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执着成就梦想的制茶专家

2023-05-30卢文芳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遂川遂川县茶厂

卢文芳

遂川县汤湖镇狗牯脑茶,是享誉2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茶,茶山人才辈出,茶艺精湛,茶香芳醇,从一脉单传向地域品牌转型,除了主产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最主要的是有一群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茶叶大师,张瑞祥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张瑞祥,这个在遂川茶业界响当当的名字,一个为狗牯脑茶产业事业发展默默耕耘了三十余年的乡土专家。1987年,他从遂川中学高中毕业后,毅然响应遂川县委、县政府发出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号召,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进入遂川县首届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培训班,结业后于1989年7月被分配到遂川县狗牯脑茶厂工作,直至2011年该厂因全县“狗牯脑”品牌共享统一部署停止生产经营活动。虽然茶厂停产了,但张瑞祥研究种茶、制茶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而是沉下身子,踏踏实实地为狗牯脑茶的发展鞠躬尽瘁,勇攀高峰。

张瑞祥现为国家级示范社——遂川县汤湖新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遂川县惠茗茶叶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遂川县安村茶厂(有限合伙)董事成员,兼任江西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遂川县狗牯脑茶叶协会会长等职务,是江西茶叶产业体系赣南工作站专家团队成员。他还获得了茶叶技术员、会计员等专业技术职称及国家一级评茶技师、中级茶叶加工师、中级茶艺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国家评茶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和江西省茶艺类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资质。

1989年7月,年仅20岁的张瑞祥以优异成绩进入茶厂工作,不料,上班后单位的境况却让他有所失望,茶厂脱产管理人员仅有三人,茶园面积仅二百余亩。茶厂一直以来就把茶园分给职工各自负责,没有技术,没有统一标准,产量低,也没有名气,南昌、吉安等市级城市的市民都不太知道遂川的狗牯脑茶。

每天清晨,时任副厂长、会计的张瑞祥总是喜欢来到狗头山下凝视远方,远山如黛、郁郁葱葱的高山梯田茶叶掩映在云雾缭绕间,美如仙境。他看着这块祖先留下的丰沃之地,思绪万千,于是他暗下决心:不能浪费故乡的好茶资源,一定要协助老厂长以发展壮大狗牯脑茶厂为使命,努力改变茶厂现状。

1990年9月,张瑞祥在时任汤湖乡科技副乡长郭小勇的带领下,一起拓展了狗牯脑茶厂第二分厂(即现在的南屏茶厂)。狗牯脑山下的南屏村的茶农,明末清初就在此采茶,迄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虽茶道飘香,但因有限的技术和连绵不绝的大山阻隔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漫山遍野的茶树也并没有给当地茶人带来富足。之后,为了让茶山人种出符合标准的高品质高茶叶,张瑞祥与郭小勇一起按“速生密植丰产茶园”的标准组建了茶叶示范基地,意在种出好茶后发展开拓吉安、南昌市场。

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亲自实施茶园基地的扩建项目,至1992年两个分场相继建立,企业直属茶园总面积扩展到1300余亩,示范基地建成。在1995年之前,张瑞祥在茶厂的工作是管理企业市场兼会计,不管技术。他决定发动群众邀请当地的技术专家郭小勇、李文汇等担任培训老师,指导茶农按制种茶标准种茶。

随着业务扩大,张瑞祥意识到茶厂技术革新是种茶人的生存命脉。于是他主动请缨,在茶厂分管生产技术工作,负责茶叶栽种技术培训工作。1995年张瑞祥担任经营厂长,通过到各地巡展宣传、设立经销点等多种方式,仅三年时间,狗牯脑茶就名扬全国及欧美东南亚等地。茶厂也慢慢扩大,先后建立了三个茶叶基地,正式职工就有30多人。

从立下军令状的那天后,他也有过徘徊:自己也就一个高中毕业生,没有上过正规农校,也只在县里举办的首届乡镇企业干部培训班培训过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管理,对于茶叶技术培训那块还真不够精通,怎么办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强努力的张瑞祥心中又立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好好学习,边学边教,必须成功。

于是,张瑞祥每天除了在茶厂上班,就钻在书海里学习,在他心里,学习知识要靠自己,1995年乡政府给茶厂配备电脑,当时电脑是稀罕物,会操作的人是少之又少,之后张瑞祥硬是自己摸索,临时自学学会了电脑操作。此外空闲时,张瑞祥便背起书包去省城向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们学习,反复地勤学摸索、攻克难关,积累了丰富的茶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业务水平越来越高。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它的芽却浸透出奋斗的泪水和牺牲的雪雨。”

张瑞祥就这样凭着一股钻劲,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茶叶行业的领军人物和制茶专家。

办公室里,张瑞祥最喜欢观察茶叶和闻茶香,泡一杯茶要盯上几个钟头,观察不过瘾,再泡一杯,他经常喜欢把几杯茶汤放在一起,他先是揉揉眼睛,擦了擦眼镜,再弯下脊背,眼睛靠近茶杯,细细观察每一杯茶汤的细微变化。慢慢他发现,以前的茶汤色泽偏黄,不好看,品茗是高雅之事,历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多一分少一分都会让品茗的情趣少了很多。于是,张瑞祥马上组织厂里的技术骨干,连日挑灯夜战,改进传统工艺。张瑞祥运用茶叶感官审评知识,提出对狗牯脑茶加工工艺增加适度摊青,调整一青、二青杀青温度和历时,改热揉为冷揉,初糅和复揉历时调整,杀青后延长回潮时间促进水分重新布局和内含物质转化,改全炒干为烘炒结合、低温久烘等工艺改进,重新制定了技术文件,使狗牯脑茶品质更臻完美。

200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瑞祥联合茶界同仁发起成立了“汤湖茶叶产业协会”,重点放在茶叶技术推广上,他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過硬的制茶技术是狗牯脑茶走向更大市场的先决条件。2008年,张瑞祥联合有识之士又发起申请成立遂川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这是遂川县制茶业的一件幸事,也是张瑞祥辛苦争取的结果。

每天夜深人静时,张瑞祥睡在床上总是辗转反侧,他脑海里始终萦绕一个问题,如何把茶农组织起来,调整茶叶生产结构,“与时俱进”是茶叶发展的大方向。

一直以来,汤湖镇茶农们的茶叶生产结构可以用八个字形容:“户户有茶,家家冒烟。”看似祥和又充满乡愁的八个字里却暗含着茶农们茶叶生产的大弊端。汤湖的茶农们家家自己种茶、自己制茶,然后逢圩时拿到街上售卖,统一交易,虽是完美的手工制茶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但是最致命的问题便是技术不统一,制出的茶叶良莠不齐,白白浪费了好原料。在张瑞祥看来,做人需要摈弃小我、拥有大我,制茶行业也需要有大局观,独木不成林,抱团取暖很重要。茶余饭后,张瑞祥除了看专业书,也经常从各个渠道了解其他行业的经营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靠“抱团”经商出名延续上百年的潮汕商帮的生意经。

精细合作,合力共赢。在张瑞祥的积极倡导之下,2008年,他发起申请成立了遂川县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宗旨是产业社会明细化分工,分工合作,最大限度用好资源,细化分工,促经济发展。他还明确指出:种茶就种茶,制茶就制茶,卖茶就卖茶。合作社制订的这个方案意在打破汤湖茶农两百多年的茶业模式,但实施起来却不容易。比如:合作社员工到汤湖各村落去收集茶农的鲜叶,茶农们死活不给,抵触情绪很大,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自己制茶多好,凭什么我要卖给你鲜叶,我们只卖鲜叶没有钱赚,划不来……

张瑞祥听到员工的反馈意见后,也觉得茶农说得有道理,要赢得茶农的心,必须采取新措施,宁可合作社亏一点,也不能亏了茶农。为了推进工作进程,于是他推出一个好办法,按干茶市场交易价折合鲜叶价收集他们的鲜叶。一斤干茶市场交易价是200元,就合到50元一斤的鲜叶,合作社就按50元一斤鲜叶价收购,茶农不需熬夜做茶和耗费燃料就能卖到干茶价,茶农一盘算这生意划得来,又轻松又不折本,于是就和合作社达成了协议。

合作社的事业在张瑞祥的筹划下一步一步向既定目标推进。

收集鲜叶的工作顺利进行,接下来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茶农家产的鲜叶良莠不齐,直接影响茶叶高品质生产。于是,张瑞祥又出台了一个新方案,要求茶农们必须产出达到茶厂标准的鲜叶才予以收购,不然不收或者低价收购。统一调配茶园投入,统一鲜叶采摘标准,合作社成品按鲜叶交售额二次分红。这个方案一出台,茶农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在统一管理下用心种茶,产出原生态高山好茶成了茶农们心中时时铭记的话语。

正当汤湖狗牯脑茶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之时,春风又绿江南岸。2008年,遂川县委对狗牯脑茶的发展格外重视,县委六套班子特意来到汤湖调研。调研结束后,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遂川县狗牯脑茶厂”收归县有,将“狗牯脑”商标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区域品牌共享,大力发展茶园面积,以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品牌影响力开拓市场,从而提升经济效益,狗牯脑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更加创造实力。2012年开始,张瑞祥的工作重心转为狗牯脑茶的技术培训。这是担子,也是机会。机会总是留给努力和有准备的人。从那以后,张瑞祥又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工作状态中,日常书不离手,还经常出外向各地专家学习,钻研茶叶加工和评审等工作。

人生,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张瑞祥就是这样,他一生用心爱茶,一生用脚步丈量自己生命的高度和厚度。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张瑞祥在茶道上不断磨砺,慢慢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家,成为县里茶叶行业的一面旗帜。张瑞祥是汤湖人,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在遂川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张老师”。三十多年来,张老师走遍了遂川产茶区域的山山水水,在各村上了无数的培训课。近年来,累计培训学员达5000人次以上,并有800多名学员获得了茶叶加工工、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看到一个个学员有所长进,张瑞祥都会深切感受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他热爱这项工作,在他看来,只要茶农有需求,自己苦点累点不算啥。

张瑞祥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苦耐劳是他的性格,不慕名利更是他人格的写照。当初申请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时候,他是技术总监,全厂的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他的手里,但是他总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凡事不愿意出风头,默默无闻地当好茶行业的螺丝钉是张瑞祥的一贯思想。

在大家眼里,张瑞祥是一个全才,懂管理、懂技术,还是销售能手,学习能力一流。为了品质有保证,很多时候他愿意亲力亲为,常年在茶厂一线工作。

对于汤湖人来说,狗牯脑茶是一种家茶,古法手艺人张瑞祥对正宗狗牯脑茶制作工艺了如指掌。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张瑞祥把他的培训课的地点选在茶园。一望无际的茶园郁郁葱葱,嫩绿的茶叶长势喜人。张瑞祥现场指导茶农采摘茶叶,制作绿茶,鲜叶的嫩度尤为重要。初生的鲜叶不能掐断不能折断,只能用腕力顺势轻轻扭断,这样制作出的茶叶蒂头才不会发黑。站在张瑞祥身旁的茶农都点头示意。唐代袁高《茶山诗》里所写的“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就是形容采茶的效率低,从侧面也反映了茶农对茶叶的敬畏之心。以手工的方式采摘鲜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茶叶在汤湖这片土地生长,吸天地之精华,是天地人的完美统一。

张瑞祥告诉茶农,狗牯脑茶的手工制作过程,主要由杀青和揉捻两大工艺组成。因为狗牯脑茶鲜叶叶肉较厚,因此,正宗的狗牯脑茶必须经过两次杀青、两次揉捻的洗礼,杀青,是茶叶的第一次涅槃重生,嫩绿的青叶承受锅底的高温后,清香便开始慢慢散发,张瑞祥告诉茶农,杀青完全靠目测、靠感官。揉捻一般要掌握“v”形用力,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滚烫的热水冲泡出一杯色美香甜的茶汤,这也是来源之前揉捻的考验。鲜叶杀青、揉捻后还要完成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装的过程。整个制茶的过程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随时去感知,多一分则香散,少一分则青气重。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农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一锅芳醇的茶叶,一片小小的茶叶也折射出张瑞祥明澈高尚的内心世界。

来到张瑞祥的办公室参观,听他讲他与狗牯脑茶的故事,张瑞祥给我们泡了一杯特贡狗牯脑茶,当滚烫的开水注入透明的玻璃杯时,我看到杯中的茶叶随着热水翻滚后慢慢伸展,茶汤清澄而略呈金黄,我端起杯子呡了一口,顿时,茶香在舌尖上弥漫,我似乎感受到了苏轼当年资福禅寺饮茶时的感觉。

一片叶子里写满了春秋的故事,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庐陵工匠茶叶大师张瑞祥,也成就了一个千年古縣遂川的佳话。

猜你喜欢

遂川遂川县茶厂
华侨茶厂换新颜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遂川县政府倾力支持工人文化宫建设
遂川板鸭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靠山吃山”吃出新花样 江西省遂川县脱贫攻坚见闻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江西遂川县启动首部茶志编纂工作
“狗牯脑”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莲都区初制茶厂优化改造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