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创新农村道路交管工作 打造农村交管新样板

2023-05-30

汽车与安全 2023年1期
关键词:交警大队道路交通交通

云南公安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和道路交通安全4个“十百千”工程等专项行动,排查整治12.09万个隐患问题,推动建设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000公里,省市县三级挂牌完成治理公路事故隐患点段1820处、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1552个,最大限度清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此外,云南公安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最大限度屯警于路,保持对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的严管高压态势,全省现场查处交通违法2243万起、同比上升108%。

红河“滴灌”式培育文明交通理念

2022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紧贴边疆、少数民族等地域特点,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用“滴灌”式、“滋润”式的培育,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

红河交警支队抽调12名业务骨干成立了宣讲小分队,深入乡镇和学校,结合当地发生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突出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等重点车型,剖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危害、后果,用身边人、身边事警醒广大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远离交通事故伤害。

针对当地“酒文化”浓郁的特点,红河州税务系统主动联合交警支队开展“零酒驾”创建活动,在全系统进行酒驾醉驾警示教育、案例曝光,制定了一系列防范酒驾的常态化管理措施;教育系统联合交警支队制定了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开展“十个一”常态化宣传教育,发挥“小手拉大手”的宣传辐射作用;驻地部队邀请交警走进军营开展交通安全讲座,宣讲文明交通知识;多家重点企业主动对接交警支队,联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

针对农村群众的出行规律和特点,红河州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接地气”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开远市乐白道街道仁者村结合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农村“大喇叭”、农村电影放映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提醒;蒙自市多个社区组建了交通安全文艺小分队,结合群众身边的案例创作了小品、快板、歌舞等文艺节目,定期在社区开展宣传;石屏县公安局宝秀派出所民警驻守在“警保合作”交通安全劝导站,把交通安全宣传融入进村入户“拉家常”的日常工作中。

武定县交通安全管理“白路枫景”熠熠生辉

2022年1月至12月,道路交通50起,轻微伤2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100%,较大交通事故“零”发生。这是武定县白路镇自启动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以来上交的答卷。白路镇位于武定县西部,是武定的西大门,108国道穿镇而过,山区农村道路占道路总长95%。近年来,白路镇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群众理念,把道路交通安全放在心上,把交通安全整治抓在手上,聚焦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突出目标、问题、效果“三个导向”,构建“党委牵头、政府负责、公安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工作格局,着力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效能,连续3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镇党委、镇政府“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出台《白路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副镇长、派出所所长为直接责任人,各镇有关部门、各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镇、村、明确分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镇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两站两员”、村组干部、一村一辅警等基层力量,建立100余人的交通管理网格队伍,构建“党委牵头、政府负责、公安主抓、部门协同、社會参与”工作格局,切实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每季度召开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年初建立了以镇长与镇分管领导签订责任状、交通安全分管领导副镇长与镇长签订责任书、各站所负责人及村委会主任与分管副镇长签订责任书、派出所与车辆及驾驶人签订责任书的层层落实包保责任制度,细化交通安全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022年以来,共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128份,签订驾驶人交通安全责任书3752份,镇党政班子成员每周值班领导全程参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劝导等各项工作。

每逢双休和节假日,当你进入武定县白路镇,你总会看到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他们不会偷懒,更不会打烊,即便日晒雨淋,依然奔走着、忙碌着,不为自己,只为别人,不为利益,只为安全,这群勤劳的“小蜜蜂”有统一的名字——交通安全劝导员。

“穿着这身作训服和小黄马褂,我就感觉这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份责任,虽然工作日要干工作,执勤日还要开展交通劝导,休息时间少了,但是我觉得能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尽一份力挺有意义的,我会尽力参与并做好每一次劝导工作。”小井村劝导员党总支副书记说道。

白路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在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及坚强领导下,壮大扩充劝导站成员,在现有的4名正式警力和4名辅警的基础上,联动交通安全各职能部门和10个村委会“五职”加入镇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站成员已近90人。在执勤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工作要求,穿着银光黄马褂,准时出现在集镇交通沿线,像小蜜蜂一样奔忙于交通劝导、安全提醒、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中,过往的每一辆车都侦查到位,“两证”、安全带、超员超载、头盔佩戴、违法驾驶等各个环节都逃不过他们的“唠唠叨叨”耐心劝导与安全教育。

树牢“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和“事故可防,防必有效”的责任意识,坚持协同共治、共建共享,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和领域,真正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风险源头管控工作筑牢夯实。一是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白路镇108国道以及农村地区易出现团雾、结冰的易肇事肇祸路口路段,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清零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植被遮挡导致视距不良等隐患问题,锁定重点隐患道路路段,力所能及地清理路面障碍物,对不能及时整治的路段进行登记造册,上报有关部门。全镇共排查危险路段86.1公里,栽种防护桩3785棵,悬挂提示牌35块,动员党员群众756人次参与活动,有效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三是针对街面上车辆随意停放的情况,组织人员力量规划停车位,加强对乱停乱放的整治工作。四是加强辖区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的管理,坚持源头监管到位,坚决防止车辆和驾驶人“带病”上路。五是强化面包车和摩托车源头管理,白路派出所定期梳理辖区10个村委会面包车和摩托车的检验率和报废率,让车主应检尽检,应报则报,力争“病车”逐一清零。

白路镇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族酒歌之乡”,派出所民警与民间艺人密切交流协作,将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编入酒歌中,将“醉在杯中,悔在心中;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骑摩托要把头盔戴”等各类交通安全安全知识用彝语、汉语酒歌唱出来,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融入传统文化,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创新利用车载大喇叭、农村应急广播、村组群众微信群等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让宣传动起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送法进校园和安全宣讲进村组活动,常态化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组、进家庭,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出行常识,切实提升宣传覆盖面和影响率。2022年,共开展交通安全宣传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宣传教育5000人次,切实提高了群众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意识和安全文明出行意识。

为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发生,白路派出所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原则,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的管理力度,坚持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做到违者必纠,纠者从严。在重点路段增设临时执勤点,常态化进行巡逻检查,严查严处各种违法行为,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同时,督促广大群众遵守交规,将安全宣传工作贯穿于整治工作全过程,正确引导,对违法的驾驶人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对围观群众、乘车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的宣传,达到了达到违法查纠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效果。2022年,共查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1766件次,劝导、警告提醒800人次。

建水“点线面”结合加强宣传

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中,建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持续深入推进“点、线、面”宣传,延伸宣传触角,实现了交通安全宣传乡镇全覆盖。

建水交警大队以宣传阵地建设为“点”,持续推动农村宣传阵地建设,在农村集市、村委会、学校定期更新交通安全宣传内容,悬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同时,常态化开展短信提示,通过“交管12123”平台向农村地区驾驶人“点对点”发送交通安全提示信息。

建水交警大队与农村学校、乡镇派出所、村委会联系,开展“线上+线下”交通安全宣传。在学校,他们以班会、课前10分钟、“小课堂”等形式开展线上宣传,并联合派出所民警走进校园开展线下交流,切实提升农村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队还联系乡镇派出所,每周至少三次开展农村“大喇叭”喊话,宣讲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针对“一老一小”、学生、客货运驾驶人等群体,建水交警大队结合当地发生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和道路交通情况,实行“一校一主题”“一村一主题”的宣教模式,从“我讲你听”转变为“你需我宣”,农村群众的安全文明意识持续提升。

保山隆阳在农村阵地推进交通安全警示教育

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中,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交警大队结合农村道路交通特点和规律,紧盯交通事故预防薄弱环节和重点人群,用农村“小阵地”扎实开展交通安全“大警示大教育”。

隆阳交警大队依托已建成的农村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室和驾校学习培训教育室,组织农村地区驾驶人、驾校教练和学员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警示录——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通过剖析当地发生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教育群众不坐超员车和非法营运客车、不酒后驾驶、不超速行驶、不强超抢会,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文明意识和遵法守纪自觉性,时刻紧绷安全弦,切实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隆阳交警大队积极协调教育、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借助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推送警示教育片《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警示录——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以部门联动、同步推送的形式广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拓宽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的受众面。

隆阳交警大队全力为农村群众打造获取交通安全知识的“流动课堂”,联合派出所交警中队走进辖区农业企业,通过企业工作群将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和交通违法警示教育视频推送到务工人员手机上,企业有关负责人组织员工在工作间隙集中观看,接受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大队还把视频转换成音频,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泛宣传乘坐农用车、驾驶无牌无证车辆上路、酒后驾驶、面包车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用听得见、看得着的方式提升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隆阳交警大队充分利用户外LED显示屏,滚动播发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播放警示教育片,提升警示效果,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送到农村群众身边,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腾冲银杏村旅游“黄金道”成为平安“出行道”

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银杏村拥有1万余亩古老天然的银杏林,有银杏树3万余株。遍地金黄落叶铺就的“黄金旅游道”吸引着大量游客。人流车流增加了,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腾冲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依托省级“交通安全文明村”创建契机,结合“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全面做好交通管理工作。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是银杏村村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骑乘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比较突出。“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行为会带来安全隐患,但就是觉得没必要,遵规守法的意识比较淡薄。”腾冲交警大队腾板中队中队长表示。

为让村民们改变“没必要”的想法、将“要我遵守交规”的意识转变为“我要遵守交规”,腾冲交警大队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资源,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他们时常更新交通安全宣传栏,用农村“大喇叭”每日播放安全提示,持续开展“警民共建文明路”活动,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并与公路沿线各单位、商铺和住户签订了“公路三包”责任书,群众安全文明出行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还把宣传融入路面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中,在执法活动中讲安全,让村民牢记“安全”二字。

在“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中,腾冲交警大队民警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俗,采取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组织广场舞活动、播放警示教育片、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银杏村属于腾板交警中队辖区,该中队设立了两名专职交通安全义务协管员,分片分段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在银杏村设置了交通服务站,严格规范交通违法行为劝导流程。通过实施多种整治措施,银杏村的道路交通环境越变越好了。

银杏村吸引了大量的自驾游客,车辆乱停乱放、道路通行不畅等问题突出。腾板交警中队联合相关部门在银杏村村委会门口、村卫生院门口增设了停车场,并新建了数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500余个。

以前坑洼不平的村道不但平坦了,村里还新修了一条9公里的银杏大道,主要路口都设置了爆闪警示灯、减速带和凸反镜,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村民出行更安全了。

富源“大喇叭+小喇叭”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

“各位父老乡亲,今天广播的内容关乎我们的安全和钱包,关乎我们的美好的生活,请一定仔细听……”喇叭一响,有事要讲,这是云南省富源县公安局富村派出所利用“大喇叭+小喇叭”的方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满含乡村特色的宣传方式起到了积极效果,让群众“入脑入心”。

在富村镇204个行政村,共204个“大喇叭”覆盖到村(社区)组,每天中午12时、17时30分,“大喇叭”定时播放安全提示宣传,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切实解决了入户宣传效率低等问题。

民警结合当前辖区农村交通狀况和特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大喇叭”重点宣传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农村面包车超员、货车农用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超员超载、酒后驾车、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广大群众说明白,真正让群众做到交通安全知识入耳、入脑、入心,筑牢群众安全防线,提高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为道路交通安全夯实基础。

此次“大喇叭+小喇叭”宣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全力将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不落一村一寨、不漏一户一人 ”,让宣传切实深入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交警大队道路交通交通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繁忙的交通
“毒驾”猛于虎!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轻易判断背后的“打太极”
小小交通劝导员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