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途径研究

2023-05-26巩红姜春雨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导学全球化导师

巩红 姜春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类思想文化影响并变革了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方法,高校亦不例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研究生导师是高校研究生的首要培养人,导学关系是研究生生涯中的核心关系,导师的教学方式、指导方法和导师言行举止,在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育载体,又要立足于导学关系,构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导学思政体系。文章通过梳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导学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导学思政建设,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导学思政途径

中图分类号:F061.3;C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200-02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学思政面临的挑战

当今世界发展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变化之中,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高校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东西方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相互交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想也越来越突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大,他们开始推行经济、文化上的霸权,强制输入他们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研究生虽是成年人,有着比较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接受能力,但由于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高校,价值观念、价值判断、社会经验等尚不足以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境内外敌对势力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渗透力度,同我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曰益激烈”。西方的敌对势力,以各种方式、方法把腐朽的思想灌输到我们国家,严重影响到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思想观念,部分研究生表现出对西方国家盲目的崇拜,将西方不良的价值观带入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种文化对垒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形成一种不良风气。

(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弱化,社会主义信念受到动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各国的界限也在不断地变得模糊。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西方国家将自己的文化产品和思想渗透到了世界各地。而对商业的重视、对感官享乐的追求、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则会冲淡部分年轻学子的理性关怀与集体意识,进而削弱他们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研究生的传统爱国主义情怀渐渐淡去,民族利益意识模糊,爱国情怀淡薄,对中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化情怀也渐渐淡薄。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在研究生中的渗透曰益加深,导致研究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一些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三)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复杂,给研究生导师开展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各种矛盾与困惑,特别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研究生,一些人的政治信仰、价值观也在不断地被改变。与此同时,社会思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也逐渐变得复杂。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是导学思政生成的根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和冲击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给人类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判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发展,研究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给导师原本的信息优势地位造成了冲击,给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挑战。

二、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导学关系现状

导学关系对于研究生的学业与成长、研究生导师的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科研工作的压力、学生的学业负担日益加重,师生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出现了“异化”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1.纯学术研究关系。有很多研究生觉得自己和导师之间只是一个纯学术上的研究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知识的传授与接受关系

2.老板与雇佣员关系。现在很多研究生认为自己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因为有很多专业研究生需要帮助导师完成一些科研任务,同时,研究生在“老板”的工作中拿不到多少工资,导致师生之间缺乏爱心。在这种关系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疏离感,有的学生与导师处于紧张状态,有的甚至与导师处于敌对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最终严重阻碍研究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影响因素

1.导师的指导风格与素质。导师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教育方法以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导学关系影响重大,以及导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学术知识、艺术指导都会对导学关系产生影响。目前,许多导师只注重自己的科研工作,而不重视研究生的發展。他们把研究生当下属对待。这很容易导致导师之间关系紧张,而且目前社会中一些导师自身的素养并不高,行事风格、管理风格都比较恶俗低下,严重破坏了导学关系的和谐型以及阻碍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师生的交流频率。由于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目前高校中导师与学生的比例发生了偏差。学生人数多导致导师的课时众多,超出正常的课时范围,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课时也随之增加,对于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以及导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都形成了阻碍。由于研究生人数众多,导师缺乏,导师忙学生闲的状况导致师生交流频率下降,许多研究生很难有机会与他们建立长期的接触关系,同时,导师很难挤出时间对研究生进行充分指导,更难充分考虑和关注每个研究生的成长。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关系逐渐淡漠甚至紧张。

3.科研的投入时间。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关注度和投入时间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最后的导学关系。对科研项目的耗费时间越多,研究生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也就越大,相应的,导学关系亲密度也会随之减小。据调查显示,科研时间低于8小时的研究生导学关系相较于8小时以上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更为融洽。

4.研究生的生活习惯研究生的生活习惯与导学关系也有关系。研究生的身体锻炼、睡眠状况都会影响着导学关系。研究生每周锻炼次数多的较那些锻炼次数少的,导学关系更为融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体魄,且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使得他们能时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进而更好地进行研究,从而使导学关系也能更为融洽。睡眠好的较睡眠差的研究生导学关系更为融洽,睡眠质量高低影响着人的身心状况。

5.研究生的心理状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思想压力、情绪状况均与导学关系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高会使其心情愉悦,与导师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思想压力小能够为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情状态,这样才有利于良好导学关系的构建。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途径

(一)以导学互动为平台,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学术科研、人文关怀以及就业指导是最主要的导学互动平台。导师在导学思政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利用好导学互动平台,加强与研究生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主动传递包括时代发展大势、个人生活、职业选择、价值导向等在内的知识。通过具体实践构建创新学习互动场景,使学生和导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彼此价值观念和思维角度的碰撞,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发展研究教学理念。

1.注重学术科研时的价值引领。导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引导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加强思想引导和价值引导。导师和学生在学术科研的过程中,应注重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关系,确立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融合对人生选择和价值目标的引导和澄清,通过学科项目的全程参与,实现对两组师生的共同影响同时,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导师应成为研究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因为学生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会给导师以新的启发和思考,帮助导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培养模式,最终达到立德育人的理想境界。

2.注重个人生活中的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进行导学思政要重视在非学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实际上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中,对包括小区、奶茶店、食堂等非教学场所也应重视起来,这些地方利用好了也能互相交流。在这些非教学场所不仅能减少时间成本和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程度,加深导师和研究生的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导师和研究生不再只是学术上的冰冷交流,而是逐渐变成生活上的朋友和伙伴,变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3.注重职业发展的就业方向指导和价值选择引导研究生和导师可以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多多观察和记录,双方一起参加实践活动时,会不经意间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并让导师了解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研究方向和研究过程的诉求,以便对研究课题过程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而學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的内涵,进而扩宽自己的教学思维,从而规划出适合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

(二)以导学关系为载体,加强研究生思想价值引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部分研究生的思想价值偏离了国家培养的方向。研究生生涯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关系就是导学关系,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面对一些思想价值观念出现偏差的研究生,导师充分利用好导学关系对其进行正确引领,将会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要想有效地对研究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研究生群体在构成结构、社会经验、思想意识、学习方法等等方面都与本科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相对来说不管在思想意识还是学习生活中更具有独立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冲击,他们显得更为多元,因此,导师要从研究生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他们真实的思想状态和需求,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思想价值引领

(三)以导学制度为纽带,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

1.优化研究生的培养机制。目前部分学校研究生的选拔机制太过简陋,要依据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建立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选拔考核体系,达到学生意愿、教师要求和学校招生要求以及社会人才要求等多方面的平衡和统一:同时要加强对选拔过程和选拔方式的筛选,挑选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并规划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制定出对应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优化选拔机制可以为导师减轻不少压力,还能够改善导师少,学生多的局面,有利于导学思政的顺利进行。

2.建立导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促进对导师的专业科研项目培训和思政教育,以创新和发展导师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进而提升导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保障导学思政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当前,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开展研究生导学思政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因此,牢牢把握经手,把研究生导学思政工作做活、做实、做深,才能够真正做好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崔炜.经济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2):21-22

[2]曾龙凯.经济全球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经济师,2021(11):176-177

[3]杜林.关于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8,19(01):100-10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5]孙来文.研究生思政工作视角下和谐导学关系建构的机制探

猜你喜欢

导学全球化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V eraW an g
导师榜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