迅文学院诗歌专业培训班(函授)学习,创作了《纸船》等诗歌。

“海上漂著一艘纸船/里面装满/她的梦”

“一群无缰的野马/在狂奔咆哮着追赶/号啕的风/在海面疯狂搜索/像找见久已失散的孩子”

“有帆无舵的孤舟/随时都会被呑没/因为她是一艘纸折的船/向前向前/只要不停/就一定能抵达彼岸/尽管微波也能将她/打翻/尽管注定今生孤独/她也喜欢/与风浪同伴”

《纸船》这首诗,选入《中华文学选刊》并光荣获奖。

2004年,四毛鼓起勇气,参加了第二届“华夏作家网杯”全国文学大赛,他的组诗《王二岗实景》荣幸获奖,并在此次大赛合作方《香港文学报》有关专栏发表。这组诗歌包括“玉皇庙”“邢文楼”“四股弦”“抗日英雄高树勋纪念馆”“殇”“故乡”“电门”等七首,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连续两年,四毛应邀参加中国作协有关报刊、有关文学艺术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作家世纪论坛”。

四毛还写出了一万五千多字的长篇散文《中国梦,我的梦》,发表于《中华散文》杂志。这篇散文以四毛自己的经历为线索,写出了残疾人不懈奋斗的精神与梦想,写出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爱。

2015年8月,四毛的诗歌作品集《四毛手稿》被选入“新路标丛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150页,8组39首加73篇单首,合计112首诗歌,以及散文、小说各一篇,四毛自序与后记各一篇,共计17万字。

《四毛手稿》一书中的诗歌,按主题来说,大致分这么几类:一是反映残疾人生活,如《感悟人生》《绝望》《遗书》《残疾人眼里的梦》等;二是爱情,《期待》《纸船》《喊着你的名字入睡》等;三是梦想,《献诗》《雪》等;四是哲理,《空心树》《西施》等;五是家乡文物文化,组诗《古村》《妇好》《甲骨文》等;六是祖国,《2008北京》《春之声》《窗外》等。四毛的诗,言辞犀利,爱憎分明,富有战斗性,又不乏文学性,处处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宵小之辈的怒斥。

这场精神对躯体、高洁对平庸的“战争”,四毛大胜完胜。

《四毛手稿》是姐姐等亲人们资助,才得以付梓成书。

在此书序言中,贫困而慷慨的四毛白纸黑字地承诺,《四毛手稿》出售取得的所有钱,全部用来支持残疾人创业扶助。

安阳市残联、龙安区残联的领导与职工纷纷购买《四毛手稿》,为了残疾人事业,也为了学习四毛自强自立的精神。不少残联干部的家人也想办法。时任安阳市残联主要领导程婵娟的爱人,在本单位一下推销250本。郑州一个朋友,也一下要了100本。

龙安区生态环境分局干部,四毛家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王新明,在本系统内外销售200多本。网友文友们也积极支持四毛售书。

十多年来,四毛写作打字用的几部电脑,闪烁着家人与社会的爱。

第一部电脑,一次在安阳市结核病医院住院,医院领导被四毛顽强写作的精神所感动,资助1500元,四毛买了一部二手电脑;这部电脑坏了,四毛用自己卖羊的钱,加上大姐王金凤和姐夫支持一些,买零部件请师傅组装了一部,几年又不行了;现在用的第三部电脑连同打印机,是帮扶责任人王新明协调龙安区人劳与社会保障局给四毛买的。

母亲的爱,家人们的爱,依旧如故,无微不至,似山中的温泉,滋润四毛的心田。

四毛的大哥,已经年近花甲,至今单身。大哥年轻时,很多热心人给说过不少人,因为大哥不答应婚后与母亲和四毛分家另过,这些对象都一一告吹。大哥虽然有自己的住处,但是担心四毛晚上解手摔倒,与四毛同睡一张床。四毛洗澡,大哥一人全承包。

各界的爱,纷至沓来,接踵而至,像春日的阳光,簇拥着温暖着四毛和母亲。已经80岁高龄的母亲,享有养老补贴和高龄补贴。离婚后回到娘家的二姐,被优先介绍去外面打工。

在文学道路上跋涉的四毛,有幸遇到了恩师杨秋荣,尽管以前素不相识,但当四毛从网上购买杨老师的《海子诗歌研究》时,当四毛就诗歌创作屡屡请教并把习作频频请杨老师修改时,这位以长篇小说《燕园梦》闻名于世的北京作家、学者、教授,有求必应悉心指导数年从未改变,再忙也要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回复。

马投涧镇文化站站长袁小军经常上门,给四毛送“精神食粮”,各类四毛急需的借阅图书。

至今七年尽心尽责的帮扶责任人王新明,专程开车带上四毛到马投涧工商所办理“文艺创作”营业执照,还做了一块金光耀眼的“四毛文艺创作工作室”牌匾,挂在四毛家大门前。王新明还帮助四毛协调解决了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最高)。

四毛家原来的破旧住房无力翻建。王新明协调龙安区住建局为四毛家批建了危房改造项目,特批危房改造补助3.9万元(最高4万元),盖起了崭新的住房。东屋三间,四毛住。北屋五间,宽敞明亮,室内整洁,母亲住,有时二姐也住。

四毛原先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和B类低保补贴。王新明协调村、镇、区三级,区扶贫办同意四毛享受特困供养人员补贴(提前享受60岁五保待遇),一年6804元,殘疾人两项补贴每月120元已提高为特困重残补贴每月633元。既给四毛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又为其母亲解决了后顾之忧。

一连串的荣誉接踵而来。

马投涧镇召开表彰大会,奖励一批脱贫星标兵户与五星脱贫户,四毛获得“志坚脱贫星(标兵户)”称号。

龙安区委宣传部授予四毛“龙安区十佳脱贫先锋”荣誉称号。

安阳市人社局与安阳市残联联合表彰四毛为“全市自强模范”,颁发了系有红色绶带的奖章。

安阳市作家协会听说四毛加入作协的意愿,迅速为四毛特批办理入会手续,并由市作协主席唐兴顺委托秘书长何志臣,专程把会员证书送到四毛手中。

我在场见证了四毛一家人这一激动的时刻。受区残联理事长卜秀娟委托的副理事长李清涛,村党支书记赵合祥,不少村邻,四毛的亲戚朋友们,也闻讯赶来祝贺四毛。

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那天四毛成为安阳市作家协会有史以来第一个残疾人会员。母亲说,四毛正逢46岁生日,这是四毛最高兴的一个生日。

初夏的太阳热烈奔放,金光万道。阳光洒在四毛家遍贴雪白瓷砖的新房上,洒在四毛喜气洋洋的脸上,洒在母亲牛玉珍、大哥王金福和村人的笑容上,洒在院里生机盎然的大葱和小白菜上,洒在院里院外生气勃勃的红花、碧草和绿树上。

金色的阳光,照亮了王二岗的村里村外、坡坡坎坎、丘陵沟壑,也照亮了残疾人的路与远方,照亮了不向命运低头的四毛的新梦想。四毛的长篇小说《爱之焰》正在日夜奋战中,计划30万字,已完成1/3左右。

四毛打算成立一个残疾人电商网站,出售王二岗村的土特产,也为当地的残疾人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四毛憧憬着建立残疾人创业扶助慈善基金,以帮助残疾人兄弟姐妹们。

四毛草拟了爱之家残疾人互助联谊社纲要,团结起来力量大。

四毛,肢体二级重度残疾,家住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王二岗村文明街3号,大名王金光。

猜你喜欢

四毛残疾人母亲
再见了,小鸡们!
捉迷藏
给母亲的信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捉迷藏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配偶反腐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