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沿黄生态廊道推进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5-30沈蕾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沈蕾

摘要:构筑陕西沿黄生态廊道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必然要求;是构筑陕西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增加人民福祉的有力抓手。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以来,陕西沿黄各县(市)积极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干旱和洪涝灾害风险并存、水资源严重匮乏、水土流失和地下水超采等基础薄弱问题;面临生态廊道建设立地条件差、生态修复任务重、建设资金需求大等重大困难。基于此,建议尽快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强化组织领导作用,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科技支撑,拓宽投资渠道,推动陕西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生态廊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沿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成效直接关乎整个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黄河沿岸各县(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科技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如何结合本县域实际,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沿黄各县(市)亟待解决的问题。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新篇章。2020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沿黄各地区生态保护治理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发展路径。

一、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意义

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调控洪水、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污染物过滤等生态功能及维持生态安全格局等重要功能的连接陆域或水域的通道,是支撐生态系统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经陕西境内流域全长719公里,其流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的65%、76%和87%。这里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主战场,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意义重大。

(一)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必然要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对沿黄县(市)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制订与之相适应的专项规划是支撑该战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是陕西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黄河战略实施的重要切入点。同时,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是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水利事业、林业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体现,也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为陕西资源环境优化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构筑陕西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陕西通过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5.85%提高到现在的37.05%,治理沙化土地1570万亩,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初步形成了秦岭北麓、黄桥林区、长城沿线等绿色生态屏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陕西黄河流域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黄河沿线生态依然脆弱,秦岭北麓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成为影响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进一步扩大流域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已成为推进生态空间治理、维护生态安全,构筑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的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迫切需要。

(三)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陕北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是陕西的经济增长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工程固沙、封育禁牧等多措并举,已建成了百万亩樟子松基地、百万亩水土保持林基地、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撑。但是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毛乌素沙地林质量不高,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扩大县域森林资源总量,增加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弥补生态欠债,构筑均衡的绿色生态新格局,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是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增加人民福祉的有力抓手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有助于拓宽产业发展渠道,给沿黄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精准脱贫、生态富民、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多年来,通过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参与植树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苗木花卉培育、经济林建设等生产、巡护、管理工作,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在增加就业的同时,也会提升有关地区经济效益、沿线居民幸福度,增加民生福祉,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陕西黄河流域村庄绿化呈点状、碎片化,绿化、美化、景观化程度不高,与乡村振兴对生态建设的要求有差距。实施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将极大推动沿线地区绿色产业文旅融合,生态产业及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建设森林乡村,打造生态旅游示范点,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

二、陕西沿黄生态廊道工程建设进展

多年来,陕西坚持大力推进重点县域绿化,着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初步建立起以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护林、护堤护岸林、护路林为骨架,以公路、渠岸、小流域为副骨架,以农户果园、村庄片林、城镇绿化为镶嵌的类型多样的沿黄防护林体系格局。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5.85%提高到现在的37.05%,林业产业不断壮大、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以来,陕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于2020年7月印发了《关于实施沿黄生态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黄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线45个县(市、区)沿岸国土增绿全面完成,森林质量明显提升,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沿黄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自此,陕西沿黄各县(市)积极推动黄河流域陕西段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1年6月,沿黄各县区共完成造林74.1万亩,退化林修复9.9万亩,森林抚育38.4万亩,建成“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64个。

神木市累计投资6.9亿元,开展了沿黄土石山区生态治理;杨城增彩,绿色通道建设;生态休闲示范点景观绿化提升;低效防护林和经济林改造提升;乡村绿化工程和臭柏自然保护区造林等项目工程,目前共栽苗木1251万多株,完成营造林12万亩,占全年计划的80%。

榆阳区围绕“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和“八化同步”全域生态治理布局。重点实施森林提质增效、景观廊道绿化提升、乡村振兴生态示范建设、林草产业建设、森林资源管护六大工程。累计筹措资金4.77亿元,完成高新区景观廊道绿化工程,榆林野生动物园景观廊道(南段)等30个重点县域绿化。义务植树170万株,新增“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绿化37.7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建设20公里,美丽乡村建设、园区景区、校园及企事业单位绿化美化82个。

佳县在沿黄土石山区佳芦河、秃尾河流域,沿黄直观坡面等县域进行绿化,共计完成造林0.42万亩,绿化乡村21个,栽植油松、黄刺玫、连翘和丁香等21.65万株,累计投资1892.8万元。

宜川县共完成各类营造林3万亩。公路绿化30公里。沿黄观光路绿化面积500亩,完成投资6000万元。主要在晋陕峡谷完成石坑客土大苗造林0.2万亩,采用砌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大苗、引水浇灌等方法,保证了造林成效。对黄河壶口瀑布至韩城交界段30公里公路进行全面绿化,栽植樟子松、油松、云杉等各类苗木40万株。在云岩河流域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在黄河沿岸共完成绿化林修复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

韩城市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对黄河沿岸土崖、黄河沿线和入黄一级支流沿线荒山荒沟荒坡等生态薄弱区,通过造林绿化进行生态修复,2021年上半年投入资金1.2万亿元,在晋陕峡谷、北部工业区、城区西部及澽水河沿线等县域完成营造林4.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2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退化林修复0.8万亩、森林抚育0.6万亩,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的62.4%。

合阳县从沿黄山体绿化开始,2020~2121年投资7000多万元,营造林面积1.5万亩。对全县湿地和黄河干流西岸直观坡面进行提质增效改善、对西岸沟壑进行治理。通过山体造林,为鸟类提供了栖息、迁徙的舒适环境。如今黄河西岸湿地已吸引鸟类2万多只栖息,苍路、白鹭、牛背鹭等外来鸟类品种也在此安家落户,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

大荔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按照“原貌提升,固土保水,坡面植绿”的原则,栽植耐旱耐贫瘠的黄栌、海棠、苦楝等乔木11万株;侧柏、刺槐11万余株;迎春花、胶东卫茅等约48万株,生态护坡播种草籽24万平方米,完成3.3公里护坝林建设。栽植刺槐、白蜡等苗木1.2万株。目前工程累计投资5000万元,完成营造林4.6万亩。

沿黄各县(市)基于不同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充分打造生态屏障和产业发展大通道,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陕西沿黄河各县(市)在绿色、高效、协同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三、陕西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陕西沿黄地区的基础薄弱问题

陕西沿黄地区长久以来存在水资源匮乏、干旱、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基础薄弱问题,加大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难度。

1. 干旱和洪涝等各类灾害风险并存

陕西沿黄地区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复杂地貌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关中平原及渭北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渭北黄土高原以北,吴起、米脂以南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吴起、米脂以北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春冬多风少雨,夏秋多暴雨,年际降水不均。陕北春季的大风沙暴、陕西南的秋涝影响广泛的暴雨、干旱、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尤其自2020年以来陕北、渭北和关中局地出现严重旱情,主要集中在延安、榆林地区,总受旱面积995万亩,其中重旱426万亩,中旱240万亩。其中榆林市625万亩、延安市241万亩、渭南市104万亩;2021年的秋汛也造成渭南大荔等地區50万亩严重受灾。干旱和洪涝等灾害风险直接影响了廊道建设正常开展。

2. 水资源严重匮乏

总的看来,本区水资源贫乏,面积虽占全省总面积一半以上,但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尚不足全省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量少而集中,且暴雨强度大,蒸发量大。黄河支流由北向南分别是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洛河、石川河、泾河、漆水河、千河、渭河等。多属于季节性河流,总体而言河流径流量小,且暴涨暴落,年际变化大,泥沙含量高。地下水埋藏中部深而南北较浅。虽有蓄水容积在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150座,在拦洪、蓄水、灌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水资源匮乏的整体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3. 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任务艰巨

黄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陕西榆林、延安、渭南等13个县(市),这里属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河口镇到龙门的黄河右岸及窟野河、秃尾河、佳庐河、孤山川、无定河、延河、清涧河、北洛河等支流流域,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中游泥沙集中来源区。同时,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继而导致水资源不足,从而影响农业发展,如此恶性循环。

基于以上薄弱问题,目前陕西尚缺乏统一、科学的沿黄生态廊道规划,亟须对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因素形成系统认知,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生态廊道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发挥生态廊道的屏障功能,力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沿黄地区人水和谐。

(二)陕西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立地条件差

多年来,陕西省遵循“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建设原则,以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通过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治理等工程,立地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县域已基本实施了营造林,荒山荒坡已得到基本治理,剩下的宜林地大多属地块分散、交通不便、石质或土壤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地段,造林难度大、成活保存率低。例如,北部黄土高原,因常年流水侵蚀,叠加风力、重力、霜冻等作用及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除河谷平原外的其他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土石山地、塬梁沟壑等都存在造林立地条件差的问题。晋陕峡谷两岸的土石山地,土石裸露、生态极度脆弱,植被生长困难。

(三)陕西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生态修复任务重

目前陕西沿黄廊道面临复杂繁重的建设任务:裸露的坡面植被要恢复、黄河干流和支流堤岸防护林需要恢复和提升、已退化的防护林带需要修复、沿线的村镇乡村防护林建设还待进一步提高、低效的经济防护林也需提升改造、道路两旁的防护林需要进一步绿化美化。一是大面积老化、退化现象。多年来,缺乏造林后续抚育管护资金,重造轻管现象较为普遍,受生理衰败、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外部环境变化、人为过度干扰等,有的林分进入衰退阶段的时间提前,出现树木生长不良、濒临死亡甚至彻底枯死,导致结构失调、稳定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降低,防护功能减弱,亟待更新改造,提高质量,增强防护功能。二是树种单一、缺行断带、纯林多针叶林少问题。早期营造的防护林树种单一、苗木等级低、质量差,抵御病虫害能力弱;要建设更加稳固的高质量防护林体系,就要通过采取补植补造、灌木平茬复壮、抚育修复等措施,加快调整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增加森林蓄积,生态修复任务重。

(四)陕西沿黄生态廊道建设资金需求大

黄河沿岸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交通不便,是生态恢复的“硬骨头”。这些县域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任务重、难度大、成本高。一是对交通方便、坡度相对较缓、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荒山荒地,需要通过人工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资源;二是对退化林需要通过更替、择伐补植、抚育等措施,促使林分形成正常生长发育趋势,并逐步恢复至接近于退化前状态或向更好的地带性森林顶级群落有序发展;三是对有培育前途,并且抚育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的林分,需要通过疏伐、定株、修枝等进行抚育,改善森林的树种组成、年龄和空间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木生长量,促进森林、林木生长发育,丰富生物多样性。根据国家林业局《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2008年)、国家林业局《林业工程建设预算编制办法》等估算,人工造林的直接生产费:黄河干流约需2000元/亩,支流约1000元/亩;退化林修复约800元/亩;森林抚育约300元/亩;其他费用还有工程设计费、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后期维护等费用。而现有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省级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地方自筹等,资金缺口很大。因此必须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以确保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取得成效。

四、构筑陕西沿黄绿色廊道推动陕西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

首先,应做好保护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黄河的资源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屏障和产业发展大通道;其次,要遵循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谋划,按高标准设计建设方案,强化统筹协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突出功能明确、生态友好、绿色发展生态布局;第三要基于黄河沿线地形地貌、水库、城镇等不同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编制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规范标准和建设方案,分段分区明确生态廊道生态功能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导向,推动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提质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作用

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经常性工作,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把廊道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以问題导向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廊道建设质量。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同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合作,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协同推进廊道建设。要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进行分解,把具体建设任务落实到每一座山、每一条沟、每一块田。并从始至终狠抓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狠抓廊道建设关键环节,如种苗质量、造林抚育、工程项目验收等。

(三)创新机制体制

以狠抓项目管理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可借鉴国外、国内其他省份造林项目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更科学的营造林体系和更高效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不同县域、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的措施方法,积极探索碳汇造林、购买式造林,调动广大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创新营造林工作机制,引导营造林公司、专业队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社会主体参与营林生产活动,推广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造林模式,推行专业队伍管护、承包管护、林农自管等管护模式。

(四)强化科技支撑

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要加强造林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和综合治理模式的示范推广力度;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红外线抓拍等现代化手段,开展资源管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精确程度;在造林树种选择上要做到乡土树种和优良新品种选择、培育;开展困难立地造林、病虫害防治、抗盐碱等新品种选育等技术攻关,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加强对县、乡(镇)两级林业管理、技术人员和林民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科技服务队伍。

(五)拓宽投资渠道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元化参与的工程建设投入长效机制。积极利用国内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贷款,借鉴兄弟省份和陕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贷款模式,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撬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投入,构筑陕西沿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积极拓宽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有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亚洲银行贷款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项目,争取国际援助资金和优惠贷款,推进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楠.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与政府治理——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评估》[J].人民黄河,2020(04):10-12.

[2]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9-10-15].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 10-15/8979481.shtml.

[3]协同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EB/OL].[2020-09-19].http://news.cnwest.com/sxxw/a/2020/09/19/19107926.html.

[4]为了这条河陕西还要做些什么?[EB/OL].[2020-09-21].http://sn.people.com.cn/n2/2020/0921/c379591-34305618.html.

[5]沈国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实现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N].银川日报, 2020-08-13(005).

[6]冉大川,刘斌,王宏.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02(10):22-24.

[7]俞婕.浅谈托克逊县2019年森林抚育工作主要措施[EB/OL].[ 2020-06-19].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619/6791046.shtml.

[8]国家林草局开展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EB/OL].[2020-06-19].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047044.

*基金项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课题“构筑沿黄生态廊道推进陕西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