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着毛笔穿越时空(外一篇)

2023-05-30北野

西部 2023年3期
关键词:毛笔书法作品线条

北野

用毛笔,写汉字,是近年来我应邀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叫“中国书法”,面向中国学生的,就叫“书法”。

我喜欢这门课。喜欢毛笔、水墨、竹子稻草檀树皮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纸。纸浆凝固成纸,来到桌面,接受我们的胡涂乱抹,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恩德。

有时我也用报纸练字。报纸已经被印刷得体无完肤,上面的图文散发着文化工业的气味。常常也有熟人的名字或照片出现,但我知道那不是他们本人,我照写不误。

从前我们用报纸卷烟,卷莫合烟,混合着《参考消息》或《中国青年报》的油墨味,吞云吐雾。现在我看完《文艺报》,接着练书法。

不是所有的纸张都适合卷烟或写字。毛笔和水墨,喜欢纤维柔韧质地厚朴的纸,不喜欢油光满面的类似于画报之类的纸。画报也不适合卷莫合烟。甚至都不能充当卫生纸的替代品。

用稻草或其他谷类作物的秸秆制作的毛边纸,是我最喜欢的写字纸。用竹子制作的毛边纸,感觉温度不够,有点偏凉。掺了檀树皮的宣纸当然高级,但过于昂贵,不忍肆意涂抹。

有些所谓书法家,字如其人,品相丑陋,但糟蹋起纸张来却挥洒自如,毫不心疼。我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怎么能那样糟蹋白纸呢?书圣王羲之也不至于那么铺张浪费吧?

看看《三希堂法帖》里为乾隆皇上所至宝至爱的那几件墨痕,哪一件不是写在小纸片上?杨凝式的“韭花帖”,陆机的“平复帖”,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有哪一位是大呼小叫暴殄天物的?

敬惜字纸,是我小时候接受的基本家教。这个传承,可能是我爷爷留给我父亲的遗产,我父亲原封不动又转交给我。

起初,我敬惜一切写了字的纸。那些成为印刷品的字纸,更是地位尊崇。后来知道一些印刷品都是大而不当的废话集散地,态度有所变化。这也是我敢于用报纸卷烟和练字而不觉得羞愧的原因。

报纸,也叫新闻纸,纤维柔韧,粗细适中,受墨效果极佳,甚至超过有些毛边纸。你忽视印刷其上的图文,用毛笔在那里仗剑远游,可真是一种享受。

当然,我不会要求学生在报纸上写作业。我要求他们购买六元或八元一刀的毛边纸。毛边纸上没有字,更没有图像,因而没有视觉干扰。如果允许学生们在报纸上练字,万一被报纸上密密麻麻的图文所吸引,他们读报纸而忘记写字了,那可不符合我的教学目标。

用毛笔,写汉字,慢慢写,在我看来不仅是修炼一门艺术,也是应对时代加速度使人摆脱焦虑与紧张的一个有效法门。

一截竹管,一撮毫毛,一张白纸,一点水墨,如此简单的设备,却可以将人的思想和情绪或曰精气神,痛快淋漓地倾注到纸面上,其丰富的表现力不亚于医生给人体检时动用的心电图。这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吗?

有人还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书法作品的神奇功效做过比较研究。比较的参照物是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研究发现,欣赏绘画作品只能“从结果到结果”,你无法想象画家作画的整个过程;欣赏音乐作品,只能“从过程到过程”,音乐有多长你就得花多长时间听一遍;而欣赏书法作品,可以做到“从结果到过程”。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从“永和九年”开始,笔墨的运行过程,其中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历历在目;你甚至可以想象王羲之写到某个地方,笔墨离开纸面在砚台里重新蘸了一下,在某个地方他又停下来自我纠错。总之,假如你对书法艺术稍有经验,你就可以透过一件书法作品的“结果”,还原整個“创作过程”。

然而,我们不能面对一张唱片或一页乐谱完成对音乐的欣赏,而必须让唱机转起来或者让乐队演奏一遍。这就是所谓的“从过程到过程”。

至于绘画作品,我们只能从结果看结果。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微笑女人的背后究竟铺垫了多少层颜料,画家的第一笔在哪里涂抹,整个作品消耗了多少笔触、颜料和时间,我们无从破解。

能够把人从结果带到过程中,从一片纸上的一堆字痕带到一个遥远的特殊情境中,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的感觉,这种艺术功能似乎为中国书法所独有。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书法,不仅是“最中国”的艺术,而且是一个能够缓解焦虑,能够把人从当代加速度的紧张中转移到另一个时空的简单易行的神奇法门。

散怀抱(书学札记四十篇)

1

古人云,书者,散也。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蔡邕:《笔论》)意思是,想要进入书法的境界,必须清空俗务杂念,心无挂碍;如果琐事缠身,机心纠结,纵有上好的中山兔毫笔墨,也不能写出好字。

2

据说苏东坡在评价欧阳修的书法时用了“书以人贵”四个字。

我完全赞同苏轼的审美主张。并且我相信,书格即人格。

谁会把一个烂人的字画,挂在自家厅堂中呢?

即便那人被吹到天上!

3

宋四家“苏黄米蔡”里,一说蔡当指位高权重的太师蔡京,但多数人宁愿指向蔡襄。

估计在苏轼眼里,蔡京就是个老谋深算的国之贼!

4

散怀抱,就是遗忘,忘掉那些毫无意义的人与事;就是傻乐,将与生俱来独一无二的那份真性情,倾注在不设算计的笔墨间。是故,宋末元初有赵孟頫,明末清初有八大山人朱耷。

今时之躺平,也算是散怀抱之一种吧。

5

写字,意义何在?或许纯属浪费生命。

然而生命不就是用来铺张浪费的吗?

不浪费在这里,便浪费在那里。各浪各的。各行其是。

6

秃笔残墨,随性而作,不计工拙,聊表一时之心绪而已。

时过境迁,或许再也不会书写第二遍。

因此,虽为陈词滥调,也不顾书林中高人妙手所笑矣。

7

古人寄情山水。那时山水敞开,人人可以亲近。

如今大象都被整得背井离乡,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被欲望和资本摧毁了。

缺乏同理心的网民却把悲剧当喜剧观赏。

我等草民,只能在草纸上蘸着水墨寻求乐趣了。

8

《李誉墓志》,2014年出土于陕西某地,被指认为欧阳询七十八岁时作品。

结体精熟而任性。吾常拜读,而很少临摹。

唯恐把持不住,人我两非。

9

但得诗意似老马,管它笔法如蹇驴。

写字捕捉灵感。灵感来了,提笔便上。

气息不可中断。不计工拙,一气呵成。

10

问余何适。淋漓竟夜的雨水,就是所谓的秋雨吧?

它的氛围使纸张泛潮,令写字的人,情绪暗淡。

11

今日雨。新生报到。艺术学院美术馆挂牌。

贾乾初、安祥祥二位博士书法教学示范作品展暨小型研讨会,就着蒙蒙细雨,在湖西展厅低调开坛。

二位笔墨,或仰观俯察,究天人之际,或骨气箫风,通古今之变,皆以博雅、精微、纵情任性而又收放有度的格局,形成自家面目。

诚哉!字如其人!

12

天凉了。毛巾被在夜里略显单薄。毛笔也变得枯涩。

不过,减肥倒是效果显著,瘦了几公斤。

我希望告别小腹便便。但也不过激,不唯心,不唯物。

客观,中立,均衡。

13

写字是日课。

把思想挂在网上晾晒,也是另类渔夫的日常劳作。

不指望赞赏或收购,也不担心被偷。

生命是活水,涌动是本能。

14

晚课三十二字。汉《石门颂》。里面异体别字颇多,当时却很正常。

当时汉字随秦亡而从秦篆的华丽整肃获得解放,史称“隶变。”

石门颂刻在秦岭摩崖巨壁上。石头软硬不同,凹凸不平,纹理多变。

因而刻写起来必须大刀阔斧。

重在间架,笔法随地形而就刀,不拘小节。

15

乾初兄所言极是,吾十分赞同!

试想王羲之苏东坡所写,若不是他们的个性诗文而是普通的标语口号流俗滥语,其墨痕之价值从何说起?徒有线条乎?

比如让王羲之抄写一段上层语录,让苏东坡抄写一段官家诗文,纵然线条再风流,估计也不会有几人望之而心生敬畏。

书法的神采之美,并非空穴来风。语意的神采,是其风骨。线条仅是皮毛。

16

《石门颂》笔法率性,结体放任不羁,仿佛在悬崖绝壁上跳舞,有惊无险,疏野旷达,临之十分解乏!

王老师批评曰:虽然,但是,不能丢了本体。我说,涉水不深,不会被淹死。

临书最怕往而无返。所谓入帖容易出帖难。

17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更是诗意人生的水墨线条化。

风流的线条值得临摹,但仅有临摹远远不够。首要的修炼,是诗意人生的内功涵养。

倘若王羲之是个官迷,兰亭集序便无从谈起。因为兰亭集序不是一堆漂亮线条的精心堆砌。

其中的精髓是:思想,智識,姿态,神韵。

18

何以解乏,唯有书法。

藏锋露颖,无所牵挂。

水墨不言,收放自知。

纸片虽小,有文乃大。

19

《心经》言简义丰,辞约理著,是佛经中的佛经。

玄奘大师所译二百六十个汉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菁华。

大般若经二十万颂、六百四十万言的精要,全摄在这两百六十个字里。

20

法不孤起 必仗缘生。说的是因缘和合所形成的各类关系。

随缘随喜乃是最好的选择。

缘分不到或缘分已尽,皆需看破放下。

21

女儿在琴键上弹奏童年的记忆。狗听得昏昏欲睡。

我写了一幅字。夫人正在规划家庭的未来。

22

书法作品,有各种品格。

这件作品,体式苏轼《寒食帖》,笔墨章法古色古香。

而内容却直指现实,辛辣,反讽。

这就是既有线条,也有气血的作品。

23

由于临摹是习书的必由之路,书法艺术给人留下了仿造无罪的错觉。

但是这件作品,创意过于突出。谁再仿造就有东施效颦的嫌疑了。

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有不可复制的原创性质。

24

孟子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哲人。

?孔子没体系。老子无善恶。孟子皆备。

?孟子的心性说,堪与苏格拉底开启的人生哲学遥相呼应。

?仁义礼智这些范畴及其内涵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系列概念,超越了孔子基于具体经验的刻板的等级化的伦理主张,进入了形而上的理性层面。这个层面才是哲学的层面。

?孟子是为人性止于至善而工作的。孔子学说的出发点是为统治者服务。

老子则是纯粹的技术大师。

25

应邀为新疆作协书写了一个斗方。

?我是新疆培养出来的。新疆作协有恩于我。

?虽然离开十七八年了,依然乐于从命。

26

《心经》是中国书法自古以来书写最多的文本。

?上至国王下至懵懂孩童,只要习练书法,早晚都会抄写几纸心经。

?抄经不比寻常涂鸦,需全神贯注。

?一个人的书道修为和心性成色,写一纸心经,大体就一目了然了。

27

昨夜抄李商隐《无题》诗一首。字形陌生,不像我往常书写的样貌。

?想必是这段时间烦心事多了,心性有所变态:恪守规矩,但心怀不满。

28

应安黎兄之邀,为西安汉苑书院及汉苑书院安黎工作室,题写了两块匾。

?安黎是最具批判力度和语言光芒的陕西作家。放在全国,也是稀有物种。

已故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和现任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均对安黎有极高评价。

29

案头的毛笔,随我历经这沧桑岁月。

或孤悬于笔架之上,或斜枕于石头之端,或润或燥,或弯或直,悉皆听天由命。

?当它们参与书写,抵达纸面,个个都像一員猛将,武功全开。

30

有人问英国首相约翰逊的毛发,为何总是那么乱?他说发质所为。

头发不听话,不按主人的意志办事,我信。

我的头发就属于这类货。我的毛笔,有时候也是。

31

写字抒情达意,也是自我控制的一个法门。

中国人浪费在书法上的时间,若用于投机钻营或者马斯克的星链技术,情况可能大不相同。控制与自我控制,批评与自我批评,做践与自我做践,陈陈相因,古往今来,泣极而喜,乐尽以悲!

32

唯有写字可以酣畅淋漓。

?拣一支笔,抽刀断水,面对白纸,如临万里迷魂阵。

?一对一的时代结束了。武德全废。

?往往是一群猪,拱一棵菜。

33

秃笔柔锋,雁过夜空

声声在耳,籍籍无名

如饥似渴,若住若行

飞蛾逐光,向火向灯

34

心经译本约有十余种。吾独爱玄奘大师的二百六十字译本。

?真是言简义丰,词约理胜。

35

如果生在敦煌莫高窟鼎盛的时代,我愿做个抄经生。

夏日盛大,洞窟幽凉。

抄经的手,将如溪流上的转经筒,漫不经心,法乳永续。

36

《张猛龙碑》,是我早年临过的碑帖之一。

今再临之,只拣好看的字,揣摩其笔法与结字。难看的,一律不予理睬。

平心而论,此碑书法,大开大合,提按刚猛。估计黄山谷的长枪大戟,或有得力于此者。

37

书法作品,东施效颦者众,原创稀缺。

原创主要体现在笔法、章法和墨法。结字与线条背后的气息,也是考察重点。

与众不同固然重要,不同之中也有清浊高下之分。

而清浊高下,不惟取决于点画陈列。写字人之心境,乃是根本。  ???

38

?本人将书法作品分为三类:大字,书法,法书。

?凡用毛笔书写的,都算大字。写得很像某种字体的,叫书法作品。写出了自家面目并令人心生欢喜与恭敬的,叫法书。

?

39

心追龙颜黑女,手摹石门西狭。

?这是概括我习书路径的一副自撰联。这里涉及了《爨龙颜碑》《张黑女墓志》《石门颂》《西狭颂》四个碑帖。其中大爨与石门,最合我心性。黑女与西狭,略微有些拘谨。

?今复临西狭,线条流动确实不如石门野逸疏放。

40

这幅字(曹子建的《泰山梁甫行》)写完,女儿喜欢,就挂她写字桌右侧了。

?她喜欢其中“妻子像禽兽”“狐兔翔我宇”之类的句子。

?看她被网课羁押在书桌旁学习不舍昼夜,顿觉怆然!

猜你喜欢

毛笔书法作品线条
毛笔的由来
书法作品选登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线条之美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画画小工具 毛笔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