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老城区衔接通道关键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研究

2023-05-30宋词谭伟陆依宁

汽车与安全 2023年1期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

宋词 谭伟 陆依宁

摘 要:道路交通是联系城市新老城区的纽带。确保新老城区衔接通道的平顺性和通畅性是促进新老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交叉口为切入点,着眼于新老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的全过程,提出了一个新老城区衔接通道关键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框架。该框架基于对新老城区交通现状、土地利用的调查分析,优化节点道路空间布局,以提高新老城区交通衔接能力。为验证框架的合理性,本文以鷹潭市龙虎山中大道-胜利西路交叉口优化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改造前后运行状况发现改造后的交叉口大大提高了新老城区交通的衔接性。

关键词:新老城区;衔接通道;交叉口优化;人性化设计

Research on traffic optimization at key link-up intersection in new and old urban areas:a case study of Yingtan City

Song Ci1 ,Tan Wei 2 ,Lu Yining3

(1. Jiangxi Tong Lian Traffic and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Nanchang330000,China;2. Traffic Police Brigade of Yingtan Public Security Bureau,Yingtan335000,China;3.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Abstract: Road traffic is the link between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The smooth connection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oth new and old areas. Based on the intersec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whole road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Additionally, a traffic optimization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the key inter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channel.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raffic status and land use of the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It optimiz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node roads to improve the connectivity. To verify this framework, this study conducts a case study and takes the intersection of Longhushan Middle Avenue and Shengli West Road in Yingt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implement re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nstructed intersections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urban areas.

Keywords:New and old urban areas; link-up channel; intersection optimization; humanity design

在道路交通建设过程中,城市新城区的发展促进了新老城区之间的道路交通建设,新建道路与老城区原有道路形成了新的交叉口。一个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流程应该是交通设计贯穿于整个道路建设过程中,满足前后交通需求与管理的需要。由于老城区道路空间受限,面对新城区规划下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压力增大的同时,也随之存在日益严峻的车辆拥堵问题。新老城区的衔接交叉口设计至关重要,该类型交叉口改造的合理设计可以缓解因新老城区衔接而引起的交通拥堵。为此,在城区道路改造之前,需要结合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对路段和交叉口进行初步的交通设计,同时综合协调考虑与公共交通、道路景观、信号控制等方面的需求。在道路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交通设计,包括: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渠化设计、信号控制设计以及附属交通设施设计等。

老城区作为城市的早期建设区域,其城市功能相对成熟,随着城市机动车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城区建设,往返于新老城区的交通量日益增多,老城区承受的交通压力与日俱增,而老城区和新建城区的交界处也极易形成交通拥堵节点。本研究以鹰潭市龙虎山中大道-胜利西路交叉口为例,开展交通设计以及优化改造,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本研究基于实际案例,将对日后同类相关新老城区道路交通衔接设计研究与优化改造提供参考借鉴。

1新老城区衔接处交叉口设计优化框架

以往的交叉口设计优化框架主要面向城市的一般交叉口,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忽略了城市交叉口的异质性。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市功能区的差异性分布导致了交叉口不同方向交通状况的多样性。从时间特征来看,居民的日常通勤行为导致了交叉口不同时间段交通状况的多样性。这种时空异质性在新老城区衔接通道上的节点尤为显著。为了使得交叉口的改造优化适应城市新老城区的变迁,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交叉口设计优化框架(见图1),该框架主要包括现状与规划分析、改造优化策略选择和改造方案优化。

1.1现状与规划分析

城市新老城区的道路用地规划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规划与现状在交叉口周边及道路条件和交通量的異同点,总结现状存在的主要症结,从宏观把控交叉口设计优化的发力点。

1.2优化策略选择

基于现状与规划分析,梳理改造要点,明确改造思路,从道路交通设施方面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确立改造方案,以提高新老城区道路交通衔接通畅性。

1.3改造方案优化

多维度反复论证改造方案,综合评估改造方案对新老城区居民交通出行不同层面的改善效果,完善不合理的改造策略。

2案例分析—以鹰潭市为例

本研究以鹰潭市龙虎山中大道-胜利西路交叉口为例开展分析,该交叉口是连接鹰潭市老城区与信江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其地理位置如图2所示。

2.1新老城区现状与规划分析

交叉口北侧龙虎山大桥上跨鹰西大道,鹰西大道上下匝道及龙虎山大桥车辆均接入交叉口;鹰潭市第十小学位于交叉口西侧,上下学高峰时段部分学生及家长需通过此交叉口;交叉口东南侧环城西路目前为由西向东单行道,如图3(a)所示。在道路规划中,龙虎山大道规划为双向六车道的主干道,胜利路与环城路规划为次干道,如图3(b)所示。

现状龙虎山中大道为双向四车道,未实现规划断面,如下图4(a)所示。胜利路现状为双向四车道,见图4(b)。环城路现状为双向两车道,见图4(c)。

龙虎山中大道-胜利西路交叉口为老城区与信江新区主要通道之一,南北向直行交通量较大,见图5。由于环城西路临近交叉口段为由西向东单行道,环城路车辆向西通行车辆需由交叉口东侧中央开口左转进入胜利路东进口,与东出口车辆存在冲突,高峰期或恶劣天气,交叉口车辆排队较长,易在此处形成拥堵,见图6(a);环城西路开口距离交叉口过近,由交叉口西、北两个方向进入环城路车辆与龙虎山中大道南口右转进入胜利路车辆冲突较大,存在安全隐患,见图6(b);受渠化岛限制,无法发挥交叉口最大通行能力,南侧两处渠化岛较小,高峰期行人与非机动车等待空间趋于饱和,且渠化岛不规则导致交叉口畸形,见图6(c);其次,龙虎山大桥由北向南下桥车辆与鹰西大道匝道上桥左转车辆冲突明显,未实施机非物理隔离,机非混行影响交叉口通行效率见图6(d)。此外,交叉口缺失相关交通标志标线及安全设施。

2.2优化策略选择

首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不同交通流的通行权、通行空间和线路进行精细化设计,充分保障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需求;其次,通过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和信号优化,交叉口的空间与时间分配达到最佳通行效果;最后,结合道路条件及规划设计优化交通组织,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车道优化。由于交叉口的车速较慢,同时交叉口的车道数量应该较路段上多,进、出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可较路段上略窄。只有在空间上增加相应的车道才能使得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路段保持一致。根据交通流量表,进口道展宽段应尽可能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分车道行驶创造条件。考虑信号控制和进口道车速,优化后的展宽方式如图7所示。

导流岛设计。交叉口内车行道往往存在行车轨迹很少压到的空间范围或不作行车之用的区域。为了充分利用交叉口空间资源,同时确保交通安全性,可以优化导流岛。合理的导流岛能够起到诱导、分离交通流的作用,还可以美化交叉口环境见图8。

增设非机动车左转二次过街通道。通过在交叉口内增设非机动车过街通道,给予非机动车过街路权,并结合导流岛等待空间的优化,达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信号优化。在设置行人安全岛的交叉口上,交叉口处的信号灯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人行横道后,和停车线位置一致。信号灯采用远近灯模式,向两侧伸展两臂,分别设置该进口道的近灯和对向进口道的远灯。红灯时避免前方大车阻挡远灯视线或前方车辆紧急刹车导致后方车辆追尾,提高安全性;绿灯时便于后方驾驶人提前准备,提高通过交叉口的效率。中央分隔带处的行人信号灯可以同时设置在这个信号灯杆上。在基本不增加杆件投资的情况下,增加了功能。

2.3改造方案优化

改造渠化岛,北进口增加一条车道,南出口增加一条车道,各方向排队蓄车空间得到较大提升,提高了通行能力;通过渠化岛的改造增加了部分渠化岛的待行空间,满足了日益增大的非机动车交通量;东侧胜利路中央隔离,保证环城路车辆进出胜利路为右进右出,减少冲突;完善各方向非机动车道,增设机非隔离设施,并在交叉口内将非机动车通行方式调整为与行人一体化过街,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通过车道优化南北向人行过街增加二次过街安全岛,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各方向均设置远近灯,在进口道处增设一组信号灯,并合杆设置,减少杆件;鹰西大道通过匝道进入交叉口进口道车辆只能直行与右转,避免左转车辆加塞造成的隐患与拥堵;综合以上渠化设计措施,方案最终改造后,见图9。

3结语

道路交叉口是交通安全与通畅的关键点,特别是复杂、畸形、多岔交叉口一般都是道路交通网络的重点、难点、痛点。如何有效的改善重难点交叉口对于交通管理者與交通出行者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对鹰潭市龙虎山中大道-胜利西路交叉口优化改造实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新老城区衔接通道关键交叉口交通优化设计框架,并结合实际采取了渠化岛的改造、车道的优化、冲突的规避、慢行的考虑、设施的完善等一系列工程及管理措施,较大的提高了交叉口的安全性及通行效率,同时改善了该新老城区衔接通道的道行条件,为鹰潭市及同类城市城区道路网节点优化改造提供了示范案例。通过精细化交通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工程改造,优化道路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交通流运行水平,实现“小手术、大改善”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晓光, 白玉, 马万经. 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2]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刘荣贵,黄涛,丁建友. 城市更新改造中复杂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J].水电站设计,2022(06):84-87.

[5]窦瑞军,卜跃.渠化交通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7(5):47-49.

[6]某市五岔口交通优化设计案例分析[OL]. 江西同联,2019(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人性化设计
功能炊具设计之我见
客车操控仪表台人机设计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自助食物冷暖柜设计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浅析城市公园的人文表现
高校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基于中国书院文化的卫浴产品创新设计
普通汽车遮阳板的改良与设计
浅谈舞台灯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