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整体感知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3-05-30周永发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文眼特质

周永发

摘 要 激发学生对文本深入的整体感知,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走向更广阔,更深入,更高效的境界。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出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主要方式有抓文眼、抓特质、抓意脉,确实能够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 整体感知 文眼 特质 意脉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厘清文本思路,对文本内容形成基本认知,整体把握和感知文本。整体感知是对阅读材料的宏观把握与理解。整体感知强调激发学生主动性,推动阅读教学不断走向深入。

一、抓文眼,以文眼建立整体感知

一般而言,文章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对全文具有高度概括的作用,是全文的精彩浓缩和精炼表述。标题虽短小,但内容却极丰富,通过标题可快速掌握文本基本内容、作者感情、行文线索、象征意义、作品风格、观点立场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标题还具有直接意义、指代意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等,以标题为“解剖口”,往往能够打通阅读的“任督二脉”,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标题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文本多点多元立体化的整体认知。如《散步》课堂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一篇美文《散步》(学生读屏幕上的文字:那里有一望无边的田野,有金黄色的油菜花,有清澈见底的河水,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请同学们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结合文本内容,尝试为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为什么拟这个标题?

生:我拟的标题是“整个世界的力量”,因为文章最后说当“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的时候,就背起了“整个世界”。一家四口,在茫茫人海中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相亲相爱血浓于水的亲密一家人,在这个家中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写出了浓厚的亲情。

师:扣住了文章结尾,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生:我拟的题目是“生活之美”,文章通过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场景,表现了家的温馨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师:是啊,作者创作此文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他的外国友人对中国孝文化的赞赏。

生:我拟的题目是“一路有爱”,当“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因为走哪一条路而发生分歧的时候,“我”选择尊重母亲,母亲选择尊重孙子,最后“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在这条寻常的路上展现了一家人的相亲相爱。

师:你读出了本文的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体会到了本文的韵味。

生:……

师:在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前,老师也拟了一些题目,请大家一起看看(教师展示题目:幸福的家庭、大路和小路、责任、肩负整个世界、生命之美、呵护、春天的故事、温暖的春天、选择、瞬间)

师:同学们拟的标题有很多和老师想到了一起,看来我们是心有灵犀的,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共同的感受。大家觉得这么多题目中,哪个是最佳选择呢?

生:通过比较,还是“散步”最好,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简洁、含蓄、有画面感、有故事的味道,也是全文的线索。

师:嗯,总结得非常到位,“散步”浓缩了文本的内容、线索和作者要表达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春日里浓浓的爱走进这篇美文。

從标题入手引导学生完成了对文本内容、思想等认知,激活阅读的主动性,有效形成了阅读整体感知。学生结合文本,运用逆向思维在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对标题进行二次创作。这既是对文本认知的概括化表达,也提升了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比较梳理中感知到原有标题的精彩之处,在起于题目,归于题目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有深度的文本感知过程,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除了标题之外,文眼有时在文中,需要细心推敲与发现。

二、抓特质,从文体特点建立整体感知

从文体角度出发研读文本,不仅可感知到文体的外在结构特点,更能在对形式的探究与挖掘中把握作品的内容要点与丰富意蕴,把握作者的情感心理与作品主旨。因此,从文体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本,不失为提高阅读实效的有效方法。

教学周敦颐《爱莲说》,从文体特点“说”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托物言志”写法的过程中,建立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首先,回顾“说”的文体知识,列举出属于“说”这一文体的文学作品,如《马说》《捕蛇者说》等,总结其共同特点是根据社会上的某一现象进行议论,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见解。接着,将世人对牡丹之爱、陶渊明对菊花之爱、余独爱莲三者进行对比,通过朗读的方式感知作者在描述莲花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心理,体会莲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高尚品质。最后,分析作者写莲花的目的,体会作者以莲花自喻自勉自励的高尚精神追求。学生在对莲花外形的品读中建立莲花与人的品质、莲花与作者的品质之间的关系,对莲花承载的象征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方面加深了对“说”这一文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文体特征的驱动下感知和体会了莲花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以文体感知文本,以文体促进感知。教师通过分析文体特征,在引导学生复习旧课,形成文体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与深层意蕴、写作特点进行具体感知,建立起物与人、人与情、情与志之间的关系。学生抓住文体特征,体会“托物言志”写法,体会“物”中所蕴含的“志”,使感知的方向和着力点更为明确,在“执其神,感其形,悟其言”中,加深了对文本内容和思想的整体感知。

三、抓意脉,从文本线索形成整体感知

文章线索是事情的头绪或发展脉络。文章的行文线索可分为时间线索、事件发展线索、具体事物线索、情感线索、思想线索等。线索的标志可以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字词、句子等,也可以是某个核心的关键词、重要事物等。文章线索与文本内容紧密契合,是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文章主旨的重要途径。寻找文本的线索,可以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厘清作者的创作思路,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教学《背影》,可以通过找线索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背影”,找出文中四次关于背影场景的描写,就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第一次是“点题”背影,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第二次是车站送别,对父亲“背影”进行了细致而具体的描写,写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第三次是父子别离,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潸然泪下。第四次是文章结尾在回忆中再次浮现父亲的“背影”,表达了浓厚的思念之情,呼应开篇,照应题目。在厘清线索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文本结构、父子情感都有了整体的深刻感知。

抓住行文线索,感知作品意脉,线索以清晰直观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创作重点,情感倾向和思想感情。在寻找和分析线索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立足于内容、结构、感情等不同阅读重点,形成了对文本多元而立体的认知。同时,也使学生在厘清作家创造意脉的过程中,对个人的写作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式,建立起了读写结合的纽带。

抓住关键要素,强化整体感知。新课改理念下,要运用新方法,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根本,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深化阅读教学内涵,切实以学生整体感知力的提升开启智慧教学,推动深度阅读。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市姜堰区白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文眼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