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鹰架式培养理论与策略探讨

2023-05-30戚剑玲

大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复合型人才文化传播

戚剑玲

[摘 要]研究广西高等教育应怎样采取鹰架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深化广西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并进一步丰富鹰架理论知识,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文章基于鹰架理论,指出广西高校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广西高校;复合型人才;文化传播;鹰架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3-0119-03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进行中华文化的海外宣传,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十分关注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西方很多高校将源自维高斯基的鹰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用于人才培养机制并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鹰架式培养又称支架式培养,指的是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时,提供多维度的支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于鹰架理论, 国内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借鉴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相關研究的重点更加具体化,鹰架培养模式在各学科的建构成为研究热点。如果能深入研究广西高校如何通过构建鹰架培养模式,使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具备“基础宽厚、知识面广、技能过硬”的特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广西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并进一步丰富鹰架理论知识,将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一、鹰架理论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西方很多高校在鹰架培养模式运用方面,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很多学者认为鹰架培养模式不单有助于学生获得具体化的知识,更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务的机会,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科学思考和严谨应用。复合型人才应具备不同学科知识与科学思维,但在实践中,学生往往由于自身参与实务所需的领域知识与科学技能不足而感到力不从心,需要教师提供鹰架式的协助,才能顺利开展有目的且有意义的科学实践。

西方学界提出有四种形式的鹰架可以用来协助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一是概念鹰架(conceptual scaffolds) 。概念鹰架协助学习者思考并决定事情的优先级和重要性。概念鹰架可以由学习者确定。概念鹰架可以是图表、大纲或详例,协助学生选择或排出重要资讯的优先级。二是后设认知鹰架(metacognitive scaffolds)。后设认知协助学习者评估自己已有认知的情况以及还可以做什么以达到目的。这样的协助可能只是简单的目标或问题的提示,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设认知鹰架可以包含对目标或认知模式的反思提醒,以帮助学生集中于目标的实现或评估下一个学习步骤。 三是程序鹰架(procedural scaffolds)。程序鹰架协助学习者使用资源,减轻认知负载,让学习者聚焦在学习任务上。程序鹰架可以是图表、网站地图或工作程序导引,以协助学生评价资源的重要性并减轻认知负载。四是策略鹰架(strategic scaffolds)。策略鹰架提供完成任务的另类途径,可能来自专家的不同技巧建议,以促使学习者形成对事件或范例的另类看法。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内有关鹰架培养模式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已步入稳定期,相关科学研究的目标越来越具体,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备。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来看,2015年以前,关于中国高等教育鹰架培养模式的文章较少,相关文章多把鹰架培养模式当作基础理论进行研究;2015年以后,有关高等教育鹰架培养模式的文章逐步增多,主题也逐步扩大到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由此可见鹰架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性很强。

21世纪,高等教育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功能;能掌握利用信息做出判断、决策和管理的技巧,并能提供有效信息、合理传递信息;能积极阅读、自主学习,并能积极借助信息开展学习活动;能在全球化的知识网络中和他人协同开展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如果能够研究鹰架理论在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依据功能,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和体系、构建教学特色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积累可以参考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融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发展、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发展路径,将可以推动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广西高校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鹰架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融通各学科知识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将鹰架培养模式和广西高等教育改革相结合,探讨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策略,或可为广西高等教育改革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助益。21世纪以来,广西高校在培养文化传播人才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跨学科合作力量不足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当前,各学科尤其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广西部分高校已经实施了对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但由于规模较小,跨学科协作能力相对欠缺,与目前各外宣组织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格局,需要的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总量不断增加。而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对素质过硬的外宣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各相关高校应该在跨学科联合培养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方面加大力度,为国家对外交流与宣传服务。

(二)缺乏相应理论指导下的课程体系与协作模式设计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非几门专业相关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将不同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目前,广西高校文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还是以本专业课程为主,虽有部分跨学科选修课程、组合式课程,但也多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样的课程体系存在偏重理论、实践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

广西各高校近年来已经在不断探索民族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生鹰架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很多高校以各类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融合文理科的导师力量,联合开展学术沙龙,协同进行边境文化传播的田野考察调查,以鹰架理论为指导,以协作、协助模式培养研究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应该将这种成功经验引入本科生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中来。

(三)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保守

目前,广西本科学校的培养方式是“3.5+0.5”,即学生有三年半的时间在校内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还有半年的时间进行或分散或集中的实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实践不足的问题,应该有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以跨学科联合培养文化传播人才为契机,与文化传播相关单位如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广电影视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各地区融媒体中心等签订实践培养协议,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文化传播人才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体制、中国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要有兼收并蓄的世界眼光,真正做到融通中外;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新媒体技术能力。鹰架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使復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具有“基础宽厚、知识面广、技能过硬”的特点,为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创造必要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复合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广西高校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鹰架式培养的策略

国内很多一流大学已经开展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同济大学的教学改革模式有“招生、培养、管理联动改革+人才跨学院大类培养”,对新生进行“专业通识教育+专业引导教育”,集中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国际视野”。中国政法大学提出要积极破除原有学科专业壁垒,从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推动传统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的更新升级以及各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浙江大学从2014年开始便注重强化基础、学科交叉。以上一流大学的做法反映出跨学科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应建立并完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以迎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广西各高校应该将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和广西的文化传播实务结合起来,增强地方文化自觉,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一)制订基于鹰架理论的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方案

借鉴国际上应用鹰架理论进行人才培养的经验,制订基于鹰架理论的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鹰架理论提出的关注复合人才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鹰架支持和交互课程设计的跨学科合作式人才培养方法,为从事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提供帮助与引导,并促进教师从低阶能力水平逐步发展至高阶能力水平。

(二)创建基于鹰架理论的师生实验团队

以社会需求和专业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实验团队,以不同院系师生兴趣为导向,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基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将不同专业的知识组成资源集合体。

(三)构建基于鹰架理论的教学方式

不同实验团队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申请到相关院系学习相关课程、自主进行技能练习。同时,以鹰架理论中的“近侧发展区”为导向,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请进校园,以小型讲座或者沙龙的形式,近距离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四)创建基于鹰架理论的专业实践模式

为实验团队联系多样化的实习场域,尽量涵盖与文科各领域相关的单位,如各类传媒集团、各类地方文化单位等,团队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实践。实验团队先制作出一批文化传承传播作品,然后逐步运用广西优秀的各民族文化素材制作出多媒体文化传播作品并进行广泛传播,以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实验团队收集并运用这些宝贵的实务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五)建立基于鹰架理论的教学评价系统

建立基于鹰架理论的教学评价系统,采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教学测评方法,制订评估标准、观察量表等。

将上述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运用于广西各地方高校,进行为期5年的实践检验,进一步完善关于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并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向广西各高校文科类专业推广。

四、结语

打破专业间的研究与发展壁垒,促进知识系统间的进一步交汇融通,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广西高校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鹰架式培养的现实意义首先是通过鹰架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创新复合型文科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次是推动广西高校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最后是通过将鹰架培养模式与广西教育改革相结合,探索复合型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策略方法,为区域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强.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N].光明日报,2022-10-04(7).

[2] 肖潇.基于支架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思考[J].海外英语,2022(8):143-144.

[3] 秦丽莉.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支架理论的“错爱”:James P.  Lantolf教授访谈录(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22,45(1):138-149.

[4] 扈韵绮,李力恒,王晓磊.我国高校支架式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报业,2016(21):86-87.

[5] 刘彬.从“鹰架”观念谈管理学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 2009(11):210-212.

[6] 刘华东,刘海浪,林大川,等.高校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J].大学教育,2022(8):45-47.

[7] 李飞. 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探析:基于鹰架理论的视角[J].当代教师教育,2016,9(2):23-26.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复合型人才文化传播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