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国林“砺剑石”磨淬大国剑锋

2023-05-30李永飞冯楚雄陈开江

中华儿女 2023年1期
关键词:长剑演练导弹

李永飞 冯楚雄 陈开江

沙场鼓角鸣,实训砺精兵。新年伊始,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导弹火力突击演练擂动战鼓。导调席上,丁国林紧锁眉头,眼睛紧盯着电子地图,手指不停敲击键盘,为对手设置一系列特情课目:“毁瘫”通信、“延误”发射、“变换”目标……

参加演练的某旅官兵也不示弱,一路反侦察、抗干扰、强突围,驾车仗剑迂回穿插,准时实施“导弹发射”。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对抗很是激烈,官兵坦言:“对战丁国林,平局也算赢!”

丁国林是谁?

他是火箭军某部处长,一位演兵场上让官兵又爱又恨的“麻烦制造者”,也是荣膺全军优秀参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的“热血砺剑人”。

演练间隙,和丁国林对坐闲聊,他从军以来投身练兵备战、矢志强军打赢的砺剑岁月逐一呈现在眼前。

南国密林,火箭军部队年终军事训练考核拉开帷幕,一支支导弹旅接受“年终大考”,在数九寒冬上演“狭路相逢”的对手戏……

丁国林作为考官团队一员,“出题”刁钻,“判卷”严苛,很多官兵不解:“他为啥每次都有不同的狠招绝活?”

“我们作为对抗导调团队,就必须当好部队练兵的‘对手’。”在丁国林看来,对抗训练中当好“对手”并非易事,不仅要精专业、会指挥、善谋划、懂考评,还要伴随军事训练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近几个月,丁国林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自己的岗位职责有了更深理解:“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我们就是要当好越来越硬的‘砺剑石’。”

以身为石,矢志砺剑。一个“硬”字担当使命,一个“越”字责重千钧!

那年7月,丁国林携笔从戎走进部队。经过半年多的严格训练,他凭着考评第一的成绩成为对抗导调员。但在当时,导弹部队如何搞对抗,大家还是一头雾水。那年深秋,一支导弹旅前来参加对抗训练,丁国林和战友绞尽脑汁也没拿出管用招术,结果可想而知。

这一仗,让丁国林“无地自容”,更让他“知耻后勇”。部队领导登门谈心,带着他们复盘对抗战局,逐个查找弱项短板,最后留下一句发人深省的质问:“咱们不能成为过硬的‘砺剑石’,怎么为国磨砺锋利的‘倚天剑’?”

当好砺剑之石,需下非常之功。部队着眼导弹部队对抗训练特点,专门制定素质强训计划,领导面对面传经、手把手帮带,带着丁国林他们打了一套“组合拳”:研究世界上的一场场局部战争,“以此为鉴”研敌知敌;搬来全军部队对抗训练的经典战例,“解剖麻雀”寻求制胜之法;组织导调骨干分批深入导弹旅代职淬火,学专业、练操作、研战法,强化“知己知彼”能力。

那一年,丁国林曾经代职的导弹旅走进对抗训练场。当年的“高徒”已是专司导调的“高参”,丁国林为他们量身打造“战法”,让老战友吃尽苦头,但该旅的实战能力曲线却一路走高。部队归建前,旅领导专门找到丁国林,请他帮忙研究补训强训的办法举措。

从导调员一路成长为处长,丁国林对抗导调的本领越练越精,逐渐成为一块过硬的“砺剑石”。一次座谈交流,他真诚坦露心声:“我们赶上了强军兴军的好时代,踏着能打仗、打胜仗的催征鼓点,能力素质在实战实训中也日渐过硬。”

从炎炎夏日到数九寒冬,丁国林走到哪里,都不忘用战法创新、专业技能等为“砺剑石”加宽增厚,化作对抗训练中的一个个坐标——

在丁国林的电脑上,记录着上百场对抗训练的“战地日志”,他们梳理出数百个调理课目,归纳上千种典型案例,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对抗组训路子,开创了火箭军部队先河。

伴随着武器装备升级换代,丁国林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和战友探索运用“科技+”、“网络+”,创新“全域等效”、“体系检验”等战法抗法,不断充实“东风剑谱”。

实战必先实训。丁国林带着导调团队与很多导弹旅都交过手,一场场近似实战的对抗训练,磨砺着一支支“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精兵劲旅。

“倚天剑”有剑的使命,“砺剑石”有石的担当。前不久,一场大雪不期而至,风吼雪舞中长剑昂首向天,站在新年度开训的起点上,丁国林感慨万千:淬炼大国长剑,锻造王牌劲旅,这就是我们献给祖国最炽热的忠诚!

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从事对抗导调多年,丁国林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与本领硬相比,作风硬更重要!”

丁国林深知,战场是敌我双方的生死对决,对抗是对未来战争的先行检验,要立起真抓实练、真打实抗的“钢尺子”,导调团队必须率先挺直了腰杆。

那年盛夏,火箭军组织实战化军事演练。某旅千里转進奔赴发射阵地,导弹刚刚起竖完毕,天气突变风起云涌,风速接近战标临界值。

“遭遇复杂天候,能不能推迟发射?”指挥员把电话打到导演部。担任演练导演助理的丁国林,当即上报了情况,组织导调团队展开研判。他率先发言:“极限条件下练兵,更有利于提升实战能力,我认为可以发射。”

也有人提出:“安全风险太大了,万一……”听到这话,丁国林把脸一沉:“被‘万一’束缚了手脚,还谈什么能打仗、打胜仗,实战化的风险,军人就要敢于担在肩上!”

面对严峻考验,导弹准时发射,此次演练让该旅把“装备用到极限、本领练到极致”再次推向新高。

这些年的对抗训练中,丁国林想方设法把对手“逼到绝境、难到极致”,还不忘坚持“严上严、实打实、硬碰硬”的标准。他经常告诉战友,火箭军执掌大国长剑,我们作为“砺剑石”,岗位虽然很平凡,但所做所为都事关国家安全。

那年11月,某导弹旅从南到北跨越千里驻训演练。抵达时天色已晚,部队先是组织一波火力突击演练,接着搭设帐篷宿营,就在大家准备休息时,丁国林带着导调团队又下达新课目:“为了锤炼快打快撤能力,你们整旅连夜转场,重新部署。”

望着黑咕隆咚的深山林海,旅领导有些犹豫:“奔波几千公里,又刚组织一波演练,早已是人困马乏,要不等明天……”

没等话说完,丁国林却说:“这可不行,越难才越有成效。”脸上带着笑容,说话却掷地有声。该旅忙碌了一夜,连夜转进几十公里,再次部署完毕,天色已大亮。熬了一夜的丁国林顾不上休息,带着小分队开始逐项检查打分。

类似经历,在对抗训练中并不鲜见。丁国林和某导弹旅曾经“五度交手”,当初的旅领导已成为他现在的“顶头上司”,回想起当年一次次对决交锋,他这样评价丁国林:“这小子,一上训练场就‘六亲不认’,但现在看来,推进实战化训练还真需要这样的‘铁面干将’。”

对抗训练中唱“黑脸”、出“狠招”,丁国林的“严”是出了名的。

有一次,一支老牌劲旅对抗演练50多天,丁国林带领分队连续实施几十次高强度对抗行动,记下厚厚一摞“问题清单”。

复盘总结时,吃了败仗的旅领导脸色有些难堪,大伙儿多是“点到为止”。可轮到丁国林发言,他指名道姓、见人见事,急得身边同事直扯他衣角。丁国林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一句话赢得大家的认可:“有‘炮’不放,就是失职”。

对抗训练是“矛”与“盾”的博弈,也是“训”对“战”的预演。每次对抗训练结束,都会组织一场“对抗辩诉会”,交手双方围绕重难点问题提出质疑、展开辩诉。

那一次,一位旅长提出疑问:“我们明明进行了伪装,凭啥判定我们暴露?”丁国林坚持用数据说话,在大屏幕上播放现场采集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反问道:“‘人眼’是看不见,可在空中俯拍的‘天眼’面前如何遁形?”驻训部队口服心服,丁国林却主动支招,帮助他们改进隐蔽伪装方案。

丁国林不仅对驻训部队严苛,对“自己人”也很较真。和他共事多年的导调专家张林野说:“我们与部队搞对抗,丁国林在我们内部也搞对抗,那才叫一个狠。”

“要把对手逼入绝境,自己先得学会绝处逢生!”这些年来,在与部队对抗训练之前,丁国林先模拟“打一仗”。他将团队成员分成两拨,互为条件、互为对手,大家在“如何打败对手”和“如何不被打倒”的双向选择中“同砥互砺”,逼着每名队员都练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硬本领。

“狠字头上多一点就是狼,我愿用头狼的血性和担当,带出‘战狼成群’的团队。”丁国林和战友经历一次次“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不断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近年来,上级推行导调员资格认证、等级晋升等制度,丁国林率先“持证上岗”,还带出200多名导调骨干,成为演兵场上一块块过硬的“砺剑石”。

2022年12月,部队组织年终总结,丁国林不仅自己戴上三等功奖章,还带领全处捧回集体三等功奖牌。大伙请他发表“获奖感言”,他的话简短而深邃:“百炼方成钢、实战铸王牌,只有从严从难抓好实战化训练,未来才能决胜在疆场!”

悄无声息的博弈,剑拔弩张的争锋,某旅经历对抗训练重重险关,挺进发射阵地。长剑飞天之时,丁国林比发射号手还兴奋,他说:“我们愿默默守望在战友身后,淬炼长剑锋芒,分享胜利喜悦,默默为他们铺就胜战之路。”

大学毕业那年,作为定向师范生的丁国林,本来有个“包分配”的工作,他却“弃师从戎”。本以为从此便会“一声点火天地惊”,没想到却是寂寂无闻的“长剑不语人不寐”。

“牺牲奉献是军人的鲜亮底色,我们不仅要当好大国长剑的‘砺剑石’,还要当好战斗力提升的‘垫脚石’,更要当好胜战路上的‘铺路石’!”丁国林的这句肺腑之言,也是导调团队的价值共识。

某旅是有名的精锐之师,先后几次参加对抗训练。丁国林和战友们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盯住弱项专打“七寸”,帮助他们应战应变、换羽新生。去年,该旅执行某重大任务,闻令亮剑,出鞘生威。在烈焰与荣光的背后,丁国林和战友却转身冲向下一个战场。

还有一次,几支劲旅相距千里异地对抗,丁国林居中调度摆兵布阵。就在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另一支新型导弹旅主动找上门:“我们看对抗训练效果很好,能不能也给我们‘加个餐’?”

“给你们‘加餐’,我们就得‘加班’,大伙已经好几天没合眼了。”参加导调的骆庭荣本想回绝,丁国林却当场表态:“有啥需要,我们全力以赴。”他回头给大伙鼓劲:“被部队需要,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一连数日,丁国林他们牺牲休息时间,为加训导弹旅进行授课辅导、课目导调、考核讲评,最后还熬了两个通宵整理出一份“问题清单”。后来,这个旅参加火箭军战斗力检验考核,顺利挺进前三甲。

当兵时间越长,丁国林愈发喜欢“不计名利得失、甘为幕后英雄”的感觉。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无需羡慕别人的风光,竭尽所能做有利于提升部队实战能力的事,这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自打从军,丁国林很少给家人谈起工作上的事,父母知道部队有要求,也从不多问。直到2018年3月,丁国林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走进神圣的人民大会堂。父母从电视上看到新闻,高兴得一夜没睡着:儿子有“出息”了。

报喜不报忧,是为人之子的孝道;吃苦不言苦,是作为军人的担当。这些年,丁国林带给家人的大多是各式各样的奖章证书,却很少提及背后的寂寞坚守和超常付出——

魚米之乡长大的丁国林,刚适应“哈气成冰、积雪过膝”的极寒,又走向“平沙蔽日、风吹石走”的苍凉,后来他才发现,大江南北处处都是长剑故乡,走南闯北、风餐露宿也成为他的生活常态。

近年来,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提档加速,丁国林和他的战友把“只争朝夕”演绎到了极致。那一年,多个旅团轮番前来驻训,一直铆在导演部的丁国林久坐生疮溃脓感染。手术后没几天,他便着急办理出院手续重返战位。因为还不能坐,他便站着“打”了一仗又一仗。

妻子得知此事,埋怨他“太拼”,他反而宽慰起妻子来,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年工作上可以说“问心无愧”,但对家人却“亏欠太多”。2022年5月,丁国林家庭荣膺“全国最美家庭”,他在客厅郑重其事地搞了个仪式,把奖杯和证书全部“颁”给妻子和孩子。

一块石头,立地为砥,磨砺大国长剑出鞘生威;一粒沙子,铺在路上,承载时代车轮隆隆前行。2021年12月,火箭军举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丁国林在党旗下庄严承诺:“也许,在沙场的征途上没有我们的鲜花掌声,但万里天疆必定有我们共同绘就的壮美弹道!”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长剑演练导弹
首次演练
导弹燃料知多少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许婷 慷慨十年长剑在
拦截那枚导弹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导弹转运
未雨绸缪演练忙
“倚天长剑”的语源及其语义演变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