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捐资助学留芳名 追求卓越写人生

2023-05-30罗先凤邓全生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1期
关键词:助学资助

罗先凤 邓全生

有人说,中国的企业家大都是富人,不是贵人,既富又贵的企业家太少了。南昌市却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让许多贫困学子圆了读书梦,他就是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揭保如。他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企业家如何从富到贵。

揭保如是南昌县莲塘镇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年轻时的揭保如家庭并不富裕。1967年,初中毕业后他没能升学,回到家乡当农民,1971年年底,便跟着师傅学起了木工,走村串户做木匠养家糊口,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1973年,他成了莲塘镇基建队一名工人;1980年,技术过硬又勤奋好学的揭保如,从木匠技术工提拔为生产技术科科长,此时的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建筑设计;1982年,他被借调到县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室从事专职设计工作。

1985年,34岁的揭保如被设计室推荐到华东交通大学建工系进修,他借此机会学习到了更多和建筑相关的理论。在华东交大建工系进修期间,揭保如每天不仅要完成10门功课的作业,还得承担单位的设计任务。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晚上他的床头灯总是最晚熄灭,所有的时间他都用来攻读技术书籍、查阅图纸、学习建筑设计,还要兼顾工作。这样的执著,使他结业后很快成为了南昌县颇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1989年,揭保如获工程师职称,接着又进入江西工学院建筑学专业进修。

1993年,揭保如受聘筹办了江西省乡镇企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挂牌不久即脱钩成为私营企业,这家公司便是“丰和营造”的前身。那时,他只有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房、6名员工和几张办公桌,出门找项目揽业务都是坐公交车来回,公司的开支也是自己垫钱。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经营业绩蒸蒸日上。1996年年底,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揭保如担任了法人代表和董事长,2016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的经历,让揭保如更加懂得知识的可贵。2007年,公司成立企业技术中心,2014年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至今已拥有六十余项发明专利,其中五项美国发明专利。2000年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6年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公司注册资本达三亿元,旗下拥有7家子公司、6家分公司等建筑类公司、2家艺术(博物)馆和1家慈善基金会。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和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年建筑施工能力达40亿元,已经从劳动粗放型向知识密集型、智能管理型转变,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经营的民营集团化建筑企业,连续多年蝉联江西民营企业百强,连续两年进入江西百强企业榜单,成为业界的一面旗帜。

由揭保如作词的《营造者之歌》有这样一段唱词:“知恩图报,热心公益,古老遗训,世纪传承。中华美德一定要发扬光大……”就像歌中唱的那样,知恩图报、回报社会既是美好的传统,也是揭保如发展企业的根本。他说,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扶贫助学就是揭保如大爱的展现。“我本身就来自农村,并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儿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所以对弱势群体一直怀有同情之心。一开始做公益,也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只是希望能够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揭保如说,1997年,报纸上一则“学生考上大学,却没有钱去读书”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马上跟报社联系,向那个学生资助了一万元。这件事后,公司开始了公益之路。起初都是小范围的资助,通过媒体、学校来找到一些贫困学生逐个对接。

2002年6月18日,这一天对公司来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这一天是公司被国家建设部门批准由三级资质晋升为二级资质的日子。为了庆祝晋级,公司准备拿出三万元搞庆典宣传活动,许多广告公司和礼仪单位闻讯纷至沓来。“与其拿笔钱出来给员工发纪念品、聚餐庆祝,不如拿出钱来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公司决定把每年的这一天设立为“6.18扶贫助学日”,并拿出100万元设立扶贫助学专项基金。每年这个时候,揭保如都会带领员工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一个个学生实现继续读书的梦想。2013年9月16日,公司筹款200萬元,向江西省民政厅提出申请,筹备成立“江西省丰和营造助学基金会”。 2014年2月与南昌晚报携手,基金会更名为“江西省南晚丰和慈善基金会”。

在2017年6月举办的捐资助学活动现场,一位双手拄着拐杖的家长满头大汗边走边说:“不好意思,我住在莲塘,一大早赶到城区打印感谢信,因为双脚行动不便,加上又遇到大暴雨,比预计的时间迟了些。”这位家长名叫左国良,是学子左钰洁的父亲。左钰洁获得了资助的名额后,左国良特意到打印店里订做了一封红色的感谢信。“前两天接到领取助学金的电话通知后,我心里充满感激。我做不了什么,只能通过写一封感谢信来表达感激之情。”左国良说。来自新建区石埠小学的缪其美在捐资助学活动现场激动地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更有信心,你们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心灵的慰藉、精神上的鼓励。这无尽的关爱,如灯塔般指明我们前进的道路,成为我们奋斗的动力。”缪其美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爷爷早年因胃癌过世,治病欠下了大量债务,母亲因为受不了家里的贫困离家出走。

据了解,公司每年都会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资助,其中向中小学生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助学金,向大学生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助学金。迄今已经捐资助学1328人次。“帮助别人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我想要在企业延续的传统,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道德去开拓市场、发展企业,也会继续回报社会。”揭保如说,这些被资助的学生经常会打电话给他,公司还招聘了一些受资助的毕业学生。正是由于揭保如耀眼的爱心,他的“人民代表资助失学儿童”事迹,被全国人大编入《中国人大代表风采录》大型丛书中。

初次见到揭保如,笔者颇为惊讶,叫人难以相信这位朴实无华的和蔼者,就是丰和营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因为他的模样分明就是一位邻家大叔。通过对揭保如的采访,方知他的人生其实就是一首响亮的担当歌,唱着责任、唱入境界、唱响丰和!

在不少人看来,揭保如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作为企业家对集团的负责、对员工的负责,而且还表现在他作为一名市民,对社会的关心,对城市的关心。正是他的“有心”,在城市中发现什么情况、看到什么问题,都会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1994年11月的一天,揭保如在老南昌市福山等公交车,无意中发现立交桥下的一个立柱顶端与桥面铰接处有很多不规则的裂缝,经过仔细察看,看到接连三根立柱都有,而且缝隙宽度有4到8厘米。作为建筑专业人士的他,深知这种现象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如不采取补修措施,裂缝会越来越大,顶柱早晚会倾斜导致桥面垮塌,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当即观察画图纸,用挂号信寄给了当时的市政府主要领导。市领导收到信后,立即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测定,研究制定补救方案,迅速实施桥墩加固。2012年10月,有一天他漫步八一大桥下,发现裸露的桥墩底下桩柱都能看见,为了摸清详情,他租船前往桥下实地察看,将存在隐患的桥墩一一拍下,并连同写好的《关于八一大桥安全隐患实地勘察情况的汇报》一同寄给了市委主要领导,促使大桥桥墩得到了及时修复。

揭保如的细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坐着动车去出差他也闲不住,有一次在动车上,他反复端详座椅,总觉得座椅还不够科学,缺少安全系数。揭保如边观察边构思,用座位后面的清洁袋当草稿纸,写下了对座椅改善的方案和建议,寄给当时的铁道部领导,并通过研究获得了两项关于高铁座椅和坐垫的发明专利。

20多年来,揭保如秉著一颗公民的责任心,向中央、省、市等领导和有关部门撰写建议和提案,由于这些建议和提案源于生活和工作,又切入要害,大多都被采纳。

“学知思应用,科技助发展。财富靠创造,责任铭心间。价值留芳世,厚德载千秋。知足保康宁,爱拼才会赢。”我们从公司的格言中,触摸到了揭保如的铁肩担道义,这位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行业标兵、优秀企业家,用一颗平凡的心,书写着自己非凡的人生。

猜你喜欢

助学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大连2015年投11亿元扶困助学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济困助学托起朝阳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